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050|回复: 86

实物和虚拟的对峙

[复制链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9-8-11 17:5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关于音乐记录媒体的未来趋势问题,我以前做过一个预测: 网络播放,网络下载将成为未来趋势,唱片类的音乐记录媒体将逐渐退出主流,成为小众产品.

这个预测是有一个风险因素的,那就是到底"实物媒体"对我们的价值有多大? 我想提出这个问题供大家讨论.



在我们身处的电脑时代,网络时代,很多东西都可以存放在电脑上,网络上,而且不光是存放,还可以通过电脑方便地调取,欣赏,使用.

传统上我们有相册,厚厚一本一本的,但现在很多人有了电子相册,网络相册,还有随身浏览器(iPod Touch一类).

传统上我们有书,一书柜一书柜的,但现在我们有了电子书,翻阅,查询,都非常方便.

传统上我们有唱片,磁带,现在我们可以网络播放,下载,拷贝在电脑或移动设备上播放.

传统上我们有的东西,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而现在新式的替代品,都是能用,而且用起来很方便,但并非"实物"的虚拟存在.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面就牵涉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实物"带来的拥有感的问题,另一个是使用体验的问题.

一个"实物",能带给人真正的拥有感,自豪感,珍贵感. 比方,我拥有一书柜的书籍,我看着这一大柜子的书,就觉得很爽. 或者我拥有一柜子的CD唱片,即使我不听,很少听,但我坐在沙发上欣赏这么一柜子的唱片,心里也很感满足. 我还可以没事取出这些唱片,一张张摩挲,观摩,查阅,欣赏.

我家里有很多相册,是特意买的很大开本,很厚的相册,里面帖满了各个时期的,各个地方拍摄的照片. 没事我喜欢取出来乱翻,即使不乱翻,摆着看看我也觉得很满足,因为我知道这里面有我的一段段历史,有一个个值得记忆的瞬间.

然而如果我没有这些书籍,相册,唱片,只是在我的电脑硬盘上有它们的"电子版",或者在某个网络空间上有这些书籍,唱片,照片的"文件",尽管理论上我还是有这些东西,但实际上,给我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

只有实物的东西,才有可能是珍贵的. 电子形式的东西,没有珍贵的,因为可以任意复制传播.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8-11 18:35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4

主题

1072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7-11-20
发表于 2009-8-11 18: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是年纪不大 但是对于小白说的“传统”还是很有感觉,看书喜欢纸质的,看相片也喜欢看实物相册,音乐还是喜欢听CD,那样的一种踏实感,归属感,是那些虚拟的载体无法带来的,捧着自己喜欢的书,听着喜欢的CD播发出来的音乐,桌子上发着相框,外面飘着小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式的"虚拟物"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它无法带给主人一种只有实物才能带来的拥有感,自豪感,满足感,珍贵感.

有爱好者告诉我,他拥有1TB的音乐,都是无损压缩的! OK,确实很多,比方巴赫,贝多芬的全部作品,他都有. 但问题是,这些东西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在那一堆硬盘里,怎么去感受到它们的实际存在? 如果塞给我一个服务器,或1TB的硬盘,告诉我贝多芬,巴赫,勃拉姆斯的音乐全部在里头,一点没拉下,还有多个版本,我是否有种满足感,拥有感了呢? 或许有,或许没有,但我确切地知道,如果给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拥有上千张CD,摆满一架子,里面是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的全部作品. 那才叫爽.  有了这个,我肯定不要那1TB了.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8-11 18:34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主题

2221

帖子

5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8
注册时间
2009-3-15
发表于 2009-8-11 18: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爱读书的人,书>电子书。整天看电子书的人,恐怕不少看的都是流行读物。
对于音乐爱好者,cd>数码音频。整天听数码音频的人,恐怕不少只把音乐当成休闲。

从占有欲上看,
一张cd,无论与它内容相同的cd有多少,这一张cd的实体都是独一无二的。
一张ape格式的数码音频,与它相同的拷贝可以成千上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籍的问题是一样的. 家里藏书万卷,那是什么感觉? 我觉得那感觉一定特爽. 而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书柜,看不到一片纸,所谓的"书"都是电子文档,我不晓得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即使你给我全世界所有书籍的文档,一堆服务器摆在我家里,全世界任何一本书,只要我想读,可以随时打开电脑调出来读,我也觉得毫无感觉.  

