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78|回复: 6

[发烧理念] [转技术与音质贴] 我的超级Discman,压得D-Z555也抬不起头。音质超过很多台式机!

[复制链接]

80

主题

204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5
QQ
发表于 2004-3-13 19:2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我转的是南京的fly mouse的技术贴,希望讨论讨论技术与音质的实际聆听感觉的关系,没有注明的都是fly mouse的原话:
  
刚刚完成了这台超级Discman。这原是一台Song D-350,DAC被我改成了18bit的PCM67,DAC后面的LPF也采用了我在855上加装的三阶巴特沃斯滤波器,原机的数字滤波器CXD2551也被我改成了18bit模式。也许是目前音质最好的Discman了,音质甚至超过不少中低档台式机。

看来我上次说的东西你还是没有搞懂。你还是先脚踏实地找几本书学习学习吧,不要连二阶和三阶滤波器都分不清就来谈什么GIC和过渡行滤波器。更好的滤波器和DAC多的是,但我必须考虑是否适合在350上加装。这就要在电路的性能、功耗、复杂性、体积之间进行折衷。而且事实上很多中高档的台式机采用的也不过是巴特沃斯或其它性能相近的三阶滤波器。
下面是我上次给你的答复,但愿你能够仔细看看:
“回ellen lee:
1、我的电路是典型的三阶巴特沃思滤波器,如果你把它当成是一级RC滤波再加上二阶有源滤波,我可真是无话可说了,你还是先找几本书看看再说话吧。
2、我说“在这里呼声最高的几款机器,其实没有一款DAC是超过16bit的”,指的是Discman,不包括台式机。
3、你说“8倍得超采样,换算是352.8kHZ相当要20bit得量化精度!
”。看来你根本没有搞明白超采样与量化精度的关系。CD上44.1K的采样数据经过8倍超采样,确实变成352.8K,但这并不是说它的量化精度一定要改变。很多8倍超采样的机器(几乎包括所有Discman),超采样以后的数据仍然是16bit,这是因为超采样只是对原有的采样点进行插值计算,在原来相邻的两个采样点之间,添加上更多的采样点。这就象你所说的:“比如说1,5都是CD盘放出的正旋波上的两个点! ...... 因为超采样会在1,5间插入2,3,4让还原得波形更加完美!”这增加出来的2,3,4等数据,它们的精度仍然是16bit。
4、当然很多好一点的机器超采样以后有18bit或20bit的,这是因为经过插值计算产生的数据,不一定是整数,如果仍然用16bit表示,必然要将小数部分四舍五入,对精度有损失。所以用18bit甚至20bit的数据来表示,可以提高计算的精度。
5、SM5841可以工作在16bit、18bit、20bit三种模式,我建议你仔细分析一下303的电路,看看它到底工作在哪种模式下。不要以为它提供了20bit的工作模式,你的303就具有20bit的精度。你也可以看看303的DAC,看看它是多少bit的。
6、但愿你能看懂我写的东西,要不然我花了不少时间打的字就算白费了。”



bb产IC的后缀不同价格就不同,PCM56P和PK价格一个十几一个五百多,后者两块就一钱多了,自己感觉PCM58和PCM1702声音更好,而且是20BIT的,PCM1700和63还有1716是物美价廉的。(wangfan430)

另一个Burr-Brown的DAC:PCM67,是一个内含左右声道的18Bir DAC。值得一提的是它在18Bit讯号输入之后,立即交18Bit讯号切分成10Bit 和8Bit两个部分,其中较高位的10个Bit由多Bit DAC转换,较低位的8 Bit 则以1 Bit 的方式转换,最后再将两部分的类比讯号相加输出。这个设计以1 Bit 来解决过零失真的问题,又能保有多Bit DAC的高动态优点。
PCM67成功地降低了成本并融合了多Bit 和1Bit 的优点,设计者“四两拨千斤”,不能不佩服他在设计构想上的高明!

你这个间或,什么狗屁都不通,就知道拿着APPLICATION NOTE瞎鸡巴乱骗人,口气还蛮大。CD录制的时候只有16bit,重放的时候用18bitDAC有个屁用,也许你用的18bitDAC有它的独特之处,但是比特数显然不是它的优势,16bitDAC上万块的都有,你有本事就用一个,然后宣传你的CD做的比TEAC还好,老子还会用24比特的超高速DAC呢?!(saskm 语)

  转盘无需改动;改了之后当然还能用电池,这也是我选用PCM67而没用其他更高档芯片的主要原因。
DAC小板还有,不过有个小问题。有个稳压器的封装和我买到的实物不一致,你可以看到那个黄色电容旁边的小片子上有两根飞线。如果你要,可以送你一块。如果你希望用没有问题的板子,不妨多联系几个朋友,大家集资重新做一块(大约需150元,主要是制版费贵,每块板的加工费只需一、两元钱)。
其它元件请自己解决。
改了之后工作时间缩短大约10%。
本底噪音没有增加。
开机时没有爆音。

