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42|回复: 27

侃侃静电扬声器

[复制链接]

2

主题

4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6-3-14
发表于 2006-3-14 14: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要是在前几年,中国的发烧友可能对静电扬声器还十分陌生。近几年来知道的人逐渐多起来了,发烧友们倒不是首先认识静电音响,而是先知道静电耳机。当然,发烧友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价值20万人民币的,世界上最优秀的森海赛尔“Orpheus奥费斯”静电耳机系统了。除此外,像日本的Stax静电耳机等也是发烧网站最热门的话题。静电耳机的音质像水晶般的透明,细节一览无余。演绎弦乐那更是静电扬声器的“绝活”,小提琴的“松香味”(即超高音频频段的延伸)令人如痴如醉,简直成了发烧友们梦寐以求的“梦中情人”。可以说,只要你听过静电扬声器的音色,它就会勾走你的灵魂,令你永远不再愿意听别的扬声器。但是,天价的静电耳机又只能使他们可求而不可得,只有看着流口水的份儿。
其实,岂止是中国的发烧友,国外的发烧友早已迷上静电扬声器数十年了,也只缘价格高高在上的音响贵族始终不愿低下它的头,能将它迎娶回家的人寥寥无几,自然少有人能窥其庐山真面目。
自然,发烧友们最愤愤不平的是:凭什么那么贵?
我要告诉各位的是,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你做不出来!你如果能做出来,那么价格会低一个数量级!!如果是“Orpheus”成本价要低两个数量级!!!这正是高科技的力量!
就笔者所知,中国也曾有几家公司在做所谓“静电扬声器”,之所以这样说,就是笔者看过这些产品,实际上不是静电扬声器,自然音质没法比。令笔者感慨地是,当今之中国,拿科技行骗的有之,热衷于在媒体上爆炒的有之,就是没有人脚踏实地做学问,做技术。所以这些牛皮吹上天的公司最终因技术不过关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国人(哪怕是专家或是在网上自称“专家”的人)对静电扬声器实在是太不了解了,Google一下“静电扬声器”,可以出来无数有关信息,可是有哪一条是正确的?几乎百分之百的把“静电扬声器”混同于“电容式扬声器”,连这个起码的常识都弄不明白,还奢谈什么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笔者属于痴迷发烧,追求尽善尽美之类,早在十多年前就迷上了静电扬声器,好在本人正好是电子专业,从理论推导,参数优化到动手实干,走了一个全过程。所以,可以说本人是最早听到“静电之音”的中国人,也是对静电扬声器很了解的人。
先谈谈静电扬声器的历史吧。
静电扬声器的灵感源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无线电大功率电子管发射机,当发射机工作时,在现场工作的工程师们听到调谐的空气电容在发声。于是有了最早的“静电”扬声器,之所以在静电上打上引号,是因为它其实不是静电扬声器,而是电容式扬声器,电容式扬声器的结构很简单:一块金属极板、一张镀有金属的塑料薄膜,中间用一块绝缘垫片隔开,极化电压和推动信号电压串联加在极板和振膜上。其特点是:振膜上镀有金属,电流易于在振膜上迅速流动(所以是“动电”而不是“静电”)。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和缺点,如振幅小(音量也随之小)、失真大、易于放电击穿等。为了克服早期电容式扬声器的缺点,静电扬声器应运而生。真正的静电扬声器是英国人Peter Walker于1957年制成的。静电扬声器是两块极板中间夹一块振膜,推动电压反相加在两极板上,极化电压加在振膜与极板之间。与电容式扬声器不同的是,振膜的阻抗很高,电荷在振膜上不易四处流动,是“静止”的,静电扬声器于是得名,并具有许多远胜于电容式扬声器的优点。所以以后谁要是在网上看到某人或某公司宣称静电扬声器是用镀金属的塑料薄膜作振膜,那末此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科技骗子。多年前,正是有科技骗子拿镀金属的塑料薄膜做振膜而谎称是静电扬声器,使得数千万的投资打了水漂。可以说振膜技术,是静电扬声器的核心。

