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标题: 根据白版,V版对1840的听感,你喜欢监听型耳机还是欣赏型耳机? [打印本页]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6:23
标题: 根据白版,V版对1840的听感,你喜欢监听型耳机还是欣赏型耳机?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7-11 21:27 编辑

注明:白版说:一副耳机用来“工作”,比如用来完成混音制作、母带监听,和用来“欣赏音乐”,确实是不同的。用来工作的耳机根本不要求“好听”,有时甚至排斥好听,因为好听会干扰和影响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求清晰,能听清每个细节,很多监听耳机的低频都略少,就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清晰度,更好地听清声音织体中的每个细节,更好地抓住录音中的“问题”(瑕疵)。 AKG K271、K702、Shure 1840、德国大师450pro这种,都是良好的工作用监听耳机。但音乐爱好者用于欣赏音乐的耳机,就不同了,确实需要“好听”。当然,高档的欣赏型耳机,在好听之余,细节也是很清晰的,但不能是干巴巴的细节,需要讲究一定的表现方式,比如细节表现得柔和一些、润一些,就很讨好耳朵,也很自然。声音偏干的耳机,作为欣赏用,是成问题的。当然,实际上发烧友如果有用到声音偏干的耳机,也往往会用胆机一类的东西去伺候。总的原则就是把声音搞得好听一些(具体为柔一些、润一些)。所谓的hi-fi,其实就是往这个方向去调整的
     1840耳机的一个优点是容易推,容易出一个不错的声音.  在我这里,只要前端较好,用2千多的Novo,,3千多的V90,5千价位的谷津ha3或者Solo,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
不过仔细听下来,从欣赏角度看,它的平衡方式还是有些"飘". 举个例子,我和店里的老款hd650做了对比,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更喜欢hd650的平衡方式,声音更沉稳和耐听一些. 什么叫"经典"呢? hd650最好地诠释了这个词. 多少耳机试图或宣称已经秒杀了hd650,但事实上以我的角度看,都没有做到. 1840也没有做到.   

       所以最后,1840整体素质肯定不如hd800,T1那样级别的耳机,和经典的hd650比,我也没有觉得它能有多大优势,除了偏高频的平衡方式,突出一些高频的细节,瞬态好一点. 用于录音监听它确实不错,但用于长时间的日常欣赏音乐,按我的口味,我还是选择hd650呢.
不过1840易于驱动,确实算是一个优点. 比650,800,T1那些耳机,都好推一些
          V版说:1840声音对得起身价,透明度方面比较突出,在高频上同档次耳机里面也是出类拔萃的,声场的处理接近HD600/650,可能和结构有关系吧,低频部分我觉得还可以,要看个人喜好了,如果感觉K701/K702的低频就够了,那么1840也不差。中频段有人说偏暖,不过我觉得和以前E5C的那种中频处理还是很不一样的。声音比较直白,监听声,我个人认为非常适合小编制和弦乐,主要的问题是动态上,大编制,钢琴,大提琴有点软脚。和HD600/650相比,600/650的声音更觉浑厚一些,比较突出动态,适合大编制,但是透明度方便是明显不足的,细节方面1840还是胜出的。另外和K702,DT990这些相比,虽然高频透明度不错,细节突出,空气感强,但是并不偏亮,适合长时间聆听。
和HD800,T1相比,瞬态,声音的凝聚程度,结像都是明显不及的,我觉得还是一耳朵的事情。
搭配SOLO,RUDI这些我觉得都没问题,反正音源和放大器本身不要太直白冷峻了,如果是SPL推我估计要淡出鸟来了。
喜欢与否要看个人喜好了,每个人喜欢的不同,比如白版喜欢650,但是我就喜欢600

喜欢1840声音风格为代表的请选监听型
喜欢600/650声音风格为代表的请选欣赏型

[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3-14 17:49 编辑 ]
作者: 灵梦様    时间: 2013-2-15 16:25
第一票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6:40
原帖由 灵梦様 于 2013-2-15 16:25 发表
第一票
谢谢我也投票了,结果不告诉你。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5 16:42
呵呵,那俺把俺对白版这段话的疑问也转一下过来啊:

