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939|回复: 0

关于Carpenters的一切....

[复制链接]

12

主题

70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9-2-9
发表于 2009-2-12 15: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1983年的二月四日,凯伦卡本特(Karen Carpenter)走完了她短暂的一生,只活了三十二岁。在跻身歌坛的十余年间,她和她的兄长理查德(Richard Carpenter),一共推出了四十一张唱片,销售量超过八千万张以上,并且曾经夺得过三座葛莱美奖。

  很少人会认为凯伦长得美,但是却没有人能够否认:无论是她的歌声或是她的行为,都是歌坛极少见的纯情表征。凯伦一生中滴酒不沾、从来不喝比冰红茶更浓烈的饮料。除了绣花的时候之外,她什么针也不碰,更不要说是施打毒品用的针筒了。她从未像猫王等殒落的巨星那样,在晚年放纵自己做些疯狂的事情,可是多年以来她却一直孤独的挣扎着,与另外一种型态的「自毁」奋战--那就是「精神性厌食症」。

  凯伦是在那一天上午九点左右,在距离洛杉矶大约三十分钟车程的近郊,自己住家的更衣室里面病发倒地的。「911」闻讯赶到,发现她赤裸的倒在地上,绊着她的睡袍。很显然的,她是刚刚起床,准备换衣服。在救护人员的要求之下,她的父亲把伤心欲绝的母亲扶离了现场。医护人员起先在凯伦的颈部还发现微弱的脉搏,因此认为救活她的可能性很高,但是不久她的心脏情况又开始急遽的恶化。理查德赶到的时候,正好看到他们把凯伦送上救护车。而尽管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来挽救,终于还是在当天上午九点五十一分宣告不治。

  凯伦和她的哥哥理查德共同组成的「卡本特」兄妹合唱团,从1969年起的十余年间,一直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团体。虽然摇滚音乐界的乐评家们对他们并不友善,甚至还批评他们的唱片「根本没有发行的价值」,但是歌迷们毫不在意「专家们」的说法,而根据统计,他们甚至还是那些年代在国际市场上最赚钱的美国艺人。即使凯伦过世已经多年,他们的唱片依然持续热卖。

  来自康涅狄克州纽海芬市的这对兄妹,理查德出生于1945年的十月十五日,凯伦则出生于1950年的三月二日。理查德从十二岁开始学钢琴,后来进入耶鲁大学攻读器乐。1963年,他们全家迁往加州,理查德改进长堤的州立大学继续进修,同时凯伦也跟着哥哥爱上了音乐。不过,她选择的乐器,却是很少女孩子会喜欢的鼓。父母非常支持她的兴趣,送了她一套鼓作为圣诞礼物,从此兄妹两个就经常一起练习,倒也自得其乐。而经过了几年的苦练之后,两人的琴艺和鼓技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1965年,这对兄妹跟一位玩贝司的友人共同组成了一支三人爵士乐团,并且在好莱坞「碗形剧场」的乐队大赛中夺得了冠军。不过,由于理查德一心想要组成一个能够让他和凯伦一展歌喉的团体,因此乐队不久就宣告解散了。他们和另外四位同学另外组成了「Spectrum」合唱团,由理查德负责键盘乐器,凯伦担任打击乐器以及主唱,到加州狄士尼乐园等地作表演,以演唱软式摇滚为主,可是星运却一直欠佳,因此四位同学也先后离去,剩下他们兄妹两个继续奋斗。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们认识了一位醉心于录音工程的电子贝司手乔奥斯朋之后,这对兄妹对于多音轨录音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并且大为兴奋,因为他们追寻多年的和声效果终于有了答案。在奥斯朋自己用车房改装的录音室里面,他们录下了一卷Demo带,到处寻求唱片公司的支持。在此之前,由于乐队大赛里面的精彩表现,RCA唱片曾经与他们签下了合约。当时理查德就一直希望能够在唱片里加上他们的歌唱,但是RCA当局并不同意,因此唱片一直未能推出,到了后来更干脆不了了之。这一回,他们俩运用了多轨录音的巧妙,造成了完美的和声效果,可是一连找了许多家唱片公司,都碰了壁。事情拖了一年,才找到了著名小喇叭手赫伯亚柏特(Herb Alpert)所主持的A&M唱片公司。

