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9705|回复: 24

读《阿城:音乐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一点联想

[复制链接]

14

主题

21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11-25 23:2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月9日、10日专程到北京听了两场古典音乐会。本来是兴冲冲千里迢迢赴京还愿,但一直提不起兴致来记叙一下这次音乐之旅。想来心中还是有诸多的迷惑未解,理不出一个头绪。阿城的谈话录给了我某种启示。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f1748c01000ddf.html  

  9日在人民大会堂听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演奏勃四、贝五,坐一楼后一区30排一号。不知是座位太后、大会堂太大,导致音效差强人意,还是旅途劳累,席间几次昏昏然欲睡。可能就是没有阿城所说的“剧场效果”吧,难以在整个演奏期间保持兴奋态!心里觉得有愧,瞌睡依然无情。但有两件事印象是十分深刻的,一是演出前当广播注意事项提醒听众在乐章之间不要鼓掌时,就有相当部分的听众故意鼓掌倒喝彩,到演出时每个乐章之间依然鼓掌不断。下半场贝五第一、二乐章之间的掌声明显干扰了指挥契达申科的情绪,半晌才缓过神来继续指挥,第三、四乐章之间老契则干脆不作停顿,一气指挥乐队演奏到束。当时几个同伴私下议论,北京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就这样!现在看来,下此判断可能过于武断。二是我们后排坐了一对身着晚礼服操英语的外国情侣引来不少观众的侧目,一是当晚观众当中身着正规礼服的就不多,二来这对情侣确实洋溢着西方人青春的活力。但勃四结束半场休息后,再也没有见他们的身影。嗯,西方人的断然离去是那样的无情,但他们至少选择了在半场休息时离去!
 
  10日晚在中山公园音乐堂听中国爱乐乐团演奏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二小协和第五交响乐,坐2楼1区3排4座。中山音乐堂是一间专业音乐厅,比人民大会堂小了很多。虽然是楼座,但音响的效果明显好于人大会堂,可以清晰地听到演出前单个弦乐器的调音试奏。楼座也有不少老外,看来也和我们一样节约着呢,能感受一下现场气氛就不错,何况演奏效果并不差,谢楠在小协中的独奏就清晰可闻。感觉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协的第一、三乐章的不谐和音居多,明显留有生活方式不同与古典时期带来的变化,只有第二乐章回到了小提琴流畅的歌唱性。乐章间依稀可闻掌声,但比大会堂要少得多,大至反映出这场听众普遍的古典音乐素养。同排一对热恋的中国情侣双手始终握在一起,坚持听完了本场音乐会的最后一个音符。不知道他们在多大程度上欣赏了这场音乐会,但这两人恬静美貌的脸上焕发出一种圣洁的光芒!

[ 本帖最后由 大力 于 2008-12-7 11:05 编辑 ]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11-25 23: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1,贝五的很多演绎都是把3,4乐章连起来的。分开来的大部分是CD录音。

2,北京的人组成复杂,全国各地,各个层次的人都有。有钱买票的不一定有修养。

3,北京的音乐会还是去小规模的音乐厅比较好。人民大会堂是政治声学结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07: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1、人民大会堂不但是政治声学结构,还有政治地位做派。外围是武警三步一岗五步一哨,里边也是便衣林立。验三道门

票,还要过一道X线检查。真是戒备森严,呵呵!德国柏林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的演出是冠以“庆祝中德建交三十五周年访

华演出”的头衔,德国驻华大使当晚也到场以示祝贺,放在人民大会堂可见是经主办者精心策划的。可就苦了我们这帮不知

内里的“爱乐者”了。

2、起哄的以年轻人居多,正处于青春躁动期,可能有逆反心理作怪。不排除赠票的可能,自己不掏腰包当然不心痛,只顾

自己快乐。能去听音乐会的大多属于有钱、有闲、有权的阶层,应该顾及些颜面才对。是不是皇城根下的人喘气都比别人

粗些,还非不拿人民大会堂当个事儿?

3、没听过多少现场音乐会,这次去北京弄得跟朝圣似的紧张,呵呵。现场演奏贝五很多都是把3、4乐章连起来的,是第一

次听说,孤陋寡闻了!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1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11-26 08:5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好!
这个阿城写得太对脾气。
观点基本一致,尤其是那个关于classical的翻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1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11-26 09: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观众也都是人,没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所以懂的要教点不懂的,知道的要带点不知道的。
乐声中说话的、打呼噜的、响手机的、玩塑料袋的;随着曲调哼出声的;乱鼓掌的......哪一样都遇到过,也都制止过。别每次都不闻不问,至少得让他能意识到有不妥,这次稍微累点,下次可能就能爽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2:4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ipeorgan 于 2007-11-26 09:05 发表
哈,观众也都是人,没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懂得,所以懂的要教点不懂的,知道的要带点不知道的。
乐声中说话的、打呼噜的、响手机的、玩塑料袋的;随着曲调哼出声的;乱鼓掌的......哪一样都遇到过,也都制止过。 ...

