耳机俱乐部论坛

标题: 谈中音萨克斯手ART PEPPER(转) [打印本页]

作者: ledzep    时间: 2011-12-16 10:34
标题: 谈中音萨克斯手ART PEPPER(转)
談中音薩克斯風手Art Pepper(转)
如果您問我,這半年來看過最具震撼力的書是哪一本?我會毫不猶豫的回答,是由中音薩克斯風手亞特派伯與他的牽手蘿芮Laurie共同執筆的傳記Straight Life這本書首版發行於一九七九年,原由Schirmer出版公司發行,派伯死後十二年,再度由專門發行爵士樂相關書籍的Da Capo發行,並且收錄了知名樂評人Gary Giddens的導讀以及蘿芮追憶夫君的後記。

大部分的名人傳記,主題不外乎是戲劇化的風光人生,將主角的才情、美德、毅力大大讚揚一番,要不然就是塑造醜小鴨變天鵝的傳奇,帶出「愛拼才會贏」的道德教訓。Straight Life完全不然。
這本主要由派伯口述的傳記,既不是盧騷式的懺悔錄,也不是小人物的奮鬥之歌。恰恰相反地,透過他赤裸裸的獨白,書中呈現的派伯自己,是一個自大又自卑,自私又幼稚的懦夫。派伯因吸毒曾經三度進出監獄,毒癮差點毀掉他的一生。但很奇怪的是,派伯對於自己沈溺於毒品,與接下來的入獄、併發精神痼疾(憂鬱及反社會傾向)的悲慘際遇,似乎毫不在乎,甚至認為這是天意。他甚至曾為「低價」提供毒品的藥頭損友Mario Cuevas寫了一首「Las Cuevas de Mario」,向這位「可敬又有義氣」的麻吉致敬。對宿命的派伯而言,全然接受自己選擇的下場,即使家破人亡、妻離子散也在所不惜。如此直挺挺地走向自毀之路,派伯甚至認為這是天生注定。套句慣用俚語,像派伯這樣的人物,在台灣主流價值中,簡直是「無三小路用」的「俗辣」。不但如此,他還是「連輸三次的俗辣」(a three-time loser,派伯至少吃了三次牢獄飯)。
然而,最弔詭的是,這個公認的「俗辣」,卻也是現代爵士樂史上最偉大的中音薩克斯風手之一。他與另一位樂手Bud Shank(二○○六年曾在台中爵士音樂節中演出),都曾經是Stan Kenton大樂團的中音薩克斯風第一把交椅,被日本爵士樂評人譽為「美國西海岸的『花形』演奏家」。「花形」就是明星樂手的意思,他不但吸收了以黑人樂手為首的咆勃樂精髓,還具備了非常驚人的即興演奏實力。派伯一方面能夠演奏原汁原味,以藍調為基礎的咆勃標準曲,另一方面也擅長演奏甜美、搖擺興味十足的抒情曲。
似乎,派伯天生注定要靠音樂吃飯。這倒不全然是因為早慧的他確實才華洋溢,而是因為除了吹薩克斯風與把妹之外,沈默寡言、與主流社會疏離的派伯什麼都不太擅長,所有音樂以外的工作都撐不久。念高中時,常常蹺課在俱樂部演出的派伯,就已經是洛杉磯中央大道(central avenue)酒吧上受矚目的年輕樂手。在種族隔離、黑白樂手鮮少往來,遑論共同組團的年代,派伯順利通過了黑人樂手工會的試演,於一九四二至四三年間,先後加入知名的薩克斯風手Lee YoungBenny Carter的樂團,擔任薩克斯風第二把交椅。在兩位前輩的指導與現場演出的磨練之下,派伯的即興技巧不斷精進,當時他還不到十八歲。
一九四六年,二次大戰結束後不久,被送去歐洲當兵的派伯服完兵役,從英國倫敦返回美國。彼時的爵士樂圈已經展開了沸沸揚揚的咆勃樂革命。派伯形容,當他首次聽到朋友放Dizzy GillespieCharlie Parker的唱片給他聽時,無論是全新的音樂概念或是可怕的快速節奏,都使習慣於老派演奏方式的派伯「震驚到無法忍受的地步」。還好,天資聰穎的派伯,透過不斷的琢磨練習,很快地就融入了咆勃樂的語彙。他的演奏一方面保留了咆勃樂誕生之前的甜美和搖擺韻味,另一方面則又吸收了咆勃樂旗手如Charlie Parker熱烈的即興語彙,如此創立了自身獨特的演奏風格。終其一生,派伯在面對新派樂手如Charlie ParkerJohn Coltrane所帶動的音樂革命時,都以「面對、融合、超越」三階段的策略,成功地完成風格轉型的挑戰。
