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ljw100

我的第一次交响乐现场感受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1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11-13 22: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幸和楼主一样听了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演出,只不过时间、地点不同。
最近与几个朋友专程到北京,听了两场交响音乐会。一是柏林广播交响乐团9日晚在人民大会堂的演出,曲目依然是勃四、贝五。坐在一楼后一区30排1号;二是中国爱乐乐团10晚在中山音乐堂的演出,主要曲目是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和第五交响曲。坐在2楼1区3排4座。听下来,也有几点感受:
1、听音者会因音乐厅容积大小和声学特性不同、座位的不同等因素,感受明显不同的听音效果。
人民大会堂太大了,而我们的座位又太靠后,远到根本无法看清演员的五官,只能听听乐团的整体表现,很难听到单个乐器、特别是弦乐器的声音,翻乐谱之类的细节更是不可能听到了。近场效果肯定要好多了,比如演出前我们凑到台前,就可以清晰地听到一大提琴手在练习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总体来说,人民大会堂不适合演奏古典音乐。
中山音乐堂则是一专业的音乐会演奏厅。大小合适,四周和顶棚应该做了相应的吸音或反射处理。我们虽然坐在二楼,但可以清晰地看到演员的五官,也可以清晰地听清楚单个乐器的声音。演出前演员在台上的热身练习,嘈杂的乐器声音很自然地就传达到了整个音乐厅,感染了听众,更不用说正式演出时的音响效果了。
2、不同等级的乐团、不同等级的乐器,有着截然不同的音色表现。在人民大会堂虽然听不清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细节表现,但整体的音色确实非常的纯正和优美,特别是弦乐群的音色。而中山音乐厅虽然有着较好的声学特性和空间,但中国爱乐乐团的音色相对来说就显得生硬一些。
3、现场的音乐应该是器材调整的最原始的标准,虽然唱片可以进行二度甚至几度创作,音响器材可以有着自己的特性。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49

帖子

17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4
注册时间
2002-10-7
QQ
发表于 2007-11-13 23: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也能在这个版块给LZ加分的话就好了~

现实和我们所追求的往往有一定出入~

重要的是你的系统能否给你带来"美"

哪怕这种"美"脱离了现实有点虚幻~

不过我们仍然接受,就如同我们接受很多美妙但不真实的画卷一般

我觉得人们追求视觉的感受和追求声音的感受是有一定想通之处的

来源生活但不一定要还原生活

尽管HI-FI本意是"保真",但谁又能做到呢?

做到了又能怎样呢?

还有森海?AKG?拜亚?

如果照片比图画更能真实的记录我们的生活空间那我们还要图画来做什么呢?

这种"美"是人造的,但我还是不得不承认他是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11-13 23: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显然是音乐厅不同、音乐效果截然不同,小弟在新加坡大剧院听维也纳爱乐演奏,有天方夜谭、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和莫扎特的交响协奏曲、回旋曲,质感、速度、瞬态、声音厚度、蓬松度、动态、音色、细节、透明度、残响都是无可挑剔的好,并不偏慢、偏暖、偏模糊、缺乏动态,听过的啥箱子也无法展现出原场的声音纵深、毫无距离的透明和排山倒海的动态,以及无数曼妙的细节,更重要的是无法还原原场的声音比例以及大厅所带来的绕梁三日的感觉,小弟听完以后至少一个礼拜不知肉味、更不知耳机味 。当然可能小弟听过的顶班系统也未必比楼主的好。
俺当时觉得原场像ER4——您看,这绝对不算是“偏暖”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3449

帖子

17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4
注册时间
2002-10-7
QQ
发表于 2007-11-13 23:3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个人的感知是有差异性的