怎么?我的帖子被删了?除了语气有点那个,我说错了?
我看过几篇FLYMOUSE的帖子,有一些有价值的但是我是真的搞不懂
1。我不知道音响电路的系统配置,所以LPF和18比特数字滤波器分别在电路中有何作用?你的改动是否对症下药?
2。CD的制作是16比特,即ADC用的是16位的,高位扩展应该都是零,而DAC你用18比特的优势在哪里,不提这个芯片在数字信号处理方面的特殊性,只是单纯的问一句,你为什么用18比特,是否24比特更好?
不懂得DAC和ADC的人别瞎删我的帖子,也许有人觉得我问得多余,但是我请FLYMOUSE回答(saskm语)

那得看看是谁的耳朵。个人的听觉常常有很多主观成分。我的设计当然经过了试听,要不然我也不敢拿来发表,我自认为我还是一个比较实事求是的人。我对我的耳朵还比较自信,说句不客气的话,我自信我的耳朵要好于你的耳朵。


呵呵!!!说得好!!一定要用高级耳机才能评价两台机子好块的人耳朵当然不一样啦!!这一层我是绝对甘拜下风,如果您知道什么叫好声音的话,您就不会用555来做您的测试对象。偶都认识很多电子工程师,但是只知道技术而不懂音乐的有大把!!音箱不是电子,音响技术是机械、电子、设计等学科来组成的东西,改一改的确可以有很大的进步,不过,您要知道,通常玩音响最厉害的不是工程师,君不见在广州最有名气的音响大师周道、谭天玄、赵毅敏等都不懂技术吗?聊到电子,我的确是甘拜下风,但是,您用过厚膜放大集成来做放大的随身听吗???我就有一个东芝的,一共两块,每一个声道就有一个。只是2倍取样、16bit的量化就可以做到很好的声音,这又怎样说呢??我们要的不是技术高,而是声音好!!(*牙仔* 语)

  假设16bitADC的参考电平是5V,它检测到3V的输入信号,假设这个ADC的转换特性是线性的,那么输出的数字信号就是9999。
如你所述,DAC部分用的是18比特,我们在高位补零,构成18位的输入,这个DAC用的参考电平也是5V,那么得出的输出电平是0。75V,如果从低位补零,输出的是2。999V。的确差不了多少,但是从理论上,它就是不准确。你敢不敢用24比特的算一算,看看你错得有多离谱。
别动不动就拿多位的DAC来吓人好不好,用了的确是好的,也老老实实说出它为什么来。
再问你一个问题,多比特的芯片和比它位数低的芯片(ADC/DAC),哪一个的信噪比高(saskm语)

一看你的发言就知道是死读书的,根本没有实际经验。当然这不怪你,现在学校里的老师也都没有实际工作经验。
首先我要指出,采用18位ADC,不是在高位补零,而是在低位,而且补的不一定是零(后面我会说明)。这样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发挥器件的最好水平。我目前在工作中采用的一颗Burr-Brown(现在属于Ti)出品的MSC1210,内部集成有24bits ADC,但是厂家给出的有效精度却是22bits(24-BITS NO MISSING CODES, 22-BITS EFFECTIVE RESOLUTION),而从厂家提供的评估板实测下来看,真正稳定有效的转换精度只有19-20bits。所以转换器的位数并不等同于转换精度,DAC也是如此,16bits的DAC,真正有效的转换精度可能只有15bits,甚至更低。所以用更高位的DAC,对音质是绝对有好处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常用的3 1/2位数字万用表,最后一位读数总是不稳定。同样4 1/2位数字万用表,最后一位读数也不稳定。但如果我们用4 1/2位表当作3 1/2位表来用,最末位作四舍五入,读数自然要稳定得多。
其次,显然你对CD机的电路结构不了解。现代的CD机,CD盘上的数据读出来以后,并不是直接送到DAC,而是要先送给数字滤波器进行插值计算(也就是超取样,这点ellen lee 至少要比你懂得多一些)。因为CD的采样率只有44.1K,而人耳听觉的上限却可达到20K。那么对于一个20KHz的高音信号,它的一个周期内只有大约2个采样点。如果直接把这两个采样点的数据送到DAC,那么输出的波形可想而知,这也是为什么早期的CD机数码味特别重的原因。现代CD机中采用数字滤波器进行插值计算,在这两个原始的采样点之外,再人为地计算出更多的采样点,这也是为什么在CD的机身上经常可以看到8倍超取样、4倍超取样等字样的意思。超取样以后的采样率当然也就不再是44.1K,对于8倍超取样,就变成了44.1 x 8 = 352.8KHz。由于插值计算的结果不一定是整数,所以如果还用16bits来表示,就要将末尾的小数部分丢弃,对精度有损失。所以用18bits、20bits甚至24bits来表示,自然有它的意义。当然这就要求后面的DAC有比16bits更高的精度。