请教白版啊,一个人用不那么“好听"的耳机来制作音乐,那音乐能好听么?所谓的监听,不应该是尽量的真实尽量的忠于原音再现么?既然大家都是在某种程度上的“歪曲”声音,那么经过工作的监听风格的不“好听”的耳机歪曲过的录音,怎么可能再用“好听”的耳机来美化呢?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5 16:43
应该还有个选项,就是两样都喜欢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6:47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5 16:43 发表
应该还有个选项,就是两样都喜欢
哈哈,不行啊,这叫两面派。不行,单选。
作者: gaomx    时间: 2013-2-15 16:51
我给楼上举个例子。
做显微手术的时候为什么要在显微镜下?
而不是用肉眼直接看。难道显微镜下看到的更真实吗?
这个类比虽然不是特别准确。
只想说,做音乐处理的人需要听清楚细节
这样更容易知道如何处理。
就好比录音的时候话筒通常放在乐器附近
为什么不放在皇帝位录音呢?
监听的东西有时需要特意突出细节,让声音听起来更骨感
作者: 江苏狗狗    时间: 2013-2-15 17: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花艳唇    时间: 2013-2-15 17:04
求酱油通道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7:04
原帖由 江苏狗狗 于 2013-2-15 17:03 发表
我选择3,我喜欢监听与欣赏完美结合的耳机,比如1840。
正解
作者: 小小小    时间: 2013-2-15 17:26
为毛没有鸽子通道?!
作者: 红先生    时间: 2013-2-15 17:27
不管监听还是欣赏型 只要能放好我喜欢的音乐 都喜欢
作者: bluesboy    时间: 2013-2-15 17:34
欣赏音乐当然不能用监听耳机。
作者: 高木新吾    时间: 2013-2-15 17:50
不能完全赞同这个分类法。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3-2-15 17:53
制作音乐,不管是监听耳机、监听喇叭,大多数不是公认好听的东西。包括监听喇叭里常用的什么雅马哈白盆、真力、Adam、单拿,都没啥好听的。当然也有些例外,比如英国Abbey Road搞B&W 800监听,少数唱片我见过用森海hd580、hd650监听的。这些都不算典型的监听喇叭(耳机)。

事实上,用典型的声音略偏干的监听喇叭(耳机),然后制作人都觉得ok的唱片,那么在发烧友家里,用欣赏型的器材来听,一般会比制作人听到的,会更好听一些。

监听器材,英文叫Monitor,什么是Monitor? 这个词的本质意思是什么?就是监督、查看、查验。我小时候学英文的时候,学到的monitor这个单词的第一个意思是“班长”。当时不明白,反正就死记硬背,Monitor=班长,后来才知道,monitor指班长的意思,就是因为班长在班级里起到某种监管的职责。Monitor的喇叭也好、耳机也好,其作用和职责就是帮助制作人来查验录音成果。所以它不要好听,不要美化,只要能帮助录音师找茬、帮助录音师尽量清晰地监管录音。这是它的Job。本质上是个工作的工具而已。
作者: eric.ni    时间: 2013-2-15 18:04
选择2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5 18:16
回楼上gaomx和白版:

我举个绘画的例子,画画的时候,最好的光线条件是自然白光,因为这个光线条件下,色彩关系,明暗关系等显示的最自然,在暖色或者冷色的人造光下画画都是不被提倡的。这个在画画的时候是常识。尽管画成以后在暖色的人造光线展现起出来可能更加温暖更加动人。

而音乐,录音的时候经过话筒的失真,在再现的时候又经过耳机或者音响系统的失真,任何“味道”在我个人看来,都是某种倾向下的失真,所谓原音再现,实际上是可追求但不可达到的目标。

那么监听,我的理解就是尽可能的减少对声音的染色,尽量给什么出什么,我觉得这是和原音再现是一个追求目标啊,难道在白版你们看来,监听也是某种倾向下主动的失真?是为了突出音乐的细节(这个我咋觉得属于解析啊)而有意识的降低了对泛音的表达(所谓干)对低音的表达(所谓低音会影响人对细节的关注使声音相对的混在一起)?