如果我走进一位朋友的家,看到他家里满满几书柜的精美书籍,再走进另一位朋友的家,他家里一本书都没有,然后他告诉我他的电脑里有全世界所有的书 ...... 你认为两人给我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说的是"拥有感""自豪感""文化味"的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使用体验上的.

我不知道下一代人会有怎么样的使用体验,但我这代人,包括我认识的大多数人,恐怕都更喜欢一卷在手,坐在沙发上,或躺或卧或半卧,开卷读书的感觉. 读电子书?  据我观察,那是一些人在地铁上,飞机上干的事. 在家里睡在床上,或坐在沙发上,看电子书? 我觉得这应该蛮稀罕的吧.

这是一个User Experience的问题. User Experience是最难改变的,或者说,要改变它,必须支付很大的代价.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93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8-5-28
发表于 2009-8-11 18:3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网络上资源泛滥有这么一个毛病:人对信息的占有欲往往很强烈,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下载拷贝这海量资源上了,而真正用来欣赏使用这些资源的时间则一再被压缩。最后变成了收藏一大堆几乎不使用的数据,基本上就是一堆电子垃圾。实体书和CD就不一样了,首先因为价格、占地面积等因素限制了它们获取上的便捷性,普通人不可能像拥有海量电子信息那样容易获取;其次,摆在书柜、CD柜里的东西总会让人时不时就想拿出来翻翻、听听,心理因素决定了获取太过容易的电子信息很难如此被重视。看到过一些说法,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所获取的信息都成了片断式的,失去了连续性和历史性。我很认同。
I am,I wa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3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历史上出现过很多User Experience改变的事情. 一般的情况是,一个新的技术出现并商品化,它改变了人们做某件事情的行为习惯. 比方,旧时人们生炉子取暖,现在开空调取暖,旧时人们靠柴火烧菜,现在用煤气灶. 旧时人们没有复印机,靠誊写,现在用复印机,要几份有几份.

所以我们注意一下,新技术改变人们使用习惯的情况,一般都是很实用的场合. 新技术能使人们以极大的便利做某件事,或者做以前做不到的事,所以旧的使用习惯才被一举消灭,不管它曾多么根深蒂固.

然而看书,听音乐,观赏照片 ...... 这些事情的性质有些特别. 这些事情都包含了人们"主观去欣赏""在欣赏中获得乐趣"的性质. 翻阅一本实物的书,看到一半折个耳朵,插个书签,闻着那书香 .... 取出一张CD放进机器,按PLAY键,顺便看看内页说明 ...... 它们都不是只需要结果的,很实用主义的事情. 整个事情中我们获得的乐趣,享受,有一部分是和这些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再高明的新技术,再方便,再便捷,如果它们损害了人们看书,听音乐,观赏照片的习惯乐趣,那就会造成问题!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8-11 18:33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3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书籍和相册的问题先放在一边,只说唱片磁带. 它们作为实物的音乐记录媒体,带给我们的拥有满足感,实在感,自豪感,珍贵感,我认为是虚拟的wav文件,无损文件,所无法替代的.

从实用性角度看,一硬盘的wav文件和一柜子的CD唱片,是等同的. 因为在你需要听音乐时,不管是打开电脑播wav,还是打开CD机塞入碟片,获得的结果是一样的——你听到了想听的音乐.

但如我前面分析,听音乐这件事,并不100%是关乎实用性的. 还有实用性之外的涵义. 这部分涵义,虚拟的文件是无法满足我们的. 只有实物,只有CD碟,磁带,黑胶大碟,才能满足我们.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7

主题

1万

帖子

247

积分

荣誉会员

硬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7
注册时间
2009-3-15
发表于 2009-8-11 18:4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9-8-11 17:56 发表
关于音乐记录媒体的未来趋势问题,我以前做过一个预测: 网络播放,网络下载将成为未来趋势,唱片类的音乐记录媒体将逐渐退出主流,成为小众产品.