  由于赫伯亚柏特本身就是个杰出的艺人,因此深深的懂得爱惜人才的道理。当他听过卡本特兄妹的带子之后,大为赏识,立即和他们签约,并且容许他们自由发挥。1969年,卡本特兄妹推出首张专辑「Offering」,其中翻唱的披头老歌「Ticket to Ride」大受欢迎,为他们奠定了知名度。有一天,作曲大师柏特拜克拉(Burt Bacharach)前去拜访A&M的另外一位老板杰瑞摩斯(Jerry Moss),提起自己在广播中听到了卡本特兄妹演唱的「Ticket to Ride」,非常喜欢。杰瑞摩斯告诉他,这对兄妹已经是该公司旗下的艺人了,因此柏特拜克拉就要求杰瑞摩斯帮忙,设法安排卡本特兄妹为他替某家医院的慈善义演暖场,并且希望理查德能够把一些拜克拉名曲改编成一段混和曲。 这个机会,对于卡本特兄妹来说,当然是求之不得的,于是立刻进行编曲的工作。这时,赫伯亚柏特前来找理查德,建议他采用柏特拜克拉发表于1963年的一首「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柏特拜克拉曾经希望他录制这首歌曲,不过赫伯亚柏特觉得歌词当中的某一句对他自己而言,似乎显得太「年轻」了一点,所以始终没有予以灌录。他并且提到,狄昂华韦克(Dionne Warwick)曾经录制过这首歌曲,但是他希望理查德暂时不要理会别人是怎么唱的,等到他想好自己要如何的诠释,再去听华韦克当初的录音版本。

  虽然这首歌由于和理查德已经挑好的其它作品不太搭得上,所以最后他的混和曲里面并没有采用这首歌曲。但是,理查德却爱上了它,对于它的旋律始终念念不忘,于是当卡本特兄妹进行第二张专辑的时候,他就拉着妹妹,一起进入录音室,灌录了这首歌。而由于他觉得原来的歌名「They Long to Be Close to You」太长了,所以他就予以简化,把前面的四个单字加上括号,简称为「Close to You」。录音完成之后,赫伯亚柏特问理查德,自己认为市场对这首歌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理查德的回答是,如果它没有得到冠军,也将是A&M成立以来最畅销的作品。

  1970年六月,卡本特的「Close to You」和同名的专辑上市发行,很快的就打进排行榜。五个星期后,果然和理查德的预言一样,这首歌在七月二十五日登上了冠军宝座,蝉联四个星期,也让卡本特兄妹夺得「年度最佳新进艺人」和「年度最佳流行合唱团体」两项葛莱美奖,为流行音乐史揭开了新的一页。而在同一张专辑里面的另外一首杰作「We've Only Just Begun」,也拿到了亚军,并且在榜上停留了十七个星期之久。

  「We've Only Just Begun」是由词曲创作搭档保罗威廉斯(Paul Williams)和罗杰尼可斯(Roger Nichols)共同谱写的。这两人在1970年得到机会,替加州银行撰写一首广告歌曲。除了短小精干的「本尊」外,他们决定同时进一步把它拓展成一首正式长度的完整歌曲,也就是「We've Only Just Begun」,希望有人会赏识。由于他们两人隶属于A&M唱片附设的乐曲出版公司,公司于是把这首歌曲交给刚刚开始窜红的卡本特兄妹灌录,歌曲的清新风格,配合上卡本特兄妹的健康形象,果然一炮而红,在美国广播电视上甚至比「Close to You」更受欢迎。而根据美国「广播音乐公司」(BMI)的统计,这首歌曲是有史以来在广播电视上面被播唱次数最多的一百首超级名曲中的第五十一名。

  卡本特兄妹清纯的歌声和形象,很快的席卷了全世界。而对于他们来说,这真的只不过是刚刚开始呢。

  1971年春天,就在卡本特兄妹夺得「年度最佳新进艺人」和「年度最佳流行合唱团体」两项葛莱美奖一个月之后,他们为电影「恋爱游戏」所演唱的主题曲「For All We Know」也拿到了该年度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的金像奖。虽然这是属于词曲作者的荣耀,但是这对兄妹动人的演出也是功不可没的。紧接着,他们又推出了第三张专辑「Carpenters」,除了「For All We Know」和先前应邀为柏特拜克拉的慈善义演而编写的拜克拉混和曲之外,还包括了另外三首先后得到排行亚军的畅销曲「Rainy Days and Mondays」、「Superstar」和「Hurting Each Other」。由于歌曲几乎支支动听,这张专辑上市才一个星期,就成了金唱片。

