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
俱乐部理事

- 积分
- 3771
- 注册时间
- 2001-11-21
  
|
发表于 2009-2-26 10: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主要问题还是目前阶段的"技术参数体系"太过简单,完全无法描述出一个具体的声音. 有些很重要的HI-FI参数,是技术指标所无法界定的. 就好比我们如果只能用身高,体重,血型,工作职位,视力,血压等一个很简单的体系来描述一个人,你根本无法根据这些鉴别出一个活生生的人到底是怎么样子的.
如果说单纯比频响曲线,越平越好,貌似很简单,但很快你会发觉很多频响曲线貌似很好的器材其实并不好听,而一些频响曲线不那么平的器材却远远更好听. 这时你还执着于只看频响曲线吗? 失真度也是. 一些器材测量出来的失真度非常之低,小数点后好多个0,但实际听感却远不如一些高档的,失真度标得一般的器材. 你这时是买小数点后0多的器材,还是买更好听,听感更好的,小数点后0不那么多的器材?
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听感指标是根本无法以技术测量数据来表示的. 比方结像能力,对于HI-FI器材来说太重要了,但我们没有一项技术指标能直观地显示一个器材的结像能力. 再比如声场的宽深,层次感和形状. 没有一个技术参数能表达这个素质. 所以再全面的客观技术评价体系都无法告诉我们一个器材的结像能力和声场能力. 这两个指标如此重要,缺了它们,技术指标们实在只能"仅供参考"了.
其实选择权在于个人. 如果有人一定要废弃听感,只凭一些数字来挑选器材,也是他的权力. 只不过我们很清楚地知道,在目前阶段的技术参数体系条件下,以数字论高下是很荒谬的一件事. 上帝赐予我们耳朵,听力,是给我们用耳朵来鉴别声音的. 如果我们放弃这个权力,用眼睛看数字来鉴别,只能是无语.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9-2-26 10:24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