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标题: 房间处理之——主动式有源吸音大法 [打印本页]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7 15:56
标题: 房间处理之——主动式有源吸音大法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17 16:27 编辑

据说现在国外最新的房间处理用具是插电的有源吸音板。国内也已经有这种产品推出了。发了两块给我试用。

如图,每块的高度大约110厘米,宽度是60厘米,深度约6厘米(含表面网罩)。底下有两个脚,但无法自己立住,所以实际使用中是靠墙摆放的。建议的使用形式是摆放在喇叭的后方贴墙。当然钱多的话也可以多买几块,布置在墙角、喇叭侧面靠墙等处。




作者: amex    时间: 2017-8-17 16:04
PSI家有个放墙角的主动式低频陷阱,建议放4个,每个1w……
这个不知道多少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7 16:07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17 16:17 编辑

揭开表面的网罩后,里面的结构是分几层的,我至少可以看到3层不同材质,有软性物质也有硬的金属膜片,表面白色的几块是Aerofoam海绵片。由于是插电的,里面一定还埋藏着线路,但看不到。



作者: dekiller    时间: 2017-8-17 16:10
功能如何?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7 16:11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20 12:19 编辑

这个板虽然也可以不插电就那么摆着用(吸收掉墙壁对声波的反射),但设计者说插电后效果是更佳的,具体就是插到这个木匣子上。供电有两种形式——用充电宝或者稳压电源(图中我用了充电宝)。接入吸音板的是用网线,然后几块吸音板之间同样用网线串联起来。

木匣子是主要关键,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吸音模式,分别适用于小编制音乐、爵士乐现场、默认平衡模式、大空间模式。听起来很神秘的样子  。。。待我把两块大板子搬回家体验黑科技。

板子的价格是1380元一块,用两块就是2760元。我觉得不算贵。





作者: firefive    时间: 2017-8-17 16:29
不会是跟BOSS 那种类似的降噪技术吧
作者: spitz    时间: 2017-8-17 16:33
板子不靠墙  能单独能立稳不
作者: 77106089    时间: 2017-8-17 16:37
虽然不知道这类产品的原理,但个人觉得类似降噪技术的主动中和过多低频的技术在小房间的箱子系统里也许是个方向
作者: yinfan    时间: 2017-8-17 16:38
很想知道这东西能吸120HZ以下的低频不。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17 16:49
本帖最后由 ltgrboy 于 2017-8-17 17:16 编辑

这类产品。。。如不带测试麦。。。从原理上就很难有说服力。。。艾美说的那个就是带测试麦的。

材料最多高效的吸到100以上,主动就要靠麦捕捉墙角驻波发射反相波抵消,平缓峰谷。
其实声学道具靠白版听感描述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要出测试数据才有吸引力,比如psi的测试图:

(, 下载次数: 87)

(, 下载次数: 89)

超低频驻波修正没个5db以上,基本平滑不了什么。

作者: 胆机出勺    时间: 2017-8-17 18:59
嗯,还是真力吧。
作者: ttf0079    时间: 2017-8-17 21:03
本帖最后由 ttf0079 于 2017-8-17 21:08 编辑

......
作者: ttf0079    时间: 2017-8-17 21:05
看到淘宝上安润已经上架在卖了。。。
作者: greenton008    时间: 2017-8-17 22:08
    软件效果也不错,还便宜,且不占地方。绿色线条是使用前,蓝色线条是使用后。这是用room eq wizard的实测结果。

作者: headfan    时间: 2017-8-18 07:58
greenton008 发表于 2017-8-17 22:08
软件效果也不错,还便宜,且不占地方。绿色线条是使用前,蓝色线条是使用后。这是用room eq wizard的实 ...

峰容易消 谷难填 这下真懂了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8 08:58
ltgrboy 发表于 2017-8-17 16:49
这类产品。。。如不带测试麦。。。从原理上就很难有说服力。。。艾美说的那个就是带测试麦的。

材料最多 ...

