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240|回复: 7

(转)几位音响编辑不同的声音喜好

[复制链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08-10-30 09:3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最喜爱的声音
何森
我相信任何一位音响发烧友,在发烧历程中的不同阶段,对声音的喜好会随着听音经验的累积而不断转变。从在鸭寮街买的第一套不知名黑胶唱盘+超霸(Superscope)牌合并机+一对JVC10吋低音三路扬声器组合开始起步至今,我的音响之路已走了25年,我对声音的要求从无到有,从只追求舒服悦耳的修饰美感,到今日喜欢原汁原昧,尽可能不加多、不减少地忠实反映出每个录音的[真面目]之真实感,各种乐器的回放声音尽可能像在音乐厅、琴行、任何表演场地……听该乐器发出真实的声音般[真声],音像的大小比例亦须似真乐器。不知不觉间,这埸游戏我已追逐了25年;可幸的是,我还未感到疲累。虽然已相当满足和珍惜现时所拥有的一切(知足常乐),但在能力范围内,每隔一段时间花多少钱升级亦可以增添玩HiFi音响的情趣。
我认为扬声器和听音空间这两办已主宰了最终所听到的声音之九成!78年前,我在9’×74’的客/饭厅里玩一对Celestion SL6二路书架喇叭(以土炮晶体管前、后级驱动,听黑胶碟),对音场、定位与结像力有了初步的认识,首次体验将喇叭移前移后可改变音场和结像力的奇妙效果。后来换用Spica TC-50(俗称垃圾铲)二路书架喇叭,获得更立体的3D音场感和玲珑浮凸的结像力。7 5年前买了一对6呎高的Magnepan MG 2.5屏风喇叭,3D音场与结像力超越了了TC-50,低音的量感与下潜力更远远拋离[垃圾铲],从此决定此生也不会再玩二路喇叭仔。从MG2.5-MG3a-MG3.3/R,前后玩了六年半Magnepan屏风喇叭,我开始要求在深后阔大的3D音场和玲珑浮凸的结像力之余,同时要有刚劲结实、收放快速的中低至低音,于是买了Avalon Radian,后来又升级用低音更干净的Radian HC,我用喇叭都算长情,前后又玩了6年半Avalon!将喇叭升级之余,我当然亦有将聆听空间升级,我的听音空间亦由89年中的14’× 74’(MG 3a-MG3.3/R-Radian)升级至95年尾至今的14’3” ×27’(Radian-Radian HC-PMC MBl-MB2) 。
两年前换用PMC MB1,是因为我觉得它的声音准确又自然,分析力高和不带硬质感。只要录音出色、配搭适当,它播人声似真人在歌唱(ATC半球形中音真觊声!),播小提琴、结他、钢琴……均像真人在拉及弹琴,播double bass及各种鼓声亦有质、量俱像真声的低音大提琴及鼓的形态,鼓声够结实,低音大提琴雄厚深沉。
此刻的我,最喜欢的声音就是人声与各种乐器似[真声],说来简单,但能做得到的录音就不是太多。我已不喜欢播任何一个录音都有一个laid back的阔大音场,一把厚暖甜美的人声和柔扬悦耳的音色,因为录音场地的大小、人声的血肉感、弦乐的音色柔顺度应来自录音而非音响组合。我讨厌干硬薄削、冷漠无情、机械化不自然的声音,但假如是录音本身的声音干硬,我情愿以后不听该碟也不需要音响系统为它加热弄湿和注入柔顺剂,因为没有与生俱来的强烈[音染],我才可以听清楚不同录音的特色,声音的差距越大就越能反映出音响系统忠实重现出录音的真面目。对,我现时喜欢听变化多端的声音,而非来来去去都是一种个性强烈的声音。
[真声]不易再生出来,音响组合必须全频响应速度快、强弱音动态反差大、弱音细节丰富清晰、音响画面透明无浊气、一高一低两极延伸力强、全频失真低、不刚硬不阴柔,平衡度良好(不能凸出或凹人某频段),声箱/音盆渲染少和相位特性准确,音乐表情生动传神……我现用的音响系统虽然与我最喜欢听的[真声]仍有一段距离,但我认为它们已能朝[真声]的方向前进,现时的表现已超出我对它们(以价论声)的期望,令我感到满足。

