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标题: 金字塔结构的声音是有依据的 [打印本页]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0 21:07
标题: 金字塔结构的声音是有依据的
平衡并不是指高中低音的量感都一样多,而是低频段要最多,中频段次之,高频段再次之,让高中低频段形成金字塔型结构,这才是人耳听觉上最平衡的声音。

刘汉盛

从网上摘抄文章太长,省略图表只看结论。
Sean Olive博士在2004年做的一个实验。

在实验中,Olive让7位被试者(均为男性专业听众)在哈曼的多声道听音实验室(multi-channel listening lab)里,分别试听了13个不同的音箱。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结论:频响曲线越平直的音箱,它的三频听起来就越均衡。频响曲线也好,listening window曲线也好,其实都是消音室内测出来的结果。

而大部分人的听音环境,并不是消音室。

而在非消音室的房间内,你听到的音箱的声音,里面会包括房间本身的影响,比如声音的反射等问题。最后的结果是音箱的声音在高频上会有所衰减,低频上有所增益。不太准确地说,就是低音变多,高音变少。那我们听的音乐,在用房间里的音箱播放的时候,不就也会高频变少、低频变多了?那听起来不难受吗?

这一点,B&K给了我们答案:不会。

因为,音乐工作室里的音箱,也是这个趋势。
B&K得到了他们的房间指导曲线。B&K把它叫做“最适曲线(optimum curve for Hi-Fi equipment)”。
这时候,如果我们为了保证频响平直,强行对它进行调整,后果可能就是高频过多,低频过少。

反而不均衡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我们所说的三频均衡的音箱,应该是在消音室内测得的频响平直的音箱,其在非消音室的房间内测得的曲线应尽可能保持从低到高的缓降趋势。

Olive最后终于可以说:

普遍来看,人们确实更喜欢三频均衡的声音!

在一堆音箱里让人们选最喜欢的那个。如果不做限制,那人们最喜欢的音箱声音到底是什么样的?还均不均衡?

别急,还有实验呢。

2013年,Olive组织了另外一场实验。实验是这样的:

首先,这次有11名被试,8男3女,平均年龄34岁,均通过了听音训练。

实验所在地为哈曼新的参考听音室(Harman Reference Listening Room),所用音箱为参数非常好的Revel Performa F208。
(, 下载次数: 72)
实验开始前,Olive先测量了一下音箱在听音室内未经调整过的频响曲线,大概长这样: (, 下载次数: 84)
之后,Olive用EQ将音箱频响整个拉成水平,也就是这样:
(, 下载次数: 73)
然后,Olive让被试者用软件分别调整音箱高频和低频的量感,直到达到自己认为最好听为止。

经过统计,Olive发现,听众的平均偏好结果,是在平直音箱曲线上105 Hz以下低频增加6.6db,2500Hz以上高频减少2.4db,也就是这样:
(, 下载次数: 73)
随后,Olive把这条音箱平均偏好曲线和Revel F208的房间预测曲线进行了对比,发现二者在200Hz以上的部分惊人地一致:
(, 下载次数: 69)
也就是说,平均来看,听众最喜欢的声音,基本上就是Revel F208在声学处理良好的房间内的声音(就是200hz以下的低频少了点)。

还记得之前说的吗?三频均衡的音箱,应该是在消音室内测得的频响平直的音箱,其在非消音室的房间内测得的曲线应尽可能保持从低到高的缓降趋势。

而Revel F208,完美符合这一定义。
由此,Olive终于可以得出结论:平均来看,人们确实更喜欢三频均衡的音箱!
平均来看,人们更喜欢消音室内频响平直的音箱在声学处理良好的室内发出的、频响从低频到高频缓降的声音。
刚才所说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就是所谓的盲听,也就是用双盲/单盲的方式来判断听众的听感。

为什么要盲听?