  随着快速的走红,卡本特兄妹需要上电视亮相的机会越来越多。虽然歌迷们喜爱的是凯伦完美得几乎无懈可击的歌喉,并不是她的长相,但是正如同所有爱美的年轻女孩,凯伦开始对自己的体重非常敏感、甚至因为自己在荧光幕上的样子而感到不安。为了让自己在荧光幕上看起来更「漂亮」,她开始采用各种减肥的方法。不过,一般歌迷们并不知道她的困扰,只知道她的歌声令人着迷。卡本特兄妹在1970和1971两年,连续获选为最受欢迎的二重唱,在大西洋两岸、甚至全世界,都得到了爆炸性的成功。

  1971年底,卡本特兄妹发表了第四张专辑「A Song for You」,由于他们正如日中天,这张专辑甚至还没有上市就已经被订购一空,而提前获得了金唱片。在同一张专辑里面,他们为另外一部电影「Bless the Beasts and Children」所演唱的同名主题歌,又在第二年春天入围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这张专辑的畅销曲,包括了「Hurting Each Other」、「It's Going to Take Some Time」和「Goodbye to Love」。不过,专辑中的另外一首歌曲「Top of the World」,却直到专辑发行将近两年、并且第五张专辑「Now & Then」也已经在热卖之后,才替他们夺得了第一个排行冠军。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知道,一首歌是否能让人心动,主唱者的歌喉固然很重要,可是如果它的词曲本身不够好,还是很难红得起来的,因此平常往往被忽视的词曲作家,他们的重要性其实绝对不亚于歌手。以卡本特兄妹的例子来说,虽然他们的成名曲「Close To You」是柏特拜克拉所写的,可是他们后来大部分的歌曲,却都是凯伦的哥哥理查德的作品。理查德卡本特虽然是作曲的高手,却不太擅长填词,而负责填词的,则是他的好朋友,一个名叫约翰贝提司(John Bettis)的人。这个人本身也是个歌手,而且在60年代初期曾经组成过一支民歌二重唱,但是后来由于听到了赛门与葛芬科的歌声,自己晓得根本比不过人家,所以干脆退出歌坛,上大学念书去了。

  在学校里,贝提司认识了理查德,两人惺惺相惜,结为好友,天天混在一起,并且开始合作写歌,理查德谱曲,他负责填词,前后两年,累积了不少作品。事实上,卡本特兄妹出道的头三张专辑里面的歌曲,就都是他们在那段时间合作的成果。等到卡本特准备要出第四张专辑「A Song For You」的时候,他们的老作品都已经用完了,所以两人又开始研究谱写新歌的点子。在大学毕业之后,他们俩其实已经各奔前程,贝提司回到民歌餐厅去卖唱,并且尝试跟别人合作写歌。这回两人再度合作,他提起自己跟别人一起写过一首叫做「Top of the World」的歌曲,虽然理查德并没有听过那首歌,不过对它的歌名很感兴趣,同时立刻就有了灵感,随手弹出了一段跳动的前奏,两人很快的就完成了一首新的「Top of the World」。