 
  在剧院管理上中山公园音乐堂外松内紧,比人民大会堂的外紧内松要做得好。比如不允许带塑料瓶进场,不允许在场内喝饮料和拍照,不允许乱坐座位等。不在于仅仅有这

些规定,而确实有服务员巡查管理,我当场就看见有一位服务员制止一老外现场拍照的。人民大会堂貌似戒备森严,实际上场内的秩序比较混乱。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7-11-26 19: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主帖,也看了楼主链接给出的那个帖。

我个人觉得贝5的3、4乐章就应该连奏,我那张碟片是克莱伯指挥的,就是3、4乐章连奏。苏曼钢协2、3乐章也是连奏。

我前段时间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现场,进场时买了瓶可乐,开盖时发现气体外冲的声音很大,就再不拧上盖了。去现场,随身不要带槊料袋,因为你一动身体,那悉悉唆唆的声音很清晰。

古典音乐越来越走向衰落,这是大势所趋。我甚至怀疑它在历史上就没有真正普及流行过,如果我的怀疑成立,这“衰落”二字也就无从谈起了。我觉得这种怀疑是有根据的,因为在任何时代,“帕瓦罗蒂”、“卡拉丝”们都敌不过“刘德华”、“邓丽君”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9:2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回到生活方式论。倒推三十至四十年,我儿时的音乐环境其实也比较丰富。且不说上音乐课由老师的脚踏风琴定音和伴

唱,还记得某个学校的几个老师凑在一起,在学校的广播室里现场直播器乐小合奏,有一把三弦印象十分深刻。后来到了X

X时期,遍地都是XXX文艺宣传队,大部分县市都有几个专业的剧团,一个大一点的工厂都可以演出整本的京剧《红灯

记》。当时也不怎么上课,随便就可以整天地蹭看排练,八个样板戏的对白和唱词简直可以倒背如流,呵呵!再到后来,

随着生活速度的加快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各地的专业剧团大多已经不复存在,那些个真实的现场也如流水逝去了!现在

要看专业剧团的演出尽然成了一种奢嗜的消费,要花上千元远赴千里去朝圣,呵呵!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11-26 19: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jw100 于 2007-11-26 19:23 发表
看了主帖,也看了楼主链接给出的那个帖。

我个人觉得贝5的3、4乐章就应该连奏,我那张碟片是克莱伯指挥的,就是3、4乐章连奏。苏曼钢协2、3乐章也是连奏。

我前段时间听柏林广播交响乐团的现场,进场时买 ...



古典音乐任何时代都未普及过,此言不对.

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18-19世纪,当时凡是有经济条件,有良好教养的人,是家里必有钢琴,必学钢琴的. 当时没有电脑,没有MP3,没有耳机,没有MINI,没有电子琴,没有 ... 什么都没有,所以要欣赏音乐,唯一办法就是自己制造音乐,或买票到音乐厅去听音乐会. 所以那个时代里音乐演奏和欣赏是很普及的,盖因人类对音乐的需求是天性之一,既然无音乐制品,只有自己演奏,或互相聆听演奏,或去音乐厅聆听专业演奏家的表演.

当时一位著名音乐家一首新作问世,是要洛阳纸贵,大家争相购买,回家演奏(钢琴版)的. 当时去音乐厅看交响音乐会,也就象现在谈朋友去电影院看美国大片.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7-11-26 19:38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7-11-26 19: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仅从文字上看,当时凡是有经济条件,有良好教养的人已否定了你的说法。

如果一定要说古典音乐普及流行,我猜测应是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至七、八十年代。即使是那个时期,“帕瓦罗蒂”、“卡拉丝”们仍远不及“刘德华”、“邓丽君”们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2434

帖子

6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61
注册时间
2006-9-24
发表于 2007-11-26 19: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我们从观察社会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至少从表面现象看,“刘德华”、“邓丽君”们才是社会大众更需要的音乐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216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6 19: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德华们”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现代电信技术的传播,与“卡拉斯”的生活方式不在同一个历史条件下,这样比较有失

公允。

现在的古典音乐,包括京剧等在内,都属于小众艺术,怎么与邓丽君等大众情人相提并论!

[ 本帖最后由 大力 于 2007-11-26 19:59 编辑 ]
爱乐是一种生活方式还是心灵朝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1

主题

1981

帖子

53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3
注册时间
2004-1-1
发表于 2007-11-26 20:0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件事一直没有搞明白,“走向衰落”具体指的是什么?
是听众人数吗?且不说现在的文明人口增长了多少,就光是录音技术的发展就带来了多少听众。
是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吗?相对起前几个世纪,现在可以说是在“天堂”里面了。
是演出的数量和质量吗?质量没有办法和录音技术成熟前的做比较了,但数量上那些老牌的乐队还都在,而新兴的又这么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11-26 20: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点必须记住,在18-19世纪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是没有刘德华,邓丽君,或者"老鼠爱大米"之类流行音乐的. 没有可与之相比或相比拟的音乐.

当时的下里巴人听什么,去不起音乐厅,买不起钢琴的人听什么? 听民歌,民谣. 没有刘德华,没有网络歌曲,没有邓丽君,没有周杰伦. NO,没有.

任何时代都有社会主流的音乐. 现在的主流音乐是流行歌曲,而18-19世纪时的主流音乐是现在称为"古典音乐"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7-11-26 20:18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666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6-3-6
发表于 2007-11-26 20:3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我死前不会听到周杰伦蔡依林等已变成“古典音乐”

我觉得说到古典音乐的普及要考虑一下东西方,比如美国,流行歌,JAZZ,民谣古典音乐是各有各的市场的没有哪个能称霸,面中国好象流行的普及的只有偶象与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5 13:14 , Processed in 0.105709 second(s), 3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