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karajan109

HIFI和摄影的发展都在违背自然

[复制链接]

78

主题

5097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11-11 05: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0# 的帖子

乃的蛋蛋很疼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6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11-8
发表于 2011-11-11 07:3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模拟信号处理也有颗粒度的问题。数码只要愿意, 颗粒度一样可以做细的。但是商人决定数码技术的发展脚步。 技术上是不难的, 成本不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主题

2万

帖子

5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11-9-29
发表于 2011-11-11 07: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1946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9-1-26
发表于 2011-11-11 08: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anfield 于 2011-11-10 22:33 发表
人类最违背自然的是:3P ,不知楼主喜欢不


3p绝对不违背自然。
欢迎大家一起来跑步http://bbs.runbible.cn/?fromuid=2076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129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9-7-12
发表于 2011-11-11 08: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宏观看自然,像是模拟的,连续的,然而到目前,人类对自然最深层的认知是,量子的(离散的)。也可以说是“数字化”的,只是尺度上不同,使用的规律范围,处理方法也不同。
目前的所谓“数字化”本质上是对模拟量的离散化近似,比如楼主说的那种问题。
而自然界本身,最精确的描述却是量子化(离散)的描述,反而不是连续的模拟的规律。有点意思。更进一步,人类目前最精确的科学,使用的方法确实概率方法,而且不是手段不够,而是其本质就是统计的,量子的,虽然有悖于人们的日常常识。
于是可以澄清一个概念是,楼主说的数字化,或离散化,是在宏观经典规律(模拟量处理方法)基础上的离散近似,仍属于经典规律领域内。跟自然界本身的量子化离散化有本质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805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1-10-1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1 0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话题里,违背自然这句话是中性的,就像孩子违背父母的意愿,不代表孰对孰错,立场不同而已。我在这里感慨的是模拟时代带给人们孜孜以求式的快乐,效率高是好的,但普通人不是太缺时间,慢慢享受过程更美妙(希望不要又引入3P话题 )。学生时代时省吃俭用掏到经典唱片的喜悦仅次于与心仪的女生的亲密接触,现在曾经奉为神物的经典网上随意下载,SACD或LP抓轨格式任选,听感也不错。没人会拒绝便捷高效,但同样可以尝试体验享受经典的法式与过程。(PS:抛开量子论,我们凭借不同手段的HIFI与摄影所听到看到的还是声音与光影,而不是数字!)

[ 本帖最后由 karajan109 于 2011-11-11 09: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3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10-12
发表于 2011-11-11 09: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LZ说的是对还是不对,也很难讨论出个结果...

不过我觉得有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显然LZ已经说得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3188

帖子

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3
注册时间
2010-1-25
发表于 2011-11-11 10:0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aomx 于 2011-11-10 21:22 发表
我们就来看135胶片和数码相机,其实很多人已经做过对比135胶片在分辨率上面
基本上也就相当于1000万像素的水平。宽容度也无法超过数码相机了。


这是什么神棍言论。。

论宽容度彩负都秒杀任何尺幅数码传感器。更别说黑白了。
只有眾善夠重, 諸惡才能被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7460

帖子

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
注册时间
2010-1-20
发表于 2011-11-11 10:0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的帖子

人家是数字行业的哟。。。都爱自家的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9

主题

2万

帖子

57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11-9-29
发表于 2011-11-11 10: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12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2-19
发表于 2011-11-11 10: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d001 于 2011-11-10 18:59 发表
顺着楼主的思路,人早晚都得死,所以就多余活着。你努力活着就是违背早晚要死的规律。

有道理 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3188

帖子

8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3
注册时间
2010-1-25
发表于 2011-11-11 10: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的帖子

能得出这种结论,我能想到就这两个原因:

要么就是根本没对比过,直接靠着发达的脑子,yy出来的。

要么就是眼瞎了。。。

如果是后者,深表同情。
只有眾善夠重, 諸惡才能被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3

主题

103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1-8-6
发表于 2011-11-11 10: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lz的说法偏激了,其实怎么舒服怎么来就好。我喜欢数字音源,我喜欢数码摄影,音响我懂的不多就不说了。

说说摄影,我觉得胶片有胶片的优势,比如说拍建筑,拍风光,都用大画幅相机,得到更小的畸变更好的画质,这时候数码(印象中还没大画幅的数码后背)的完全不行了。另外,负片(反转片色彩特别,宽容度低)的宽容度高,数码也不行。

但数字化摄影的优势,是胶片没法比的,首先,不用浪费胶片了(环保),更加容易做后期处理了,更加便利地与人共享了(随便网上一上传就行),还能即时得到曝光效果了(普通卡片机,单电相机,用单反的LV取景)等等等等。。。这也是楼主说的更高效吧。

再说说模拟和数字的争议,其实我觉得没什么好争议的,都是人类储存数据的一种方式,没什么自然不自然的,要自然,直接去听音乐会,直接用身体感受美丽的景色(或者美人儿,嘿嘿)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7130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11-11 11: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莫桑桑 于 2011-11-11 10:00 发表 这是什么神棍言论。。论宽容度彩负都秒杀任何尺幅数码传感器。更别说黑白了。

宽容度的问题在无忌就有很大的争议,你就不用在这里说什么神棍了。
CCD的宽容度可以超过胶片很多,只不过很多人不愿意这样说罢了。
7年以前对比单反数码的宽容度差不多就比胶片仅差一档。可以超过反转片。
其实宽容度的问题不是CCD的问题,是显示器规范和记录格式的问题。显示器的亮度就是0-255。
因为受当年计算机规范的限制,数码相机没必要做更高了而已。
胶片在CCD面前已经完败了。尤其是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
最近半年谁用过胶片相机,请举手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4

主题

7130

帖子

5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1
注册时间
2010-3-23
发表于 2011-11-11 11: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胶片目前的优势也就是大画幅。如果单片ccd做到大尺寸良率低,成本太高。
要说技术只不过民用的都是低端而已。看看哈勃上面的数码相机,那才是高端的设备。
记录星光的亮度范围有多大。
thinkpad x200 + benchmark dac2 hgc + ha3 + SRH1840/hd600/dt880(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30 13:24 , Processed in 0.100007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