相對於傲人的音樂成就,派伯在面對音樂演奏以外的人生,就顯得縮頭縮尾,處處逃避了。一九四三年,不顧父親的反對,「以下半身思考」的派伯,偕同高中認識的甜心裴蒂(Patti),開車到美墨邊界龍蛇雜處的提瓦那城,匆促完成婚禮。這場沒有任何人祝福的婚禮,是派伯接二連三悲劇的開端。在派伯的傳記Straight Life中,所有關心他的親友,都指出派伯個性幼稚,不適合早婚,更別提一肩扛起養家活口的責任。然而極端懼怕寂寞的派伯,完全無法忍受巡迴演出的辛苦和對老婆的思念折磨,硬是要求裴蒂一定要陪在身邊,一起旅行。等到老婆懷孕,要求裴蒂墮胎被拒之後,派伯倏然發現,自己即將是孩子的爹,一想起養家活口的重責大任,派伯就快要抓狂。終於,他選擇吸毒來抒解自己的壓力。
接下來的故事發展,與媒體揭露的「煽色腥」社會新聞相去不遠:自私自利的老公仍然要求老婆帶著嬰兒陪在身邊巡迴演出,體弱的嬰兒經不起舟車勞頓而生病,老婆只好把嬰兒帶回加州看病。自私的老公則向老婆提出最後通牒:「你要我還是嬰兒?」護女心切的老婆深覺丈夫太沒人性,又毫不知恥的在她面前公然吸毒,屢勸不聽,甚至還要老婆幫忙注射毒品,於是回家後與老公漸行漸遠,在老公因吸毒入獄後,索性直接提出分居,最後乾脆離婚,帶著女兒另嫁他人。裴蒂帶著女兒遠走高飛之後,派伯第二次出獄,一開始他還決定洗心革面,在接受《重拍》(Downbeat)雜誌訪問時,信誓旦旦地宣稱吸毒將毀掉一名樂手的演奏能力,並認為只有靠自身堅強的毅力與祈求上帝的幫忙才能戒毒,並「重拾快樂溫馨的生活」。可是,遭逢一連串其實是自作自受的打擊之後,派伯吸食毒品的劑量驟增到離譜的地步。他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家裡,不接任何電話,原先答應的演出或錄音也一一爽約,整天只忙著施打毒品,坐在沙發上「點頭」(處於半昏睡的狀態)。用過的針頭、注射筒、燒過的海洛因殘渣和派伯拔針頭時噴出的血灑了一地。更可怕的是,當派伯睡著時,針頭甚至還插在他的手臂上,等到睡醒時,神智不清的他為了把針頭拔掉,幾乎把家裡的陳設摧毀殆盡,派伯甚至還把燈具的電線剪下來,只為了施打毒品時可以綁緊手臂,方便嗑藥。

讀到這裡時,您或許會認為,這種「垃圾鬼」(junkie)人生無望,閻羅王應該已經拿著生死簿在地獄等他吧?然而,耐心地考據派伯在這一段時期的錄音作品,其水準之高,與Straight Life一九一頁所描述的,人間煉獄般的恐怖情景,有如天壤之別。就在這一段深陷毒品夢魘的時期,從一九五六年十月至五七年四月間,派伯錄製了多張足以讓他留名青史的代表作。日本爵士樂評人高野雲在爵士批評社發行的《西海岸爵士樂:一九五=一九六一》一書中,直接了當地指出,吸毒吸到頭殼快壞掉的派伯,在這一段時期(五六=五七年)的錄音,不但是「極品」,而且「擁有最多的粉絲」。從蒐藏的角度針對高野雲的話作進一步的詮釋,無論是由派伯掛名或是跨刀的首刻黑膠唱片,只要錄製於這段時期,都是蒐藏家夢寐以求的逸盤(collectors’ items)。其中最精彩也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是由現代唱片公司發行,由派伯與東海岸小號手麥爾斯戴維士(Miles Davis)的節奏班底共同錄製於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九日的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
年代初期,派伯結識了現代唱片公司(Contemporary Records)的老闆雷斯特柯尼格(Lester Koenig)。柯尼格原是派拉蒙電影公司的製作人,奧黛莉赫本(Audrey Hepburn和葛雷哥萊畢克(Gregory Peck)主演的浪漫喜劇「羅馬假期」(Roman Holiday)就是柯尼格監製的作品,該片獲得多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柯尼格也因而風光一時。無奈好景不常,五年代也是美蘇冷戰的高峰,由美國保守政客麥卡錫發動的肅左清共運動,將具有強大傳播影響力的電影工業列為重點整肅對象,柯尼格不幸遭受池魚之殃。當時的電影從業人員必須簽署證明,與共產黨或左派組織撇清關係,若是曾參加左派組織者,則必須咬出別人(name names),交出其他組織成員名字。多數的電影工作者迫於生計,勉強簽署自清證明,要不然就是出賣朋友,交出嫌疑名單。