在CD的制作过程中,用ADC取样,得到数码信号,在信号录制的时候,的确会在最末一位跳变。但是,这些数码一旦被压制到CD上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个CD的信息含量。
CD的重放过程,开始就是把这一串编码被传送到数字滤波器,如果有跳变,那么是误码,而不是ADC过程中的最后一位误差值。这和万用表的最后一位的跳变不是一回事。
你后面写的让我大开眼界了一把。但是在CD中集成的这些解码功能,能和4、5千的中价台式CD中的解码比较吗。
在CD信号处理中使用差补的算法是什么,你研究过吗,真的能拟合理想波形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模拟部分的功率放大器,这么一点空间,能做多少手脚,能和中价台式CD中的模拟电路相比吗。
在电路上做一些改动的确可以改进音质,但别吹得太神了.在CD的制作过程中,用ADC取样,得到数码信号,在信号录制的时候,的确会在最末一位跳变。但是,这些数码一旦被压制到CD上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个CD的信息含量。
CD的重放过程,开始就是把这一串编码被传送到数字滤波器,如果有跳变,那么是误码,而不是ADC过程中的最后一位误差值。这和万用表的最后一位的跳变不是一回事。
你后面写的让我大开眼界了一把。但是在CD中集成的这些解码功能,能和4、5千的中价台式CD中的解码比较吗。
在CD信号处理中使用差补的算法是什么,你研究过吗,真的能拟合理想波形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模拟部分的功率放大器,这么一点空间,能做多少手脚,能和中价台式CD中的模拟电路相比吗。
在电路上做一些改动的确可以改进音质,但别吹得太神了.在CD的制作过程中,用ADC取样,得到数码信号,在信号录制的时候,的确会在最末一位跳变。但是,这些数码一旦被压制到CD上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个CD的信息含量。
CD的重放过程,开始就是把这一串编码被传送到数字滤波器,如果有跳变,那么是误码,而不是ADC过程中的最后一位误差值。这和万用表的最后一位的跳变不是一回事。
你后面写的让我大开眼界了一把。但是在CD中集成的这些解码功能,能和4、5千的中价台式CD中的解码比较吗。
在CD信号处理中使用差补的算法是什么,你研究过吗,真的能拟合理想波形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模拟部分的功率放大器,这么一点空间,能做多少手脚,能和中价台式CD中的模拟电路相比吗。
在电路上做一些改动的确可以改进音质,但别吹得太神了
在CD的制作过程中,用ADC取样,得到数码信号,在信号录制的时候,的确会在最末一位跳变。但是,这些数码一旦被压制到CD上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这个CD的信息含量。
CD的重放过程,开始就是把这一串编码被传送到数字滤波器,如果有跳变,那么是误码,而不是ADC过程中的最后一位误差值。这和万用表的最后一位的跳变不是一回事。
你后面写的让我大开眼界了一把。但是在CD中集成的这些解码功能,能和4、5千的中价台式CD中的解码比较吗。
在CD信号处理中使用差补的算法是什么,你研究过吗,真的能拟合理想波形吗,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模拟部分的功率放大器,这么一点空间,能做多少手脚,能和中价台式CD中的模拟电路相比吗。
在电路上做一些改动的确可以改进音质,但别吹得太神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204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19: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CD的重放过程,开始就是把这一串编码被传送到数字滤波器,如果有跳变,那么是误码,而不是ADC过程中的最后一位误差值。这和万用表的最后一位的跳变不是一回事。”
我是用万用表的ADC来打比方,DAC过程中也同样有抖动,只不过是反映在输出模拟信号上的不稳定罢了。
“但是在CD中集成的这些解码功能,能和4、5千的中价台式CD中的解码比较吗。”
不能。我指的是2500元以下的机子。而且,早期不少4、5千的机子采用的也是PCM67。
“在CD信号处理中使用差补的算法是什么,你研究过吗,真的能拟合理想波形吗”
只是改善听感,无法恢复原来的波形。
“还有,最重要的一环,模拟部分的功率放大器,这么一点空间,能做多少手脚,能和中价台式CD中的模拟电路相比吗。”

台式CD机内一般没有功率放大器。一般是LPF和缓冲放大器。Discman一般直接接耳机,所以通常不设缓冲放大器。而我的LPF不比普通中档台式机的差。

我有几个问题想问飞鼠,不知道你能不能看到,先贴这里:

本来我准备用CS8414+DF1704+PCM1704的,但是后头两个申请不到免费的SAMPLE,国内的JS有卖的巨贵,所以我只好改CS8414+AD1853了。对于PCM1716,AD1853这类将数字滤波和DAC集成在一起的廉价DAC,我觉得它是不能提升BIT数的,虽然标称可以接收24BITS的数据,进入DAC的数据是24BIT,那么就以24BIT模式解码,进入的是16BIT就以16BIT解码(我得猜测),这个解码包括前期的数字滤波过程,因此24BIT的解码器用在16BITS的CD上实际上是浪费了8BITS。而像PCM1704这类芯片具有最大比特数自动调整(MSB TRIM)功能,所以..........