  完工以后,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写出了一首注定要红的畅销歌,只觉得它还不错,可以收到专辑里,却没有打算要把它当作主打的单曲。新专辑出版之后,兄妹俩忙着到处去打歌。听众们对「Top of the World」这首歌的热烈反应,使得理查德开始考虑要把它出成单曲。不过他对原先的录音并不是很满意,打算重新来过才正式推出,而还没有等到新的录音完工,乡村女歌手琳安德森(Lynn Anderson)已经抢先一步,推出了翻唱的版本,并且直冲乡村排行的榜首。这也可以说是帮了他们一个大忙,等到他们自己的版本推出,简直不费吹灰之力就夺得冠军,成了卡本特兄妹出道的第一支冠军曲。 新版本的「Top of the World」,收录在他们发行于1973年底的精选集「The Singles 1969~1973」里面,当时他们的第五张专辑「Now & Then」早已轰动全球,其中充满怀旧情绪的「Yesterday Once More」也夺得了亚军,甚至被很多歌迷们当作是这对兄妹最具有代表性的杰作。这是一张非常精彩的专辑,分成代表「现在」的「Now」和代表「过去」的「Then」两大部分。也许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卡本特兄妹其实是非常怀旧的。另外,虽然平常大部分的歌曲都是由凯伦担任主唱,事实上理查德本身也非常的爱「现」。于是,在这张专辑的「Then」部分,他「化身」成一个电台的DJ,除了「播放」许多50年代的老歌之外,还接受听众Call-in,进行「有奖征答」。当然,所有的「老歌」,都是由他们重新翻唱的。而在「节目」的开头和结尾,则是那首如今已经堪称不朽的「Yesterday Once More」。

  不过,「Now & Then」这张专辑第一首造成轰动的单曲,却是放在「Now」部分、一首轻快的「Sing」。在这首歌曲中,除了凯伦的歌喉之外,我们还可以听到一支儿童合唱团活泼的和声。他们作这样的安排,其实并非突发奇想,因为这首歌不但跟他们早期的一些名曲一样是属于翻唱的作品,而且说来您可能没有想到,它还是一首儿童歌曲,出自著名的美国儿童电视节目「芝麻街」(Sesame Street)。

  「芝麻街」是由目前已经过世的吉姆韩森(Jim Henson)所领军的「儿童电视工作坊」(Children's Television Workshop)负责制作的,从1970年开始在美国公共电视网播出,透过「大鸟」(Big Bird)等极具人性化的布偶人物,以生动、活泼、流行味十足、却又不失纯真的方式,教学龄前儿童认识数字、字母、以及各种生活常识,获得极高的评价,而音乐更在节目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另外,无论是布偶、卡通、或是参与演出的成人和儿童,「芝麻街」也绝不强调所谓的「完美」,真正的打破了种族的藩篱与界限,甚至一些残障儿童也怡然自得的一起游戏、一起歌唱。「Sing」这首歌,可以说把「芝麻街」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邀请所有的孩子(和成年人)一起开怀高歌,把烦闷和忧伤暂时都抛开,不要担心自己的歌喉见不得人,「欢喜就好」。

  这首歌是在1971年开始被运用在节目中的,其后一直是最重要的「主题歌」之一。它的作者是乔拉波索(Joe Raposo),他是节目制作群中最重要的词曲作家之一,包括「芝麻街」主题曲在内,该节目的许多著名畅销曲都是他的得意杰作。卡本特兄妹翻唱这首歌曲时,正是它最受欢迎的时候,由于兄妹俩清新的形象大受欢迎,许多儿童也都深深的喜爱他们,因此他们决定以这种方式来回馈儿童歌迷。事实上,就在1973年,当时在位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还曾经公开赞扬他们是「当代美国年轻人的表率」,无形中为他们带来不少压力,甚至后来还有人说,就是尼克松的这句赞美,让凯伦卡本特送掉了宝贵的生命。

  卡本特兄妹纯洁的抒情风格,一直是无人可比的。在他们的歌声中,找不到时下盛行的***与暴力,同时在和声的效果上,更是几乎堪称完美。拜多轨录音技术之赐,他们兄妹两人在录音室里可以制造出三、四十个人的饱满声音。这一点在现场演唱的时候,是办不到的,除非他们采用事先录制的带子,但那又失去了「现场」的意义,所以他们比较少开演唱会。不过,话虽如此,他们还是经常忙碌于欧美以及日本各地的宣传、以及演出。辛劳了数年之后,凯伦的健康情形亮起了红灯,她的体重只剩下90磅(差不多四十公斤),而不得不回家静养。

