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1899|回复: 73

[音源] 范总又在隔壁发帖,说设计合格的解码和顶级解码没有区别或区别很小

[复制链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7 21: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放大器都一样?
13次,每次都有多人。 其中有怀疑的,有相信的。
对比功放,一台先锋便宜功放,另外一台和Mark Levison类似价格,没提名字。
对比测试结果正确率50.5%, 和扔硬币效果一样。

Bob Carv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Bob_Carver#Amplifier_modeling

为了进一步证实,Bob声称他可以做出任何放大器的仿制品,并且保证无法听出区别。

Bob首先制造了一台ML-2的复制品,听起来和真品效果一样。
1985年, Stereophile杂志让他复制一台当时12000美元以上的放大器。
Bob做了仿品出来,杂志编辑们无法听出区别。 后来Bob对外销售,售价400美元。300美元的sony对比1800美元的功放,参与人猜中正确率50%.

21. 黑胶对比CD, Hydrogenaudio 2003
正确率50%.

25. Stereomojo Digital amp shootout 2007。
从130美元到数千美元的放大器。  盲听的情况下,$130的TA-10夺冠。
测试6种DAC. Stereomojo
最贵的和最便宜的最终进入决赛,几乎难分高下,但价格差很多倍。

35. 2004年1月。  CES 2004.
Wilson Audio 告诉大家播放器是20000美元的CDP, 其实是用的ipod播放的wav!  大家都听得很开心,没意识到差别Richard Clark 功放挑战。 他认为,现在的功放,只要失真不离谱,没有过载,没有人能听出区别,否则支付1万美元。
http://www.tom-morrow-land.com/tests/ampchall/index.htm
至今参与千人余,没人能赢。


数字功放盲听对比

http://www.stereomojo.com/SHOOTOUT2007INTEGRATEDS.htm


DAC 盲听。  最便宜和最贵的两台进入决赛,差异几不可闻,难分高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7 2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Yamaha vs Pass Lab 分体旗舰结果:

http://www.biline.ca/sound_advice.htm

过去几个月大家热烈的讨论Steve Maki 和Steve Zisper在迈阿密的挑战。我把整件事情重新理一遍:Zisper是一位高端音箱沙龙主人,设立了一项挑战,声明他能够听出放大器的区别,愿意给见证人付机票钱。

周日下午我们到了Maki和我到了Zisper 家里,也是他的店里。Maki带了他的控制器还有一个雅马哈AX-100集成放大器(100瓦/用了10年)。 Zisper对比的机器是他很熟悉的店里的Pass Labs 14000$的分体旗舰。 连续十次对比盲听,Zisper猜对了3次。

整套系统如下:
- 喇叭: Duntech Marquis 店主选择
- 前级:Pass Labs 店主选择
- CD 机,店主Zisper选择的Alchemy CD机
- 线:店主选择

对比测试中,匹配在0.1DB以内,然后放大器都遮挡好。

我个人认为结果确定无疑了,但是Zisper抱怨昨天睡太晚休息不好,导致分辨能力下降。吃完饭的时候我们商定周一再次测试。

在周一的测试中,我们使用了AB切换开关,这样Zisper可以随时切换。这次Zisper分数提高了:10次里面对了5次,他老婆也对了5次,他的朋友对了4次。

Zisper作为器材经营者,多年发烧友,在他非常熟悉的房间里,用他自己选择的曲目,无法在盲听中指出Yamaha 和 Pass Labs 甲类旗舰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7 21: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uishao.net/bbs/viewthread.php?tid=10159

盲听音箱 。。。难以分辨整体素质,这些音箱的整体素质差异极小,小到了我们2人无法轻易区分的地步,当然,我们2并不是录音师,我们2人是以家用的角度去说明的,我们一开始对比,根本不知道哪个音质更好,音色的一致性也是夸张的一致,我肯定我家用的话,早上起床放音乐被随便给换一对,我肯定是不知道的。区别太小了,如果我都有,我肯定没有很多心思去对比,随便拿一对用。按我的口味,都衰减下高频耐听.
回下一对音箱声音亮起,音量一样,音乐仍然是《伶歌》中的满江红,我的心里面想:“真的换箱了?似乎又有区别,但不知道是什么区别。”,40秒后音乐停止,主持人问听出来没有?在场的各位已经陆续进场6-8人,并无人作答,没错,无人作答。主持人开始建议大家留意中高频的区别,再次开始反复的AB对比,这时加入女声《New Favorite》,还有一首不知名的摇滚,最终在乐器非常多的摇滚音乐发现,其中一对音箱的中高频稍微蒙了一点点,细节之间的分离、对比不够高,像蒙了一层很薄很透的细纱,有点像是轻微的箱声,但我从怀疑,到确定,还是花了差不多30秒的时间,这时前来试听对比的老烧逐渐增多,声音停止不久,终于有人举手,带着疑问的语气,问是不是其中一对音箱的中高频没有那么清晰??主持人答是,并且公布试听型号,是MH6A和真力8040,我认为发蒙,可能是箱声的那对,居然是真力8040。