因为我们在评价一件音频产品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会带入自己的一些偏差,比如品牌印象、触感、做工、外形,等等。

而这些偏差,可能都会影响到我们对于声音的判断。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认为自己点评的是声音,但很有可能我们只是觉得这个音箱/耳机外形很漂亮,所以不由自主地觉得它很好听。

这就意味着,面对同一件产品,盲听和非盲听状态下,我们对于其声音的评价,可能是不同的。
不管是多么经验丰富的听众,只要是在非盲听状态下做出的判断,就不能保证判断是准确的。

而我们日常生活的听音状态,根本不可能是盲听。

也就是说,只要我们在听音乐,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声音以外的因素影响。

根据奥尔堡大学2016年的一篇论文,在非盲听状态下,耳机的舒适度(comfort)、设计(design)、质感(build quality)、品牌(brand)都会在音质(sound quality)之外影响人们对于声音的评价。
总结:

1、在盲听条件下,听众平均更喜欢三频均衡的耳机/音箱。

2、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三频均衡的声音,其中有着性别、年龄、所听歌曲等多个影响因素。

3、非盲听状态下,可能会有其他因素影响我们对于声音的判断,而不一定选择三频均衡的耳机/音箱。
作者: mglmgl    时间: 2021-11-21 00:33
觉得有点道理
作者: 初音翔    时间: 2021-11-21 01:14
毕竟人的听觉对低频缺失的敏感度高于高频,所以金字塔能量分布确实以人为本
作者: zenzenzen    时间: 2021-11-21 04:02
有理有据
作者: 阳光枫林    时间: 2021-11-21 07:03
本帖最后由 阳光枫林 于 2021-11-21 07:06 编辑

用人耳的等响度曲线解释更合适吧,正常人的耳朵就是需要低频量感多3-5dB,高频略微衰减2-3dB,听上去最均衡。
这也就解释了为啥频响曲线平直的专业音箱听上去并不是那么讨好耳朵。
作者: calvino    时间: 2021-11-21 12:05
这个问题正确的答案是:
一个在消声室内频响平直的音箱,在普通房间中的频响曲线是从低频到高频缓降的曲线
原因:
高频更容易被房间和房间内的物品吸收掉。并且对于轴向频响曲线平直的音箱而言,由于低频部分是4π空间辐射的,所以低频在房间内的能量本身就比高频多。

那么普通房间里频响曲线哪种好?
在消声室频响平直、房间里缓降就可以 因为人脑自动地更关注音箱直达声
作者: 小白    时间: 2021-11-21 12:11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21-11-21 07:03
用人耳的等响度曲线解释更合适吧,正常人的耳朵就是需要低频量感多3-5dB,高频略微衰减2-3dB,听上去最均衡 ...

是的,和听音的音量有很大关系。不知道那个测试是在什么音量下测的。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2:47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1-21 13:15 编辑

音量确实有些关系,但不是绝对的。和最前端的音源关系比较大,低音的缺少影响声音的结构,造成声场发飘声音不够沉稳,拿钢琴来说表演级和录音用的钢琴基本都是三角钢琴,低音很厉害,音色厚实。重放时应该有三角钢琴的体积感很大,但是很多系统放不出来那种三角钢琴的大体积,反而很像立式钢琴的体积。就是因为系统声音不是金字塔结构,还有现实中的三角钢琴有很强的箱声,电声系统也是表现不出来。缺少低频会让声音变的简化,不管监听也好还是民用也好旗舰音箱都会在低音尺寸上做文章,厂家是很清楚低音的作用的。给你一个很宽的频带让声音更全面吧。
低音影响音乐的气氛,瞬态影响声音的生动感。
补充一下,低音的缺少意味着能量也少,系统声音会填不满空间,声音的整体感觉空洞,不饱满,欠稳重。平衡很重要,低音正常的话因为声音有掩盖效应,会让高音不那么突出,比较柔和理智。恰恰因为低音的缺少容易让高音变的收不住不可控。有种乱窜的感觉,不稳重由此产生。
作者: LV火花    时间: 2021-11-21 13:28
高音偏多、上翘的声音会让我有莫名的烦躁感。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4:31
平衡的系统声音全面些,不挑音乐类型都能播放。虽然不够极致,但也不难听,从优雅细致的到粗鲁的都行。那些调音乐类型的适合人声的,适合弦乐。。。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换个类型就露馅。基本上都是不平衡的,频响不够宽。
作者: amex    时间: 2021-11-21 14:53
一般家庭听音音量就是70到80db,这时候等响度曲线低频敏感度是偏低的,自然低频要多一些才更进阶听感上的平直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5:13
amex 发表于 2021-11-21 14:53
一般家庭听音音量就是70到80db,这时候等响度曲线低频敏感度是偏低的,自然低频要多一些才更进阶听感上的平 ...