而白版所言 hifi或者“好听”,在我看来也属于一种有意识的对声音的失真,不论是使声音光滑温暖还是怎么的,都属于听音美学上的一种追求了,这个与我对hifi的理解可能有点不一样。

我的理解,声音再现设备的最高目目标是——让自己消失,让真实的声音重现。如果这个目标成立:那么求真是排在求美前面的。

请指教

[ 本帖最后由 rocksea 于 2013-2-15 19:38 编辑 ]
作者: kiekiewong    时间: 2013-2-15 18:50
真,善,美!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8:56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5 18:16 发表
回楼上gaomx和白版:

我举个绘画的例子,画画的时候,最好的光线条件是自然白光,因为这个光线条件下,色彩关系,明暗关系等显示的最自然,在暖色或者冷色的人造光下画画都是不被提倡的。这个在画画的时候是常识。 ...
谢谢,兄弟好像是搞艺术的,罗丹说过:“人体是最美的艺术品。”要是我裸体才最美的艺术品。(没有杂念的)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5 19:03
原帖由 旭日东升 于 2013-2-15 18:56 发表
谢谢,兄弟好像是搞艺术的,罗丹说过:“人体是最美的艺术品。”要是我裸体才最美的艺术品。(没有杂念的)

呵,我做建筑设计的,我是真都喜欢啊,你又不给我选,当然又真又美结合的完美那是最好,可这是做梦吧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5 19:10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5 19:03 发表

呵,我做建筑设计的,我是真都喜欢啊,你又不给我选,当然又真又美结合的完美那是最好,可这是做梦吧
哈哈,不是有个其它吗
作者: ktry    时间: 2013-2-15 20:05
监听
作者: 森耳    时间: 2013-2-15 20: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thinkspace    时间: 2013-2-15 21:01
其实又有多少人听过专业监听系统呢?
理解有偏差罢了,听你能找到的喜欢听的就好了,不用纠结。
作者: damolang    时间: 2013-2-15 21:06

作者: lafael    时间: 2013-2-15 21:06
难道大家以为唱片制作者都很享受?绝大部分的,听清楚,下班走人就得了。还欣赏。。。。。。
作者: 江苏狗狗    时间: 2013-2-15 21: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yimingrjjlb    时间: 2013-2-15 21:48
整体感好三频平衡的 偏向监听一点
作者: ynq1990    时间: 2013-2-16 00:32
我自己的感觉——所谓欣赏型耳机推出来一耳朵可能会比监听好,但是前段处理得当的情况下监听耳机的耐听度、准确性、声音可接受度都要超过欣赏性耳机。
我自己喜欢系统里有一件东西有点味道,最好是音源;要是两样或者多样东西同时有味道又处理不到位就容易犯冲而变得很奇怪

lz说的是监听耳机,又不是说监听系统,ls的争论貌似是有点跑题了……——就像rocksea兄说的,干活的监听和不干活的欣赏都是美的、都是可以接受的,只是看你的接受能力和相关观念,可能都接受也可能偏爱其一
不过要是用纯监听设备欣赏音乐我想大部分人确实是接受不了的……

[ 本帖最后由 ynq1990 于 2013-2-16 00:43 编辑 ]
作者: 金属教父    时间: 2013-2-16 00:38
我们听音乐的其实就是声音的回放而已,跟艺术没关系,只有创作阶段才称得上艺术。声音回放理论上属于科学范畴,按理一定有标准,只是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悠了。。。
作者: wzchen    时间: 2013-2-16 04:18
原帖由 金属教父 于 2013-2-16 00:38 发表
我们听音乐的其实就是声音的回放而已,跟艺术没关系,只有创作阶段才称得上艺术。声音回放理论上属于科学范畴,按理一定有标准,只是被一些人有意或无意地忽悠了。。。
你说得太对了,即使所谓的器材调音过程,也只是用各种元器件的搭配,调配出符合自己认为的好声音而已,是一个个的科学实验过程,与艺术无半点关系,同样,发烧友器材、线材的合理搭配,搭配出符合自己要求的声音,同样是一个个科学试验过程,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器材的调音是否高明,器材的搭配是否合理与对元器件的性能、音响基本原理、声学原理等的了解,以及是否经常听现场、是否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好声音有关系,与艺术没有任何关系。
作者: 花艳唇    时间: 2013-2-16 10:19
小白的话没好好理解噢。不那么好听等同于难听吗?不那么好听就是不好听?NO!不那么好听恰恰就是直白、真实、清楚的声音。就跟我们平时发出的声音一样,这声音能用好听来形容吗?当然不带这么形容啦。但有些监听设备如果声音偏干,录音能用吗?你用它录音的时候声音都干那叫人家怎么听啊,怎么欣赏音乐呢。所以即使是监听耳机,声音也要有监听的样子。

