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998|回复: 13

古典入门曲目甄选:不必望洋兴叹(摘录自《辛丰年音乐笔记》)

[复制链接]

65

主题

53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9-17
发表于 2009-9-14 1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周末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看了一遍《辛丰年音乐笔记》中的“不必望洋兴叹——漫谈欣赏曲目”那一部分,觉得对我等古典入门者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故索性花了点时间,整理了一下,贴出来,和大家分享。
不必望洋兴叹
—— 古典入门曲目甄选
摘录自《辛丰年音乐笔记》
据个人所闻,所感受的,在汪洋大海般的“名曲”中,似可分做三大类。
第一类,是我辈爱好者不可不读的“必读之曲”。不读,便枉为一个乐迷了。
第二类,是“可读之曲”。这类作品也很值得读,而且不仅是“值得一读”,不读是相当遗憾之事,但又并不像第一类作品那样不听是一种“刻骨的遗憾”
第三类,属于可读可不读之作这样的音乐恐怕是同这样的书籍一样多的。有闲暇,有条件,这些作品不妨一读,好处在于可以广见闻,有助于认识音乐天地之广大;也许更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从对比参照中更加体认前两类作品的价值吧。
第一类:必读之作
贝多芬
1、第六交响曲《田园》
写景具象,引人入胜。
2、第五交响曲《命运》
表现意志与情感,比较具有象征性,非长期反复倾听、思索,并不怎么好懂。
3、第一、二、四、七、八交响曲
这五部都是贝多芬交响乐森林中的参天大树,虽然比较好懂,可是同样值得细读的。其中,青春气息的《第二交响曲》和老辣的《第八交响曲》,似乎没有受到爱好者的注意,是很可惜的事。
4、第三交响曲《英雄》
《英雄》虽然写作的时间比较靠前,其气魄与深度却给听赏加重了难度,所以还是放在后边来听为好。
此时你听交响乐已积累了不少经验,对贝多芬的语言也比较熟悉了,走进这音响的森林去便不大会迷路了。
5、第九交响曲
何时听“第九”?这可是一个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如果像许多人那样,由于慕名心急,一上来就去听这部伟作,毫无知识与心理上的准备,不但会无所得,也许还有损于“第一印象”,而对于伟大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极其珍贵的,是终身难忘的。所以应该十分珍惜。虽说人们可以把这部作品反复倾听百遍、几百遍乃至上千遍,也只会愈听愈觉得其味不可穷尽;但那种一开始接近它所获得的最直觉的感受是不可得而重复的!
因此奉劝人们最好是把听“第九”作为对贝多芬殿堂的巡礼的一个高潮,当作一件庄严的大事放在后期来进行。不是要你搞什么焚香点烛的“初听式”。而是以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近乎虔诚的心情,来享受那庄严美妙的“第一印象”!

6、序曲:《爱格蒙特》和《莱奥诺拉序曲第三》
前者,一般人比较熟悉,但也可能因其短小而闲闲听过;后者,也可能没有受到应得的高度重视。对于这两曲,都值得用更大的注意力去反复倾听。它们,尤其后者,都是浓缩了的,紧凑而精彩的小“交响乐”。参考着它们所联系的戏剧情节来听,固然有助于感受,然而又可以当作纯乐来欣赏。
7、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应该作为必读之曲,自然是没有疑问的。在汗牛充栋的小提琴协奏曲文献中,假如只允许挑一首来听的话,似乎就是它可以当选。
8、钢琴协奏曲《皇帝》和《G大调协奏曲》
五部钢琴协奏曲中,《皇帝》当然是最辉煌的;然而更深沉的是《G大调协奏曲》。两首都是必读之作。
9、钢琴奏鸣曲《悲枪》《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
贝多芬的重大作品大多在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中。百余年来,演奏家和听众之间似乎达成了默契的共同选择是这样几部:《悲枪》《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要真正熟悉这几部,也必须支付一笔艰巨的精神劳动的代价。比如,可别误以为《月光》不难懂,光是它那小不点儿的第二乐章,便像个斯芬克斯的、或者蒙娜丽莎的微笑。李斯特说它是“两个深渊之间的一朵小花”,并不是信口说说的。
10、弦乐四重奏《降E大调四重奏》(作品74,别名“竖琴四重奏”),《F大调四重奏》(作品59之1)
“登堂”是不够的,还须“入室”。要人贝多芬之室,就不可不倾听他的室内乐,尤其是弦乐四重奏。然而这也正是心灵之旅中最不容易走的一段路。像那超凡人圣的暮年之作,最后的五部弦乐四重奏,能列人“必读曲目”吗?不行!还是也等到爱好者尝够了人生的苦辛再去探险吧!但我们不妨先选读两首:《降E大调四重奏》(作品74,别名“竖琴四重奏”),《F大调四重奏》(作品59之1)。它们平易近人,听了不难渐人佳境,可以为进一步读他的室内乐作品打下基础。
11、其他
像《小曲》(Bagatelles,作品33)这样的小品是可以推荐的。“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曲也不在大。读这一组小曲,对于我们认识贝多芬,更贴近地听听巨人的赤子心声极有帮助。