  工作过度劳累,只是一般人的想法。不过,凯伦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因为她罹患的是精神性的厌食症。上回我们曾经提到,尼克松总统公开在他们兄妹应邀前往白宫演唱的时候,对席上的那些达官显要们介绍说,这对兄妹是「当代美国年轻人的表率」。很多人后来都怀疑,凯伦就是为了要达成尼克松的夸赞,才刻意的让自己不但歌声好听,还要在外型上非常好看。这种在超级「大家闺秀」之中很常见的「好女孩」症候,让她对苗条的身材过度重视,导致她无所不用其极的拼命减肥,不但服食巨量的泻药,还经常设法让自己呕吐,更因而在潜意识中排斥任何食物,造成了麻烦的「厌食症」。尼克松的夸赞,虽然的确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事实上真正引起凯伦落入「厌食症」深渊的,却是她的家庭背景。这一点,我们在后面将会专门来深入的探讨。

  1975年的一月二十五日,卡本特兄妹以「Please, Mr. Postman」夺得了他们歌唱生涯中的第三次、也是他们最后一次的冠军。这是一首翻唱的老歌,早在1961年的十二月十一日,就曾经由黑人女子合唱团「The Marvelettes」唱上冠军宝座。先前我们就已经说过,他们曾经好几次翻唱别人早已唱过的歌曲,而且都颇为成功。1973年,卡本特兄妹在「Now and Then」专辑里面,除了脍炙人口的「Yesterday Once More」之外,酷爱用声音演戏的理查德在专辑中扮演一位电台的DJ,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串场,兄妹两人演唱了许多首50年代和60年代的老歌,其中包括了「Johnny Angel」和「The End of the World」等等,虽然这些基本上都只唱了一两段的老歌并没有发行成单曲,但是获得了不少好评,许多专业人士更建议,凯伦的美好歌喉非常适合诠释老歌,所以可以考虑多作这方面的尝试。

  这对兄妹从善如流,在他们于1974年动工的「Horizon」专辑里面,除了「老鹰」合唱团的「Desperado」和尼尔西达卡的「Solitaire」之外,他们特别挑选了「Please Mr. Postman」,并且当作专辑的第一首主打单曲,果然在1974年的十一月二十三日打进排行,更在九个星期后登上了冠军宝座。可惜的是,接下来由于凯伦恶性减肥,健康情形江河日下,她不得不暂停演艺事业、回家休养,在床上足足躺了两个月,才算是克服了身心的疲劳。1976年,当她重新回到舞台的时候,她曾经告诉新闻界:演唱这个工作,突然间变得一点意思都没有,甚至还令人作呕。

  「好孩子」的形象,虽然带给卡本特兄妹名利,却也使得他们失去了不少生活上的乐趣。或许是有感而发吧,在他们1976年的第七张专辑「A Kind of Hush」里面,他们唱出了一首「I Need to Be in Love」,再度打进排行榜。另外,他们也决定要有所突破,唱一些和过去风格大为不同的作品。 尽管明知歌迷们所追求的,是他们的纯情表征,但是A&M唱片公司基于尊重艺人的原则,还是给予他们支持。于是,1977年,在他们的第八张专辑「Passage」里面,我们可以听到他们集蓝调、拉丁、乡村与摇滚于一堂,甚至更有一曲音效特殊、充满科幻色彩的「Calling Occupants of Interplanetary Craft」(呼叫不明星际飞行物乘员)。除此之外,他们还请来了洛杉矶交响乐团,演出了当时还没有正式推出的安德鲁洛伊韦伯摇滚音乐剧【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主题曲「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真是集古典与现代于一身,充满声色之娱。可惜的是,市场的反应并不热烈。

  在寻求突破的同时,或许是由于精神上的压力过于沉重,理查德染上了迷幻药的毒瘾,而使得他们的演艺生涯更趋于黯淡。凯伦无限伤感的放单飞,但是没有任何的表现,在这段期间完成的一张个人专辑,也因故始终没有推出,直到她过世几年之后,才得以重见天日。另一方面,也因为她的健康情形欠佳,只好暂时的退隐,甚至出人意料之外的结了婚,只是这段婚姻并不美满,并没有维持多久。

  1981年,理查德戒除了毒瘾,打算重新振作。并且恢复原有的纯情风格。兄妹两个再度携手,发表了第九张专辑「Made in America」,其中的单曲「Touch Me When We're Dancing」虽然出现在排行榜上,但由于流行的大势已变,同时他们的作品也不是特别的突出,因此除了在抒情歌曲排行榜上还算差强人意之外。在热门排行榜上才昙花一现就很快的消失了。

