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31 23:2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42#:
看了您的《为还未理解Jitter概念的朋友而写: 数码音频知识入门》文章,谈谈我的看法,若说得不对望咱们探讨一下。
先明确问题讨论的前提,正像您的标题,即在数字信号前提之下Jitter问题的讨论;也像您文章所谈及的,即先是用了约是文章一半的篇幅介绍或说明数字信号。
这里还是要强调形成数字信号的3步,即抽样、量化和编码,其中抽样的样值或PAM信号是模拟信号,只是形成数字信号必要的第一步,PAM不是数字信号,对时间而言是离散信号。
看您文章说Jitter的这样一段:
“......为什么数据完全一样(0和1完全一样),但在不同的重播系统中,会出不同的音质.
现在我再画一张图,就能很直观地说明什么是jitter,它为什么对声音破坏那么大了. 请看:
......
大家可以注意到,时间轴有了问题,20次取样(现在应该叫"重播")不再是平均,精密的,而是有了几次忽快忽慢. 特别严重的是第9和10次间,第17-18次,和第19-20次,都拖慢了. 第15-17次则快了. 这样总长还是1秒钟,但由于重建时的"钟"出了问题,不是平均的,而是有了忽快忽慢,那么,重建出来的波形,是有了很明显的扭曲(失真).”
看了这段文章问题就出来了:
看这个“20次取样(现在应该叫"重播")不再是平均”的说法。不管是多少次的取样,其取出来的一定是样值,我在前面强调了样值或PAM信号是模拟信号(包括重播或重建时的PAM)不是数字信号。
请注意,这样在这段说明Jitter中实际是用了模拟信号来解释或说明了所谓数字信号的Jitter。咱们想想,用模拟信号怎么能解释或说明数字信号的情况呢?显示是错误的,或数字信号的概念有了些问题。
我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用模拟信号说数字信号的情况呢,除了数字信号的概念之外,关键是一种不准确的观念所致,这里就是“数据完全一样(0和1完全一样),但在不同的重播系统中,会出不同的音质.”不妨可以换个思路分析数字信号的Jitter。
要问:Jitter给数字信号带来了什么;进而关键是Jitter对数字信号的危害是什么?
顺便提一下,文章在解释或说明数字信号时是有误的。
[ 本帖最后由 right 于 2009-10-31 23:4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