舒伯特
1、第八交响曲《未完成》
在交响乐这一领域中,舒伯特虽然还不能望贝多芬之项背(他的好儿部交响乐,恐怕只能屈尊排在“可听可勿听之曲”一类中);然而,如果他仅仅留给后人一部(而且是残缺的)《第八交响曲》,那他也绝对可以赢得不朽的名声了。这部作品,要给以“伟大”的评价,并不合适,但绝对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就连作者白己,不也写不出第二部如此瑰丽的交响曲,而且写到第二乐章也只好搁笔、难以为继吗?“未完成”实是已完成。有些好心好事者总想续貂,固然只落得弄巧成拙,恰似人们写什么《红楼圆梦》之类,又像有人妄想为米罗岛的维纳斯雕像“断手再植”;还有一种考据认为此作的其他乐章并未遗失,不过被误放到《罗萨蒙德戏剧配乐》中去了。此说即使可信,那另外两章也是配不上前两章的。要借用文学语言来解释《未完成》这篇杰作是徒劳的,但人们要从倾听中充分感受这种神异、恍惚有如一场好梦般的音乐之美,却又绝不比听懂任何一篇标题乐作品更困难。恐怕这正是它成为最通俗(毫无贬义)也最耐听的交响乐的原因之一吧?
2、即兴曲
必须推荐的必读之作是那些即兴曲。这种音乐真像是兴会淋漓诗兴大发的骚人的口占一绝,诗味极浓,但又不必勉强赋予什么题目与意象。它们是纯乐性的道地的“无言歌”“无题诗”。它们抒发着作者情怀中乐天的一面。那滔滔不竭的乐流,始终像清溪之水一般自在淌流。其中最为美妙的也许应数那首“降G大调”的。钢琴诗人是在沉思默想中漫步行吟,在溪光云影中编织他的“好的故事”。如此纯真素朴不假雕琢的诗与歌,除了舒伯特是再没有人能吟唱的。
3、艺术歌曲《魔王》《玛格丽特纺织歌》
舒伯特最辉煌的业绩当然是艺术歌曲。这种艺术歌曲是诗艺和乐艺的完美结合。它需要作者与演者的精雕细刻的表达,同时也要求一个诚意的倾听者的认真仔细的吟味。听者既要理解、感受那诗艺之美,又必须能感受那同诗的文字结合在一起的音乐的力量;这就比单纯读诗或读乐要求更复杂细腻的体验。
《魔王》当然是最为广大乐迷所知的一首。此作不但有李斯特改编的钢琴曲,还被柏辽兹拿它配器改成了管弦乐曲。然而原作是民谣风的,又是很声乐化的,特别是其中有些地方是宣叙风的,既如歌,也似语,需要自然而亲切的表达。改为钢琴或乐队,便不免显得生硬无味了。
其实在《魔王》之前,舒伯特就已谱写了他的第一篇天才之作:《玛格丽特纺织歌》。恐怕注意这一曲的爱好者不像爱听《魔王》的人那么多。但貌似平凡而实是神韵非凡的这一作品,是非常值得反复细玩的。它就像《浮士德》诗剧中的一幅“插图”。没有任何一幅关于《浮士德》的画是有资格同他这幅有声的音画、有形的音诗相提并论的。如果听懂了它,一个活生生的玛格丽特便如在目前了。不但如此,她那满腔烦忧、重重的心事,也可以感受到了。这篇小歌,曲调素朴得近似于说话,却叫人觉得真挚可信之极。曲中有一个最动情的地方,这位女郎的微妙复杂的激情,作曲家却是用了音乐中“最有力量与情感的休止符”来表达的。评家认为,这里的休止,其诗意与戏剧性之强烈,不愧为伟大天才的神来之笔。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门德尔松
1、音乐会序曲《芬格尔山洞》
此作在百多年来始终是音乐会和唱片中的保留节目,至今也未曾被乐迷听厌。本来许多标题乐作品很容易叫人一听便爱,而也难免于多听便厌。门氏此作却是听得越熟越是其味酥酷。这其中道理便同他运用古典“格律”,发挥了纯乐的力量有关系。你会发现那音乐是离开了文学与绘画的标题所规定的内容,产生了自有的效果,显示音乐自身之美了。
不过也值得指出,此曲在刻画自然景色上也确是精彩。音乐中的“山水画”不可胜数,门氏的这一幅是突出的。它不但画出了从山洞内外所见的天光海色、来潮与退潮,还传出了在岩穴中观海听涛之人的心理感受。这幅交响画的“透视法”是奇妙不过的。然而当你倾听着其中丰富而曲折、层出不穷的变化时,可能没注意到乐曲的结构和发展竟然是并不怎么复杂的。这也正是他善于驾驭形式的妙用。
2、《仲夏夜之梦序曲》
《芬格尔山洞》这一曲还算不上门德尔松的拔尖之作。他最了不起的大作是《仲夏夜之梦序曲》,而这是一位年方十七的少年的作品!就连门氏自己,毕生中再也没能写出这样永葆青春之美的作品。
3、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可以和《仲夏夜之梦序曲》拿来作一比较的是他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此作也是洋溢着一种朝气,鲜美,英俊,听时足以令人暂时忘怀于人世间还有丑恶与痛苦。然而可惋惜的是,这篇美妙音乐的耐读性是不好同《仲夏夜之梦序曲》比的。从前有位为小提琴写史话的英国文人在盛赞此曲之美的同时又叹息道:假如我能重生一次,再享受一番初听此曲的新鲜感,那多幸福呵!
4、无词歌《春之歌》
必须列为必读曲的倒是一篇小品。其实它就是人们早已耳熟的《春之歌》,但耳熟未必就一定认真倾听吧?这篇小小的无言歌完全可以同他的大型作品并列为他的天才的见证。无言歌本来是意在忘言的,所以不但无言(词)也无题。(除了《威尼斯船歌》等少数几首有作者自加之题。)这曲题当然是他人所拟,但也的确不可能有更恰当的曲题了。听这篇春之礼赞的音乐可以联想文艺复兴画家提香与波迪切利描绘春神花仙的名作。通常人们用温柔的格调演奏它,诚然也可喜;也有人改为乐队曲,抒发了一种春日大自然中少男少女们陶醉于青春之美的意境。这正可以说明,短小的篇幅中竟蕴含着如许丰富的乐意!