  由于长时间恶性减肥,凯伦的健康情况越来越差,再加上心理上的压力,终于使她难以负荷。1983年的二月四日早晨,在她起床更衣的时候,心脏病突然发作,就此倒地不起,这对兄妹合作十余年的辉煌生涯正式宣告结束,留给举世歌迷们无限的感慨与怀念。凯伦过世不久之后,理查德打起精神,把他们在凯伦生前已经录制、但是还没有正式完工的专辑整理完成,命名为「Voice of the Heart」推出,其中的单曲「Make Believe It's Your First Time」甚至刻意保留了凯伦开录之前的喟叹,在当时并且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只可惜仍然没有能够进入排行榜。 不肯就此退出歌坛的理查德,一直努力的振作。除了担任制作人之外,并且在1987年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Time」,请到了达丝蒂史普琳菲德(Dusty Springfield)与狄昂华韦克(Dionne Warwick)等实力派资深女歌手跨刀,其中他与史普琳菲德合唱的「Something in Your Eyes」曾经在欧洲市场造成了某种程度的轰动,可惜还是没有能够在美国市场上获得热烈的回响。1989年,他再度把过去和凯伦合作完成、但是当时因故没有采用的歌曲整理成专辑「Lovelines」发表,尽管死忠的歌迷们如获至宝,在市场上仍然是很寂寞的。

  卡本特兄妹的「新作品」虽然没有造成预期中的成功,他们过去的经典却始终是很受欢迎的。理查德卡本特和A&M唱片,曾经陆续推出过不少重新编辑与包装的卡本特兄妹精选集,都十分的畅销。1996年,在理查德的主导下,凯伦录制于单飞时期的个人专辑终于解冻。1998年,理查德本人也再度展现了自己作曲、编曲、指挥与钢琴演奏的多样才华,把「卡本特兄妹」时期的许多经典重新编曲、演奏,甚至还特别收录了一首纪念凯伦的曲子,推出了命名为「Pianist, Arranger, Composer, Conductor」的个人演奏专辑,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但是却没有在销售成绩上得到同样的肯定。这对兄妹的故事,可以说已经完全成了历史,可是这段光辉的岁月,在歌迷们的心底,却是永难忘怀的美好回忆。

  1983年二月四日上午九点五十一分,医师宣告因为心脏病发作被送进医院的凯伦卡本特急救失败,这位歌喉美好、曾经令无数人陶醉的女歌手,只活了三十二岁。消息传出,造成了举世的震惊。

  哀伤笼罩了所有凯伦的旧识。作曲大师柏特拜克拉说,凯伦是个有着神奇歌喉的神奇人物。卡本特兄妹的第一首冠军曲「Close to You」,就是他1963年的作品。兄妹两个第二张金唱片「We've Only Just Begun」的作者保罗威廉斯则说,凯伦和理查德的音乐,使美国的家庭在那段亲子间难以沟通的日子里,再度结合在一起。

  保罗威廉斯所说的那段日子,很明显的是指越战和水门事件的期间,也正是卡本特兄妹歌唱事业的颠峰期。1973年,当时的美国总统尼克松邀请这对兄妹前往白宫演唱,对席上那些达官显要们介绍他们的时候,说他们是「当代美国年轻人的表率」。在凯伦过世带来的震惊中,她的友人们开始怀疑她是否太过于努力去达成尼克松的夸赞,甚至因而送掉了一条小命。她所罹患的,是一种「好女孩」的病症,一种在「超级大家闺秀」之中常见、对于苗条身段的过份重视,导致她走向极端的设法使自己呕吐、同时服用巨量的泻药。虽然验尸报告无法立即明确的指出她心机能衰退的原因,但是根据加州大学「食欲失常症」诊治中心的医师乔雅各布指出,经过长期对于「精神性厌食症」的研究,他发现患者致死的原因里面,最常见的是血清里面「钾」的含量不足而引起的心机能障碍。凯伦在1982年,几乎整年都在纽约接受治疗,她的体重从85磅回升到108磅,以她五尺四吋的身高来说,算是非常接近正常数字了。而另一位来自西雅图的专家则指出,医学界当时才刚刚发现,厌食症患者在恢复了原有的体重时,心脏所必须承受的负荷,往往大得难以想象。

