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胎換骨的升級-試聽Dynaudio Contour 30 2016年慕尼黑音響展上,我首度看到Dynaudio全新改款的Contour,首度圓弧箱體設計的外觀相當吸睛,一口氣推出四款新Contour,包括書架款的Contour 20,以及兩款落地喇叭Contour 30與Contour 60,外加Contour 25C中央聲道,既可以玩兩聲道,也可以配成多聲道。雖然Contour大幅改款,不過原本的Contour S 1.4 LE與S 3.4 LE並沒有停產,依然名列Contour系列當中,看來Dynaudio的產品升級依然走循序漸進的路線,不會有了新人忘舊人。 Classic與Digital兵分兩路進擊 大約在2012年,Dynaudio首度推出XEO,此後接續Focus XD,主打「Wireless Hi-End」,主動、數位與無線這三大特點合而為一,成為Dynaudio連續幾年來的行銷中心,不過2016年的行銷重點似乎又回到傳統喇叭上面,而Contour的大改款更是品牌的關鍵。從原廠網站的分類來看,可以觀察到Dynaudio清晰的市場戰略,喇叭產品分為兩大類,分別是Classic與Digital,Classic就是傳統被動式喇叭,這部分由高而低排列,分別是Evidence、Consequence、Confidence、Contour、Excite與Emit。而Digital產品線就是FocusXD與XEO。在喇叭產品之外,就是搭配喇叭的相關周邊附件,像是Connect、HUB的無線應用,以及超低音、腳架、壁掛架等等配件。 清楚吧!Digital走All-in-one路線,買回家插了電,手機電腦通通能連接,主打非音響迷族群,而Classic系列則是Dynaudio的基本教義派,百分百傳統路線,全新改款的Contour,外觀最大的差異就是圓弧喇叭箱體,此外單體的辨識度依然很高,譬如絲質軟半球高音與MSP振膜單體,全部沒變,但是我講的全部沒變,只是樣貌沒變,實際上內容全部改變了,而且這次Contour的單體改變得徹徹底底,至少我自己從來沒看過Dynaudio 改款改得這麼徹底。 徹頭徹尾的改變 來,讓我們從單體開始看看Contour 30如何「徹頭徹尾的改變」?中低音單體換上編號「18W55」的全新單體,一體成型的MSP振膜看起來好像沒改什麼,但是內容全部改變了,從振膜、彈波、音圈、磁力引擎、磁極……,我看了資料,真想問Dynaudio究竟這個中低音單體哪裡沒改,看來全都改了啊? 為什麼這個「18W55」中低音要徹底修改?Dynaudio的研發團隊先使用Finite Element有限元素電腦分析,找出原本中低音單體的弱點,然後再用電腦模擬,試著找出修改提升性能的方法,模擬完成之後再進入實作。第一個改變的地方是彈波,一般說來,彈波採用同心圓規則排列,但是Dynaudio在電腦分析上面發現非對稱的同心圓排列,可以進一步提升彈波的效能,近一步提升喇叭最大音壓,所以新的Contour 30可以催得更大聲、更兇猛。 經過有限元素分析之後,Dynaudio的工程師還把MSP振膜變薄,從0.5mm降低為0.4mm,音圈套筒採用玻璃纖維材料,音圈繞組一樣是Dynaudio出名的鋁合金繞線,但是音圈長度增加了24%,因為新的18W55中低音的衝程增加了70%,所以音圈繞組也跟著變長了些,但為了提升音圈的工作線性,磁極還加上了銅環,並且使用雙磁力引擎,內部散熱設計也加大。寫到這裡,看來這18W55根本是Dynaudio全新打造的單體啊! 首度下放頂級Esotar2高音單體 有了這麼厲害的全新18W55中低音單體,那麼Contour 30該配什麼樣的高音單體?我相信研發單位想了很久,可是最後還是祭出了Dynaudio最高階的Esotar2高音單體!這是什麼?從Evidence、Consequence、Confidence移植過來的最高階高音單體便是。Dynaudio一直堅持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他們認為這是目前最好的高音單體,而Esotar2則是Dynaudio所生產的絲質軟半球高音單體當中最頂級的款式,這也是Dynaudio第一次把Esotar2延伸到Contour系列上面。 有了全新18W55中低音加上旗艦等級Esotar2,要怎麼把單體牢牢地固定在喇叭箱體上面?Dynaudio用的還是兩段式手法,把單體固定在實心CNC精密車製的鋁合金前障板上,然後在把喇叭箱體與鋁合金前障板合為一體。同樣的手法在2003年Contour第一次改款的時候,就已經如此,但是新的Contour 30更為講究,用料更厚重,實心鋁合金前障板厚度高達14 mm,而且Contour 30採用圓弧箱體,所以這塊鋁合金前障板不能車得四四方方,而必須配合喇叭造型切出弧線。 然後,為了把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合在一起,喇叭箱體要削去10 mm,然後再把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緊密結合,這鋁合金前障板與MDF喇叭箱體合起來的厚度,總共高達30 mm。