[ 本帖最后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1:12 编辑 ]
作者: nicklv    时间: 2013-2-16 11:46
有以下这么一种观点:
监听以回放发生源本身为目的(去除环境因素),除此以外的声音都被认为是有害的,妨碍工作的,因此监听耳机要尽量去掉这部分干扰。因此声音都比较干。不好听。
HIFI以回放发生源在整个环境中的整体表现为目的。因此会相对好听些。
举例:监听耳机不希望听到小提琴在录音室中的回响和堂音,因为它们妨碍了聆听小提琴直接的发音,妨碍工作者找毛病。
监听虽然也是保真的,但是出于工作需要,仅仅着重表现了真的一部分---发生源本身的真。并不是烧友们追求的那种在发声源在整个环境下的真。
作者: 花艳唇    时间: 2013-2-16 11:50
这就是整体监听和局部监听的区别?
那在整体监听的前提下,是不是不要发干好一些?

[ 本帖最后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1:53 编辑 ]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6 13:34
原帖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0:19 发表
小白的话没好好理解噢。不那么好听等同于难听吗?不那么好听就是不好听?NO!不那么好听恰恰就是直白、真实、清楚的声音。就跟我们平时发出的声音一样,这声音能用好听来形容吗?当然不带这么形容啦。但有些监听设备 ... 监听耳机不希望听到小提琴在录音室中的回响和堂音,因为它们妨碍了聆听小提琴直接的发音...


呵,黑字部分,我觉得不是很对吧,我不知道你这句话的意思包不包括那些不插电的声音,包括高水平的不用扩音设备的古典音乐和歌剧类的演出。自然发声不好听的话,还搞高保真,这真哪里来呢?这不是有点可笑了?

而关于回响和堂音这个也有点。。。我是学建筑设计的,刚好学过一点声学设计,你说的这个叫混响,任何室内空间都存在,除非你用尖锥型的吸音装置来装修专业的录音棚,才能比较好的隔绝混响。而一般对声学特征要求高的音乐厅的混响时间也是要经过设计装修并用仪器检测出来的,混响时间适合音乐表达的是有个特定范围的,不能太多,会糊混形成回响,也不能太少,会发干发紧。而直接在音乐厅或者好的声响环境比如教堂里面进行录音,这个混响或者堂音一定是一起录下来的啊,也只有这样,音乐才会“好听”啊,也就是说,相当一部分好的录音,从录音开始就包括环境的整体声响特征,你怎么可能通过监听耳机来去除呢?

[ 本帖最后由 rocksea 于 2013-2-16 13:46 编辑 ]
作者: 江苏狗狗    时间: 2013-2-16 13:4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花艳唇    时间: 2013-2-16 13:56
上面的黑子我解释(下面的不是我说的) 好听不好听还真是标准不同而已嘛 你说它自然、真;我也是说直白(对白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林志玲一样讲话)、真实、清楚。词语不同而已。我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延伸到古典音乐现场那些乐器所发出来的声音的话就是这个乐器本来的声音。没有经过什么设备扩音或者录音的。至于那些设备只要记录这些乐器所发出的声音就可以了。(全世界能100%保存下来的设备没有)。所以这些设备记录的只有真实现场30-45%左右的声音好不好听就不管了。反正还需要录音师去拿去运用技术手段加工制作出好的录音。所以那些录音监听设备记录下来的30-45%声音并不是给人拿出去听的,是拿去用的,能用就行,连用都不能用的,这样的设备就是不好的设备该丢了。

[ 本帖最后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3:59 编辑 ]
作者: 旭日东升    时间: 2013-2-16 14:01
原帖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3:56 发表
上面的黑子我解释(下面的不是我说的) 好听不好听还真是标准不同而已嘛 你说它自然、真;我也是说直白(对白嘛,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林志玲一样讲话)、真实、清楚。词语不同而已。我要表达的意思如果延伸到古典音乐现 ...
嘿嘿,这不就对了吗,管住自己的耳朵,才知道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6 14:03
原帖由 花艳唇 于 2013-2-16 13:56 发表
所以这些设备记录的只有真实现场30-45%左右的声音好不好听就不管了。反正还需要录音师去拿去运用技术手段加工制作出好的录音。所以那些录音监听设备记录下来的30-45%声音并不是给人拿出去听的 ...