厂家说iTrap根本不是反相抵消的原理。稍后解释具体的工作原理。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18 10:24
小白 发表于 2017-8-18 08:58
厂家说iTrap根本不是反相抵消的原理。稍后解释具体的工作原理。

不带测试麦就必须不是啊,所以也不太可能有大幅度的平滑,当然可闻改善是有的,只是能不能达到大多数人超低频处理的需求要打问号。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8 10:27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20 12:08 编辑

iTrap的主动发声机理,据设计者解释,就是加入一个特定频率和振幅的信号,类似于数字声音和图像处理中的Dither,能够起到减弱直达声和发射声之间的相关度的作用,提高听感。这个信号本身的频率和振幅都不是人耳能感知的,但通过在房间里发射这个信号,就能起到提高听感的效果。iTrap主机具有的四种不同模式,应该就是发出不同频率和幅度的信号。当然具体的频率和幅度就是厂家自己的技术秘密了。

因此根本不是制造反相信号抵消的原理。
作者: endless    时间: 2017-8-18 12:04
大型超超超低音炮?
作者: asdffx    时间: 2017-8-19 03:36
ltgrboy 发表于 2017-8-18 10:24
不带测试麦就必须不是啊,所以也不太可能有大幅度的平滑,当然可闻改善是有的,只是能不能达到大多数人超 ...

没测试麦 但有传感器,我早期做过简单反向抵消类的方案,但觉得不全部是正面,所以搁置了。或者那天觉得成熟了再做也说不定。
作者: asdffx    时间: 2017-8-19 04:24
本帖最后由 asdffx 于 2017-8-19 05:19 编辑

既然说起有源,也简单聊两句。
原理很早有 最初介绍应该是1957年HF Olsen的书籍。
然后 比较早期的for audio产品是Nelson Pass 的Phantom Acoustics Shadow 大概是1988年的东西 已经停产很久,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东西,挺有趣的东西。后来还有个什么功放牌子也有做过类似东西,忘记了。

然后这类东西大概有两个分支
一个是数字dsp处理的,另一个是纯模拟的。(这个其实和耳机降噪的分类类似)
数字Dsp的代表应该是bagend E-TRAP,这个还配软件调。 DSpeaker 的Anti-Mode 8033应该也算这个类别,K+H 有过出过一个O 800 ARAM - Active Room Absorption Module 配给自家Subwood,不过貌似也停了。估计也是属于数字类吧。

模拟类的有Spatial Computer black hole ,Spatial是从Nelson Pass哪里引申过来的。如果看6moon介绍,Spatial的老板说开始玩dsp的方案,后来觉得模拟好。

最后讲讲PSI 的AVAA,这个比较新,看Bob Katz的评测,说是pure analog的.但再认真看了下AVAA介绍,其实是属于混合型,被动物理声学结构结合主动处理,主动处理主要是提高物理吸收,并不是反相抵消为主。所以对听感负面影响更少,说起来,这个和我iTRAP的初期方案类似了。
因为有源反向抵消的,其实类似负反馈,但抵消炮到人有一定距离, 所以某些区域是会变成正反馈了,使用要比较注意位置了,但像AVAA这类,通过压力膜耦合振动,他有源处理掉共振膜的震动就可以了,对主箱声音影响就不大了。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他的体积不算很大,其用来耦合的共振膜覆盖到的压力区面积有限,在这情况下,很自然他的指导摆位是优先摆4个墙角了。



作者: asdffx    时间: 2017-8-19 04:33
顺手付一下 Nelson Pass 当年的Phantom Acoustics Shadow 资料当年广告设计得很好,用了等于穿墙了

作者: yinfan    时间: 2017-8-19 08:42
这玩意要是有奇效,我倒是想弄一个,我书房9平米,墙角堆满了低频陷阱,也是醉了
作者: yinfan    时间: 2017-8-19 08:45
我房间用软件每个频段测过,120HZ的时候驻波比较严重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19 08:45
如果有奇效,绝对是利器
作者: greenton008    时间: 2017-8-19 08:51
甭管啥原理,发个用前用后的room eq wizard 测试图,有用没用一目了然。
作者: amex    时间: 2017-8-19 15:42
psi用4个可以平化掉10db左右的峰谷,可谓效果拔群
不知道潘总这个实测如何
作者: style1114    时间: 2017-8-19 16:36
amex 发表于 2017-8-19 15:42
psi用4个可以平化掉10db左右的峰谷,可谓效果拔群
不知道潘总这个实测如何

asd总的眼光会差?看看这个发帖日期  http://www.headphoneclub.com/thread-129140-1-1.html
【试听神秘的Prism sound Dream DA2 Orpheus】
作者: kg5    时间: 2017-8-19 16:53
yinfan 发表于 2017-8-19 08:45
我房间用软件每个频段测过,120HZ的时候驻波比较严重