静电扬声器的特点:
1.     静电扬声器理论推导上失真为0,实际失真可以全频带做到0.05%以下,注意,这可是普通功放的技术指标!所以,静电扬声器的技术指标令任何现在已知的扬声器都望尘莫及;
2.    静电扬声器的振膜通常用6微米厚的塑料薄膜,静电耳机中用的最薄的达1微米。仅相当数毫米厚的空气的质量,不是轻如鸿毛,而是轻如空气!自然瞬态响应优良,高频频响宽。所以,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际上来说,静电扬声器都是迄今最优秀的中、高音扬声器。可以说,静电扬声器是中、高音之王。
3.    静电扬声器的最大振幅同其效率成反比,故不宜作低音放音。国外虽然也有所谓“全频带”静电扬声器,如英国QUAD系列(现已被先歌公司收购),但低音的力度甚至没法同一个普通的5.25英寸的电动扬声器相比。故笔者认为最好的静电扬声器系统设计还是“混合型”的为好,即中、高音(≥100-500Hz)用静电扬声器放音,低音(≤100-500Hz)用电动扬声器放音;美国Martin-Logan公司的产品就是采用此种设计,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二者在音质上“无缝”衔接,静电扬声器瞬态特性太好,电动扬声器瞬态特性过差,很难实现“无缝”衔接。笔者曾在北京听过Martin-Logan的Aeon,开价7万5!中音、中高音迷死人,但出不了超高音,低音的瞬态更是糟透了,只能用“一塌胡涂”形容。
4.    静电扬声器当然也有缺点,如娇气,怕潮湿,效率不高(这也不尽然,笔者经过优化的静电扬声器用几瓦的推动功率音量就足够大了。),对房间内摆放很敏感等。
5.    静电扬声器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就笔者所知,至少有十多个参数需要通盘考虑和优化,除此外还有不少工艺诀窍要解决。国内一些公司不明就里,技术不过关也敢上,结果是陷于投资泥潭不能自拔。
6.    从57年到现在,静电扬声器已经49岁,“老”了。实际上笔者的体会是,这个技术还大有发展的余地。实际上,洋人也未必事事聪明,如现在的静电扬声器效率太低,起步的推荐推动功率就是一百瓦。效率能否大大提高,推动功率能否更小些,比如说:10瓦?(这样静电扬声器就可以小型化)静电扬声器如何同电动扬声器在音质上实现“无缝”衔接?
代表性的国外厂家:
1.    英国的QUAD公司(已被先歌公司收购);
2.    美国的Martin-Logan公司(已被一家名为ShoreView的公司成功收购);
3.    荷兰的Final公司;
4.    德国的Sennheiser,生产静电耳机;
5.    日本的Stax,生产静电耳机;
6.    KOSS,生产静电耳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6-3-14 14: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1.低音用动圈、中高用静电的所谓混血式喇叭,低频和中高的衔接很难解决好。

2.完全用静电振膜的喇叭,我听过MARTIN-LOGAN,中高好得如仙乐,但低频不好。价格还高。不是全面的系统,只适合一些有钱的大款发烧友来“玩味儿”。

3.顶级的动圈系统,不管喇叭还是耳机,中高频都不会输给静电。就象胆机和晶体管之争一样——殊途同归,到了顶级的境界,都是HI-END的,不分高下。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55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5-4-15
发表于 2006-3-14 14: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s:48]
偶现在就在用Stax的007。“……水晶般的透明……” [s:34]
享受音乐  快乐生活
CDP  Metronome CD3Signature
耳机  HD600+8PR
功放 ARC SP3 +KRELL KSA50
音箱 JBL L200 LE15A+LE85+2345+07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1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3-14 14: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听过全静电的magnepan(magnepan都是全静电的),低音并不差,下潜很不错,冲击力稍差--顶级的低音冲击力也不差,但买得起喇叭,买不起房子,房间小了的话很难摆位。我去的那家店放magnepan3.6R的试听室大概有40平米,但我要站在门口才觉得声场是合适的。静电扬声器,至少magnepan和QUAD,在现场感上比绝大多数的动圈都要好,声音很均匀的弥漫过来,不知不觉地让人沉醉其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6-3-14 15: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静电器材的低频都是下潜好、量感少、冲击力差的类型。STAX耳机也是如此。它的振膜质量太轻了、太薄了,前后位移的极限距离也有限,所以无法推动质量很多的空气,造成冲击力和量感受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要到顶级的型号,如STAX 007的耳机,很大的振膜,低频才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1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3-14 15: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几款magnepan都像屏风似的,以达到大震膜的目的。好在静电喇叭都很薄,放在屋子里才不觉得很大。有人用高端的低音箱来搭配,只放最低的那一二十赫兹,不过我没听过配的好的。静电本身的低音对我来说,已经够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9