  卡本特家族的公关人员拒绝承认凯伦罹患「精神性厌食症」的说法,他们坚持说,凯伦是个精力充沛的人,A&M唱片的总裁也说,凯伦就像个邻家女孩,即使在她自己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依然笑口常开。乔雅各布医师说,这都是厌食症患者的典型症状。他说,他们通常都是非常可爱的。许多患者都把自己的感情隐藏在心里,他们照顾别人,却从来不照顾自己。凯伦的症状是极端明显的:一位曾在她过世一年前见过她的工作人员,形容她向是个「活骷髅」,另外一位同事也大表同感,觉得她是个受尽折磨的不幸女人。

  事实上,早在1971年,卡本特兄妹刚刚开始走红的时候,凯伦就对自己的体重非常敏感了。一位朋友回忆起当年的凯伦,有着一副梨子一般丰腴的身材,而她经常为此感到不安。1980年跟凯伦结婚、又在1982年与她分居的房地产商人汤姆布理斯说,她已经为厌食症折磨了九年之久了,可是外人却很少知道内情的。一般人只知道她由于一年365天有250天要不停的奔波表演,体重由110磅锐减到90磅,几乎是形销骨立。1975年,她甚至不得不回家静养,足足在床上躺了两个月,才算是勉强的克服了身心的疲劳。1976年,当她重新回到舞台的时候,她曾经告诉新闻界,演唱的工作,突然间变得一点意思都没有,甚至令人作呕。

  到了1981年,虽然凯伦的生命里已经有了许多的变化,她对自己的体重却仍然抱持着一种敌视的心态。在心慌意乱中,她向资深歌手白潘的女儿雪莉潘欧妮尔求援,因为雪莉潘也曾经罹患过相同的病症,但是已经康复,并且正在撰写一本描述自己病中经历的书。她们见过一次面,又在电话里面交谈过三次。雪莉回忆起当时的状况:「凯伦的声音听起来并不慌乱,但是她觉得的确需要一些帮助。她对泻药的问题感到特别麻烦,因为她不肯相信自己能够有一天完全不依靠它。」而雪莉本身也曾经一盒一盒的吞服泻药,来让自己「一夜之间减轻10到15磅体重」,因此她鼓励凯伦,劝她离开洛杉矶、暂时抛开演艺事业,专心的为自己的生命来奋斗。凯伦告诉她:「我会听你的话去做的,我一定会好起来,只是,天哪,那太困难了!」

  凯伦和雪莉一样。也是生长在一个家教严得出奇的家庭里,父亲是个印刷商人。凯伦的一位多年好友说,「她生长在一个父母严密控制一切的世界里。她的父母都是好人,可是他们不但控制了她的童年,甚至在她长大成人后也未曾放松过。」在卡本特兄妹表演生涯的早期发生过的一件事,可以说是典型的例证。他们的母亲有一天夜里,拨了一通长途电话到辛辛那提、兄妹两个演唱途中所投宿的的旅馆,把凯伦吓得跳了起来。母亲恶狠狠的责骂了他们兄妹一顿,只因为一个歌迷写信抱怨,他们在宾州的演唱会后台,没有帮歌迷签名留念。母命难违,他们只好打电话给写信的歌迷,向他道歉了事。雪莉指出,厌食症的患者,通常都是霸道父母的子女。她说这样的人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反抗。

  理查德是兄妹两个之中首先开始接触音乐的,他受到「三B」(披头Beatles、海滨少年Beach Boys和柏特拜克拉Burt Bacharach)的影响极深。至于运动迷的凯伦,则在加入了高中的军乐队时被分派了敲铁琴的工作。琴槌挥舞中,她逐渐领悟了打击乐器的秘诀,更进步到可以跟得上许多爵士乐大师充满挑战性节奏的唱片。兄妹两个经常一同练习,经过了一段波折后,终于获得A&M唱片的赏识,顺利的进入歌坛。