柏辽兹
1、幻想交响曲
一部同他的生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作品是《幻想交响曲》。这是一部完全打破了历来交响乐传统格局的大胆之作。虽说这部“五幕剧”并不是自始至终都能吸引人,但其中有好几个乐章都是独创的而且精彩异常,写实与想象交相为用。第二乐章写舞会场景,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的妙境。景与情交织交融。第二乐章也是写景又复抒情。处处叫人感觉出那个情场失意百无聊赖的主人公的在场。第四乐章《向断头台行进》,刻画既工,又仍然以人为主。并且能迫使听者不是只作为一个看热闹的旁观者而是同那个赴刑场者一起体验着阴暗绝望的心情。这是极高明的大手笔!听这一章有时令人毛骨谏然,不禁怀疑作者是否也当过死囚,才有此体验?
从这些方面都可见柏辽兹的自由的幻想实际上是建筑在他对人生世态的体察上的。最后的那个乐章是一幅“地狱变相图”,却也因其根据之不足(欣赏者也缺乏可以联想与共鸣的生活依据),因而不能有很大的说服力,现出了才穷力尽的样子,也没有什么大听头了。
2、《罗马狂欢节序曲》
柏辽兹的另一篇值得细读的力作是《罗马狂欢节序曲》。这本是歌剧《本韦奴托·切利尼》中的一首幕间曲,我们可以拿来独立地欣赏,不须细究其同歌剧内容的关系。音乐文献中写狂欢节情景的相当不少,很容易只显得热闹而缺乏韵致与余味。柏辽兹此作在写热闹气氛这方面固然不凡不俗,而其最动人之处还在于传出了一种良辰吉日的醉人气氛。特别是那一开头的不多几笔便呼唤出了这种气氛。听了好像罗马古城的男男女女一睁眼醒来便见到阳光耀眼,一派喜气洋洋的情绪。这种效果证明了这位管弦乐配器大师的形象思维与技巧的确有过人之处!

