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转一篇:再谈烧友基本功我比较认同,转过来看看
再谈烧友基本功
音响很个人化,烧友口味不尽相同,但因此在系统的调教上面可以完全不顾外在的条件而没有个标准吗?如果发烧界是如此的发展,则不必有论坛,音响器材不必讲求精准,档次;没有HI-FI,HI-END,世上的音响器材没有价格的区别;机器只要能响就行,但这样对吗?合理吗?显然这样是不合实际的。商品都有档次,而任何商品档次的区分不外乎质量,性能,成本,品牌效应。。。而且决定这些条件的又是市场;音响也不能例外,在决定它的价值之前都是经过市场的比较,运作及专家深思熟虑才制定出来,基本上价格档次的决定在名厂,大厂之中也是非常理性的,绝对不会是瞎搞。
既然音响的档次在市场的运作中已经明显的展示出来,那是否档次较高的系统必定优于档次相对较低的系统,这个答案基本上是正确的;但是在实践之中烧友有很多的机会可以发现事实似乎不太能站得住脚,这中间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问题就出在音响本身这种特殊电气身上,也就是我常说的“音响不是一般插电即用的电器”一套音响入住一个空间时在系统及环境的调教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把整个系统依照电气的正确使用方法插上电源,它也响了,但它到底发挥了多少能力?运用得当及运用不良的差距有时真是天渊之别。在烧友花费了大量时间及大把的钞票搜罗而来的器材,无法发出自己的付出应有的代价是很让人丧气的。而目前在国内发烧圈的大环境偏偏就存在这种现象,以至于在烧友之间普遍存在对音响的各种器材及周边用件的很多怀疑,这种现象就完全因为对一些玩音响的基本功没有花精神去了解。
那到底音响的基本功有哪些?要如何修炼?这些问题对于不是烧友或有些已经玩了很长时间的音响使用者的确是个困惑。所以对于音响器材及搭配音响使用的周边器材产生很大的怀疑是必然的。音响的使用是一种文化;在发烧圈存在很多前辈的经验传承,有了这些宝贵的经验可以让我们比较快速的发挥系统的性能,凸现出系统的优点。这些经验在过去几十年之间累积了不少,其中的学问可以说内外兼修;举凡听音观念的建立,对各类音乐的了解,对各种微弱音及音乐韵味的区别,器材的搭配,选择,线材的特性及选用,垫材的功能,电源的处理,环境的修饰听音环境的个性化处理。。。之中牵涉到很多的学问,理论及实际经验的累积。范围太广,没有人能全学,因此也没有人能全懂。
谈到玩音响,首要的是听音观念的建立。有了正确的听音观念在往后的发烧过程中可以少走很多的冤枉路,这就好比从系统的讯源端出来的很准确的讯号,到了后面就比较能事半功倍。而听音观念的建立其实是非常方便的,大凡任何音乐演奏的现场都是烧友的参考点。听这些声音,尽量接触各类型的音乐现场,可以说到处都有参考点,说来方便,但很多烧友却往往偏离了这个重要的因素。所以系统较难表现出大家所谈的“音响20要”,很多时候只要器材稍具档次,调教得法,对应“音响20要”并不是很难的。
线材有用吗?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电气没有线材如何工作?但长期以来国内论坛在这方面的争论不少,很多似是而非的理论及引用不当理论(不全)的说法层出不穷,甚至为这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各立阵营开战有之,这种现象在国外的论坛中是绝少见的,难道国内的烧友在发烧方面比全世界各地的烧友,行家高明?国内烧友的智商学术大大超越外国?这恰巧反应出国内发烧界的不足,对于这些很基础的常识的不足。问题是高价的线材有用吗,骗钱吗?我也可以很肯定告诉大家,有用,绝不骗钱,但不见得适合你使用;因为线材这种东西使用时一定要记住不用最贵的只用最适合的;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匹配你的系统的,所以各位烧友也不必见到高价线材就一味的否定它,这种线材还是有它的市场,但肯定不是任何系统都需要它。搭配的合理性也是烧友的准则之一。
