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双快枪传奇[转帖]
摘自:www.diyzone.net 作者: 上条信一Sirius
★本文欢迎转载 请注明出处为:www.diyzone.net★
序曲:
双快枪电路早在6、70年左右时就是DIY们的最爱,姑且不论其音质如何,250W的大输出必v已经是够骇人的了,桥接后800W更是吓人。而当时瑞丰音响还专为了双快枪出了完整套件,也有完整的装机说明书,更有专属的机箱。没想到20年后,经过多次的改版,这次又被DZ给捧了起来。老一点的DIY们也陶ㄕ雩佴L双快枪的经验,但年轻一辈的音响迷们可能都未曾恭逢盛会,这次DIY们有福了,你也可以体会250W大输出的魄力,感受1812序曲炮声狂飙而不断油,沉浸在那强而有力而且源源不绝的低频之下,满足于幻想中的贴背感。但一不小心,也有可能是恶梦的开始,而且还是250W大必v输出的可怕恶梦。

第一枪:直指你的心脏
要装双快枪其实并不困难,但为什么老手总是建议新手不要装双快枪呢?是因为双快枪太好了,而老手不愿意新手随便就可以拥有吗? 答案当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那高达正负85V的直流电压。高电压又有何惧呢? 你有被直流电电过吗? 双快枪的第一枪就会把你电到七晕八素。高电压提高了不少难度,也提高了不少的装机成本,更提高了你一瞬间想哭的能力。
电源是放大器的心脏,我一直如是认为,想要一个响的好的后级放大器你就必须给他一个强而有力的心脏,单单一个变压器也可以带给你不同的感受喔。若以250W来计算,流过8 Ohm喇叭的电流应该是I = 开根号(250/8) = 5.6A ,加上损失,一声道的变压器最少要有6A,两声道就要有12A了,若是接上6 Ohm或是4Ohm那流过的电流就更大了,当然变压器的必v也得大些才行。但一般来讲,你应该不会250W全必v输出,并不是因为你的后级无力,也不是你的耳朵会承受不住,而是因为你的邻居会先受不了。那电压应该要多少呢? AC 55V 到 65V 皆可,原著为AC 60V。滤波电容呢? 那还用说,当然越大越好,单颗最少也得4700uF/100V以上,最好买10000uF/100V。或是降低电压到AC50V,你就可以花差不多的钱买一个47000uF/80V的大海塘。

<这是15年前自己装后级的电源,先拿来试试,分离式的喔,毫无哼声>

< 68000uF/63V的Nippon大电容,150W够用了吧! 都用15年了,上面还有一层灰>
第二枪:枪杀你的灵魂
双快枪电路结构是有名的全对称互补串迭结构,全对称互补可降低TIM失真,而串迭的好处更是众所周知,不仅降低失真,提高了频宽响应,也分散了晶体的工作压降,要不然要在这么高的电压下工作的晶体,还真有点不好找,而且晶体在高电压工作下,讯噪比也会不佳的。在早期的版本,预推晶体并非采用串迭架构,而现今这版本做了些更改,除了差动的特殊半串迭外(也是我最不欣赏的地方),全机对称串迭输出,加上适当的补偿以及保护线路,线路完美至极。比起他的小老弟Low-TIM线路,是优秀太多了。本想在这篇报告中也写些电路分析,但考虑DZ会有篇原著作的翻译,所以就不在此丢人现眼了。
第三枪:让你无立足之地
收到PCB后,第一个感觉就是Pad太小,走线太细,完全Copy原作者的PDF档图,如果是这样恐怕会有点难焊。果不其然,好在我有焊SMT的底子,所以难不倒我,倒是我的烙铁头经久未用,氧化得厉害,很是难用。所以奉劝各位,要DIY就不要省烙铁的钱,要不,难焊不说,零件还有可能被你烫死。
由于是大必v后级,所以PCB的走线应该粗一些,配线也会粗些,烙铁可能得准备20W及40W的,若是有温控的就更好了。大必v也带来了高温,零件尽可能使用低温度系数的,小于100PPm的会较理想些,其实不用也无所谓啦! 实验板上,R51的地方,有个孔得用小刀刮漆,也未贯孔,所以两面都得焊,不知DZ以后贩卖的双快枪PCB会不会好很多,要是跟手上拿的白老鼠板一样,那可能会有不少装机问题。
第四枪:轰掉你的荷包
所有零件买齐下来,一定花掉你不少钱。尤其是8对必v晶体,若是买Motorola的15003/15004没有两千元以上,恐怕难以购足,再加上其它的晶体,你几个月省吃减用的私房钱就要跟你分手了。若是你没把钱当一回事,那你大可把钱给我,我就给你两把枪,开玩笑的啦! 如果你有闲钱,或扣A可以将所有的晶体配对,除了降低失真,那更可提高工作稳定度。各位有没有发现,双快枪电路里头竟然没有中点调整线路,那每个晶体的配对就相形重要了。至于其它的补品,你有钱就用吧! 会好多少,只有你心理养的那头小鹿知道吧! 不过这里有个建议,就是回授的电容C6、C7,可用好一点的,容量也可提升到470uF,他可关系着你低频的能量,也稍稍的影响了你低频的音色。整体来说,其实最贵的还是电源部分,如果你要足瓦,又要大水塘的滤波电容,肯定花掉你原本打算援助无家可归小妹妹的积蓄。
像这次小弟使用的零件,全部都是一般零件,电料行应该都可采购得到,包括D5、D6这两枚快速二极管及所有的必v晶体。但Motorola 的晶体都较为昂贵,如果考虑价钱因素,倒是可以找寻较为低廉的代用品。板子上有然纳二极管,由于然纳二极管的工作点位于崩溃区,所以难免有些杂音,枪友们可买低杂音的然纳二极管,或是质量较佳的Philip然纳二极管,至于其它的零件也没啥补品有用武之地。另外必v晶体对音色也有所影响,Motorola MJ15003/15004是首选,至于RCA的亦可,价钱差异很大,可能跟店家进货量及时间点有关,多比较几家或野i省下一点钱。
输出端,有一电阻并联一电感的组件,这部分主要为了高频时电容性负载,早期很多仿Low-TIM的线路都有这个东东,但我偏偏不想用,并不是不好,只是我认为这效果有限,而却影响了输出的讯号,又得扛出名言 "少个香炉,少只鬼",所以一条线直接连上。但千万别忘记10 ohm及 0.1uF的补偿组件,这个不装,震荡就会如影随形了。