我最喜爱的声音
陈海川
从科学的角度去睇,声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实体形态的能量,是一种由机械性震荡所产生的能量。必得透过气体,液体或固体的份子作为接口,才能够将机械震荡转化成声音,继而将声音传递。从物理角度去形容声音的组成,可分为三个主要部份,包括周率(赫/HZ)、相位角度,以及音压(分贝/dB),但必得通过仪器、公式、数字与图表等去计算、量度及反映其状态。从这个科学角度去说,似乎很难据此来形容怎样才是我最喜爱的声音,难道可说成钟意某某某(HZ),某某某相位角度或某某某(dB)的声音吗?这样子下,想要有人明白所指为何都甚艰难,就连自己都无法理解!
因此,只能凭主观,以一些具体的例子,以及一大堆没有绝对准则的抽象或比较式形容词,去表达所听到的声音。
在下会怎样去形容我最喜爱的声音?或者应该说成我最喜爱的音响系统回放特性。其实很简单,就是[高度传真],尽量还原软件中的讯息,尽量忠实地反映该录音有多靓声或多衰声。完全不刻意加添所谓暖、润、甜……等调昧料[音染],尽量保持纯净透明的特性。这样我才有机会听真表演者的传神演译。在回放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上,人为地加添任何[音染],那管是一丁点,传真度必然下降,亦即等同演译的传神度亦随之而下降。
在下坚持,音响系统的本质是音乐回放工具。而感动我的声音,应该是表演者的演译表情,或演奏或唱出的音符、歌声与音乐。当然,一套系统能够高度传神地回放一个演译的话,在下同样会为其工作能力(重申,不是音染)而感动。试问一个被人为音染或失真改动较多的重播,怎可能此一个相对地较少的传神?[音染]或可提高一个音质较差的录音的可听性,但不可能将一个不佳;不动人的演译变佳,变得动人。更不幸的是,一个动人的演译遇上音染,不只未能使其更动人,还会引致失真!总而言之,高度传神一个动人的演译,跟在音色上提高可听性是两件性质彻底不同的事情,在下决不会混为一谈。
着实我们不能确定录音的实况,只能凭主观经验去判别声音的传真度与音乐感,真个非文字所能够具体地形容。如有兴致的话,多听现场演奏,想必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对鉴别HiFi质素都能够起正面作用。
至于音场那家事,虽然我们同样不可能完全掌握录音的实况,但亦可凭经验去估计虚拟出来的音场是否接近现实。若然高度传神的音乐与演译叫人感动之余,音场亦有齐高、阔、深、层次分明、结像立体,且统统都按比例发展的话,诚然上品!可是,如要分轻重,作出取舍的话,在下必取高度传神的音乐与演译为先。因为,经验告知在下,即使一个单声道的古董录音,亦可以重现出感人的演译,浓浓的音乐感。这时候,暂且将音场立体感的追求搁
在一旁又何妨,祇因一切以音乐为本!
严格来说,岂不要有高度传神的录音才有觊HiFi声?依在下所追寻的方向来看,的确如此。但录音的问题实在距离我们太远,根本管不了,所以先搞妥身边的HiFi系统才切合实际。