啥软件,我也想测
作者: kg5    时间: 2017-8-19 16:54
有效果我真的想试试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9 21:14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19 21:18 编辑

花了点力气把两块iTrap主动吸音板搬回家(还淋了点雨),布置在喇叭后墙。侧墙也可。靠后墙摆放时的效果如图。系统是帝瓦雷440pro搭配Estelon YB喇叭。前端是CD转盘+Helen数字处理。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19 21:16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20 12:10 编辑

来回切换试听多时,可以确定的是,这个有源插电的iTrap盒,不是玄学,确实是有效果的,效果就是依靠这两大块吸音板的内置振膜发出特定信号来影响房间混响的特性。具体说,iTrap盒给吸音板通电(振膜会发出信号)、以及不通电(振膜不发信号),还有通电时的不同模式(共4种模式),确实能微妙而确定地影响声音。这种机理的玩具我是第一次玩到,确实有点脑洞大开的感受。



作者: mifeng    时间: 2017-8-19 21:21
难得碰到有点意思的玩具。。
作者: yd8756784    时间: 2017-8-19 22:12
greenton008 发表于 2017-8-17 22:08
软件效果也不错,还便宜,且不占地方。绿色线条是使用前,蓝色线条是使用后。这是用room eq wizard的实 ...

你好,你的这个曲线变化,就是使用了白版发的这个主动吸音板了吗, 如果是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了
作者: greenton008    时间: 2017-8-20 00:15
yd8756784 发表于 2017-8-19 22:12
你好,你的这个曲线变化,就是使用了白版发的这个主动吸音板了吗, 如果是那可不是一般的强大了

不是,是我用了一个软件叫dirac。具体可搜我发的帖子。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0 09:35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7-8-20 12:13 编辑

具体的变化我稍微描述一下。就拿影响最大的第四模式为例,因为在此模式下对声音的影响相对最大。此时感觉声音明显更为凝聚结实,能量集中而不发散,包括低频明显更结实、散和轰的成分减少。切换很容易,就是关掉iTrap电源,会感觉声音变薄一些、发散开一些,乐器结像稍薄,低频会散开和稍多一些轰鸣;打开iTrap主机(第四模式),则低频收紧,乐器结像变扎实、凝聚,由于能量集中的缘故听上去更厚实,扎实。

我感觉这种变化背后最关键的是打开iTrap致使吸音板振膜发声后,阻断或削弱了房间墙壁对声音的反射,使得直达声加强,造成乐器结像更结实和集中;房间混响反射的成分减弱,因此声音整体变得更干净、凝聚、扎实。我的感觉是这个机理。注意通电后吸音板虽然在发出某种信号,但人耳完全听不到。接线完成后要先切到iTrap主机木匣子上的Test模式,此时可以听到吸音板在发出高频信号,这是故意给人听到以check接线正确的。此外的四种工作模式,人耳都听不到任何声音,应该是超出20khz的频率信号。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0 09:39
第三模式下吸音板的发声形式和第四模式应该是相同的,但输出降低一些,因此效果很像第四模式,但是不那么“扎实集中”而是相同的方向但程度放松一些。第三模式存在的意义是一个默认标准,因为有些发烧友可能会觉得第四模式下声音太凝聚集中而不够“松弛”,按厂家的说法是可能Hi-Fi性有点过强。第三模式效果类似但声音松弛一点,可能更适合一些人的口味。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0 21:46
其他第一、第二模式,出来的声音效果也有微妙的改变,我觉得第一模式确实更适合室内乐、小编制音乐一些,营造出的环境氛围听小编制音乐更舒适、自然一些。