上面这句话不知道多少录音工程师会同意,呵呵,咱不是专业的,就不要随便揣测了
作者: nicklv    时间: 2013-2-16 16:27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6 13:34 发表 呵,黑字部分,我觉得不是很对吧,我不知道你这句话的意思包不包括那些不插电的声音,包括高水平的不用扩音设备的古典音乐和歌剧类的演出。自然发声不好听的话,还搞高保真,这真哪里来呢?这不是有点可笑了? ...
下面的黑字我来解释下吧.
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也不是我的意思,我毕竟也不是搞录音的,修为尚浅也提不出这种解释来。只不过我认可这种说法而已)。在录音监听的时候,录音师是不需要听到那么多的混响的,因为这些在某种程度妨碍了录音师挑演奏里面的毛病。妨碍了他们的工作。您自己也提到了-----混响太多会糊掉
那么,如果是在录音室里面,当然没问题。
如果是在教堂或者其他环境下录制,那么混响的影响就很要命了。他好听,他存在但是他妨碍了录音师挑毛病.怎么办呢?监听耳机(当然,可能还有其他监听设备的辅助)的作用就体现了。把某些频段的声音夸张,或者打压,以去掉过多的反射音。总之,通过耳机和其他监听器材的帮助或者调音,帮你听清楚被录发生源的声音。这是其基本存在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讲,监听耳机虽然是以还原发生源本身的声音为目的的,但是是有可能偏颇到,为达到此目的不惜牺牲其他的音响效果。
您同样也提到了-----混响太少会干。而干恰恰是很多监听耳机的特点之一。为什么干?就是要干,干混响少,不容易糊。更方便听清楚发声源本身的声音。

假设1个录音师在教堂录音。混响很好。但是听不清楚其中的毛病。那么录音师挑问题的时候是要一个HD650呢?还是一个K702呢?要是我我选702,虽然他干,但是他能帮助我更好的工作。但这并不代表着录音师要把录音中的混响去掉。我猜测在全部完成之后,录音师还会最后听一下整体效果的。那时候估计就不是用监听耳机了。不过我猜是用箱子。

最后,监听耳机好多种,适应不同的监听场合和环境,声音取向都不同,也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很多都仅仅是出于我的理解和猜测,本人才初烧1年多,水平不够,请诸位前辈指正。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6 16:47
原帖由 nicklv 于 2013-2-16 16:27 发表
下面的黑字我来解释下吧.
我的意思是说(其实也不是我的意思,我毕竟也不是搞录音的,修为尚浅也提不出这种解释来。只不过我认可这种说法而已)。在录音监听的时候,录音师是不需要听到那么多的混响的,因为这些在某 ...

嗯,看来有些概念好像你还不是很明白,呵,没关系,我再解释一下

混响不是都要命的,是需要的,也是一个空间的声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混响太多或者太少才是要命的,这个混响指的是声音发出后经过空间墙壁等各种材料的反射后和原主动声音混合在一起的效果,我不知道我说的是不是很准确,具体可以百度。

这个混响,主要指的空间特点,事实上有很多古典hifi录音就是特意在混响时间合适,混响效果好的教堂里录制的。混响在耳机上的影响就是振膜发声后,耳机腔体对声音反射的控制。

从模拟录音角度,混响是必须有的,只是多少要合适,它是整体音响效果如何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从放音角度,什么叫监听耳机,也可以百度。
作者: sd206a    时间: 2013-2-16 21:02
gmp450发干?呵呵  真是有意思
作者: 果果崎步    时间: 2013-2-16 21:04
我想纠正下 监听是一种风格 不是一种标准
作者: 9525lr    时间: 2013-2-16 23:08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6 16:47 发表

嗯,看来有些概念好像你还不是很明白,呵,没关系,我再解释一下

混响不是都要命的,是需要的,也是一个空间的声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混响太多或者太少才是要命的,这个混响指的是声音发出后经过空间墙壁等各 ...

