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耳机俱乐部论坛 首页 评测 耳放 查看内容

音响发烧是一门精细,复杂和需要鉴别力的爱好

2013-6-19 13:59| 发布者: 耳机俱乐部| 查看: 3095| 评论: 0

摘要: 音响发烧是一门精细的,有些复杂的,需要一定耐心和鉴别力的爱好. 不是一门粗糙的,大概的,简单粗暴的爱好.我一直是这个想法,但现在把这个想法正式写下来的时候,觉得真是说出了一句心里话.有些刚入门或还没摸到门径的朋 ...


举个例子,目前人类的科技已经足够发达,能制造出一台电脑,打败国际象棋冠军. 这是硬技术活. 但同时最先进的电脑也不具有人类的情感,不会象人类那般联想,推理,想象,创造,具有灵感. 这些都不是硬技术活,而是"艺术性"的一面,是Mental的活,电脑干不了. 

再举一个例子. 目前MIDI可以非常逼真地模拟出一些音乐演奏,比较象真,但一旦进入某些特殊的领域,比方小提琴演奏,交响曲演奏,MIDI就焦头烂额. 它是无法合成模拟出逼真的小提琴演奏,或者一支管弦乐队的演奏. 真实人类演奏时的一些状态,细节,微妙的变化方式,它无法模拟,无法数字化.  MIDI模拟出的小提琴演奏,管弦乐队演奏,只能是僵硬的,生硬的,一听即为假的. 或者说得更客气一些,MIDI能模拟出业余小提琴家的演奏,但无法模拟出海菲茨或米尔斯坦的演奏. 

类似地,有些人认为目前HI-FI评价之所以还需要主观评价,是因为客观指标体系还不够健全,将来会有健全的一天,到时候可以用数字指标来100%衡量一台器材,不需要主观评价的介入. 我个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人类对声音感知的艺术性和复杂性,是远超过数字所能描述和模拟.
音响发烧具有艺术性的一面,所以需要发烧友们有一对灵敏的,耐心的,肯仔细倾听的,有艺术修养和鉴别力的耳朵. 

发烧友的心态不应该是简单粗暴的,把器材当拳手,希冀谁能秒杀对手. 同样,发烧友的耳朵也应该不是简单粗暴的,粗粗一听,就觉得什么都一样. 

那些简单粗暴地认为避震不是学问,线材不影响声音,高低档转盘一个样,DVD与纯CD无区别的"发烧友",真的用心倾听了吗? 

音响发烧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浮光掠影似的,粗粗一听就似乎什么都一样的爱好. 如果真的热爱音响,热爱音乐,热爱美声,那么请用心,用耐性去仔细聆听和鉴赏声音的美感和微妙之处,和各种HI-FI器材发出的各具特色的声音.
 
很多时候,听什么,也是很有学问和讲究的. 

最近又接待了一位带着自己DISCMAN来店里和我交流的烧友. 记得是SONY D335这台老随身听. 他要比较在D335后面用LINE OUT接"旅行者"耳放后声音有无提高. OK,这我试过不止一次. 接好机器,他塞入一张雨林出的二重唱CD,开始对比. 结果他说区别很小. 加了耳放似乎没有明显提升. 我切换着听了听,能察觉得出有提升,但确实,区别不是"数量级的". 

不过我对此有经验. 我马上抽出另一张CD: TELDEC录制的一张文格洛夫的小提琴独奏(无伴奏). 塞进去再听. 猜猜结果如何呢? D335的"直推"马上相形见绌,显得又厚又暖又粗,完全没有透明度.  通过"旅行者"出来的声音则细节充分,通透无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表现. 差至少2-3个档次.

热门文章推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29 09:29 , Processed in 0.05512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