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3880|回复: 0

对话摇滚乐(五)

[复制链接]

27

主题

284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4-6-12
发表于 2004-10-19 12:5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从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在西方摇滚乐坛上涌现出的许多摇滚乐流派,就它们的音乐而言是颇难被一般听众接受的,尤其是对那些听惯了所谓的“怡情音乐”的人来讲。这就好比那些吃惯了精细、甜腻口味的偏食者,不能接受生猛、血腥的菜肴一样。其实,摇滚乐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刺激着人们的视听神经,改造着人们的欣赏习惯。那么,它为什么还能拥有如此多的追随者?这是因为它始终是社会新文化、新思潮、新意识的代表和象征,它始终是社会新一代人的代言者。因此,在理解这类音乐时,应该更多的了解产生这类音乐的文化背景;除了听觉的欣赏外,更应该是心灵、意识的体验。
   从本期开始介绍的几个摇滚乐流派,因涉及面比较广,将分成几个小标题介绍。

    六、迷幻的年代、迷幻的摇滚

   (一)、关于迷幻摇滚

   A:章 雷 B:王晓峰

   B:章雷,你是否发现迷幻摇滚近几年在在歌迷中很盛行,早期的“大门”、吉米·亨德里可斯、“平克·弗洛伊德”等在歌迷的收藏中再次回潮。

   A: 的确如此。迷幻摇滚在今天流行并非偶然,它说明了只有一些摇滚史上的经典才会跨越时空,为今日歌迷所津津乐道;而且,近几年摇滚乐坛出现了两件使迷幻摇滚再度流行的事件,一是原“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灵魂人物罗杰·沃茨1990年在柏林墙遗址举行的一场“墙”演唱会,令整个世界为之注目,也使歌迷们对这支经典组合再度怀旧。二是美国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导演了一部有关“大门”乐队的电影,把我们今天陌生的20年前颇受争议的传奇人物吉姆·莫里森展现在人们人们面前。当歌迷们拭去时空的尘埃,发现迷幻摇滚是如此迷人时,才始有醒悟;敢情在过去的摇滚乐中,还有着那么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


   B:其实,我认为迷幻摇滚在今天歌迷中流行,绝非对往日的怀旧,而是发现了一种新奇。现在的不少摇滚乐评论中常常出现“该作品迷幻气息颇浓”等论调,但究竟什么是迷幻音乐,其发展、历史背景却很少介绍,使得歌迷们对迷幻摇滚十分迷惑,以致一些歌迷认为:迷幻摇滚就是那些听后令人迷迷糊糊、昏昏欲睡的摇滚乐,而当他们听到真正的迷幻摇滚时,却感觉无异于其它,根本听不出什么迷幻的味道来,看来迷幻摇滚还真的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迷雾。

   A: 对,这就是迷幻摇滚的妙处所在。所以我们在“对话摇滚乐”60年代结束前要着重介绍一下迷幻摇滚乐,以便歌迷们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B: “迷幻摇滚”一词在英语中称“Acid Rock”。单从字面上看就会发现它与毒品的关系密不可分。它没能象重金属、朋克等成为摇滚乐演绎中的一种形式,而是渗透在各种摇滚形式之中。它是特定时代的文化产物,这里暂称之谓“迷幻文化”,故它也没能随时代的发展而沿袭至今。

   A:我们知道,60年代的西方社会极其混乱。一方面物质文明飞速发展,而意识形态却面临种种危机。两种文明的落差,使得整个社会处在极不稳定的动荡之中,加之当时国际政治危机,人们的精神上无法承受来自个方面的威胁和压力,无法在危机中找到生存的良策,这当然就会出现社会混乱、道德沦丧、精神世界的分崩离析。人们为了求得自我与社会、物质与精神上的平衡,就会出现超社会、超道德的理想主义(即后来出现的“嬉皮士”运动)。再有就是用毒品、性乱等尽量麻醉、刺激自己,以逃避现实。摇滚乐这种最能满足人们情感的音乐形式,成为当时年轻人摆脱烦恼,循世避俗的求生稻草,迷幻摇滚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B:60年代西方社会的一大疾患便是吸毒盛行,摇滚乐最初的出现、发展,一直与毒品瓜葛不清。到了60年代,人们已公开在摇滚音乐会上吸食毒品,迷幻摇滚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其实,迷幻摇滚的出现,并未能使人们的内心世界得到拯救和解脱,只不过是从一个迷途走入另一个迷途,进一步麻木心灵罢了。但作为音乐本身的迷幻摇滚,却在摇滚乐发展进程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好吧,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迷幻摇滚。

