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 11:4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假人头的制作
如果有兴趣的话,第一步工作,当然是要塑造一个假人头,用什么材料来做假人头?大致上并无一定严格的限制,譬如说,你可以用石膏来塑制,也可以用布来缝合,而最简便的方法,则莫过于用保丽龙来切割和胶合了,但是不管用什么材料做,恐怕你得留意以下两件事:
(1)其质料的软硬及吸音程度,尤其是外耳的形状及质料,当然已愈像真人愈好。不过我们如果想到每个人头颅的形状、胖瘦,尤其是外耳的样子并不尽相同,加上头发、帽子、饰物等的影响,也许会为我们无法做得唯妙唯肖而觉得可以原谅。
(2)不管用什么质料制成,都应当留有耳道,以便安装麦克风,并且在后脑部可以掀开以备接线或安装电池等。
根据日本双耳效应录音研究会所发行的那本小册子的建议,以保丽龙的胶合法最为便捷。保丽龙在较大的文具行也许可以买到(美工用的),要不然可以问问广告工艺社在哪里买。由于保丽龙的加工非常方便,可割可切,如果觉得切割保丽龙的声音难听,更可以拉直一小段(约一尺长)的电热丝,加上六伏左右的电压,使之热而不红,切起来更是得心应手了。
保丽龙不一定要买很厚的,因为用稍稍薄一点的(约1~2吋厚最恰当),你可依据人头的剖面(横的直的都可以)形状,一片片切好,该留空白的先留空,再用南宝树脂(白色的)胶合起来。如果事先计划得好,动手做来,恐怕不需半个钟头吧!这个工作,我想除非你连拿刀子销铅笔都不会,应当很容易就完成了。
麦克风的选择
作好人头,接着要选择一对适用而小巧的麦克风。依日本双耳效应录音研究会的建议,是以使用目前很流行的小型电容式麦克风为宜,为什么他没说,但我猜测,小型电容麦克风至少有以下优点:
(1)体积小且成筒形,很容易装入耳道。
(2)如果使用动圈式麦克风,势必拆掉外罩,这时,很容易感应到哼声及杂音。
(3)同样的价钱,电容式麦克风无论频率响应或灵敏度均较动圈式麦克风为优。
(4)其接近效应不显著,同时,灵敏度的反应相当遵守「平方反比律」──这一点对远近感的形成相当重要。
当然,使用这种体积小而廉价的电容麦克风,也有它的缺点,例如或许由于灵敏度太高,高频响应也好,所以嘶嘶声较一般麦克风为大,那种嘶声有点像当我们用双手扶于耳背(倾听远方声音状)时所听到的沙声一般。还有,它需要接电源。

这种电容式麦克风,在台北市上可以买到,但有时也会缺货。买了麦克风后,为了提高它的输出,以备接于扩大机或录音机的输入,减少输送线所感应的杂音,应当将麦克风略作修改,加上一级放大器在筒内(参考附图说明)。并将联机引出,加上电源,接上隔离线。

