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2-9 10: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1174 于 2009-2-9 09:32 发表 
所以說買 cd 機不是買鐵, 要比重量, 比內容. 沒聽過的可能只有用用料靠估, 不過真是好的其實不用sell 用料的.
这种学说有点背书了. 为啥一定要跟风, 而不能考虑机价收取是否合理, 建立自我的评价准则???
Hi-fi价格很多是靠吹嘘出来
- 是谁有这地位及公证及权威可订某种声音表现值三千, 某种声音则可以值十万以至一百万?? 他们是以甚么作准来评定价格呢??
相信很多烧友都是背诵别人的资料, 有不少更是广告. 但每人的价值观也不同
- 别人喜好的声音不一定便是你喜欢的声音.
我们买机是想多花费在别人的制机工资上还是想多花费在别人的福利上呢?? 在这些西欧瑞士机上, 你每一千元款项可能只有一百元花费在于他们的制作上, 其它只可能是赞助了他们享乐, 渡假及福利之上., 但花在日本机之的,可能会是5:5之比, 相信在中国的比例则更高., 所以很多西欧机的表现并不能与它高昂的收费成正比, 好像一部Denon SA-1表现己比不少比更贵的西欧CDP好上不少. 上次与某Hi-fi店谈到Naim这个品牌时, 他也说…不明这个品牌为何可以有面收这个价钱. (你也应知道是那间)
很多烧友只是买气派, 买优越感多于买实际的表现, 所以没有需要将声音价值量化估算. 但这些烧友全是富豪级, 但其它烧友们自已是否呢??? 则要考虑清楚.
很多所谓十多万元级别的CDP表现, 其实比起那些一, 二万CDP的优势并不明显.
看看内部的讨论可避免一些用数百元DVD机充数万元CDP的西欧事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