垫材(脚钉,承板,脚架,音响架。。。)是不是玄学?在此我们都不谈理论,因为玩音响就是“玩”;理论是这些设计工程师的事,我们要了解的是前辈们有这种玩法,而且也绝不是一家之言的独门玩法;垫材的玩法,玩家讲究的是有没有玩过,是不是在正确的环境之下玩过,而不是只有从外界的感官觉得垫材与电及讯号没有关联,而想当然尓的断定为“玄学”。个人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尽量不折腾器材(三大件)而一直专注在前辈们传承下来的系统调音手段;在多年实际的系统调教之中发现各种调音手段有时殊途同归,都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但在线材及垫材方面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彼此无法取代,有些时候需要使用垫材的时候任何手段都无法达到垫材的效果,或有些时候应该使用垫材时虽然使用别的方法也可取代,但效果不比使用垫材直接,经济。因此对于垫材的排斥,我只能很遗憾的告诉你,你还得走很多弯路,浪费很多的时间及金钱,最糟糕的是,你还无法让你的系统发挥到极致。
电源重要吗?需要处理吗?电源线是不是皇帝的新衣?我们在世界各地的论坛都可以发现常常有人说到低频难控制,系统声音闷,糊,音响性不佳。。。这类问题。抛开系统搭配不到位或搭配不当之外,其中常常很多时候都是出在用家对于电源的不重视,而电源这一环节除了供电的顺畅(足不足)之外,对于一个讲究发挥系统音响性的用家而言还牵涉到电源供电的速度,选用不同的电源线直接影响到这些变化,个人就曾经遇到过使用某类个性明显的器材用家,系统发出的声音竟然是出乎所有行家对这种器材印像的认知(真是大跌眼镜),现在我遇到这类情况之时,首先一定先检查他的电源使用状况,通常的情况问题几乎都是出在这个环节,经验告诉我,器材的能力越高对于电源及电源线的敏感程度越高,而对于一般的器材,处理好电源部分,对于器材能力也会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至于听音环境对玩音响有那么重要吗?关于这一点,可能比较没有疑义。所以我所能告诉大家的就是要记住,音响的作用是在模拟原音,既然是模拟,只要不是在原环境,原发声体,同条件之下操作,都是模拟,都是失真,只是能力越高的器材越能接近原音而已,而不是“原音”所以很多前辈称音响是“失真的美学”而我们利用这种媒体来还原音乐听的除了器材的直接音之外,还夹杂着更多数量的间接音(反射音)因此也可以说听的大多数是反射音,因此环境的反射频响是否均衡,合理;就直接关系到软件播放的还原能力,虽然软件本身也是一种失真,但经由环境及系统的调教尽量做到讯息的还原就是玩音响的主要乐趣之一。无法调教环境的频响扭曲特性,对于原来的讯息要求还原,无疑是雪上加霜。
每一种“玩”都有它特殊的玩法,而建立了它特殊的文化,有的会牵涉到很多的哲理,有的会牵涉到很多的理论,而有的则会牵涉到很多的经验。发烧音响这种文化牵涉到的更是复杂深奥,在整个音响发展史上,对一个音响发烧友来说,可以去了解过程,各个品牌历史,史上经典名器,各家特殊设计理念。。。但最终最重要的还是得把自己辛苦经营的器材发挥到极致,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凡已经在烧友圈中确立的或广为流传的一些宝贵调音经验对于我辈发烧后学无疑是一种宝藏。这些经验姑且不论你是否觉得合理(合不合理前人也印证过),在玩的角度,姑且一试,何尝不可,而如果整天对这些资产存疑,无助于历练,十足阻碍进步。如果能因为勇于尝试,因此获得心得,在发烧的历程中又前进了一大步,这些经验的累积最直接的好处也是帮助你省钱,省时间;让你对系统的投资得到最大的报酬,在有限的代价之中获得比别人更高的回报,如此发烧才不妄为烧友,才不辱沒了烧友的身份,因此还是请各位烧友同好千万不要忽略发烧基本功。
[ 本帖最后由 springson 于 2006-9-17 10:3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