还有同一行的哥们
作者: 唯乐至尊35    时间: 2013-2-16 23:08
选2!我听音乐纯粹为了欣赏好音乐!放松心情!
作者: nicklv    时间: 2013-2-17 00:21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6 16:47 发表 嗯,看来有些概念好像你还不是很明白,呵,没关系,我再解释一下混响不是都要命的,是需要的,也是一个空间的声学特征的一个重要指标,混响太多或者太少才是要命的,这个混响指的是声音发出后经过空间墙壁等各 ...
我不是说录音不需要混响,没这个意思。我说的是,哪怕是混响的很好的录音,也需要一副帮你听清楚发声源本身的耳机。最好带上它能够滤掉一些有妨碍工作的混响,便于挑毛病。比如混响很好的时候听到的一切都很不错,但是带上监听耳机滤掉混响后发现,左边第二排的第2把小提琴声音出来早了。那么就要重录。但我不是说就要把录音的混响去掉。当然,如果你本人就是录音师,您指出我听到的说法是别人YY出来的,我一直以来认可的说法都是错的,真正的录音过程时候不是这样的,监听耳机也不是干这个用的。那么我无话可说,只希望您能具体的说说,我涨涨见识。毕竟我一直以来看到的各种关于”监听耳机“说法里,这个算是我认为比较靠谱和合理的解释了。
监听分很多种,用途不同,风格不同。比如DJ带的耳机也叫监听耳机。广播时带的耳机也是监听耳机。室外录音带的耳机也是监听耳机(一般都非常夹头,因为怕你把耳机掉了,另外,夹得紧听的更清楚。)

GMP450定位的是广播监听而不是录音监听。这是安润海德风的店员亲口告诉我的。

[ 本帖最后由 nicklv 于 2013-2-17 00:27 编辑 ]
作者: rocksea    时间: 2013-2-17 00:28
原帖由 nicklv 于 2013-2-17 00:21 发表
我不是说录音不需要混响,没这个意思。
我说的是,哪怕是混响的很好的录音,也需要一副帮你听清楚发声源本身的耳机。最好带上它能够滤掉一些有妨碍工作的混响,便于挑毛病。比如混响很好的时候听到的一切都很不错, ...

呵呵,你不会把耳机当成滤波器了吧?

录音的时候,收音的话筒相当于你的耳朵,和乐声处在一个空间里,声波在这个空间里来回的反射衰减混响,除非话筒和你的耳机有滤波功能,即使有滤波功能,怕是你也无法把反射声波和主动声波区分开来,请问你怎么去掉混响?呵呵,你想想到底啥是混响啊

声波分高中低频,耳机最多对哪个频段的声音表达的充分不充分而已啊,呵呵,跟混响没半毛钱关系啊
作者: yjdyuan    时间: 2013-2-17 01:20
标题: 深夜水一下啊
深夜水一下啊
作者: nicklv    时间: 2013-2-17 08:21
原帖由 rocksea 于 2013-2-17 00:28 发表 呵呵,你不会把耳机当成滤波器了吧?录音的时候,收音的话筒相当于你的耳朵,和乐声处在一个空间里,声波在这个空间里来回的反射衰减混响,除非话筒和你的耳机有滤波功能,即使有滤波功能,怕是你也无法把反射 ...
1.您先看我在32楼的回复,那是基本观点。
而我们后面的一系列关于混响的争论开始于一个举例和打比方。
我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那个基本观点,而认为我举例不当。还是连基本观点都不同意?
2.再说说这个混响的例子:
同一录音,有的耳机听来就是混响大,有的耳机混响小些;有的对某一频段夸张些,有的打压些;这个有吧?
混响在后期是可以加工的,甚至可以人工的加大或者减小。这个连有些KTV的器材都可以调出来,虽然挺假的。所以,通过监听器材和耳机是有可能”滤掉“一部分混响的。
回到基本观点---为了使录音监听者更好的工作。以录音监听为目的的耳机可能会(我都不敢用”应该“了)生产成混响小的,通过打压或者提升对某些频段的响应,可以达到让监听者更好工作的目的耳机。
而选择这种耳机听音乐,事倍功半。
其基本的原因是(再重复一遍):监听以回放发生源本身为目的(工作需要);而HIFI以回放发生源在整个环境中的整体表现为目的

我不想就举例的问题跟您纠结下去了。就当我举例不当吧。毕竟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打比方呢。如果用不严谨的话继续讨论下去,肯定毛病越来越多。
但我想,通过讨论,我认可的基本观点应该已经表述的比较清楚了,虽然说话不那么严谨和滴水不漏。毕竟,这个是论坛,不是辩论台
作者: action859    时间: 2013-2-17 15:41
已经产生的混响怎么减小?
作者: bblong002    时间: 2013-2-18 10:15
很无聊,哗众取宠,鄙人是两种耳机都喜欢~~~~~~~~~~~!!!!!