用普通电脑做音源不管音量大小都是不管平衡。平衡的系统即使不放低音多的音乐,他的结构还是那样,有时候从高音部分就能知道低音的多少。
作者: dinupeng    时间: 2021-11-21 16:10
好贴
作者: 放肆激情    时间: 2021-11-21 18:20
本帖最后由 放肆激情 于 2021-11-21 18:30 编辑

如何把高频火气降下来,调出暗润又能保持光泽度的高频? 如何让中频保持松茸感?如何获取低频量感又有超低频细节? 如何获取金字塔形态的声音?

这些问题我在2018年入门第二年就在考虑。19年买m1解码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我后来发现我错了。 器材仅仅定下基调而已,器材搭配是基础,三频比例最终还是跟着线材走。  想要调出暗润的声音带黑胶味的声音还不糊还要保持清晰度,代价很高很高的。 早点投降吧,要么砸钱还必须得砸得准。
作者: 放肆激情    时间: 2021-11-21 18:41
本帖最后由 放肆激情 于 2021-11-21 18:51 编辑

真正平衡的声音是高频泛音往内向后舒展,一半往前舒展,不是像小刀子捅出去扎耳的高频。中频保持颗粒感。低频丰满又能保持超低频阴影细节的。

这是含蓄有修养又平衡的声音。 这调音起来操作有难度哦。         再到另一个维度的高级声太深奥了,已经没有高频中频低频的什么事了。 这里就不做探讨了。  
作者: h_s2000    时间: 2021-11-21 18:50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把房间声学测量和矫正搞清楚再说吧。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9:24
平衡的声音文章开头已经说的很清楚了,恰恰是低频影响高频,高频其实并不少,因为声音有掩盖效应,高频并不那么突出而已。
低频是声音的基础,基础不好的话,那就不稳了。
平衡并不是指高中低音的量感都一样多,而是低频段要最多,中频段次之,高频段再次之,让高中低频段形成金字塔型结构,这才是人耳听觉上最平衡的声音。

刘汉盛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9:29
可以网上查查Sean Olive博士和B&K公司的背景,如果认为他们胡扯八道的话,没人能教你了。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19:43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1-21 19:53 编辑

便宜和昂贵的钢琴你能听出区别吗?
点击上面文字可以打开链接对比不同价格钢琴的声音,好钢琴的声音高音明显暗淡的,并不亮丽。并不符合发烧友所说细节好。声音厚实
用钢琴声音来说吧,钢琴是瞬态乐器,本质上是敲击乐器。按下一个健,琴锤一次敲击三根琴弦。就是高音区也不会发出刺耳的声音因为是复音,不是一根弦发出的声音。



好的钢琴其音色就好比我们配带重低音效的耳机聆听音乐,低端钢琴音色就好比我们佩戴没有重低音效的耳机听到的音乐,好钢琴就好比陈酿的老酒。总的来说好的钢琴音色柔和,浑厚,弹奏时间越长音色会越好。低端钢琴音色较硬、较亮,时间越长音色越差,更显单薄。此外,市场上很多二手琴与翻新琴音色普遍较硬、亮。
一个教钢琴的老师这样评价好钢琴的声音,电声系统很难表现出来这样的效果。为什么?是和房间有关系还是和系统的平衡有关系?