柯尼格並非共產黨員,但崇尚自由民主的他,對於右派政客的作為十分不齒,不肯配合肅清共產黨員的作法,也拒絕簽署任何證明,遂被現實的電影工業踢出來。愛好藝術的柯尼格,對音樂與文學作品有讀到的品味,選擇創辦唱片公司作為他生涯的第二春。派伯在傳記中特別強調,當其他唱片公司理都不理前衛薩克斯風手歐涅科曼(Ornette Coleman)時,柯尼格是第一個願意為他錄音的唱片公司老闆。作為一位勇於挖掘新人天分的伯樂,Sonny RollinsShelly ManneHampton HawesBarney Kessel等人還是年輕的新手時,都曾經在柯尼格開設的現代唱片公司初試啼聲,發行了個人生涯中重要的代表作。
年代中期時,為了餬口並滿足胃口越來越離譜的毒癮,派伯就已經在西海岸的各家小廠牌錄製多張專輯。不過,由於缺乏完善的合約保障,派伯分不到什麼版稅。過了幾十年後,這些專輯仍持續在歐美、日本市場重新發行銷售,派伯卻仍是一毛錢也分不到。在充滿剝削的爵士樂界裡,柯尼格算是最尊重藝人的唱片製作人。他給予的酬勞與版稅在當時都是最好的,這或許解釋了尊重藝人的現代唱片公司,為何到現在仍被奉為西海岸最有代表性的經典爵士廠牌之一。
根據Straight Life的描述,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這張專輯的錄音工作,是派伯當時的同居女友黛安(Diane)和柯尼格瞞著他背地裡安排好的。不早些通知他是因為如果事先告知派伯,戴維士的節奏班底要跟他一起合作專輯,懦弱膽小,缺乏自信的他一定會找藉口拒絕或缺席。如果錄音當天早上才告知,至少派伯沒心理準備,找不到理由推託,一定會半推半就。黛安這招果然奏效,派伯的第一個反應是驚訝,進而勉強接受。他拿起裝薩克斯風的箱子,發現上一回吹薩克斯風時的他嗑藥磕到神智不清,沒有好好的保養吃飯傢伙,不但簧片壞掉發青,清理吹嘴時,連結吹嘴與薩克斯風頸部的軟木應聲脫落,派伯只好急就章地以膠帶(有一說是OK繃)黏合。
派伯抵達錄音室時已經遲到了。他從來沒有碰面這三位偶像樂手:鋼琴手Red Garland、低音貝斯手Paul Chambers以及鼓手Philly Joe Jones。根據派伯的說法,他其實並沒有足夠的自信與這三位「在爵士樂壇中達到成功頂峰」的樂手同台演出。在他心目中,這三位樂手都是大師級的人物,而他卻一點準備都沒有,沒有事先練習,沒有一起預演,連要演奏什麼曲目都不知道。Red Garland盯著腦袋空白的派伯,建議道:
「我知道一首不錯的曲子。」鋼琴手Garland邊彈邊問,「你聽過嗎?」
>
「是什麼曲名呢?」派伯覺得熟悉,點了點頭。
>
「〈你回家真好〉(You’d Be So Nice to Come Home to)。」Garland回答。
>
「什麼調啊?」派伯傻裡傻氣的問道。
>
「降D調。」Garland從容地回答。
於是派伯與這三位樂手花了五分鐘練習一次。接下來發生的,正是爵士樂史上最棒的錄音內容,也是唱片史上輝煌的一顆名鑽。在節奏班底的從容襯托之下,這些明星樂手不但激發了派伯的最棒的即興點子,同時也展現了自己最精彩的一面。鋼琴手Red Garland充滿律動感的藍調和弦、喜歡拉弓的低音貝斯手Paul Chamber則穩穩地襯托著音樂整體節奏的進行。Philly Joe Jones那種具氣魄、格局開放而又有空間感的鼓聲,敏銳地回應並修飾派伯吹出的每一個音符。當然,在這張唱片中表現最耀眼的,莫過於派伯了。無論是抒情曲、咆勃樂、藍調或派伯個人的創作「Straight Life」(可視為一首向Charlie Parker致敬的咆勃曲),這位西海岸的「花形」薩克斯風手信手拈來,絕無阻礙。擅長即興演出的派伯,一方面保持了咆勃樂的熱情和速度,另一方面又能充分「演繹」(articulate)抒情曲,深入其精髓,甜而不膩,情感豐沛而不俗濫。如今重聽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彷彿是在樂手們談笑之間,輕輕鬆鬆地完成了錄音工作。
有意思的是,在倉皇且缺乏準備的情形下創造出完美錄音作品的派伯,並沒有辦法天衣無縫地隱藏一九五六至五七年間,由他一手主導的落魄、潦倒的人生。只要比較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和稍早在另一家唱片公司Jazz West錄製的The Return of Art Pepper封面,不難發現這位永遠被雙親視為「細漢仔」(junior)的薩克風手,居然穿著同一件襯衫,同一套西裝!