肖邦
1、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
纵观乐史,肖邦实在是一个特异现象。仅仅靠一架钢琴,他便做出了众多作曲者用一支大乐队反而表现不出的大文章。他把钢琴这种机械人性化了而且诗人化了。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当然也开发了钢琴的性能,以钢琴为喉舌,发表其思维,但只有到了肖邦笔下,钢琴才成了通灵的“传媒”,它甚至唱起了连人声也自叹不如的歌声。李斯特一派总想迫令钢琴仿制别的乐器,变成管弦乐。他的许多改编曲加上他本人的演奏绝技,也确实达到了此种效果,令人叫绝。可是肖邦才更高一筹。他不要钢琴抄袭他人取消个性,而是分外发挥它的本能,让这乐器显出连管弦乐也不能取代的神通。因而也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许多钢琴曲,改成管弦乐便更加多姿多彩;而肖邦之作几乎是以不改为妙,移植到别的乐器或乐队中,反倒走了样,变了味。比方那篇《升C小调幻想即兴曲》,是一首高华秀逸的钢琴诗篇,美到极处,也正是绝对不宜改编的一例。此乃肖邦身后遗作,曲虽不大,却是神品无疑,不用说是必读之曲。
2、前奏曲集《雨点》、《D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24)
《前奏曲集》中有两首不可不读。一是人们比较耳熟的《雨点》,它那意境和韵味很能唤起我们中国人的共鸣。在秋意萧然的气氛中,一个愁绪满怀的人听着檐前雨滴,时疏时密,这在中国古诗词中不是不难寻到印证与比较吗?而其中间一段的乐境也不禁叫人忆起宋词中名句:池上轻雷荷上雨!
另一首是《D小调前奏曲》(作品28之24)则又换了一副阔大的气象。有人把它填上“暴风雨中一朵小花”的情景,也未尝不可作如是听。但别小看如此短促的一篇小品,内里其实蕴藏有更宏大深远的意境,认真倾听,你会感受到这位忧患之情极深的音乐诗人是“心事浩茫连广宇”(鲁迅句)的!
3、圆舞曲集《升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2)
一般的肖邦爱好者也许对他的圆舞曲一听就爱,但这些音乐和一般的华尔兹是并不好相提并论的。有人形容它们是一种“心灵的舞蹈”。《圆舞曲集》中有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作品64之2)风韵独绝,完全够得上这个称呼。其意象之恍惚有如梦中见仙人起舞,叫人觉得施特劳斯的那些名作显得是凡脂俗粉了。
4、夜曲集
夜曲是肖邦深为嗜爱的体裁。许多人之迷上肖邦似乎也是由于他的夜曲。肖邦是借助于夜深人静万籁俱寂这气氛,来独自一个向他的对话者倾诉自己的满怀烦忧之情。这种绝不仅仅是好听而已的音乐,我们也必须肃然悄然而倾听之。你必定会发现,《夜曲集》中有如许不同气氛不同心境的夜。例如降E大调、降D大调和升F小调的三首夜曲,便是如此。
5、钢琴协奏曲《E小调协奏曲》
肖邦有两部钢琴协奏曲,首先可听那首《E小调协奏曲》。但不可不知的是,肖邦的协奏曲是可惜美中不足的。它们不大能算是交响音乐,而只像一种附加乐队伴奏的钢琴独奏曲,太缺乏交响性了。管弦乐部分平淡无味,往往显得多此一举。不过钢琴部分之丰富美妙足可弥补抵消这一缺陷,令人不觉沉醉其中而不愿苛求了。