真正的耳烧,耳听为实,喜欢就买,有啥好争论的。
作者: 随风行走    时间: 2013-2-18 15:12
这个如同镜头 素质高的不一定画质好 比如50 1.2
作者: pzs1232002    时间: 2013-2-18 16:32
我就搞不懂为何将欣赏和监听分开,两者原本就应该统一,自然真实的声音即便不咋的,也比娇柔做作的渲染更容易接受,即便没有百分之百的正是还原,我还是偏爱较接近原音的器材
作者: sea520    时间: 2013-2-18 22:09
原帖由 pzs1232002 于 2013-2-18 16:32 发表
我就搞不懂为何将欣赏和监听分开,两者原本就应该统一,自然真实的声音即便不咋的,也比娇柔做作的渲染更容易接受,即便没有百分之百的正是还原,我还是偏爱较接近原音的器材


若是大家都认可监听风格(其实最接近高保真),各项指标都有严格的标准~民用厂家又怎么可能做得过专业厂子呢,结果就是民用hifi厂家照这个标准混不下去哎~
另外,瞧prism sound那个旗舰音源、还有Lavry Gold等,都十年不换了,而且还会继续若干年,若民用hifi产品也这般长寿~很多厂家只能喝西北风了呀

so,民用hifi厂家想生存下去,只有在风格上走出特色

至于监听的器材,到了一定档次,那可是非常好听的,譬如箱子中的adam s3x-h听过后印象很深刻、其它更好的监听器材暂时没去听;而低档次的监听器材,真是不耐听啊
作者: alavan    时间: 2013-2-19 15:05
现代监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一味追求工具性的声音了,很多监听箱子本身的声音就很好听。如果说的是传统监听箱,那确实不怎么好听。
作者: 江苏狗狗    时间: 2013-2-20 08: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小小啤酒肚    时间: 2013-3-13 10:17
萝卜和牛腩的关系
作者: jascha1898    时间: 2013-3-22 17:36
监听的东西,你可以用前端调出你想要的声音,或者全套监听,就喜欢监听声。欣赏型的东西,基本音色已定,再好听,也容易听腻。
作者: LeeJunHeng    时间: 2013-3-23 17: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jascha1898    时间: 2013-3-25 14:09
原帖由 LeeJunHeng 于 2013-3-23 17:11 发表
若600叫欣赏型,偶还是选坚挺算了

呵呵!那种厅堂感很假的。
作者: a1999hwm    时间: 2013-3-30 21:36
我喜欢欣赏型耳机
作者: guangli    时间: 2013-4-5 23:39
第三个选项是不是应该改成两种都喜欢啊?都不喜欢的话还来这个坛子干嘛呀?
作者: 混子    时间: 2014-2-24 09:53
不喜欢监听耳机,喜欢欣赏耳机,一直觉得乐感和声音的乐趣比细节更重要

来自: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IOS客户端
作者: 迷路的憨仔    时间: 2014-2-24 11:51
不管是监听耳机,还是欣赏耳机。。。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耳机。

除了耳机还得看搭配。

不确定因素太多。

电脑直推我还是喜欢偏乐感的耳机。甚至是“糊”一点的耳机,都没关系。
作者: 陈坚    时间: 2014-2-24 20:20
首先,您买耳机是为自己服务的,是让自己愉快的!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所以:不管是什么风格,关健是自己喜欢以否。相对来说低投入的情况下,乐感和素质不太容易统一在一起。那就不必太纠结了。您听那一款自己感觉很爽,或者很感染您不就可以了吗?我自己听人声的时候就只用SR80.我觉的它听人声很有感情。真的感到自己被音乐或者是被歌者打动了!相反,我听人声时用650的话就没有这感觉了。-----------仅代表个人听感。
作者: wilhexm    时间: 2014-2-25 12:57
试过几个监听耳机,感觉细节揭示能力都很强,但是细节过强,反而不真实耐听,监听耳机更像是一种乐团之上的上帝模式在听。个人还是喜欢一般的听音感觉,可能各部分细节没有那么突出,但是各声部是有机的交织在一起的。
作者: 牛头马面    时间: 2014-2-25 13:27
不少喜欢HD600的人不会喜欢650吧?反之亦然,不该放一起。选的监听是因为不喜欢650的声音
作者: yupoet    时间: 2014-5-2 23:20
觉得650比600难听
作者: zergrj@163.com    时间: 2014-5-3 12:45
我选耳机首先要求解析要足够 不需要非常高 然后在符合要求的几款里面选音乐性强的
比如我在k701和hd750里面 会选650

