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解码器] 观点: 这是一个解码器的时代,而纯CD机(指只能播放CD片的机器)的时代将很快终止

[复制链接]

4146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1: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8-4-27 10:56 发表

非常支持白版的这个实验,很有意义吗
但是我建议,既然白版有那么好的器材储备。建议还是用DAC1U和solo两个看家宝贝吧,毕竟solo可以很方便做AB比较的。
至于耳机吗,能否考虑用一些高分析,宽延伸的耳机,这 ...


我的实验的后端监听器材肯定会用到DAC1U,SOLO之类高解析和揭示力的器材. 前端应该是小猪兄的PCM-D50.

我计划的实验想比较的是,一张原版CD,通过高级转盘以光纤方式录制进PCM-D50(称为A),以及用光驱精确流模式抓轨进电脑,再拷贝到PCM-D50(称为B). 这样的A和B两段素材,A代表了高级转盘播放时读出的信号,B代表了电脑光驱抓到的WAV文件,在PCM-D50这同一台播放器上播放(即用的是同一解码电路),听感上比较如何.

这应该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hisky_qz 于 2008-4-27 10:54 发表


谢谢,其实我也不想在“刻录”这个问题上与赵版争论什么,我也确实没研究过刻录的技术。
但是我的观点也很明确了,即不管什么刻录盘、什么刻录设备,在独立时钟面前连同原盘一起都是一视同仁的,播放出来的音质 ...


看来你还是没有理解我的意思
我的意思正是你的观点即不管什么刻录盘、什么刻录设备,在独立时钟面前连同原盘一起都是一视同仁的
是大错特错的

你不知道压片和刻录的pit land形状不同,beta值的瞬变不同,(不同染料刻录片基也是不同的)仅仅是用一些网上的以讹传讹的文章就得出jitter决定论,这是我要更正的
beta值的问题在刻录片上是最致命的,而jitter仅仅是一个次要因素

如果还理解不了,我就说个和beta无关,但是和jitter更无关的刻录影响要素:1块钱一张的CD刻录片基偏心率和20块一张的母盘刻录盘偏心率差距非常之大

[ 本帖最后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4-27 11:09 编辑 ]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0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4-27 11:05 发表


我的实验的后端监听器材肯定会用到DAC1U,SOLO之类高解析和揭示力的器材. 前端应该是小猪兄的PCM-D50.

我计划的实验想比较的是,一张原版CD,通过高级转盘以光纤方式录制进PCM-D50(称为A),以及用光驱精确流模式 ...


小猪早就比较过了
抓下来的WAV不灵光
除非他有全套原厂外置PP,才能做到很接近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94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7-6-23
发表于 2008-4-27 11:0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4-27 11:05 发表


我的实验的后端监听器材肯定会用到DAC1U,SOLO之类高解析和揭示力的器材. 前端应该是小猪兄的PCM-D50.

我计划的实验想比较的是,一张原版CD,通过高级转盘以光纤方式录制进PCM-D50(称为A),以及用光驱精确流模式 ...


很好,很强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8-4-27 10:43 发表

既然如此,那我要向赵老师虚心请教一下了,EAC软件在最精确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实现对CD原盘的精确数据抓录呢?由此所产生的WAV文件的音质真的要比原盘的音质要劣化吗?


有劣化
特别是那些250以内的垃圾光驱,声音实在不敢恭维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可以让一张深蓝和一张水蓝盘刻录出来的读取jitter在某一首歌上完全一样
但是声底的差别实在太大
这是染料对pit land形状和beta值的影响下,进而影响到声音的结果
当然还有片基的物理特性,比如偏心率、重量等对转盘机构和光头循迹机构的影响带来的声音变化,但是这都是次要了

玩过刻录的都知道深蓝和水蓝声音有多大差距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6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猪老早比较过,我知道. 我要重新用自己的耳朵和店里的系统印证一遍,并通过实验告诉大家到底抓轨劣化在哪里,哪些方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8-4-27 10:43 发表

既然如此,那我要向赵老师虚心请教一下了,EAC软件在最精确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实现对CD原盘的精确数据抓录呢?由此所产生的WAV文件的音质真的要比原盘的音质要劣化吗?