这个很难说的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11-14 00: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基本的听感是不会有问题的,要不谈Hifi也没有基础了。
谈到录音的“细节”,比如大提琴的擦弦声,肯定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里有一个好象拍照片的“微距”效果:大提琴是听清楚了,其它的乐器、现场的气氛呢?是不是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感觉?不过克伯莱的贝五小弟也有、而且听得非常多,不觉得它的录音有那么夸张,反而感觉是浑然一体,音乐感很好的,这一点存异就罢了。:D
现场就是啥声音都有,混响时间设定完美的情况下在大厅会有一种辉煌的感觉,能量感极端充沛,细节非常多,但是主旋律仍然铿锵有力、线条明朗、收放自如,排山倒海却不会有压迫感。这里的“压迫感”很可能是很多发烧友觉得Hifi比原场还“爽”的原因。原场的低频不会振聋发聩,高频不会撕心裂肺(顺便说一句,很多系统的高频实在有点夸张),但是能量感还在。
小弟觉得耳机、音箱这些追求忠实“录音”再现的器材就不要跟原场比较了,除了一些特定的细节,大部分情况下差距太大了。反过来,用原场跟器材比“hifi性”,也不是个好主意,这些hifi名词适用于音响器材,但是如果认为“hifi”的就是音乐的,那就错大了。
说一个题外话,小弟每年都去观赏大型焰火表演,一部分原因是为了去听声音:礼炮齐鸣、烟火满天的时候,那种声音与hifi录音一样吗?
差别大了去了,不会把人从座位上掀翻,也没有啥炮口摩擦的细节,但是那个透明、真实,录音一比就差多了。这简直太hifi了,推荐所有人都去听。或者简单的听听放鞭炮。不过那个能量感跟礼炮、烟花爆炸差得比较多。

录音的好处是啥时候都能听、想听哪里听哪里,而且可以挑乐团、挑演奏、挑曲目。其它还真没啥好比的。就是蒙了一层沙、隔了一层纸,就算这个系统已经清澈如水了。高保真保的是原场的真,还要跟原场比么?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7-11-14 00: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531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5-11-11
发表于 2007-11-14 00:3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09: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7-11-14 00:13 发表
基本的听感是不会有问题的,要不谈Hifi也没有基础了。
谈到录音的“细节”,比如大提琴的擦弦声,肯定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里有一个好象拍照片的“微距”效果:大提琴是听清楚了,其它的乐器、现场的气氛呢?是 ...

还是老烧水平高呀,呵呵。

对HIFI烧友中的若干说法,我一向是持存疑态度,这“还原现场”就是其中之一。

我听的这两场现场,除第二天柴交4的管乐外,确实没感觉到高频有什么夸张、锐利、刺耳,是很耐听的;同样,低频的量,也没有我听过的一些系统那么多。

我说贝5第3乐章大提琴夸张,是我一直存疑在真实现场能否听到那样质感强烈的擦弦声,而我这次的现场经历,无非是证实了我的这种感觉而已。与你一样,我也觉得克莱伯贝5演绎得很好,第3乐章中那种质感强烈的擦弦声,更好地体现了乐曲高潮爆发前那中紧张、急促的的气氛,从表达音乐乐思的角度看,我也觉得那种质感强烈的擦弦声很好。

我觉得,现场与器材的关系,应是数学中极限与逼近极限的关系,不已现场为准则,那只能是“唯美”。但与现场比,即使不可能达到,在方向上不会有大错。至于能逼近到什么程度,那就由玩家的钱和水平来决定了。当然,如果有谁认为器材玩好了就能等于现场,那我觉得他已成仙了。

关于那个音乐厅的音效,我仍然是满腹疑惑,最大的疑惑点就是,那前突到大厅中央的二楼。除了勃交4那有些刺耳的管乐外,我还真没一种辉煌灿烂的感觉,所以我怀疑那前突的二楼妨碍了什么。另一个让我疑惑的就是低音大提琴的松弛程度,若在器材中要播出如此松且清晰的低音,难。但现场的低音大提琴应是那么松么?我不知道,我需要另一个现场来证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5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11-14 12:4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场贝司的效果确实蓬松下潜、量足力长,有点夸张的感觉。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4608

帖子

3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2
注册时间
2007-7-24
发表于 2007-11-14 13: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越来越精彩, 建议加分, 加精.
受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3: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力 于 2007-11-14 12:41 发表
现场贝司的效果确实蓬松下潜、量足力长,有点夸张的感觉。