我最喜爱的声音
周公
相信有留意本刊的读者都知道,笔者近年为文多以影音为主,即使早年影,音被视为只单求感官刺激的玩意,但笔者始终相信影音和纯音乐仍有其合作的空间。时至今天,影音产品几乎已成为各大厂家必争的据地,由简简单单的一部影音合并式扩音机,以致利用电子分音去玩的影音组合,其备受挑战的Hi-end地位亦不得不被确认起来,其日益昌盛的现况亦有目共睹;再加上近年纯音响系统亦步进多声道的年代,使笔者不断坚持的影、音合一更趋具体化。
笔者之所以一直坚持,其道理非常简单,姑勿论回放伺种类的音乐或影片,有谁愿意听到一些拉牛上树般的效果,即使节奏较为缓慢的音乐,但其所蕴含的细微变化,和应有的动态表现,都必须依靠强劲的分析能力和紧贴的速度变化捕捉能力才能表现出最佳的效果;但这并不表示强烈而汹涌的埋身抽击,就是笔者日夜追求的声音,即使是剧烈万钧的影音回放,其实亦毋须使人心口一痛才感到痛快,阵阵从地板传来的震撼性超低频,与音乐一般令人向往,有如沐浴于超低频的享受,来与其亲切的体会,实难以言喻。
以笔者的角度而言,敏锐的瞬变速度和忠实的反应能力,相信是回放任何类型软件都必须的首要条件,其次的便要考虑到声音的可听性;不管口型结像如何精细,分析能力如何高超,扩散能力和音响画面如何广阔,两极的伸延如何无穷无尽,但一股淡而无味全无人性的声音,即使影音用家相信亦难以忍受,更惶论要回放情感极为丰富的音乐演奏!能付出较为丰厚代价的用家,固然较为易于取得多一点的平衡和妥协,而一般好象笔者的普罗大众用家,便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自行厘定如何平衡和妥协。总括而言,笔者最喜爱的声音,就是具备细致的分析能力、敏锐的速度反应、和完整3度空间重建能力的声音,若能再加上一点肉质和感性的调和,就更是称心之选!

我最喜爱的声音
李伟才
我是一个科学发烧友,在求学时期,偶然读到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Kepler)的一句说话:[若说音乐是听觉上的美、绘画是视觉上的美,那末,科学便是心智上的美]。多年以来,我在不同场合引用这句说话,为的是说明,科学的探求也是一种[美的追求],断没想到的是,竟会有一日,我会执起笔谈论这句说话开首所指的[听觉上的美]。
Hi Fi世界里从来便有[美和真]的争论。但如果我们接受[音乐是听觉上的美]这个观点,那末Hi Fi音乐回放也必然以追求这种美为目的。由此出发,我甘冒被认为不够发烧的批评,提出FiHi音响的最终目的其实是一种美的追求。
但甚么是美呢?哈!这便牵涉到审美眼光的问题。所谓各花入各眼,各人的审美角度不同,所作的选择自然不一样。这正是为什么主编要求众主笔各自写[我最喜爱的声音],否则由何森兄写一篇最具权威性的[最覩声标准]便行了!
那么对我来说,怎么样的声音才是[听觉上的美]呢?简单地说,[优美细致、活泼流畅]这八个字实已可概括我主要的追求。我们常常挂在口边的一大堆Hi Fi要素,大部分其实都祇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而服务的手段。
所谓[优美],其实已包括了音色上的甜润、幼滑,亮丽等要素。在人声而言,还包括了醇厚和湿度感。也就是说,凡举粗糙、干涸、薄削、尖硬、锐利或带有沙石和毛燥感的声音,都破坏了这种优美的感觉。
所谓[细致],则包括了清晰度高、透明感强,讯息量丰富、分析力上乘,弱音细节捕捉能力高超、音乐线条纤细明确、结象定位精致、层次戚丰富等HiFi表达能力。反而言之,凡是松、蒙、乱、散的声音皆无法得出细致的效果。
至于[活泼流畅]这四个字,则要求回放的声音在速度感、节奏感、弹跳力、冲击力、连贯性和动态摆幅方面有出色的表现。不用说,凡是速度不足、节奏不足、动态压抑和缺乏连贯性的声音,都无法达到活泼流畅的效果,因此也无法充分表现出音乐中应有的情绪。
老实说,若能做到上述的[美]的要求,离真的要求其实亦不远矣!只要我们再加上空气感、质感、舞台感、3D立体戚等要素,我们便不难得出就在那儿这种教人毛管直矗的感觉。而这,正是我在音响路上不歇地追求的目标!