来自: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IOS客户端
作者: 左仑    时间: 2014-7-22 22:40
不知道V版怎么定义240S,监听还是欣赏型?
作者: cellphone007    时间: 2014-8-31 08:36
本帖最后由 cellphone007 于 2014-8-31 09:27 编辑

       我觉得监听型和欣赏型耳机的区别,就像单反直出相片和经过后期处理的相片,不同的是后期处理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相片风格个性处理,但耳机却不能,每种欣赏型耳机都带有自身独特的调音,只适合聆听一部分音乐类型,举例:RS1听摇滚和金属很带感,但一听小编制就难受,HD650听交响很恢宏有气势,但一听空灵女声或ACG就完蛋,这意味着听不同音乐类型要用不同的欣赏型耳机,而监听型耳机听什么音乐类型都可以,但都只是给你最真实的反馈,音源差也不会有所美化,优势就是听任何音乐都能感受到最原始的制作元素。

       如果经济充裕,确实买几只不同的欣赏型耳机满足自己的多种音乐类型,但监听往往只需要一只就好,因为适应面广且耐听,是我选的话,我会选监听类型的耳机,然后找好的音源,欣赏型耳机比监听型耳机容易腻很多,一旦听久了就想换别的风格,就像一碗红烧肉尽管头几次吃得非常香,但迟早也会吃腻,而监听型耳机就像白饭,虽然平淡无奇,但永远都离不开。最好还是一口白饭一口红烧肉,哈哈

只要是好耳机就行,像KK也是监听型好耳机,R10、HD800也是很好的欣赏型耳机
作者: SuperFaraday    时间: 2014-8-31 11:08
rocksea 发表于 2013-2-15 18:16 回楼上gaomx和白版: 我举个绘画的例子,画画的时候,最好的光线条件是自然白光,因为这个光线条件下,色 ...

同求,
能自然的高素质回放出来是味精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 孟获    时间: 2014-8-31 12:52
怎么总能把别人的言论做粗暴的二元解读?
作者: yyw@    时间: 2014-8-31 18:38
没听过1840,如果说600、650是所谓的欣赏型,那宁愿选择监听型。
作者: SuperFaraday    时间: 2014-9-1 10:53
yyw@ 发表于 2014-8-31 18:38 没听过1840,如果说600、650是所谓的欣赏型,那宁愿选择监听型。

我觉得森海全家都市欣赏型,除非森海出监听型,不然不会对森海感冒。
作者: wzhmp    时间: 2014-9-1 12:55
喜欢650(新版)大过600,喜欢那种宽厚大气,却又不时抖出细节的从容。
作者: abiao488204    时间: 2014-9-1 13:26
我们听的是音乐,只听能打动我们情感的声音,无论监听还是欣赏,只要能打动我们就行。我个人认为听大型编制的应该用监听,需要听到很多的细节,人声+几件乐器就应该听欣赏型的,这个时候音色很重要。
作者: dinupeng    时间: 2014-9-27 13:39
wzhmp 发表于 2014-9-1 12:55
喜欢650(新版)大过600,喜欢那种宽厚大气,却又不时抖出细节的从容。

是的。大气,日耳曼民族的大气从容。
作者: sd2099833    时间: 2014-10-20 15:12
监听型必须的
作者: Lucario_T    时间: 2014-11-27 21:32
两位版主的话被恶意曲解分割再搞个投票去选,没意思。
作者: 小石耳    时间: 2014-11-28 16:59
也要看耳机的用途,我的用途是用来欣赏音乐;可能有人用它工作啦
作者: jack88888888888    时间: 2015-2-1 17:36
我的这个论坛都应该是烧钱专业户,可为什么烧了这么多钱了,还是不明白其中内情呢?




欢迎光临 耳机俱乐部论坛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