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醇厚水润

[耳机] 老外咋不热衷于做数字转盘。

[复制链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0-2 18:37: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WJIANG1130 发表于 2014-10-2 15:20
黑胶和CD才更像,他们都是音乐的实物载体,流媒体没有实物载体。黑胶为什么能复兴?数码刚出时他就开始急 ...

你的想法确实比较反常。CD和数码流一样都是数码音频的,黑胶是完全不同的模拟音频。当然黑胶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就像胶片摄影。是模拟时代、模拟技术的产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4-5-26
发表于 2014-10-2 19: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10-2 18:37
你的想法确实比较反常。CD和数码流一样都是数码音频的,黑胶是完全不同的模拟音频。当然黑胶是完全不同的 ...

其实黑胶的复兴恰恰是最说明问题的,实物载体绝不会那么轻易被取代。你说到了摄影,其实一个道理,你看数码摄影一出来胶片机立刻被取代了,这和黑胶的情形是一模一样的CD一出黑胶也几乎立马被取代了,模拟被数码取代速度非常快,但是你照片拍出来,虽然现在越来越多人就存在电脑里看了,但你拍个艺术照结婚照身份照什么的就依然要实体照片冲洗或打印出来吧,所以不管你用胶片机拍也好用数码机拍也好,最后实体照片依然永远有需求的市场,虽然这个市场会越来越小但他会一直存在,这和我们对实物唱片的需求是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0-2 21:52:47 | 显示全部楼层
WJIANG1130 发表于 2014-10-2 19:53
其实黑胶的复兴恰恰是最说明问题的,实物载体绝不会那么轻易被取代。你说到了摄影,其实一个道理,你看数 ...

实体载体不会消亡,有部分人总是喜欢实体的“实体感”,但问题是未来世纪实体载体不会是主流了,会小众化,这个趋势已经很明确了。大家各玩各的,但整体的趋势是实物载体小众化。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1-6-23
发表于 2014-10-2 22: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10-2 21:52
实体载体不会消亡,有部分人总是喜欢实体的“实体感”,但问题是未来世纪实体载体不会是主流了,会小众化 ...

你和一个不看数据还要用感性认识去分析趋势、原因的人是永远没法说到一起去的,再提供一组数据作为证明:

根据IFPI数字音乐报告2014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音乐产业收入150亿美元,其中数字收入59亿美元,占总收入39%。虽然数字收入离总收入的一半还有些距离,但是越来越近了——2012年,实体收入占总收入的58%,2013年降到了51.4%,下降了11.7%。

尽管没有提供具体数字,但是这份报告里提到全球十大音乐市场里,数字音乐在三个市场里超过了半数,而且最大的市场,美国市场,数字收入所占比例已经超过总收入60%。去年第二大市场日本今年虽然跌了16.7%,是跌幅最大的市场之一,但流媒体收入却涨了204%,按照这个趋势,被外界捧为实体宝地的日本很快也将成为数字音乐的天下。

2010-2013全球数字收入的平均增幅高达28%,如果保持这个发展势头,数字收入取代实体收入成为音乐行业主要收入来源很可能会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报告中引用一位瑞典独立厂牌CEO的话说舞曲市场98%的收入来自数字领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0-2 22:29: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4-10-2 22:32 编辑
自由节奏 发表于 2014-10-2 22:15
你和一个不看数据还要用感性认识去分析趋势、原因的人是永远没法说到一起去的,再提供一组数据作为证明: ...

象这种情况一旦确立了趋势,哪怕现在cd仍象瘦死骆驼一样比马大,也没用,因为趋势很明显了,而且是加速度的,没有可能回头的,唯一的悬念在于它跌到什么程度会“止跌”,或者说“小众”到底是多小。这个就很难预计准确了。要我个人猜的话,我猜cd的份额会在跌到10-15%后稳住。

现在回顾cd这个媒体的历程,1980年代是其迅速发展阶段,1990-2000年是其鼎盛时代,进入21世纪后就开始下跌,直至今日。预计今年最晚明年,在全球范围内流媒体就超过cd了。这方面走在最前面的仍是欧美市场,亚洲市场比较滞后,但最终也是这个大趋势。数字化、虚拟化毕竟是全球化的趋势。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4-10-2 22: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10-2 21:52
实体载体不会消亡,有部分人总是喜欢实体的“实体感”,但问题是未来世纪实体载体不会是主流了,会小众化 ...