可能我们听器材听惯了,对正规音乐厅内低音大提琴那种松软程度感到有些意外吧。不管这低音大提琴是否该更凝聚些,我听的这个现场,毕竟也是一种真实呀。

人们(包括我在内)多抱怨650的低频过于厚重,我也抱怨650在表现低音大提琴时型体过大,声音不够凝聚,并认为这是导致650低频不够清晰、层次感不佳的主要原因。现在我的650在RP7的推动下,低频表现非常出色了(在我听到更好的之前,我只能这么形容了),凝聚、柔和、极富弹性,若我听的这个现场的低频(其实全频段都如此)用松弛来形容,那我系统的低频就不能用松弛来形容了(我系统的低频已与硬完全不相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2

帖子

-4

积分

乞丐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7-6-7
发表于 2007-11-14 13:3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7-11-14 00:13 发表
基本的听感是不会有问题的,要不谈Hifi也没有基础了。
谈到录音的“细节”,比如大提琴的擦弦声,肯定没有那么夸张,但是这里有一个好象拍照片的“微距”效果:大提琴是听清楚了,其它的乐器、现场的气氛呢?是 ...


但现场的纵深感还没有体会到,再有弦乐群奏感觉始终是暖色调,高水平的管乐群奏也总是感觉辉煌而温暖的,笛有时不能用温暖去形容,长笛用悠扬更贴切。
不过以现场为师不但不是错,我倒还觉得是很必要的。起码我们写听音报告的时候会少用好多HIFI修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主题

2330

帖子

14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4
注册时间
2007-6-28
发表于 2007-11-14 13:5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S1000 于 2007-11-14 13:37 发表


但现场的纵深感还没有体会到,再有弦乐群奏感觉始终是暖色调,高水平的管乐群奏也总是感觉辉煌而温暖的,笛有时不能用温暖去形容,长笛用悠扬更贴切。
不过以现场为师不但不是错,我倒还觉得是 ...

您说得太对了,现场啥声音都有,不是一两个词汇可以概括的。玩Hifi玩到理论上频响完美了,算是形似了,但是感受完全不同。所以后来又要调整系统,把它调整到神似的地步,可惜如此一来可能不能是万灵的,不可能做到啥都能播放。
俺的另外一个感觉是声音的比例和线条的粗细。你看,一个大提琴都抵一个音箱大了!
当然以上主要是就交响乐,钢协、小提琴独奏没在剧院听过。歌剧听过几场,感觉反而不太好。主要是演员很难一直保持高水准的出演。

[ 本帖最后由 pig2man 于 2007-11-14 13: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82

帖子

-4

积分

乞丐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7-6-7
发表于 2007-11-14 14: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g2man 于 2007-11-14 13:51 发表

您说得太对了,现场啥声音都有,不是一两个词汇可以概括的。玩Hifi玩到理论上频响完美了,算是形似了,但是感受完全不同。所以后来又要调整系统,把它调整到神似的地步,可惜如此一来可能不能是万灵的,不可能 ...

歌剧只听过几个国内的名角。有一段夜后咏叹掉记忆太深刻了,那真叫大珠小珠落玉盘呀!啥叫珠圆玉润美到极致?她就是呀!音响中以美艳著称的MBL和她比,那只能叫廉价雪花膏!真实的美,音响要想形神兼备,似乎遥不可及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4 16: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GS1000 于 2007-11-14 14:20 发表

歌剧只听过几个国内的名角。有一段夜后咏叹掉记忆太深刻了,那真叫大珠小珠落玉盘呀!啥叫珠圆玉润美到极致?她就是呀!音响中以美艳著称的MBL和她比,那只能叫廉价雪花膏!真实的美,音响要想形神兼备,似乎 ...

是啊,音响要想形神兼备,确实不太可能呀。以前只是听别人说,现在自己也听了把现场,确有这样的体会。

虽说我觉得我听的现场似乎音效性并不突出,但现场那种氛围的感染,让人情绪不得不跟着旋律起伏呀。当贝5第4乐章开始后,我也身不由己地握紧圈头,随着音乐的节奏用力小幅摆动,此时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听器材,难有这种冲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1万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5-1-23
发表于 2007-11-14 17:45:56 | 显示全部楼层
玩山脊,经常有这样的冲动,哈哈。
GRADO RS1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4 12:05 , Processed in 0.084006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