這也就是說,派伯出獄後靠演出或錄音賺的錢,連買「多於一套」的西裝或是準備幾套像樣的衣服,以便多拍幾套封面「定裝照」都沒有辦法。根據派伯在傳記中回憶,The Return of Art Pepper使用的封面相片,係出自加州知名的攝影家William Claxton之作。派伯當時接到Claxton要求拍攝唱片封面的電話時,毒癮恰好發作,但海洛因又剛好磕完。兩人隨便在派伯家附近找了個角落拍攝,殊不知派伯是在忍住身體極度不適的情形下勉予配合。可憐的派伯雙眉深鎖,表情嚴肅,最妙的是,這卻是派伯一輩子中,拍得最帥,最像好萊塢電影中「憂鬱小生」的照片,也是傳記Straight Life的封面。
五六=五七年的錄音作品中,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獲得的評價是最高的。但就個人演奏的里程碑而言,The Return of Art Pepper的意義和價值仍不容忽視。由於吃牢獄飯的關係,派伯整整一年半沒有碰過音樂,自然也沒有機會與任何爵士樂手合作。The Return of Art Pepper的發行,不但宣示了派伯捲土重來,重新建立與樂手如Jack Sheldon(小號)、Russ Freeman(鋼琴)、Leroy Vinnegar(低音貝斯)和Shelly Manne(鼓)之間的合作情誼,也意味著派伯即將展開其演奏生涯第一階段的黃金歲月。何其有幸地,派伯能與這些西海岸最頂尖的好手一起演奏,留下諸多珍貴的錄音,並在多年之後再度入獄時,靠著鋼琴手Marty Paich向獄方寫陳情書(理由是要在鼓手Shelly Manne開的爵士演出酒吧Manne’s Hole演出)而提早獲釋。

The Return of Art Pepper
專輯的錄音陣容相當堅強,雖然小號手Jack Sheldon與派伯的搭檔次數比不上另一位更知名的帥哥Chet Baker,但透過精緻的編曲,這張專輯的成就仍令人驚豔不已。無論是技巧或音色等方面,Jack Sheldon與派伯都有很好的表現。而最受讚賞的曲子,自然是派伯擅長的抒情曲「You Go to My Head」,以及獻給女兒派翠西亞的「Patricia」。尤其是在「Patricia」一曲中,派伯深深寄情於薩克斯風的演奏,似在懊悔自己的莽撞,也在表達妻女離去的失落感,然而,往事已成雲煙。在低調簡約的伴奏中,派伯以悲傷而感性的音樂,訴說著這一條不歸路。
在這段期間,派伯還參與了另一場鮮為人知,也不是由他掛名的專輯錄音工作。不但發行的廠牌Intro名不見經傳,連領銜演出的鼓手Joe Morello都不是特別有名(他雖然是Dave Brubeck的鼓手,但個人領銜的專輯卻是少之又少)。有趣的是,這張名為Collections的專輯,因為有派伯的參與,讓這一場臨時安排的錄音成果,連同在Jazz West發行的The Return of Art Pepper,後來都變成了美、日蒐藏家拼死以求的另一張夢幻逸盤。以網路上的拍賣市場為例,即使是品相普通的首刻盤,至少都可以三百美金以上的高價結標。在Collections中,派伯少見地演奏了次中音薩克斯風。與他搭配的除了鼓手Joe Morello、鋼琴手Gerry Wiggins、吉他手Howard Roberts、低音貝斯手Ben Tucker之外,還包括了來自東海岸的電鐵琴好手Red Norvo,讓整張專輯聽起來不但旋律性十足,咆勃樂的熱鬧感亦是洋溢其中。
綜觀五年代中後期派伯錄製的作品,無論是現代、Jazz WestIntroDiscoveryTampa或是Pacific Jazz等廠牌發行的唱片,對後來的薩克斯風演奏皆有其不可抹滅的影響,也是爵士樂史公認的好作品。最特別的是,由IntroDiscoveryTampaVanguard發行的派伯領銜或跨刀的唱片,每一張幾乎都是黑膠唱片市場上炙手可熱的高價品。不過,派伯似乎從未意識(或刻意忽略)他的演奏對於爵士樂迷的價值和貢獻是什麼。這段時間的派伯因毒癮問題與第二任妻子黛安的關係越來越惡劣。深愛派伯的黛安為了他與前夫離異、費心安排了有名的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錄音工作,最後甚至還有樣學樣,染上毒癮,但派伯卻沒有講過黛安什麼好話,批評她是待在家裡,只會看電視吃零食的米蟲。