小众化一定是趋势。现在说的数字音乐一般还是指音轨,来源主要是自抓和分享,但是依托于硬盘储存介质,仍有些许“拥有”的意识成分(是否合法另说)。
当然在热爱音乐货这追求音质的发烧友来说还是有其意义。但是对于一般的音乐欣赏,假设网络传输不存在障碍,订阅服务又相当丰富廉价,那种留档情节可能会显得过时,既然任何时候任何设备可以随便调取享受,那又何必拥有?即使是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硬盘里,还有随身播放器里,比如经典的iPod Classic也已经下架啦。
所以未来普通的音乐欣赏网播方式包括移动终端应用会是真正的主流,至少这些足以成为淘汰家用组合音响、桌面组合音响的杀手了。还有一块阵地会久一些,那就是汽车音响。这个行业太老朽了,但是Tesla们来席卷改造他们还会有些年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4-5-26
发表于 2014-10-2 23: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节奏 发表于 2014-10-2 22:15
你和一个不看数据还要用感性认识去分析趋势、原因的人是永远没法说到一起去的,再提供一组数据作为证明: ...

我之前的回帖里一直再说我不否认实体唱片业的萎缩,甚至我也认同白版的小众化,我否认的只是取代或消亡之说,拜托你看看清楚再回。我说老外听音方式依然以CD为主,这里的老外指得是真正热爱音乐的老外,而不是整个大众的消费群,这里面区别大了,就像我们任意在100个人里面统计听流媒体的人比率,和这100人里真正热爱音乐的10个人里面听流媒体的比率,这两种统计数据在老外这我相信差距就大了,所以你列的这些整体趋势的数据对我的观点来说没什么意义。地球人都知道唱片销量下滑这个不用你来提醒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14-10-2 23: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趋势在12年就确认啦,数字销售在那年已经超过cd。

13年数字文件售卖第一次出现了停滞,趋势又一次变化了,风光了也没几年的itunes眼见要被一众streaming服务商取代,于是几年itunes北美推出radio,买下beats的streaming服务等等蓄力未来。

这数字的世界,变化有点快,俺们这儿还在讨论2年前的旧闻。。。

为啥老外做数字转盘的少?谁都想做!但谁都啃不下这块硬骨头。标榜高完成度的hifi,若要精益求精做好各项,按hifi这点销量,必然是贵到死,投入基本收不回。况且做牛逼了也就是个高级电脑,用户体验,可靠性,分分钟被itunes,jriver这种电脑软件秒。还要在音质上有优势,谈何容易,解码那点事儿都整不明白呢,搞这么高科技的玩意,那可不愁思这帮遗老遗少了。

所以我很佩服点总,悲总,这总算是把这骨头啃下来了,多不容易啊,上海展示我去了,交互,可靠性,功能,音质,设计,造工,价格,各方面都平衡的很好,绝对是精品。也看到有用户了,说明市场也是接受的,真金白银的检验是最真实的。放眼全球我暂时没看到其他如此成熟的product offer,当然单指streamer这个类别。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4-5-26
发表于 2014-10-2 23:4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4-10-2 22:29
象这种情况一旦确立了趋势,哪怕现在cd仍象瘦死骆驼一样比马大,也没用,因为趋势很明显了,而且是加速度 ...