靠著鋁合金障板與MDF喇叭箱體的厚重質量,以硬工夫消除不必要的振動影響聲音。 至於Contour 30的喇叭箱體材料,依然是MDF沒變,但是圓弧箱體則是Dynaudio破天荒第一次如此設計,不過光是圓弧外觀還不夠,原廠在喇叭箱體內部還加上了KERF-cut阻尼,這東西有點意思,它並不是補強橫樑,用途不是拿來強化結構,而是當作阻尼,貼在喇叭箱體兩側,可以進一步打散箱內駐波,同時做大面積MDF板材的阻尼。為了做出Contour 30相對更複雜的圓弧喇叭箱體,Dynaudio必須使用5軸CNC精密切割。 再來要講Contour 30的外觀,原廠說每一對Contour 30必須耗費40小時以上,反覆上漆打磨,雖然每一種顏色外觀的處理工序略有不同,但最多要經過11層反覆處理,磨掉16塊砂紙。打磨的最後一道工序是使用稱為P600的砂紙,之所以稱為P600,是因為每一平方公分有600個顆粒。這才剛算打磨完成,接下來要烤漆,亮面烤漆完成後,先使用每平方公分1500個顆粒的細砂紙打磨,而最後一道亮面打磨,則是使用每平方公分3000個顆粒的超細砂紙,打造光可鑑人的亮面烤漆外觀。每平方公分3000個顆粒,代表打磨的顆粒大約只有6微米,細緻研磨拋光的顆粒大小比人的頭髮還要細小,用最細的打磨工法來讓Contour喇叭呈現精緻的外觀。 提升低頻的設計多所著墨 Contour 30的分音器與過去Dynaudio的設計略有不同,改為二階分音,而且強調使用高品質Mundorf電容。以往Dynaudio偏好更簡單的一階分音,但Contour 30卻變成較複雜的二階分音,我想這是因應全新單體的設計所改。而Contour30雖然有雙中低音單體,原廠採用2 1/2音路設定,其中有一個單體不設低通濾波,直接自然延伸下去,再加上Contour 30擁有雙低音反射孔設計,這些都是為了增加低頻量感。 從單體、箱體、分音器……全部都改變了,這Contour 30雖然維持Contour之名,但竟像是全新設計的喇叭。此前Dynaudio Academy的Roland Hoffmann來台舉辦發表會,用最大的Contour 60播放時,在鈦孚的大空間就氣勢不凡,而在福華音響展時,Contour 60擺在更大的展場發聲,依然能展現龐大雄厚的中低頻勁道,這讓我對Contour30充滿了期待。全新18W55的中低音,不僅MSP振膜變薄,彈波使用創新的非對稱設計,同時音圈、繞線、磁鐵、散熱系統全都改過,自然是要讓Contour 30在中低頻段更上層樓。我常跟朋友說,喇叭最貴在買低頻,想要更飽滿、更乾淨、更快速,同時具備高密度的優質低頻,絕對比清爽的高音要花更多錢。 喜出望外的低頻表現 Contour 30並沒有讓我失望,甚至讓我喜出望外,我甚至覺得Contour 30有點在威脅老大哥Confidence 2了,除了體型小一點、細節還沒有Confidence系列那麼精緻,在聲音上面的表現,幾乎快追上Confidence系列了。第二項讓我驚 訝的地方,就是Contour 30一點也不難推,我搭配Linear Acoustic LAV 60 MKII綜合擴大機,100瓦輸出功率就能把Contour 30推得震天價響,換上Oriole 1BV真空管綜合擴大機,功率不過50瓦,一樣推得很輕鬆,而兩者的走向一剛一柔,LAV 60 MKII晶體機推起來速度明快,威猛有勁,而1BV真空管機則多了點柔美的滋味,兩者各有千秋,但這都顯示Contour 30並不難搭配,有個扎扎實實50瓦功率,應該都能把Contour 30推得輕鬆愉快。只可惜Contour 30太重了,我沒辦法載回家,不然用200瓦以上的NuForce R18來推推看,可能讓Contour 30更厲害。 |
无题无题 发表于 2017-3-14 07:41
因为改变才会提高,ChinaDynaudio才应该自豪。只有自己尊爱自己的国家才会高尚。
小白 发表于 2017-3-14 09:14
既不是中国人设计也不是中国人的技术有什么自豪的。中国资本买下单拿之后业内都觉得这个牌子贬值了。这也 ...
Ewigkeit 发表于 2017-3-14 13:16
既然收购以后的丹拿还是延续外国人的设计和外国人的技术,那么这个牌子在被中国资本收购之后有何理由被看 ...
小白 发表于 2017-3-14 13:31
我说的就是HiFi圈内的认知而已,不是什么资本圈或商业圈的看法。不仅是国内发烧友这么看,我了解了下国外 ...
Ewigkeit 发表于 2017-3-14 13:47
如果普通消费者有这种认知,那也无可厚非,尤其是本来就对丹拿这个品牌不是很热衷的消费者。
但如果是业 ...
小白 发表于 2017-3-14 13:31
我说的就是HiFi圈内的认知而已,不是什么资本圈或商业圈的看法。不仅是国内发烧友这么看,我了解了下国外 ...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 23:02 , Processed in 0.067666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