主题

5961

帖子

4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3
注册时间
2005-2-7
发表于 2006-3-14 17: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过很大的静电箱子,(不该叫箱子了),总觉得太单薄
瞧,水得多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3-13
发表于 2006-3-14 18:0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小白2006-03-14 15:01发表的“”:
静电器材的低频都是下潜好、量感少、冲击力差的类型。STAX耳机也是如此。它的振膜质量太轻了、太薄了,前后位移的极限距离也有限,所以无法推动质量很多的空气,造成冲击力和量感受影响。这是没有办法的。要到顶级的型号,如STAX 007的耳机,很大的振膜,低频才取得很不错的效果。

   007的耳机的振膜并不比4040大。
  日本有家公司,采用4040作为原型,用超低温技术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改善震动膜的特性,做到低音相当出色,低中高更加细致平滑的明显超过007的效果。
 
  斑竹要买,我可以代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6-3-14 18: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谢谢提供的信息。请问是什么公司?介绍些详细情况。

至少看上去,007的振膜是比4040大不少的。为什么你说不比4040大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3-13
发表于 2006-3-14 18: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ippinkan.co.jp/airbow/product/headphone/sr.html

STAXの最高モデルSRM-007を聴けば「振動膜の薄膜化」が「膜自体の固有音を低減」し、STAXの低価格モデルよりも「無理のない自然な音」と「ヘッドホンを意識させない音の拡がり」が実現されているのに気づきます。しかし、逆に「振動膜の厚み」を薄くしたことで「楽器のアタック感が損なわれ」なり、音の芯が細く、優しくなってしまったような印象を受けます。そこで「膜の厚みを薄くせずに固有音のみを消す方法」としてヘッドホンへの「DCT処理(極低温処理)」の可能性を探るため、繊細なコンデンサーヘッドホンへのDCT処理の実施についてSTAXからも大きな協力を得て実験と開発を行いました。様々なテストよりSR-404Signatureに採用されている振動膜をDCT処理した音質が素晴らしく、オメガの弱点と感じていた「低域の薄さ=エネルギーの高音への偏り」が完全に払拭された「真のイヤースピーカー」と呼べるSR-SC1が誕生しました。
その音は、ヘッドホンを掛けていることを忘れるほど「拡がり」に富み、電気的な増幅により音楽を聴いていることをまったく感じさせないほど「自然」です。そして何よりも驚かされるのは、「今までのヘッドホンでは聞こえなかった楽器の基音(最低音)がハッキリと聞き取れる」ことです。まるでサブウーファーを併用していると感じられるほどの厚みと実在感のある低音が実現しています。このヘッドホンを使えば、もはやスピーカーでなくても、あるいは「スピーカー以上に全く何の不満もなく音楽を楽しむことができる」のです。
この素晴らしいヘッドホンを駆動するアンプとして開発されたのが「SRM-212」をベースとする「SRM-222」です。さらにSRM-222をAIRBOWお得意のインバーター電源ユニットで強化したモデルが「SRM-222P」です。SR-SC1やSRM-222(P)のすべてのモデルは、STAXの製品と完全な互換性がありますので、両社の製品を組み合わせてお使い頂いたり別売のヘッドホンアクセサリーをご利用頂けま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9

主题

10万

帖子

3762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2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6-3-14 18: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懂狗日文的,来翻翻。

特别是,这个东西,多少钱??性价比高于STAX的话倒可以弄一套。

面包也来谈谈?见识过这个吗?是广告牛皮,还是真的超越007?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76

主题

2万

帖子

2738

积分

荣誉会员

辭職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3-14 18: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是AIRBOW,专门的磨机公司,搞不好了,以前拿CEC的TL51 CD机来磨磨,弄个限量版什么的,换个商标,卖高价,现在看上STAX,哈哈。
中國立體聲的LL論壇:www.stereosound.com.cn
立體聲之友專訪(連載9)———不聽老鼠言,吃虧在眼前:
http://www.stereosound.com.cn/vi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3-13
发表于 2006-3-14 18: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的说,采用DCT技术等处理过的4040消除了007低域感觉薄,能量望高域偏的毛病。
  说白了就是解决了震动膜薄细节好,但是低音能量不足,震动膜厚,但是细节损失的矛盾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3-13
发表于 2006-3-14 18: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东西价格倒是不算贵,加上能充分发挥能力的耳房SRM-222p,才128000日元,比007本体便宜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主题

61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6-3-13
发表于 2006-3-14 18: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文章中还说了,AIRBOW是得到STAX的协力研究DCT处理对静电耳机的影响。
  没准,以后的STAX会采用这种技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6 03:07 , Processed in 0.120051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