年代結束時,美國正處於現代爵士樂的顛峰期,大量的高品質爵士黑膠唱片發行於一九五六至六年之間。然而,窮困潦倒的派伯卻快要從中缺席了。他終於流落街頭,睡在廢棄車上,夥同一群邊緣人,以轉賣偷竊來的重型機具為生。外人實在很難相信,一代爵士薩克斯風英雄,長得又帥又有女人緣的派伯,竟有如此不堪的人生際遇。唯一的線索,或許就是派伯在兩張專輯的封面照片中,穿上了一模一樣的襯衫和西裝服,為爵士樂迷透露了這樣的訊息:自私、自卑卻又自大的「細漢仔」,除了對爵士樂有演奏和琢磨的熱誠之外,在這個令他憎恨和想要逃開的世界中,其實是一文不名的。


[ 本帖最后由 ledzep 于 2011-12-16 10:40 编辑 ]
作者: ledzep    时间: 2011-12-16 10:36
上個月「爵士樂唱片的故事」專欄中,我們談到了美國西海岸知名的爵士中音薩克斯風亞特派伯一九五六=五七年之間輝煌的錄音作品。派伯在這段期間的私生活相當不堪,已經吃過兩次牢獄飯的他,在失婚、與女友關係不穩和信心不足的三重壓力之下,漸漸墜入社會底層。無法遏止的嗑藥習慣,驅使他無所不用其極的想辦法搞錢,終於讓他在一九六年重回監獄。此後十五年間,派伯幾乎沒有再碰過音樂。
就在他快要再度墜入暗黑世界之前,派伯錄製了一連串足以讓他名留青史的經典銘盤。其實,在這些蒐藏家視為珍寶的作品中,不只凸顯了派伯個人出色的即興表現,更重要的是,在派伯選擇單飛之始,因為有實力同等堅強的同儕(特別是節奏組合)相助,例如合奏樂手如Hampton Hawes(鋼琴)或Shelly Manne(鼓),或是負責編曲的樂手如Marty Paich(鋼琴),扮演了綠葉襯托紅花的角色,讓整體音樂可以展現得顯得更為完整、成熟。

一九五二年,決意擺脫「Stan Kenton大樂團明星樂手」名號的派伯,組成了爵士四重奏,在好萊塢第六街與曼哈頓道的「衝浪」(Surf)俱樂部演出。衝浪俱樂部是一個簡陋的演出場所,只能勉強容納五十至六十人,場地雖然破舊,卻吸引了不少年輕的爵士樂迷。派伯所挑選的演出陣容,正是後來在西海岸爵士樂壇發光發熱的好手:鋼琴手是Hampton Hawes、鼓手是Shelly ManneLarry Bunker、低音貝斯手是Joe Mondragon
衝浪俱樂部與另一個知名的爵士演出場所「燈塔咖啡」(Lighthouse Cafe)不同的是,它既不靠海邊,聽眾也不是多金的衝浪客。衝浪俱樂部的客源多半是熱愛爵士樂的學生或知識份子,而不是體驗爵士風情的觀光客。派伯為首的四重奏演出在衝浪俱樂部的演出大受歡迎,於是在同一年,他集合了衝浪俱樂部演奏時的創作曲,發行首張個人專輯Surf Ride,由Savoy廠牌發行(派伯同時也為Savoy錄製了一張少為人知的優秀專輯,與另一位中音薩克斯風手Sonny Red合奏的?Two Altos),雖然沒有獲得廣大迴響,但派伯頗具明星相的演出,卻吸引了一名唱片公司老闆兼製作人的目光,他就是後來創辦了Pacific Jazz廠牌的李察巴克(Richard Bock)。
身為衝浪俱樂部的常客,也是狂熱爵士樂迷的巴克,一九五二年時正就讀於洛杉磯市立學院(Los Angeles City College)。他在衝浪俱樂部聽派伯四重奏演出時,剛好才結束了另一家廠牌Discovery的兼差:擔任該廠牌老闆Albert Marx的助理。因為經營不善,Albert Marx想要收掉Discovery,巴克積極的說服了該廠牌的金主--紐約的大盤經銷商Jack Bergman--掏出錢來,為派伯錄製了一張十吋盤,專輯名稱為Art Pepper。從選曲、演奏風格和陣容組合的角度來看,Art PepperSurf Ride相當類似,各有兩組或兩組以上的節奏樂手來支撐派伯卓越的演出,只是Surf Ride多加了幾首有次中音薩克風手J. R. Montrose跨刀演出的曲子

發行了Art Pepper之後,巴克積極籌設、建立了Pacific Jazz廠牌,為當時活躍於加州的爵士樂手如Chet Baker(小號)、Gerry Mulligan(上低音薩克斯風)錄製專輯。Pacific Jazz雖然只維持了五、六年的光陰,五八年時被另一家唱片公司Liberty買走,但卻是加州爵士消費市場中,最有代表性的七家廠牌之一
。這幾家廠牌幾乎都位洛杉磯,主要的原因有二:五年代韓戰的爆發,南加州變成軍需品製造重鎮,加上成千上萬的阿兵哥從加州港口被送到太平洋的另一端加入韓戰,繁榮了南加州經濟。再者,好萊塢電影業對配樂人才需求甚殷,許多爵士樂手可靠此活口。他們寫流行歌賺錢,閒暇時間演奏自己喜歡,但市場較為小眾的的爵士樂。一般而言,西海岸爵士樂手在編曲與聲部的搭配方面較為講究,極有可能是受到了電影編曲及配樂工作的影響。