不论是哪种模式,我觉得和不开启iTrap振膜发声模式相比,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改变房间混响,或者说直达声和混响声之间的关系比例。这套iTrap主动吸音板技术就是靠这个机制来“调节房间音效”。从我试用的情况来看,确实是独特而颇为有效验的一种玩法。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0 21:55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说,我觉得iTrap主动吸音板最适合的情况,一个是喜欢玩这种房间不同混响音效的“玩家”。实话说确实蛮有可玩性;另外一个就是希望减弱房间反射声影响、从而得到更加干净、扎实、凝聚声音的烧友。我的试听和切换对比表明iTrap确实有这个效果,效果明确可闻。房间混响反射声被抑制后,主人听到的直达声加强,整体房间音效会更趋于干净和鲜明,而且这个效果是全频性的。
作者: 天才医少    时间: 2017-8-21 11:40
挺不错的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1 20:10
这个猛。
作者: liubaba123    时间: 2017-8-22 19:19
有点兴趣,请问重量如何,还有始终觉得要插电是由点麻烦,还要去找插座
作者: 小白    时间: 2017-8-22 19:56
liubaba123 发表于 2017-8-22 19:19
有点兴趣,请问重量如何,还有始终觉得要插电是由点麻烦,还要去找插座

一个人搬得动。两种供电方式:一、充电宝,二、小稳压电源。
作者: xluu    时间: 2017-8-22 22:28
真不错!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23 08:00
顶一下,等有客观频响、瀑布测试数据了在来看看。
作者: yd8756784    时间: 2017-8-23 09:44
ltgrboy 发表于 2017-8-23 08:00
顶一下,等有客观频响、瀑布测试数据了在来看看。

呵呵,这个别指望,我买过他家的俩柱子,测试曲线变化几乎没什么变化,摆位了很多,也无果,估计这件东西也测不出来的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23 12:59
yd8756784 发表于 2017-8-23 09:44
呵呵,这个别指望,我买过他家的俩柱子,测试曲线变化几乎没什么变化,摆位了很多,也无果,估计这件东西 ...

但房间处理不同于周边调试,客观测试曲线看不出是没有说服力的,一个低频陷阱测不到频段响度和残响的变化是不合格的。
作者: yaoyifeng1    时间: 2017-8-23 13:35
听白版的描述,这个东西是靠发出人耳听觉范围以外的声音,从心里声学或者其他玄学角度来影响听感的,不是PSI 有源低频陷阱那种抵消的原理。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效果无法用测量体现,只能用耳朵体验,那不是和咸菜的很像。
作者: laoyaohegaga    时间: 2017-8-25 18:06
越吸越死 能不吸尽量不吸 多扩散都好
作者: 急风之龙    时间: 2017-8-27 01:34
chenbincyber 发表于 2017-8-17 16:38
价格不贵

我也觉得如果效果好,板子价格不算贵,结果一查主机还要3500,汗,加两块板子也6000多了,够我贴很多扩散板了,汗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8-27 09:20
急风之龙 发表于 2017-8-27 01:34
我也觉得如果效果好,板子价格不算贵,结果一查主机还要3500,汗,加两块板子也6000多了,够我贴很多扩散 ...

还是那句话,有客观测试数据证实的话,仍然值,psi可是小2万一个,但效果确实拔群。
作者: tantan11    时间: 2017-10-22 11:39
马克黑科技
作者: amex    时间: 2017-10-22 14:02
laoyaohegaga 发表于 2017-8-25 18:06
越吸越死 能不吸尽量不吸 多扩散都好

你听音室有100平说这话还差不多,不然就是活在梦里
作者: laoyaohegaga    时间: 2017-10-22 19:04
amex 发表于 2017-10-22 14:02
你听音室有100平说这话还差不多,不然就是活在梦里

小弟住边远山区负一楼不巧有100多平 就是矮了点 不然当听音室也不错 呵呵
作者: amex    时间: 2017-10-22 20:16
laoyaohegaga 发表于 2017-10-22 19:04
小弟住边远山区负一楼不巧有100多平 就是矮了点 不然当听音室也不错 呵呵