另外关于CS8420,不知道具有提升采样率的这类芯片是否能够对音质有提升作用
采用高比特DAC的目的只是在于减低数字滤波器有限数据长度引起的计算误差,如果是像我所说的那样,输入数据只有16BIT,内部实际按照16BITS处理,再损耗1到2个BITS,那么肯定没戏了。(hotpoint语)

加装dac当然是可以提高音质的,但要看加什么
象pcm67实际是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不会比555原机音质更好
1bit(包括某些标称24bit192khz,本质还是1bit)的dac的效果对石英晶体的精度要求很高,cd随身听当然不能用昂贵的高档温补型,24bit是远远达不到的
高bit的dac对时钟抖动不敏感,容易得到好效果,但这种dac往往需要正负5v 双电源,机内加装困难(tli )

  请不要小看pcm67,它是中和可多bit和1bit的精华的好东西,消除了过零失真,出来时受到的评价是不错的,当然和1702/4之类是没法比的,我认为是性价比较高的好东西,我手头有四片,本来想这个寒假弄的,谁知道不小心弄到了pcm61-j和pcm58,配合sony的cxd1244超取样效果很好,就懒的去弄了,暑假再看看了.(daniu 语)

回复Hotpoint:
"对于PCM1716,.....进入的是16BIT就以16BIT解码(我得猜测),这个解码包括前期的数字滤波过程,因此24BIT的解码器用在16BITS的CD上实际上是浪费了8BITS。" 这个说法不完全正确,24Bits 还是有好处的,这主要是因为经过数字器以后不会丢失精度,还有24Bits的DAC总要比相同结构的16Bits DAC性能好,我前面提到过这个问题。我最早就打算用PCM1716去改350,PCB都画好了。后来反复对比了PCM67与PCM1716,发现不论是指标还是实际听音测试,都是PCM67好一些。PCM1704是比较高档的芯片,性能比PCM1716好不少,不过我不知道你说的MSB TRIM,它的DATASHEET里面并没有提到这个东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974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3-1-15
发表于 2004-3-13 20: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在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主题

12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3-6-29
发表于 2004-3-13 21: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 看不懂  
楼主  介绍几本基本的 书我先学习学习~~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204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23:29: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贴里面有许多顶, up!酷!之类的废话,还有人身攻击之类,甚是无趣。乃家电的老原贴。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我也有许多不太懂,试解释一些,还希望指正:
  1.滤波器:所谓滤波器就是选频电路,选出有用的信号抑制无用的信号,使一定频率范围内的信号顺利通过,衰减很小,而在频率以外的信号衰减很大不易通过。按频率的范围可以分为:低通,高通,带通,带阻等。只是由RC电路(电阻和电容)组成的称为无源滤波器,经RC再接到放大器的称为有源滤波器(放大器是有源元件)。有源比无源体积小,效率高,频率特性好的优点。现在试分析有源低通和高通滤波器:
a.图1是有源低通的电路:由RC电路得出:U+=Uc=Ui/jWc/(R+1/jwc),根据同向比例运算电路得:Uo=(1+Rf/R1)U+;有源低通滤波器特性如图:改善滤波效果,使w>w0使信号衰减的快些,长将两节RC串联起来。
  b.有源高通滤波器:将图1中的R和C对调,则构成有源高通滤波器:具体不多说,Uo=R*Ui/(R+1/jwc),如图2
  2.采样保持电路:当信号变化较快时,要求输出信号能快速而准确的跟随输入信号变化而进行间隔采样,在两次采样之间保持上依次采样结束时的状态。如图3,主要靠Ui对储存电容元件C充电来保持。
  3.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的一般模式原理:如图4。
  4.基本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如图5。
  由于电脑硬件出了大问题,只能将就用画图来画,画起来非常麻烦,而且不好看,还请各位将就看看吧。有许多联系的地方都是我的理解,如有不对,还请指教啊,不怕议论就怕有错误影响大家。毕竟玩机年龄有限啊~~
   有谁指点好一点的传图方法!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0

主题

2048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5
QQ
 楼主| 发表于 2004-3-13 23: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采样保持电路第一端画错了,看歪了,不好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9 07:52 , Processed in 0.07149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