五二=五三年因毒品問題入獄的派伯,要遲至五六年首度復出時,才有機會在Pacific Jazz旗下錄音。巴克的作法,是將加州的明星爵士樂手集合起來錄音,並讓他們的名字同列於專輯封面,藉以吸引爵士樂迷的注意。以Just Friends這張專輯為例,掛名領銜的雖然是次中音薩克斯風手Bill Perkins,但與之合奏的派伯,與另一位次中音薩克斯風手Richie Kamuca,並不只是擔任配角。派伯在這張專輯中貢獻了四首曲子,其中有兩首派伯個人的創作曲「Diane-A-Flow」、「Zenobia」,另外兩首則是樂迷耳熟能詳的抒情歌謠「A Foggy Day」、「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在Just Friends專輯中,首先登場,有派伯跨刀演出的「A Foggy Day」一曲中,聽眾可以很明顯地聽到派伯的演奏特色:在鋼琴手Jimmy Rowles精簡而又帶著些許戲劇性的伴奏中,派伯以甜美而又搖擺十分(hard swing)的旋律,與Bill Perkins一起優美的合奏,用簡潔但卻又充滿趣味的手法,生動地刻劃倫敦起霧時,街道忙碌的風情。「Diane-A-Flow」是派伯獻給當時一起生活的女友黛安的作品。低調的低音貝斯演奏,帶出派伯與Bill Perkins的合奏,不知為何,派伯感性的獨奏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沈重與哀傷,那種世故感,似在敘述與黛安之間,不足為外人道的複雜情緒。「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一曲中,派伯恢復了師承Benny Carter,甜美又有Q度的音色。「Zenobia」則是派伯的個人即興秀,在中板旋律中,節奏組合烘托出派伯深受Charlie Parker影響的咆勃語彙,鋼琴手Jimmy Rowles在這首曲子中的演奏也有相當傑出的表現。
派伯在Pacific Jazz時期的錄音,真正受到認可的,是一張封面與內涵完全相反,與小號手Chet Baker、次中音薩克斯風手Phil Urso合作的專輯Playboys(編號PJ 1234)。這張專輯的首版發行於一九五六年,封面是一名上空全裸的金髮美女,以兩個小戲偶遮住自己的胸部。Pacific Jazz會選擇這般引人遐想的封面,自有其商業考量,一方面是模仿當時創刊不久卻大賣的「花花公子」雜誌,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與南加州最俊俏,也是專輯中的兩名主奏樂手Chet Baker和派伯的「爵士花花公子」形象互為呼應。不過,雖然在封面設計上偏重商業考量,專輯收錄的曲子卻是非常火熱、正點的精純咆勃(hard bop)。Playboys發行了六年以後,或許是怕觸犯「花花公子」雜誌logo的著作權,Pacific Jazz在發行二刻黑膠唱片時,將封面改為樂手錄音時的照片,而專輯名則回歸專輯的本質:Picture of Heath(編號PJ 18)。
更名為Picture of Heath的主因,是整張專輯中過半的曲目為薩克斯風手Jimmy Heath所作,而他也是這張專輯主要的編曲者,說他是Picture of Heath的靈魂人物一點都不為過。出身於東海岸費城知名的爵士樂世家(兄弟Percy Heath為低音貝斯手,Albert Tootie Heath為鼓手),Jimmy Heath以火熱的精純咆勃演奏風格馳名。在黃金節奏陣容(鋼琴手Carl Perkins、低音貝斯手Curtis Counce、鼓手Lawrence Marable)的支撐下,派伯對於Jimmy Heath的作品展現了非常自然的感情與信心。本來就擅長演奏藍調的他,悠遊自在地詮釋Heath的作品,即興表現特別地搶眼。與派伯流露的「黑人靈魂」感相較之下,Chet Baker雖然很盡力,卻還是顯得有點保守。Picture of Heath雖然由Chet Baker掛名,不過真正的明星樂手,卻是把Charlie Parker的語彙琢磨地十分純熟的派伯,以及三位節奏樂手。尤其是鼓手Lawrence Marable俐落而濃厚的放克感,配上派伯的即興旋律,真是對味極了!次中音薩克斯風手Phil Urso表現雖然不多,但也能充分融入Jimmy Heath想要打造的精純咆勃世界。也難怪Playboys首刻黑膠唱片一直是拍賣市場中蒐藏家的搶手貨!