想把钢琴表现好系统瞬态要好,频响宽平衡,每个音的尾韵明显,不能收的太快否则会干巴巴的。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1-11-21 20:09
是的,最近我就在补被古河NCF吃掉的低频,声音又稍稍回到了金字塔状,听着舒服多了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20:40
低音是声音的基础,夸张些说是声音的灵魂。你的系统播放钢琴双声道模拟出一个钢琴的形体出现在你的面前,那是什么感觉?而钢琴的形体感恰恰靠低音。钢琴的低音相当厉害,能量强大。在声音的频段里高音表现的是穿透力。钢琴的频带很宽,小提琴频段窄是低音区相对要高,靠高音提琴是没法表现琴箱的形体的,也是靠相对的低音区表现。有了琴腔共鸣形体自然出现。
作者: h_s2000    时间: 2021-11-21 20:51
本帖最后由 h_s2000 于 2021-11-21 20:54 编辑
wqq 发表于 2021-11-21 19:29
可以网上查查Sean Olive博士和B&K公司的背景,如果认为他们胡扯八道的话,没人能教你了。

幼儿园水平,听大学教授讲课,然后大放阙词,确实闲的扯淡。 学XX鬼斧X功,搞理论研究,转几个帖,吹吹牛,自己没有任何测量和验证手段。


作者: subbass    时间: 2021-11-21 21:01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11-21 20:09
是的,最近我就在补被古河NCF吃掉的低频,声音又稍稍回到了金字塔状,听着舒服多了

ncf吃泛音厉害,不太好补
作者: 放肆激情    时间: 2021-11-21 21:13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11-21 20:09
是的,最近我就在补被古河NCF吃掉的低频,声音又稍稍回到了金字塔状,听着舒服多了

给个建议,您还是从其他环节找原因调平衡,现在别太纠结插头插尾的。 因为你对古河ncf的评价完全是错误的, 什么吃低频吃泛音的。  我ncf古河电源线用三套都没事。

系统调平衡了,敏感度高了,结论自然而然会正确的。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22:11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1-21 22:19 编辑
h_s2000 发表于 2021-11-21 20:51
幼儿园水平,听大学教授讲课,然后大放阙词,确实闲的扯淡。 学XX鬼斧X功,搞理论研究,转几个帖,吹吹牛 ...


我知道你为什么难受了,你是玩电脑的,电脑PCHIFI声音特征,缺乏低音声音相当不平衡。
声音不够生动,声场飘,高音乱窜,外加声场纵深不行,后果就是声音平面化。
只对强信号表现明显,对弱信号表现不明显,这样会形成,声音强弱对比不明显,起伏感不明显这样致命的缺点就是声音缺乏情感!动态也会出现问题。
靠你的方法不管你怎么搞都这样,软件只能锦上添花,改变不了声音走向的,忠告你一句音质的本质就是电质。把你的系统用手机录一下然后戴耳机听听就会明白。
作者: 过客2018    时间: 2021-11-21 22:23
neverwinter 发表于 2021-11-21 20:09
是的,最近我就在补被古河NCF吃掉的低频,声音又稍稍回到了金字塔状,听着舒服多了

补还是属于拆东墙补西墙的,必定会造成其他方面的缺失,直接换掉就好了,纯铜的泛音和低频是最自然的
作者: h_s2000    时间: 2021-11-21 22:33
本帖最后由 h_s2000 于 2021-11-21 22:43 编辑
wqq 发表于 2021-11-21 22:11
我知道你为什么难受了,你是玩电脑的,电脑PCHIFI声音特征,缺乏低音声音相当不平衡。
声音不够生动, ...

一句话就暴露,看几个贴子就能得处结论的人,谈声学?

心里没点数吗,有条件自己去验证,不能验证的东西,道听途说、转来转去的帖子,就当放屁好了。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1 23:12
h_s2000 发表于 2021-11-21 22:33
一句话就暴露,看几个贴子就能得处结论的人,谈声学?

心里没点数吗,有条件自己去验证,不能验证的东 ...

我已经验证过了,论动手能力你太弱了。没经历过的事情无论你怎么看也不会变成自己能理解的,哪怕你能背下来也不会变成自己的经验,只有经历过才能更深刻的理解。没有经历过不可能无中生有的说出来,为什么我对电脑声音了解的那么清楚因为我就是玩电脑音源的,电脑声音特征我太了解了。这就是验证的结果。。。
你的系统连张学友的声音都播不像!那种实力歌手胸腔共鸣明显,开演唱会靠这个提高声压,你的电脑因为不平衡是没法表现的,会有只有脑袋发声沉不下来的感觉,还有人体发力出声力度表现你更难有,人肉发出来质感。。。说了你也不懂。不信用手机录一下戴耳机听听就知道像他的特征了吗
作者: miniquark    时间: 2021-11-22 08:22
很有意义的帖子,跟我自己在摸索的经历有点不谋而合,谢谢分享
作者: neverwinter    时间: 2021-11-22 09:06
本帖最后由 neverwinter 于 2021-11-22 09:29 编辑
放肆激情 发表于 2021-11-21 21:13
给个建议,您还是从其他环节找原因调平衡,现在别太纠结插头插尾的。 因为你对古河ncf的评价完全是错误的 ...