第五枪:激起你的谨慎之心
花了那么多钱,不小心怎么可以,可不要拿钱开玩笑。在接上电源之前,先祷告,再回想一下,最近善事做得多不多,有没有欺负小女孩,有没有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如果都没有,那就可以把电源给直接接上,若是心理发毛,还是把限流电阻给乖乖的接上吧! 他可是你的救命恩人,我当然也不会忘了他。
先就PCB模块量测,接上电压,限流电阻立刻冒火升天,还伴随着黑屑屑从空中飘下,天啊! 不到0.5秒,创下纪录。赶紧将所有的插头拔掉,想都不用想,一定是短路了,心想我这种老鸟怎么会这么丢人呢? 原来是D11、D12这两个家伙,明知道不能照PCB零件面上印的装,要将级性相反,可还是掉进了DZ的陷阱,一定是边焊边照顾女儿分心了。努力把D11,12给拆下来,尽然翘皮了,可恶,不装这两个保护(害人)家伙了。再试电,限流电阻没烧,可R36却慢慢的走火入魔,啊! 我真是猪头,偏流的4颗二极管刚刚拆下来后又忘了给装上,唉! 都长这么大了,我的老毛病还是没改,粗心大意,奉劝各位,上电前一定要再三检查。
基本上,PCB是OK了,但接下来的装箱调整工作就等下集再叙吧! 还有漂漂的机箱制作喔! 希望能赶在研究所上课前完成,否则只好巴望别人出下集了,唉!时间真的不够用。

第六枪:催促你上战场
兄弟们,拿着底下的零件清单,迈开大步,准备你的家伙吧! 原则上若找不到适合的零件,找个接近的代用吧! 有一点要建议的,若有可能,配对会比较好些。
Resistors (1/4 W 5% carbon film unless specified otherwise)
• R1 - 20 k ohm
• R2 - 2 k ohm
• R3 through R10 - 300 ohm
• R11, R12, R27 - 1.2 k ohm
• R13, R14 - 4.7 k ohm 1 watt
• R15, R16 - 12 k ohm 1/4 watt
• R17, R18 - 11 k ohm
• R19 - 1.1 k ohm
• R20 - 22 k ohm
• R21, R22 - 30 ohm
• R23, R24 - 360 ohm
• R25, R26 - 1 k ohm
• R28, R29 - 200 ohm 1/4 watt
• R30, R31 - 3.9 k ohm 1 watt
• R32, R33, R51 - 82 ohm
• R34, R35 - 330 ohm 1/4 watt
• R36 - 220 ohm
• R37 through R40 - 470 ohm 1/4 watt
• R41 through R44 - 10 ohm 1/2 watt
• R45 through R48 - 0.33 ohm 5 W Wire Wound
• R49, R50 - 10 ohm, 2 W
• R52 through R55 - 6.2 k ohm 1 watt
• R56 through R59 - 10 ohm 1/2 wattv
• R60 - 39 ohm 1/4 watt
• R61 through R64 - 0.33 ohm 5 watt
• R65, R66 - 300 ohm 1/4 watt
Capacitors
• C1 - 390 pF
• C2, C3, C15, C16, C23, C24, C25 - 0.1 uF, 100 V
• C4, C5 - 100 uF, 63 V
• C6 - 220 uF, 16 V bi-polar * 2
• C7, C12, C17, C18 - 0.1 uF, 50 V
• C8 - 180 pF
• C9 - 47 pF
• C10, C11 - 15 pF
• C13, C14 - 100 uF, 100 V
• C19, C20 - 0.01 uF, 50 V
• C21, C22 - 47 uF 100 V
• C26, C27 - 270 pF
• C28 - 0.01 uF 250 V
Transistors
• Q1, Q2, Q5, Q7, Q9, Q10 (NPN) - MPS8099 (Motorola), MPSA06 (Motorola), 2N5210
• Q3, Q4, Q6, Q8, Q11 (PNP) - MPS8599 (Motorola), MPSA56 (Motorola), or 2N5087
• Q13, Q14, Q23, Q24 (NPN) - 2N3439
• Q12, Q15, Q22, Q25 (PNP) - 2N5415
• Q16, Q26 (NPN) - MJE15030 (Motorola) or 2N6474
• Q17, Q27 (PNP) - MJE15031 (Motorola) or 2N6476
• Q18, Q20, Q28, Q30 (NPN) - MJ15003 (Motorola)
• Q19, Q21, Q29, Q31 (PNP) - MJ15004 (Motorola) Diodes
• D1, D2, D3, D4, D11, D12 - 1N4004
• D5, D6 - 1N4934 fast recovery rectifier
• D7, D8, D9, D10 - 1N4148
• D13 through D16 - 1N5250B 20 volt zener diode
[localimg=265,60]1[/localim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