试听人数陆续达到了20人左右了,接下来几对音箱加入了对比,其中一对新加入的音箱低频区别较大,不夸张的讲,是两耳朵的区别:中低音突出,下潜深了那么3到5hz,量感足,直打


心头。众所周知,6.5英寸,想要回放完整的低频,下潜深的质量欠缺,有够质量的,干净的速度快的,下潜浅。在同级喇叭,这是一个取舍问题,如果二者都好,那价格,又不如买更大尺寸了,甚至有那么一瞬间,让我觉得这个低频是加了个入门低音做延伸的,但只闻其声,不闻其型。这对音箱似乎正舍去了质量,求了下潜,低音肥厚,突出,细节不够,但是够劲,量感足,相对极端一点,老实说,这个低频听感还是讨人喜欢的。但因为低频的差别,中高频却让我没有花太大心思比较了,因为差距不大,中高频没有特别不同的,它和mh6a差不远,似乎总体亮一点,似乎。能确定的只是在这几对音箱中低音略突,拉深了下潜,好比密封炮和导向炮区别。它是ADAM A7X,低音风格能够容易区别。《伶歌》中的满江红,铜锣的声音已经近似电子音乐制作的鼓点,会不会是导向孔设计带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7 21:2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别说dac 线材了。。。看到上面的了吗。这么多人盲听不出功放 音源 音箱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7 2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的出就烧吧,听不出省钱不挺好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4

主题

5726

帖子

4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4
注册时间
2013-4-21
发表于 2018-8-8 14: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这东西,绝对不是仅仅用耳朵来鉴赏的,必须配合眼睛看,接触的触觉,甚至气味,大脑综合这几种感官得到的信息,给出了一个评价。

因此,这个论坛叫视听论坛,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仅仅用耳朵,对大部分所谓的发烧友来说,都是杯具。

因此,我们可以想象这么一个场景:

坐在能晒进温暖阳光的厅子里,(大脑大致会偏向此次听的声音会偏暖了),踩着纯羊毛的地毯(声音必须宽松了),轻轻的走到前面,仔细用手拂去昂贵的黄花梨木皮的音箱上的灰尘(声音会变得高贵了),中低音喇叭白色振膜上两个黑点好像也在给大脑暗示点什么,对我来说,这可能是惨白的日本艺妓脸上掩盖不了的两颗大黑痣,但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代表一种德意志的精致严谨的中音。。。

在唱片架里思考了两分钟,CD。。。才44.1k的采样率,必须有干涩的数码味,但幸好有醇厚甜美的胆机可以弥补。。不过今天还是听黑胶吧,嗯,这代表没有数模转换的纯模拟技术的最高原汁原味,接下来该能听出没有被44.1k削掉的超过20khz的超高频音波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空气感和痛透感了。

电唱头无声无息的自动搭落在碟上,大功率纯甲类场效应管功放两侧的散热片早已经散发出阵阵热浪,毫无疑问,这将是温暖的音声。甚至从扬声器传来的黑胶特有的微微的背景兹滋声,那也是是别有风味的,令人想起维也纳金色歌剧厅那种微妙的声音。

回到座位,靠在不那么舒服的红木大师椅上,斟出一杯浓浓的10年陈熟普,没错,黑胶就应当如同这老普洱一样,醇厚,回味无穷。抿一口茶,眼角扫到巨大纯甲类功放后面的几根线,电源线来自英国,隐含大不列颠列岛湿润的海洋气息,正好中和了这个城市的火力发电带来的火气。而来自德国的精准的喇叭线,会让小提琴弦上掉落的每一粒哪怕是最小颗的松香微粒,都表现在那个带两个大黑痣的艺伎脸喇叭上。。

60分钟后,茶开始淡,听音结束,满意的坐着继续回味,没错,这套系统就是宽松,高贵,精准,充满空气感,结像结实,虽然黑胶的分离度才50多分贝,但他妈就是比超过100分贝的CD机的声场更加宽阔。。

90分钟后,你坐在电脑旁,在无忌试听论坛,hifidiy。。等各大论坛开始深情的谈此次你听音的感受,那种触动你内心的,那种只有贵价器材才有的高贵的味道,那种令人无法忘怀的小提琴的委婉,还有磅礴的,其他廉价音响根本无法重现的交响乐的庞大气势。。直到你把自己都感动了眼角含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9 14:09 , Processed in 0.074441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