瓦格纳
1、序曲作品《罗恩格林前奏曲》、《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与《情殉》与《纽伦堡名歌手前奏曲》
三篇作品,三种截然不同的情趣。《罗恩格林前奏曲》带着有神秘色彩的罗曼谛克气氛。《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用复杂的半音阶线条交织出一幅无边恨海的阴惨景色。通常和此曲连着演奏的《情殉》,更是把人间爱欲的大苦与极乐抒发到了极致。然而《纽伦堡名歌手前奏曲》却又把人们送回阳光灿灿的世俗世界。对照着听这三篇音乐,恍如经历、尝味了三种完全不同的人生,而这都是从同一个头脑中构思而成的,有的还是瓦格纳在同一时期中同时在酝酿着的,岂非不可思议!
2、《尼伯龙根的指环》之《女武神的飞驰》、《森林之细语》
《尼伯龙根的指环》是一部庞大的乐剧,其中的音乐是听之不尽的,但有两曲可以说是爱乐者无论如何必听的。其一是《女武神的飞驰》。那是一段幕间音乐,像一幅壮观的大壁画,写的是英武非凡的女武神们挟着风云雷电在九天之上纵马飞驰放声高唱的场景。它既有如画的逼真,又不失其神话的色彩,而且音乐的交响化与配器之美妙也是卓绝的!
另一篇绝妙的音画(也是音诗)是《森林之细语》,写剧中英雄齐格弗里德漫游林中的一景。风摇树语,“鸟鸣山更幽”。在所有此类“音乐风景画”中堪称出类拔萃的神品,就像米勒和柯罗的画那样名贵可珍!
3、《浮士德序曲》
在室内乐、钢琴曲等方面,他也没有什么可供我们“必读”之作。但有一部作品却值得在此郑重提出,便是《浮士德序曲》。此作不是用在歌剧中的音乐,只是一篇独立的音乐会序曲。很可惜的是许多爱乐者似乎不大留意这篇了不起的杰作,往往漏听,失之交臂了!人所共知,用浮士德这题材谱制的歌剧、交响音乐、钢琴音乐,多得叫人难以遍读。老实说其中有的不读也罢,但如果对浮士德这典型感兴趣,那么此曲是不可不读的。作者原想拿它写成一部交响曲的,后来加以修改,独立成篇了。虽然如此,其中却浓缩了歌德诗剧的精神,可以说是文学原著的一种令人信服的“音译”。如此美妙、深刻、耐玩的作品,假如对其无所知,真是太可惜了!

布拉姆斯
1、第一、二交响曲
布拉姆斯写了四部交响曲。其中我们必读的恐怕是第一、第二这两部。前一部,有些人捧之为可以继承“贝九”传统、也同样伟大的“第十”!看来这评价难以为更多的人接受,总之是他的代表作。在交响乐事业不大兴旺的19世纪中叶,他的交响乐的确有一种纪念碑似的价值。《第二交响曲》同前一部作品的阳刚之气大不相似,另有一种明朗可喜的田园风味。
2、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在小提琴协奏曲这领域里,从19世纪以来形成了一种公认的评价:排在最高一档上的作品只不过四五部。除了莫扎特、贝多芬、门德尔松和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一部便是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也应列为必读之曲。

柴可夫斯基
1、第六交响曲《悲怆》
《悲枪交响曲》等于是柴氏其人其乐的一个总结,也是这出其生涯中悲剧的高潮。这样的音乐,对于诚心听乐者绝非一种消闲解闷的娱乐品。听它是令人悲枪的,而且会发人深思。它有某种不可抗拒的魅力,艺术表现又是很高明的,经得起细听多听。它也是深人浅出的。因此,这部交响乐和《田园》《未完成》《自新大陆》一起,理所当然地成了雅俗共赏的也是最普及的交响乐。交响乐是严肃音乐中最严肃的,所以大众化的交响乐是更难能可贵的。
2、《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
《罗密欧与朱丽叶幻想序曲》,这是爱乐者比较熟悉的曲目。作为莎翁名剧的一种“音译”本,似乎那可信性超过了某些平庸的译本或戏剧演出。
3、《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
柴氏不但善读也善译莎氏乐府,他而且为但丁的《神曲·地狱篇》提供了极其传神的“音译”。这就是《里米尼的弗朗切斯卡》。他把《地狱篇》中一段中世纪的言情故事演绎成了一部感染力强烈的音诗。曲中对地狱景的刻画似乎比柏辽兹(《幻想交响乐》末章)李斯特(《但丁交响曲》)笔下的地狱更有说服力;也比浪漫派画人德拉克洛亚的名作《但丁的小舟》更来得阴森可怖;而写到女主人公弗朗切斯卡,更叫人好像面对着一位凄苦欲绝的薄命红颜,听她哀诉自己不幸的身世。在作者饱蘸了同情的笔触下,那座发生悲剧的中世纪深宫中阴冷的气氛,竟可以使听者不禁为之不寒而栗!乐中有人,有景,有情;器乐的语言达到了歌剧的效果!爱好老柴的乐迷往往错过了这样一部文情并茂的不朽之作,那岂不太可惜了!
4、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极受众人欢迎的《降B小调钢琴协奏曲》,以及被列为小提琴协奏曲经典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如果作为必读曲,也未尝不可,但你迟早会发现它们在深刻性上是美中不足的。
5、钢琴套曲《四季》之《三套马车》《白夜》《秋》
钢琴套曲《四季》中倒是有几篇小品很可以作为必读之作欣赏。例如《三套马车》《白夜》《秋》。至于《船歌》,虽然很讨人欢喜,却稍嫌带着一点沙龙气味了。