由于所用的电源极省,约仅1mA,所以电源用单三号电池两节即可,如果买不到电池夹,直接将线头焊到电池上,也不麻烦。

接好线,即可掀开假人的头盖骨,将麦克风由内向外塞入耳道内,并将电池用胶布固定在预留的空间中。这样,一个「会听」的人头便算做成了。
试试灵光否?
人头做成,如手边正好有适当的器材──一付立体声耳机及一部能插耳机的扩大机或录音座,不妨立刻可以试试看它听不听话了。
器材连接的方法是:由假人头引出的两条隔离线,焊上适当的插头,插到扩大机的Aux输入上,打开扩大机,插上耳机并套在自己头上。如果你用的耳机,不是全密闭式的,你可能要把人头搬到房间外面去,并将房门关闭使声音隔离。这时,便可以开始体会本文一开头那般生动的情景了。
如果你使用的耳机是全密闭式的,假人头和你之间并无需隔离,此时,你可以找个伙伴和你聊聊天看看。你一定会觉得,这个人说话的位置不对劲。以下这一段,便是我感受到最身历其境的一次:
有天晚上,夜很深了,我有意无意的戴着耳机在书房里写稿,那个假人头,被摆在我的桌前和我面对面相对。
我的书房有两个门,一个在左前房通客厅,一个在右后方,通外面院子,但后面这个门很少出入。
正当我振笔疾书,只听得笔尖和稿纸磨擦的沙沙声之际,突然,后门呀的一声被打开来了,我吓了一跳,连忙回头看个究竟。不料还没「恍然大悟」之前,我的「那一半」,已笑瞇瞇的站在桌前。
可不是吗?人头与我面面相对,但是对听觉来说,它的背后,就是我的背后,于是我前面开门的声音,当然跑到我的后面去了。
用什么录音机
有了假人头,除了吓唬吓唬自己外,能够试一试录音效果,也许会更有趣一些。如果只是在家里或者把假人头搬到大门口的马路上,录录车辆来往的声音,只要一般家用的立体声录音座都可以使用。但是如果想到野外去录音,就非得考虑电源不可了。
户外电源,一般只有两种,一种就是干电池,另外一种为电瓶,如果能利用汽车上的电瓶,自然最方便不过了。然而要使用直流电源,那就不是电源本身的问题,而是录音座本身是否能使用这个电源的问题了。
我在最近一个多星期中,到处试录所用的机器是向功学社音响部李秀村经理洽借到了YAMAHA最新型的录音座TC800GL(在此向李经理谢了)。
TC800GL卡式座,由一意大利籍工程师Mario Bellini所设计,除去外型结构是依据人体工学所设计,不论使用人是立是坐是卧,操作起来都很方便外,所有按键及控制滑片的设计,都很合逻辑而别致(不只是花招,其更详细的特点请参考广告或函功学社索取。)而我之所以选用TC800GL的原因,则主要还是它适于携带使用,并且能用三种电源供给(1)交流电(2)9个单二号电池(3)车用12伏电瓶。这样,使我在做各种录音时,显得非常方便。
另外,SONY也有一种可供携带用且可使用6或12伏电源的录音座TC152SD不妨也可供大家选择的参考。
耳机也该选择
如果上面的录音,只是玩玩,则你用什么耳机甚至用喇叭来听都无妨,但是如果认真一点,就非选择一些三维效果比较好的耳机不可了。
因为现在的所谓立体声耳机,除了少数有特别的Binaural声学设计之外,一般都只不过将一对或二对小喇叭封闭在一个漂亮的耳垫里就算了事。这样的耳机,听起来虽然也有三维效果,但总不如经过特别设计过的那么宽畅,而没有压力感。
由拿波勒克斯所支助的日本双耳效应录音研究会所推荐的,最适于做这种双耳效应录音实验的耳机,是由拿波勒克斯公司所特别设计的CTX-1全开放空气型立体声耳机,这种耳机不仅适用于双耳效应录音实验,即使做立体声音乐的聆听,其三维效果也有特别宽畅之感。
CTX-1还有一个特别的好处,那就是拿波勒克斯为了一些懒得动手去做假人头的人所做的设计。亦即在CTX-1的两个耳套上,特别设有两个支架,正好可以安放麦克风。这样一个耳机便有两种用途,一是当耳机,另一是当装上麦克风,而又将耳机套于头上时,您的真人头也可以代替假人头来用。

不过拿波勒克斯公司说,这样的作法,在野外录音时,虽然可以免去提着一个人头的麻烦,而在录音进行时,你却得有头部始终不动的耐性,自然录音进行中也无法俯身下来调节操作录音机了。
 
轉載音響技術第2期FEB. 1976 有趣的雙耳效應錄音實驗/唐凌
[ 本帖最后由 Pan 于 2008-9-1 12:0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