实际上我倒不觉得NCF不好,正面作用还是很大的。有一点您说的很对,我的系统以前低频确实不够充足,没有NCF的时候还没太大的感觉,现在可能是两端延伸变好了,高频量感也更充足了,低频的缺陷就暴露了。泛音我倒是不缺,所以补了一些低频量感(其实中频也顺带着补了一点)。
作者: h_s2000    时间: 2021-11-22 12:14
wqq 发表于 2021-11-21 23:12
我已经验证过了,论动手能力你太弱了。没经历过的事情无论你怎么看也不会变成自己能理解的,哪怕你能背下 ...

嗯,这样说到是能理解,和鬼工、麦文学基本上一个路数,转发几篇帖子,就可以点评全世界,一切全凭自己想象,系统没听过,翻几个帖就开始咬定自己认为正确的东西就是绝对正确的。

我至少三种乐器熟练演奏级,监听录音、混音专业出身,玩hifi十年以上,讲PCHifi。。。扯什么金字塔,为何不拉上三星堆,阁下如何“科学验证金字塔”,如果是用自己肉耳,个人癖好,请回家自己和自己掰扯,音乐风格千奇百怪,倒三角形行不行?一本正经这在闲扯淡!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2 13:32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1-22 14:01 编辑
h_s2000 发表于 2021-11-22 12:14
嗯,这样说到是能理解,和鬼工、麦文学基本上一个路数,转发几篇帖子,就可以点评全世界,一切全凭自己想 ...


许多钢琴家尽管花了一辈子时间去弹奏一些巨作,总的说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仍然很肤浅的。
                                                            科普兰
你不要用会几种乐器来提高自己的身份,你肯定达不到演奏家的水平,钢琴家尚且那样你我就不想说了,免了伤你自尊。既然学过乐器和某某专业玩HiFi多年,那我问问你音乐是靠什么来表达情感的?欣赏音乐有那三个阶段?回答吧,给你学过的乐器和专业争口气!
既然学过混音也懂干声,湿声喽。听湿混干,至始至终没听到过你说过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除了喷人水平挺高其他方面平平。数码声培养出来的耳朵不理解声音结构很正常。本身就是一种病态的审美方式,见到正常的事物不理解很正常,因为超出理解范围了。。。真浪费时间说些无聊的话。
作者: h_s2000    时间: 2021-11-22 14:36
本帖最后由 h_s2000 于 2021-11-22 17:02 编辑
wqq 发表于 2021-11-22 13:32
许多钢琴家尽管花了一辈子时间去弹奏一些巨作,总的说来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也仍然很肤浅的。
           ...

听个音乐而已,不要简单问题复杂化,圈外的人对Hifi圈嗤之以鼻,因为这个小众圈子里的人整天神神叨叨,世界唯我独尊,一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状态。
音乐欣赏最重要的是沉浸感。。。成名成家不敢说,这点知识储备扯扯PCHifi、聊聊数码声还可以应付,但别张口就胡说八道,艺术圈见多了,云迪也piao别以为这家哪家私下就多高尚,实际大部分Artist比普通人“道德”水平低,看不清世间百态,枉然指点迷津,真是闲着车蛋疼。













作者: Mzr745    时间: 2021-11-22 15:12
Revel什么都好,就是死鱼动态和油腻的低音很让人介意
作者: fseon    时间: 2021-11-22 17:16
证明脑放之重要性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3 20:15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1-23 20:48 编辑