五六=五七年間,由派伯本人領銜掛名演出的傑作,除了上個月專欄提到的Art Pepper Meets the Rhythm Section之外,還有在Jazz West發行的The Return of Art Pepper,在Intro發行的Modern Art、在Omega發行的七又二分之一盤帶The Art of Pepper等。Jazz WestIntro後來都隸屬、歸併於Aladdin,前兩者以發行爵士樂為主,而後者則以發行節奏藍調音樂為大宗。這也說明了為何派伯在Jazz WestIntro發行的作品,後來以CD形式重新編輯、發行的合輯,會冠上「The Complete Art Pepper Aladdin Recording」之名。
派伯在「The Complete Art Pepper Aladdin Recording」中的表現,可視為個人的登峰之作。在沒有其他主奏樂手與之搭配的情形下,擅長演奏藍調的派伯,有著更為寬闊的發揮空間。他以感性甜美的音色、善於故事鋪陳的演繹手法(這一招運用於抒情曲效果尤其強大),征服了樂迷的心。
比較前面曾經提到過的,由Bill Perkins掛名的Just Friends,和「The Complete Art Pepper Aladdin Recording」系列中的Modern Art,兩張專輯都收錄了「What Is This Thing Called Love」,後者的版本結構雖然比較鬆散,但以即興的豐富和創意而論,Modern Art明顯勝出。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原版發行的數量過少,「The Complete Art Pepper Aladdin Recording」系列收錄的專輯,其黑膠原盤或原始版本都很罕見。不過,此一時期最為希罕的派伯作品,應是派伯於五七=五八年替Omega唱片公司錄製的錄音盤帶(reel-to-reel tape)。根據本島爵士唱片蒐藏家吳醫師表示,除了最早的盤帶與現在的CD外,美日兩地均曾轉錄成十二吋黑膠唱片。日本的LP版由NADJA Records發行,復刻版唱片名為Art is The Art,美國則於一九七四年由Onyx唱片公司發行了LP版,名為Art Pepper - The Omega Man

為何要特別說明派伯在Omega錄音被重新發行的狀況呢?不單是因為原來發行的盤帶鮮為人知,使得它的存在特別值得注意。更重要的原因,在於這些當時以盤帶發行的派伯作品,原本是以小眾的音響發燒友為銷售對象,其錄音品質相對地好。無論是音樂整體的清晰和細節、中音薩克斯風的形體,考量當時的錄音技術,其聲響表現足可豎起大拇指!而派伯的演奏表現,結合了堅強的節奏樂手陣容(鋼琴手Carl Perkins、低音貝斯手Ben Tucker、鼓手Chuck Flores),精彩程度更不在話下。Carl PerkinsBen TuckerChuck Flores等三人所組成的節奏班底,實力堅強,常被拿來與東海岸小號手Miles Davis的節奏班底鋼琴手Red Garland、低音貝斯手Paul ChambersPhilly Joe Jones--相比較。很可惜的是Carl PerkinsOmega錄音工作完成的隔年,就因為毒品問題英年早逝。
五六=五七年間派伯留下來的錄音作品,還有一張市場拍賣價格奇高的罕見盤:由Lennie Tristano子弟兵,薩克斯風手Ted BrownWarne Marsh、鋼琴手Ronnie Ball、鼓手Jeff Morton等人領軍,派伯跨刀的Free Wheeling,原由Vanguard廠牌發行。這張專輯的封面堪稱爵士樂史上最詭異的封面設計之一:一個戴著眼鏡,伸出長舌的「狗頭人」,以西裝筆挺的爵士樂手造型半蹲在地上,臉上還帶著詭異的笑容。派伯會替Free Wheeling跨刀,係因與Ted BrownWarne Marsh常在Haig爵士俱樂部同台演出,對彼此的表現都很賞識。雖然不是專輯主角,派伯在Free Wheeling中的表現仍是相當搶眼。他的演奏一方面表現了中音薩克斯風音色的豐臾,另一方面又在節奏組合緊密的驅動下,以後半音加重的技巧,帶出強烈的搖擺節奏。無論是較慢的抒情曲,或是節奏快速的咆勃樂,派伯都有稱職的演出。值得一提的是,目前Free Wheeling也有CD版問世,由西班牙專精於爵士樂罕見盤重新工作的Fresh Sound發行,只是專輯名稱改成了Warne Marsh QuintetJazz of Two Cities,多收了幾場Warne Marsh的錄音,以雙CD形式問世,值得樂迷參考。
