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13379|回复: 0

B&O的ICEPower扩大机模块【转帖】

[复制链接]

278

主题

38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07-10-16
QQ
发表于 2007-12-7 09: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B&O的ICEPower扩大机模块【转帖】
  
摘自:www.diyzone.net  作者:廖斐森
★本文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为:www.diyzone.net





功\率扩大机非得「不重则不威」吗?一定要有两个人才抬得动的重量才会有好声吗?在我们固有的观念之中,确实如此(特别是当要应付很难搞的喇叭系统时);不过,如果深入探究其原因,将会发现大功\率扩大机之所以会又大又重,无非是传统声频放大电路的效率不高,许\多能量都转换成无用的热能虚耗掉,所以才需要巨大的电源供应与庞大的散热片(纯A类后级尤其如此),这正是壮硕体积与惊人重量的源由。

其实,一部完美功\率扩大机的任务就是将信号毫无扭曲地放大,并且提供充沛的驱动能力来确实掌控喇叭单体的动作,只要同时具备低失真、低噪音与高输出等基本特性,就能满足上述的要求;扩大机重不重、热不热并无关紧要,也绝非好声的必要条件。



图说:ICEPower目前最大的1000ASP模块在8奥姆时每声道输出500瓦、4奥姆负载时每声道输出更可达1000瓦(0.015% THD+N,1kHz)!但是体积十分小巧,仅21.5×23.3×5.2cm!它的总能量转换效率达83%(放大线路本身为93%),闲置噪声(idle noise)仅80uV,动态范围达119dBA。

数十年来扩大机电路的真正创新并不多,包括身价高昂的Hi-End扩大机在内,所运用的电路架构大多在教科书里就看得到,Hi-End音响所贩卖的其实是设计者对声音的品味与调音的能力。不过,在体积、耗电与环保省能源等要求下,近几年D类放大器在随身音响、中低阶的音响制品大行其道,有些杂志或媒体会用「数字」扩大机来描述D类扩大机,但其实以PWM(脉波宽度调变)方式工作的D类扩大机,骨子里跟「数字」一点关系可都没有,「数位」之名只是搭上数字化的风潮,更容易让人「肃然起敬」便于推广而已。

PWM方式的D类扩大机虽然在市场上十分风行,先天上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等优势,但对于要求声音质量的音响玩家来说,总觉得是很不入流的东西,鲜少有音响玩家会认同它们的声音表现。不过到了二十世纪末的1999年情况开始有了转变,因为市场上开始了有针对高级音响需求而面市的PWM放大模块产品出现,并且这几年来陆续受到Jeff Rowland、PS Audio与B&W等高级音响厂家的青睐,接连采用这家公司的PWM扩大机模块推出产品。而且这些厂家最多仅对模块稍做修改甚至就直接用上,由此可见这PWM扩大机模块设计之完善与音响表现之高超。究竟是哪家的扩大机模块成就如此高超呢?答案就是丹麦高级音响B&O子公司Powerhouse a/s的ICEPower!(ICE是Intelligent聪明的、Compact小型的与Efficient高效率的缩写,代表这模块的核心精神。)










图说:Jeff Rowland的302/201/501等两声道后级、Concerto综合扩大机、MC606六声道后级、PS Audio的GCA系列可变增益后级、B&W PV1主动式超低音、Samsung七声道各250瓦出力的THX Ultra2认证环绕扩大机、Canton的主动式超低音、Rotel的七声道后级、还有Audio A8的汽车音响扩大机等,都是使用ICEPower扩大机模块的实例。