那请去你的大别野搞扩散,别来误导蜗居屌丝,靴靴
作者: kyokyo    时间: 2017-10-22 23:34
说小空间吸音死的人,大部分都没有实际经验的。

吸音只有,乍听是死了点。但是实际听明白了就知道,声音的层次,清晰度,细腻度的提升是巨大的。

没做吸音的小空间,交响里小提琴是一大群,但是非常混乱,你听不出来第一第二小提琴声部的位置区别。声音起伏也特别大,感觉声音一高一低,动态十足。

实际上,这肯定是错的。大部分情况下,音乐都是比较平稳的。在起伏剧烈的时候,都会有些铺垫。比如会有一定时长的休止符,然后接着来大音量的乐器。正常的音乐更多情况下是缓慢的起伏,或者是渐强和渐弱。基本不会出现一下很弱的声音,然后直接来一下很强的声音,然后又来弱的。这样的起伏是非常少见的。然而HIFI系统这种表现,却被不少烧友认为是大动态,声音活。
作者: kyokyo    时间: 2017-10-22 23:38
greenton008 发表于 2017-8-17 22:08
软件效果也不错,还便宜,且不占地方。绿色线条是使用前,蓝色线条是使用后。这是用room eq wizard的实 ...

你这个有点太平了。100Hz以下可以考虑增加2-4DB。

Amex,
我三年前就和你说小空间要吸音了。跟我玩多炮吧,小空间超低频的最终归宿。
(, 下载次数: 24)


作者: style1114    时间: 2017-10-23 22:54
kyokyo 发表于 2017-10-22 23:38
你这个有点太平了。100Hz以下可以考虑增加2-4DB。

Amex,

呵呵,此图无效,没有超大体积的顶级劈叉消音室,200hz测量结果以下用某人的话来说,都是纯卖萌
作者: reedliao    时间: 2017-10-24 10:40
没看明白,主机还要另外收钱?
作者: kyokyo    时间: 2017-10-24 11:46
测试结果无效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这个某人,在这件事情上可以让他多学习学习。所谓的卖萌指都是不给测试结果,没有理论和实践,直接靠口活取胜。你可以说此图无效,然后举出自己的理由,是非常欢迎的,大家也看的明白。上来就说某人的话,其实这某人肯定是论坛上的了。很大一部分人知识就来源于论坛,自己也缺乏鉴别能力。其实这些东西,在声音重放之类的理论书籍上,有明确的答案。你提的那个某人,估计也就是读了一部分声音重放里头得到的结论。

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判断,首先是有客观的事实,比如测试报告。然后是有良好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比如小空间低频这个问题,科学家,厂商们都在努力。其中不乏KII的Cadioid,真力的GLM,ME的K技术,还有PSI AVAA,位居省的窄带可调低频陷阱,已经各种DSP算法技术。这些技术都有一定的效果。

对于测试图,我第一次看见的时候,心里觉得,“卧槽”可以这样,真的假的。研究人家方法之后,觉得无论是理论上,还有逻辑过程,以致最后的测试结构,都没有造假问题。自己跟着学了一遍,效果良好,测试结果发到论坛。

上来就喷,毫无事实根据,也不合乎逻辑,只是提个论坛某人,这才是卖萌。

如果有什么真的质疑,欢迎提出来。

作者: ltgrboy    时间: 2017-10-24 11:47
style1114 发表于 2017-10-23 22:54
呵呵,此图无效,没有超大体积的顶级劈叉消音室,200hz测量结果以下用某人的话来说,都是纯卖萌

先分清楚测喇叭和测房间的区别。
作者: 天才医少    时间: 2017-10-24 12:13
低频真的很难,现在的低音管理,可以做到很平坦,但没有声学支持,足够低的混响时间,还是离完美有距离
作者: amex    时间: 2017-11-2 18:56
style1114 发表于 2017-10-23 22:54
呵呵,此图无效,没有超大体积的顶级劈叉消音室,200hz测量结果以下用某人的话来说,都是纯卖萌

低频测试无效指的是测箱子,测房子只要测试设备性能打标就没问题




欢迎光临 耳机俱乐部论坛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