你只要回答我

用原盘抓轨後刻录 刻录盘不出CU(全部C1 C2无误纠正)
刻录盘上的文件是否和原盘一样?

如果这样重复10次,同样不出现CU,是否最后一次抓轨下来的WAV和源文件一样?

试验结果:最后一次那张盘的声音是所有盘里面最差的,而且劣化是累加的,同原盘的音质已经差了好多数量级了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33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4-4-11
发表于 2008-4-27 11: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4-27 11:05 发表


我的实验的后端监听器材肯定会用到DAC1U,SOLO之类高解析和揭示力的器材. 前端应该是小猪兄的PCM-D50.

我计划的实验想比较的是,一张原版CD,通过高级转盘以光纤方式录制进PCM-D50(称为A),以及用光驱精确流模式 ...

B素材是肯定要的,但是我对你的A素材就心存疑虑了 ,还望你能解释一下PCM-D50的工作方式,不知小白可否有兴趣将原盘作为C素材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次D50拿到我家对比AA转盘听了後我就更加清楚怎么回事了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46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8-4-27 11: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8-4-27 11:16 发表

B素材是肯定要的,但是我对你的A素材就心存疑虑了 ,还望你能解释一下PCM-D50的工作方式,不知小白可否有兴趣将原盘作为C素材呢?



PCM-D50具有以数字方式直接录制的功能,即,把一张CD机放入高级CD机播放,以光纤连接D50,它就能即时地录下CD机读出的数字信号. digital - digital 方式记录,不存在转换或解码的过程.

如果原版CD算作C,则无法把C去和A和B进行同一前提下的比较. 因为C是必须在CD机里播放,CD机的素质是个可变量; 而A和B都可以在PCM-D50里播放,播放器材和解码是相同的,可以直接比较出A素材和B素材的音质高下.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33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4-4-11
发表于 2008-4-27 11: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4-27 11:20 发表
上次D50拿到我家对比AA转盘听了後我就更加清楚怎么回事了

你觉得这种比较公平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1233

帖子

9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9
注册时间
2004-4-11
发表于 2008-4-27 11:2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8-4-27 11:22 发表



PCM-D50具有以数字方式直接录制的功能,即,把一张CD机放入高级CD机播放,以光纤连接D50,它就能即时地录下CD机读出的数字信号. digital - digital 方式记录,不存在转换或解码的过程.

如果原版CD算作C,则无法把 ...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是想知道:D50能把这些数码音频信号录成什么样子呢?这种被记录的数码信号可以跟CD原盘上的数码音频信号划等号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8-4-27 11: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emmanuelle 于 2008-4-27 11:22 发表

你觉得这种比较公平吗?


这里不是讨论公平不公平
而是讨论之前的一些有争议观点到底是怎么回事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894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7-6-23
发表于 2008-4-27 11: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adesicozhao 于 2008-4-27 11:11 发表
我可以让一张深蓝和一张水蓝盘刻录出来的读取jitter在某一首歌上完全一样
但是声底的差别实在太大
这是染料对pit land形状和beta值的影响下,进而影响到声音的结果
当然还有片基的物理特性,比如偏心率、重量等对 ...


beta值反映的是读盘时的激光功率的变化,从而也就反映出碟片上pit 、land的深浅。
而pit 、land所对应的恰恰就是 0、1的数据信息。
那么只要不出现0、1层面的误码,理论上来说beta值与音质根本就没有关系。
当然,实际的情况可能是,因为beta值的不同,导致在读取碟片信息的过程中对jitter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音质上的差异。
但归根结底影响音质的还是jitter,而不是beta。
因此我认为我的结论依旧正确。

你所说的深蓝和水蓝的jitter值一样,正确的理解应该是,从数量上来说,在某首歌上所产生的jitter的量值一样而已。
但具体到这些jitter在两张刻录盘上的位置,肯定是不同的,那么造成的听感,也就不同,仅此而已。
除此之外,你所说的什么盘片重量、离心率等等等等,最终的最终,都是在读取的过程中以jitter的方式表现出来罢了。

[ 本帖最后由 whisky_qz 于 2008-4-27 11:3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2 13:41 , Processed in 0.10242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