传统D类扩大机的工作流程,最前面是将线性的模拟声音信号转换成PWM信号,经过放大器核心放大之后,透过最后端的LPF低通滤波器还原成模拟声音信号,造成其音质不佳的关键就在于头尾两端的转换。先说前段的部分,要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PWM,通常是把输入信号与机器内部提供的锯齿波做比对,如果高频频率响应要好,所需的锯齿波频率就要越高(如果输出的高频要延伸到20kHz,锯齿波频率通常要达到1MHz以上),但频率过高连带会产生电磁波辐射的问题。此外,PWM转换是根据锯齿波波形而来,如果做为参考基准的锯齿波本身不够精准,自然会对PWM转换与之后输出的声音信号有很大的扭曲。然而,要产生精准没有偏差的锯齿波,理论上说起来很简单,但实务上可没有那么容易呢。

至于后端的LPF低通滤波有什么问题呢?一般PWM放大电路末端都会用MOSFET控制电流输出的多寡,但PWM波形是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方波,MOSFET必须结合低通滤波器把方波还原成声频信号推动喇叭。问题出在由电感与电容所组成的低通滤波器,其性能的高低将会影响最终的声音表现(包括频宽与总谐波失真等特性),其中电感随着通过电流而变化的磁化曲线是非线性的,再加上喇叭的阻抗变化,自然对声音信号产生或多或少的扭曲。以上两点,就是传统D类放大器声音表现不佳的真正罪魁祸首。那么,B&Q的ICEPower又如何突破上述两个关卡呢?答案就是「COM」(Control Oscillation Modulation,控制震荡调变)与「MECC」(Multivariable Enhanced Cascade Control,多重可变增强串联控制)两项技术。



图说:1000ASP模块的工作线路方块图。



图说:PAM脉波振幅调变,以相同的时间间隔(横轴)取样,将输入波形转换为振幅大小不一的方波。



图说:PWM脉波宽度调变用振幅相同但疏密不同的方波来描述模拟的连续波形(SACD的DSD录音就属于PWM),上图为一个1Hz正弦波以一个10Hz的方波做PWM调变所产生的波形。

ICEPower的「COM」(控制震荡调变)实际上就是PAM(Pulse Amplitude Modulation,脉波振幅调变),就是把输入波形依等距的时间间隔(类似CD之PCM的取样频率)调变成振幅大小不一的方波(也就是PAM信号)。然后呢?把这PAM信号「纵轴与横轴对换」,就成了振幅相同(因为PAM相同的时间间隔)、时间长短不一的方波了,这种疏密波形不就是PWM信号吗?透过这样的手法,ICEPower就巧妙地把一般PWM放大器前端问题多多的锯齿波产生器拿掉,并且做到更精确、低失真的PWM转换!至于「MECC」(多重可变增强串联控制)技术呢?就是为了控制LPF低通滤波器的失真误差值,在「脉波振幅放大与LPF之间」和「LPF输出之后」两端取出检测信号,类似传统放大电路的负回授作法一般,将检测信号拉回到放大线路前端做修正控制,藉此有效降低失真。



B&O目前有推出ICEPower几款标准模块(如上表所示),其中内建SMPS电源供应的ASP系列是最受高级音响厂家爱用的,必须外加电源或者由其它ASP模块「接电」的A系列大多用在多音路的主动式喇叭上,至于ASC系列则主要对应主动式超低音或主动式喇叭的设计。如果以上的标准模块都不符合需求,B&O ICEPower a/s可以提供客制化设计(Custom Design)的服务,再不然,他们也可提供技术授权,把核心IC提供给厂家自行设计。



图说:客制化设计的ICEPower模块实例,别小看这么小的一块线路板,它能提供六声道各150瓦的出力!

既然ICEPower看来如此「简单好用」,一般音响玩家有没有可能拿到ICEPower模块来「玩一玩」呢?目前B&O ICEPower a/s并不跟私人个体户打交道,但有针对「公司行号」提供评估样品。所以啦,DZ该怎么做,看到这里吴大应该很清楚了,哇哈哈。

(本文主要图片与参考数据来自B&O ICEPower a/s官方网站 http://www.icepower.bang-olufsen.com/sw1022.asp ,各相关音响制品图片来自各厂商之官方网站)
diyzone1.jpg
招聘电子工程师,有意者请来电13950173174(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2 07:57 , Processed in 0.061343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