   A:且慢。我再说一点,迷幻摇滚既然与毒品密不可分,在介绍这种音乐之前应简单介绍一下令摇滚迷幻化的重要毒品——LSD。LSD是“麦角酸二乙基酰胺”的简称,它最初是由瑞士桑道兹制药厂的艾伯特·霍夫曼博士从化学物质中析离出来的。但最初有何作用并不清楚,直到几年后,他才发现了这种化学物质的性能。让我们听听世界上第一位使用LSD的霍夫曼本人的描述:“我的眼睛闭着,五颜六色、变化不定的、奇异的幻想把我惊呆了,声音被转换成视觉感,以至于每个声调、每个音响都引起相应的色彩图景,像万花筒似的变化着形态和色彩。”(见威廉·曼切斯特所著《光荣与梦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感受在电影《“奶油”乐队告别演唱会》中转化为视觉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其实,这种毒品与大麻、海洛因等毒品一样对人体的危害性极大,但又与这类毒品的效果不同,LSD的主要作用是破坏人体的感觉神经,使感觉紊乱,以至于在药力发作时人的感觉发生到错,声音似乎可以看得见,色彩可以嗅到,气味可以触摸。人们把这种神经混乱状态下的感觉称之为“入境”。只要人们使用LSD,听到的任何声音都会感觉美妙无比,哪怕是在噪音的大街上,因而,摇滚乐手们及听摇滚乐的人使用LSD成风也就不足为怪了。

   B:迷幻摇滚,最初往往指那些经常吸毒品的摇滚乐手或是乐手们在迷幻状态下创作表演的摇滚乐,对于音乐的特点与内涵,也许只有乐手们在毒品的冲劲上来时才能体会到。因此,在常人看来,迷幻摇滚的特点也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乐手们在迷幻状态下创作音乐,更能诱发创作的潜意识,因而音乐往往怪诞离奇、冗长繁杂。再有,迷幻摇滚的内容往往描述迷幻状态下出现的意境或是对毒品的歌颂。同时,迷幻摇滚的音乐中常常加大噪音成份(这一点还区别重金属的噪音)。它有时是一种纯粹的噪音,如“平克·弗洛伊德”的早期作品中便有此例,或者在背景音乐中夹有大量、长时间的混浊音,还有就是利用录音室营造出来的效果。这类音乐缥缈、模糊、含浑不清而在现场表演的乐手们与观众大都服用了致幻剂,通过长时间的乐器演奏、变幻灯光、色彩效果,以配合药力发作。

   A:你上面谈及迷幻摇滚的特点,下面我谈谈迷幻摇滚的形式。迷幻摇滚酝酿于1965、1966年间,在1967年大放异彩,这一年,不仅仅是迷幻摇滚年,而且也是摇滚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因为在这一年,各领风骚的摇滚“大腕们”不约而同地相继推出了自己的迷幻摇滚之作。而这些专辑,在今天看来,都是摇滚史上代表性的作品,下面我列举一下在1967年发行的具有代表性的迷幻摇滚专辑:

   1、“甲壳虫”乐队的《佩珀军士孤独心俱乐部乐队》
   2、“滚石”乐队的《魔鬼殿下们的要求》(Their Satanic Majesties Request)
   3、“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平克·弗洛伊德》
   4、吉米·亨德里可斯的《你经历过吗?》
   5、“杰弗逊飞机”乐队(Jefferson airoplane)的《超现实主义的枕头》(Surreal-istic Pillow)
   6、“大门”乐队的《大门》
   7、“感激而死”乐队(Grateful Dead)的《感激而死》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而同一年,在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美国迷幻摇滚和嬉皮士运动发源地,掀起的“爱之夏”(Summer Of Love)运动,把迷幻摇滚和嬉皮士运动推向高潮。但好景不长,随着嬉皮士运动所引发的一系列混乱,迷幻摇滚也随着嬉皮士运动的结束而消失在摇滚歌坛。从迷幻摇滚的兴起到结束,仅持续了四、五年的时间,但其影响力是相当大的。下几期我们将分别介绍以一下英、美两国的迷幻摇滚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30 11:54 , Processed in 0.098023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