  他们的一位同事说,「这对兄妹录制唱片的方式很有意思,理查德把基本的旋律弄出来,然后凯伦开始唱。理查德在录音室里是个暴君,凯伦要花很多的时间在她的歌唱部分上,同时经常对自我的要求相当的严格。」另外一位同事也补充说,「凯伦总是听任理查德的摆布。」 著名歌手兼唱片制作人贝瑞曼尼洛曾经仔细观察过这对兄妹,他也指出,凯伦很明显的对兄长极度的崇拜。「她无法用言词完全表达自己对哥哥的推崇。对她来说,理查德是个天才。」可是,事实却很明显,卡本特兄妹之所以能够大受欢迎,最主要还是因为凯伦出色的歌喉。雪莉潘说,「我确信她在知道了重心在自己之后,觉得自己必须更加的进步,而这种压力,是相当沉重的。」根据雪莉的看法,凯伦对于抒解这种压力的反应,是相当典型的:「当你开始掌握了过去向来由别人替你控制好的生活感觉时,那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厌食症患者会觉得,当她或许无法掌握其它任何事情的时候,她至少可以,老天爷,控制每一口进入她嘴里的美食。」

  凯伦的厌食症在70年代中,时好时坏。1976年,在家里休养了两个月之后,她初次尝试摆脱父母的控制而独立,搬出家门,自己住一间大公寓。1980年,她的母亲怂恿她参加一个她原本想要逃避的餐会。在宴会里,她遇见了当时已经39岁、离过婚、有一个18岁儿子的房地产商人汤姆布理斯,两个月之后,他们就订婚了。

  虽然布理斯对外坚称他们夫妻相处融洽、互相关怀,但是他们很快就分手了。根据布理斯的说法,凯伦忙着应付她的厌食症和她的事业,而布理斯则必须料理自己的房地产问题。作丈夫的人尽管很想保留一切、也努力尝试去配合她,甚至为她介绍了一位名医,但凯伦始终就不肯承认自己有病。两人都努力过了,最后还是决定分手。

  后来,凯伦找上了曾经为雪莉潘治疗的医师,那是一位来自西雅图的专家。医师说,「凯伦想要马上治好厌食症,她说她的工作合约排得满满的,非得赶快复原不可。但是我说不行,因为我们到目前为止,还不知道怎样很快的治好这种病。依照我们所知道的治疗法,至少也要一年,甚至三年,才能够使她痊愈。」最后,凯伦终于同意,在纽约的一所医院里,接受长期的治疗计划。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她每天接受两个小时的治疗。但是资深女歌手狄昂华韦克却发现,凯伦情绪上的回升,远远比不上体重。狄昂说,「她经历了太多的挫折与悲伤,当一桩婚姻破灭时,那的确是很悲惨的事。」

  1982年的十二月,凯伦回到了洛杉矶。对于这件事,雪莉很不赞成。她告诉凯伦,「让你自己重新置身于当初造成你困扰的同一个环境里。而你自己又还没有完全康复,很容易使你重蹈覆辙。」但是,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凯伦却是充满了新的活力。她计划着在1983年的春天,录制一张新的专辑唱片。她的美发师就坚决相信,凯伦恢复得相当好,不但才烫过一次头发,还约定了要再修整一次的。从做头发时的闲聊中,美发师知道凯伦已经开始尝试自己作曲。她绝对不是那种肯用自己的眼泪来洗地板的人。很显然的,凯伦正试图为自己开创新生。就在她去世前的两个星期,她还告诉狄昂华韦克:「我还有好长的日子要过呢!」只是,谁也没有料想到,复原得太快的体重,却夺走了她的生命。

  1983年的二月九日,在凯伦过世五天之后,包括赫伯艾伯特、柏特拜克拉、奥莉薇亚钮顿蔷等人在内的一千五百名送葬者,送走了凯伦卡本特短暂的一生。红玫瑰、白棺木,乐队轻轻的奏着她的成名曲「Close to You」。理查德搀扶下的老卡本特夫妇,和歌迷们一样泣不成声。他们已经失去了凯伦,连理查德也一度几乎断送在毒品里。由于自己对儿女的严苛,使得这一对人人称羡的姣儿落得如此的下场,又有谁能真正了解到他们心中的感受呢?
654824_356x237.jpg
3e32c895a46d3444d1135e5b.jpg
9a1fd21b2e20ccc5ad6e7582.jpg
14dfb48f91730de1f01f365c.jpg
28fd1e17c4566e114a90a78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4 22:52 , Processed in 0.087378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