走筆至此,總算是把派伯在五年代後期輝煌的錄音作品介紹完畢。六年代一開始,派伯第三度琅璫入獄之後,他的演奏生涯再度停擺。?派伯個人生涯「真正」的轉捩點(在這裡特別強調「真正」轉捩點,是因為派伯常在媒體記者面前宣稱自己洗心革面,但隨後不久就故態復萌,讓家人、朋友對他莫可奈何),是進入西能農(Synanon)勒戒中心戒毒,結識了在信心與生涯的重建過程中幫助他最大的知音羅芮(Laurie)。外型出眾的羅芮,與派伯先前兩任妻子最大的不同是,她是一個受過大學教育,個性成熟穩重,又有個人想法的知性女子。雖然與派伯之間的關係仍有緊張、低潮的時刻,但羅芮不會在派伯自甘墮落時不知所措(如第一任妻子派蒂),或選擇逃避甚至加入(如第二任妻子黛安)。羅芮知道如何在派伯走出勒戒中心的大門之後持續的鼓舞他,盡可能地阻止他再度沈淪(派伯東山再起之後,許多樂迷會主動提供免費毒品給派伯,而派伯也會背地裡瞞著羅芮偷偷嗑藥,造成她極大的困擾)。作為派伯的愛人與知己,羅芮必須時時身兼護士甚至母職,以愛心照顧極端缺乏安全感的派伯。對派伯而言,羅芮不但是他的生命中的貴人,也是精神上的救贖。沒有羅芮,派伯不可能東山再起。
一九七五年,派伯再度獲得現代唱片公司老闆柯尼格的青睞,獲得了一紙合約,與Charlie HadenShelly Manne等人合作,發行了Living Legend專輯,宣示復出。暌違了十五年,樂迷終於盼到了派伯的新作。一九七七年,派伯在紐約市著名爵士俱樂部「前鋒村」(Village?Vanguard)作三天的現場演出,錄音作品集結成知名的「Village Vanguard Recording」大全集。在一開場時, 自信滿滿的派伯對著觀眾說:「你們正在見證歷史被創造」(You have come to see history made)。此時的派伯不只是擅長模仿Charlie ParkerBenny Carter的語彙,他進一步吸收了John Coltrane的調式演奏概念,將咆勃名曲「Cherokee」改編至出神入化的境界。在Elvin Jones格局開闊的擊鼓聲中,派伯的演奏如入無人之境,他激昂熱切,似在彌補空白的十五年,也向紐約客宣示自身在爵士樂壇的傳奇地位,如此將現場演出的氣氛帶到最高潮。
派伯是在一九八二年六月中旬因腦瘤破裂去世的。即使在昏迷狀態,派伯仍需要注射美沙酮來遏止毒癮發作時的痛苦。終其一生,除了演奏爵士樂之外,派伯大多過著糊里糊塗,懦弱逃避的日子。在勒戒中心遇見羅芮時,他終於從男孩變成了男人,回首過去,「細漢仔」學習如何不再自我厭棄,不再怨恨別人。他深深知道,只有重回社會,展開新生活,音樂生命才能持續。
平心而論,派伯並沒有因為歷經磨難而發展出高貴的道德情操。走過生命中的風風雨雨,派伯非常誠實地以音樂記錄了自己顛跛的一生,而所有的心情故事,全都寫在他的音樂之中了。
日本爵士批評社發行的《西海岸爵士樂:一九五=一九六一》一書中,爵士樂評家妙中俊哉以六頁的篇幅介紹了加州七家曾經活躍過的爵士獨立廠牌,分別為:現代(Contemporary)、Pacific JazzNocturneBethlehemModeGNP CrescendoTampa等。現代唱片是西海岸爵士唱片公司中活得最久的廠牌,不過以記錄西海岸爵士樂的重要性而言,短命的Pacific Jazz與現代唱片是難分軒輊的。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1-12-16 19:59
“派伯”...... 真不习惯。建议用“替换”的办法全部改为“胡椒”。
作者: xuchixuchi    时间: 2011-12-17 04:22
。。。。。。




欢迎光临 耳机俱乐部论坛 (http://www.headphone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