我们要在真正的乐迷范围内来看这个趋势的快慢问题,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办公室10个同事,除了我其余9个平时都是网上下载点流行口水歌网络神曲什么的听听,然后你说听流媒体的比例是9比1,这种统计有意义吗?真正的国外乐迷不会像你说的这样走在前面的,走在前面的永远是中国的那些意识超前的人,人家走在前面的是技术不是科技至上者。其实回了这么多话了有点感觉也许不大适宜在发烧论坛辩论这样的话题,这里也多是器材发烧友而非音乐发烧友,大家更愿意接受先进的高科技的东西而看淡旧物也实属正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4-5-26
发表于 2014-10-3 00: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metal 发表于 2014-10-2 23:25
这个趋势在12年就确认啦,数字销售在那年已经超过cd。

13年数字文件售卖第一次出现了停滞,趋势又一次变 ...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老外数字转盘的消费群少,要是真像白版还有上面几位这样认为全球人民都奔数字转盘去了,贵到死人家也会做啊,至于中国我相信将来会是数字转盘的天下,我们什么都是来得快去的快的讲究个速度,哪像老外这样步履蹒跚一步步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4-10-3 09:42:26 | 显示全部楼层
yangmetal 发表于 2014-10-2 23:25
这个趋势在12年就确认啦,数字销售在那年已经超过cd。

13年数字文件售卖第一次出现了停滞,趋势又一次变 ...

我这样理解,在大众领域iTunes仍然是售卖的模式,其实在当今的网络环境和移动情景下也已经有点显得过时了。保证可以随时随地得到并享受,不保存不拥有,能听就行。个性化的订阅服务可能更有前途。当然这些跟发烧(特别是器材发烧)已经比较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1-6-23
发表于 2014-10-3 10: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WJIANG1130 发表于 2014-10-2 23:11
我之前的回帖里一直再说我不否认实体唱片业的萎缩,甚至我也认同白版的小众化,我否认的只是取代或消亡之 ...

你非要这么抬杠的话,那我还可以说真正热爱音乐的老外或中国人连唱片都很少听,去天安门西逮几个人问,说不定人家连系统都没,平时除了古典台就是来国家大剧院听现场

发烧友就发烧友,别和爱乐者瞎扯到一起,国外的现场比中国不知道多多少,不要想当然觉得爱乐者都是窝在家里用系统听CD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22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1-6-23
发表于 2014-10-3 10:39:10 | 显示全部楼层
WJIANG1130 发表于 2014-10-2 23:44
我们要在真正的乐迷范围内来看这个趋势的快慢问题,举个我身边的例子,我办公室10个同事,除了我其余9个平 ...

真正的乐迷肯定会乐于接受这些新技术,因为他们爱的是音乐本身
只有一些把唱片当成全部的发烧友才会对那小小的塑料盘有着深厚的感情,觉得那东西才是音乐的“载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0-3 10:5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节奏 发表于 2014-10-3 10:39
真正的乐迷肯定会乐于接受这些新技术,因为他们爱的是音乐本身
只有一些把唱片当成全部的发烧友才会对那 ...

我双修,呵呵,我觉得和我一样双修的乐迷也是挺多的,一方面听音乐流媒体确实方便,另一方面实物cd的“质感”也是无法彻底舍弃的。简言之有些音乐无须cd,有音轨能听就好,但有些音乐还是需要保存一份cd的实物拷贝。全部靠cd也确实不便,太占地方。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14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14-5-26
发表于 2014-10-3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由节奏 发表于 2014-10-3 10:39
真正的乐迷肯定会乐于接受这些新技术,因为他们爱的是音乐本身
只有一些把唱片当成全部的发烧友才会对那 ...

对实物载体的偏爱不仅仅是是对音乐本身的喜爱,更是对这一载体的一种情怀,我们都不是专业搞音乐的音乐人,所以对音乐的认知没必要装的这么纯粹。我爱音乐也爱那种将唱片放入舱门手持封套阅读文案歌词享受音乐的过程,更爱在淘唱片时尝尽的喜悦失落与满足感。这种感情同样是我喜欢音乐的一部分我觉得没有什么不好。国外的爱乐者们都是从当年磁带黑胶CD一步步走来的,而中国我感觉似乎从粗制滥造的盗版碟引进版打口碟然后一下子越入了免费数字下载的时代,所以我们没有那种积淀的情怀,当一个新事物来临时我们总是轻易将旧事物抛得最快的一群人,我不认为这是一种进步,而是一种文化体验的缺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9 07:13 , Processed in 0.109600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