低频很重要决定你的声场是不是发飘,整体结构是不是沉稳,也影响你的高频是薄是厚。声音的能量大部分集中在低频从分频器也能看出来,高音单元一定要串电容经过高频单元的电流很小,不然会烧高音,高音承受的能量很少。有些低频能贴着地皮从远处传过来,在空间里有种弥漫感,气氛很足。低频不但影响音乐的气氛,也影响交响乐的规模感。低频少还会造成一种错觉就是凝聚感好,但是会造成乐器体积比例失调。就是某些形体不大的乐器超过形体大的乐器,那是因为高频声音过多,低频少造成的。

可以用录音验证,最好用无音染的大耳机听,录音因为包含空间混音不适合,上音箱系统听,两次混响没法听,用耳机听最好。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3 20:33
【密享】
hi,这是我用百度网盘分享的内容~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即可获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BFxHpCbiu1j5SA4wOTs93A
提取码:31ta--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4的分享
作者: wqq    时间: 2021-11-23 20:40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4的分享
hi,这是我用百度网盘分享的内容~复制这段内容打开「百度网盘」APP即可获取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yQy_eF4ifX4SQTW8DOAS4Q
提取码:q53w
作者: LV火花    时间: 2021-11-24 18:13
好好一个正常探讨理念的帖子,有理有据,比什么开上盖塞牙签类的接地气很多

怎么被搅成这样?这么下去谁还会愿意发正常的理念心得贴,更是满纸我靠大爷啦
作者: wqq    时间: 2021-12-3 19:53
Lyra唱头的设计者JonathanCarr曾经说过:他走遍全世界,在他心目中有能力好好架设一套示范等级的音响系统的音响从业人员,恐怕不超过十五位。这也许能够解释为何我们在音响展与音响店中,听到感人声音的机会并不高。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真正知道什么是绝妙好声音的器材制造商,其实也不多!如果没有太多真正知道何谓好声音的音响厂商,我们怎么可能期望市面上大多数的音响产品都能够发出真正好的声音呢?

真相很残酷
作者: wqq    时间: 2021-12-10 23:33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2-10 23:45 编辑

【|发烧台对比| 音箱和现场(传说中1欧姆的声音 pk 威信 )-哔哩哔哩】
https://m.bilibili.com/video/BV1RE411J72L?p=4&share_medium=android&share_plat=android&share_session_id=05ea975e-5f62-44dc-ac2e-a62749f95b5a&share_source=COPY&share_tag=s_i×tamp=1639150882&unique_k=jncj9qX&share_times=1
作者: wqq    时间: 2021-12-10 23:36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2-11 09:00 编辑

现场敲击钹发出的声音不像电声那样张扬,也不过分明亮反而暗暗的,形体并不是那么大,细节也不像逼着你听一样是含蓄的,用烧友的话说就是细节不够。但是钹和鼓的形体比例很正常。电声里金属乐器形体过分大了。
视频下方有四个方框选项听不同的器材,注意高频乐器的形体。

一耳朵的惊艳的声音往往是有缺陷的,电声是不能完全模拟现实。但是总得相似吧。现实如果是大三角型,那电声表现出来应该是小三角形,形状结构是相似的。如果变成四方形那就是变形失真了。现实声音是朴素的没有过多惊艳。

细节不是强调出来的,是自然的流淌出来的,不应该有逼人强迫向耳朵里灌的感觉。
作者: wqq    时间: 2021-12-11 22:11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1-12-11 22:25 编辑

https://pan.baidu.com/s/1KA7_6bZUl6hRKdZ6-tBLqg
提取码:25z7

steve jordan & jim keltner录音
作者: wqq    时间: 2022-6-21 19:20
高中低频段分布比例一样多,那不是平衡那叫平均!!不符合人的审美。
作者: wqq    时间: 2022-6-21 19:24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2-6-21 19:26 编辑

【克罗采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 大卫 奥柏林 一首精致奏鸣曲-哔哩哔哩】
作者: wqq    时间: 2022-6-21 19:39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2-6-21 19:42 编辑

肉发出的声音有肉感才好。美声的爆发力靠能量输出。【仇恨的火焰,选自魔笛中的片段。
作者: wqq    时间: 2022-6-30 18:53
本帖最后由 wqq 于 2022-6-30 18:54 编辑

为什么要选择高灵敏度的箱子?点击此处打开链接




欢迎光临 耳机俱乐部论坛 (https://www.headphone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