这个预测是有一个风险因素的,那就是到底"实物媒体"对我们的价值有多大 ...


小白度假还写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4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现在有些唱片公司开始以收费提供下载的方式销售唱片. 比方在德国唱片公司(DG)的网站上,你花点钱可以下载整张CD的内容,包括PDF格式的封套和内页说明.

这里面有一个我觉得滑稽的地方. 唱片的封套和内文说明. 这个东西是依附于实物媒体的,是实物CD的一个组成部分. 很多乐迷,包括我在内,喜欢买回一张CD后,边听,边仔细地读它的介绍说明. 我前面说了,这是一种乐趣. 印刷得精美的CD封套更是很有欣赏价值的. 但现在唱片公司既然提供了音乐的下载,再提供PDF格式的封套干什么呢? 如果我把它打印出来,但手头又没有CD碟,你说我该怎么处理它呢? 帖在墙上? 蛮搞笑的. 也许唱片公司希望我们在电脑显示屏上阅读这些PDF文件? 那又何必做成PDF格式,直接提供唱片录音背景资料的WORD文档即可. 或者,干脆利用电脑多媒体的功能,边播放文件时,边显示出乐谱,那才是有意义之事.

总之我觉得唱片公司提供音乐下载,然后给你PDF格式的封套及内页说明,是一件蛮"过渡性质"的事情.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5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9-8-11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zsxp 于 2009-8-11 18:31 发表
网络上资源泛滥有这么一个毛病:人对信息的占有欲往往很强烈,大把的时间都花在下载拷贝这海量资源上了,而真正用来欣赏使用这些资源的时间则一再被压缩。最后变成了收藏一大堆几乎不使用的数据,基本上就是一堆电子 ...




这个分析是很对头的.  从古到今,人们欣赏音乐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了,欣赏高水平演奏的门槛是越来越低了,所以造成每一次欣赏的经历,都不那么神圣了,不那么珍贵了.

以前没有唱片的年代,假如一位世界级大师到我所在的城市演出,那可能意味着我一生仅有的听到他演奏的机会. 我简直要焚香沐浴了,整个音乐会从开头到结束,我会竖起耳朵,以我最大的注意力去欣赏,去体验.

而有了唱片之后,世界级演奏大师的表演,也只是支付几十块,上百块人民币的代价,就可以请进家门,在我的HI-FI上随意播放,呼之即来. 那种神圣感,减弱了很多很多.

现在有了网络下载,有了BT,我可以轻易获得这位大师一生所有的录音(Complete Recording of XXX),而且一分钱都不必花 ...... 你说还有多少感觉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7

主题

1万

帖子

247

积分

荣誉会员

硬L~~~~~~~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47
注册时间
2009-3-15
发表于 2009-8-11 19:0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度假还在写东西?你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1

主题

4458

帖子

70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0
注册时间
2007-9-5
发表于 2009-8-11 1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实体感很难被取代,包括挑cd,也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特别是钱并不太多的情况下。
现在,有了taobao,什么东西都不用出门,反而不习惯。我还是会定期的去逛逛上海书城的六楼。
虽然不一定会买什么,因为基本都是引进版,原版也都是些比较一般的东西。但是逛逛的感觉就是不一样。

ls说的电子垃圾我也有感触,因为也喜欢看高清电影,但是一般就算是1080rip的电影一部也要10g左右。
原生1080p更是要25g以上。但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的收藏,其实每部电影也就是充其量看1-2遍。
关键还是蓝光在国内还未普及,不然我估计也会喜欢蓝光光碟的实体感,而非电脑里的那些0101... :D
NS200 -> dCS Bartok -> Soulution 330 -> TAD ME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31 01:14 , Processed in 0.106005 second(s), 38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