我最喜爱的声音
Lawrence
玩音响,当然是以烹调出自己最喜爱的声音为大前提。故此,要向大家表白出喜爱的音响器材和软件 (唱片)之前,当要知悉自己[喜爱]的声音属何种类,以及归根何处!
各位往往遇到的问题是:纵然自己喜爱的声音确然有一定之准则,要求亦拥有一定之水平,然而却多年来依然未能[烹调]出合符自己口味的声音出来。这是个多么令人无奈的事实!正如笔者爱吃海鲜,但每次买下海斑时自己总未能亲自将其鲜昧尽现碟上。这是功力问题――玩音响的道理大约如是。
闲话表过,言归正传。既然何森下令撰此短文,当然要尽量[贴题]好了。一言蔽之,笔者自己最喜爱的,便是拥有[现场感] Live的声音,这个既笼统,亦抽象的形容词可能大家都会说……且慢,既然是自己最喜爱的一个种类,那么又有甚么样的[声音]可以和现实中的[正确]声音互相媲美?如果没有的话,那个人最喜爱的[一种]声音便是拥有现场感的水平又有甚么错呢?
以往,笔者爱听现场音乐会(当中以古典音乐为主),先勿论有不少人批评本港的文化中心音乐厅的音效如何不济,更不论现时香港两队全职乐团之演奏水平[荣升]至何等水平,但对笔者而言,[最喜爱]的声音经历就肯定在以往的多个晚上在音乐厅内发生:例如有Simon Rattlel的马勒交响曲、Orpheus Chamber Ochestra的莫扎特小夜曲、Joshua Bell的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马友友的德伏扎克大提琴协奏曲、Mariss Jansons的皮尔金组曲……以上这些演奏乐韵,完全深深地嵌入自己的恒久记忆之中,在演奏期间,个人的精神完全浮游于那股音乐力量当中,致使自己随着现场的气氛发放出浑然忘我的超然状态。也许应该说,笔者向来所追求的声音是可以表达出令自己投入[现场气氛和感染力]者,这个固然是一种奢望,亦是从来没有(或少有)进入过现场音乐会的人所完全感受不到以及想象不来一一也许阁下的音响组合可以重播出超级水平的音场、定位、层次、音色、高低频延伸,但随着音乐而涌出的那种歇斯底里内心激情,却只有现场音乐方可发生。要以音响器材重现出这种笔者自己[最喜爱的声音],却绝对是一种天方夜谭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2

主题

2万

帖子

2738

积分

荣誉会员

辭職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738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8-10-30 11: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HIFI音響》雜誌,你我的好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主题

5425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03-11-9
发表于 2008-10-30 11: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缺特派员的声音喜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440

帖子

5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6-1-31
发表于 2008-10-30 11: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5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08-10-30 2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bravo~~~~

great essays about the hifi terms and standards, bump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61

主题

1万

帖子

328

积分

版主

Rank: 10

积分
328
注册时间
2001-11-21

积极参与奖贴图大师奖

发表于 2008-10-30 22: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主题

1万

帖子

29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96
注册时间
2004-11-17
发表于 2008-10-30 23: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的喜好,这样才有不同的制品出现,才有发展
beyer的声音,如果正确的看他,不但拥有自然,准确,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绘画那些华丽的色彩,但却可以纯洁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完美的境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98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4-9-26
发表于 2008-10-31 00: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花一世界,声音是很感性的,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会完全相同
Stereo Sound文章里几个人一起评论一款器材,每个人观点都是会有所出入的
如果几个人评论一个器材,口径完全一致,那倒是有点不正常了: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7 11:50 , Processed in 0.054678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