格里格
1、《培尔·金特组曲》
要选他的必读曲,人们自然会首先想到《培尔·金特组曲》,这是他的代表作。虽然它是易卜生诗剧的配乐,可是世界上知道那部文学原著的人远不如听过这配乐的人多。不过,其中有一些是分量较轻的,只有《早晨》这一曲是值得多加注意领略的。只用如此短小的篇幅和简单的素材、经济的笔墨,而能将一幅海滨朝景描画得如此令人信服、心神俱爽的例子,在音乐文献中恐怕至今还找不出。
2、A小调钢琴协奏曲
他只好屈尊做个小品大师。但《A小调钢琴协奏曲》应该看成一部画面广阔,气势不凡而又清新可喜的杰作,是不可不读,也还耐得起多读的。
3、钢琴小品《致春天》
即使是几分钟可以听完的钢琴小品《致春天》,你也会强烈地感受到其中的北欧风味,而且其味清新隽永。他写了大量的抒情小品,都是朴素天真而又诗意盎然的。其中最耐人寻味的便是《致春天》了。我们听这首小品的时候,好像咽下了一口清冽甘美的冰下流泉。同时也仿佛感受到了曲中所传达的诗意:严冬方去,寒意未消,在溶雪化水中送来了春之消息。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
1、《天方夜谭组曲》第一、三乐章
在俄罗斯“强力集团”五个人里面,人们最欣赏的作曲家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标题音乐的形象性,鲜明的斯拉夫风味,再加上他有一手为管弦乐调色赋彩的高明手艺,这样便构成了他的管弦乐作品的吸引力。古典音乐中流传极广也最讨人喜欢的节目之一,就是他写的那部《天方夜谭组曲》。当然此作之流行也沾了《一千零一夜》这部文学经典的光吧。我们应该心中有数的是,此曲的四个乐章,并非“等值”,不是都同样耐读的。我想我们不妨浏览全曲而重点细读其一、三乐章。第一章是《辛巴德航海》。在所有的描绘大海的音画中,它是相当出色的一曲。其动人之处显然也不仅在于对海上风光刻画得又真又美,而且同瑰丽的文学故事巧妙地融合为一。这位配器大师的卓越的技巧也使这一巨幅壁画更加显得灿烂夺目。
也许你听熟了以后又不免有难以满足的遗憾。它的“重复话”嫌多,而未能将乐中意境作更广更深的展开。
《辛巴德航海》可当文学名著的插图观赏,那么第三乐章《王子与公主的情史》便是一篇音乐抒唱的爱情诗。要论诗意和乐艺的高下,恐怕更美更耐听的还要数这一乐章。即使拿配器的精美来说,也是很可细玩的。
我们来不及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俄味音乐”,倒先介绍了这部“东方风味”的作品,固然它那“东方风味”并不是道地的阿拉伯味。
2、《西班牙随想曲》
他还向爱乐者贡献了一部更精彩的并非“俄味”之作:《西班牙随想曲》。我们知道,并非西班牙人却爱写西班牙风味的音乐,历来是许多作曲家的爱好。这种“仿西班牙风格”的乐曲太多了。真正西班牙人写本地风光的作品,反而不大引人注意。在所有的“仿作”中,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这部随想曲,恐怕最能满足向往西班牙风光的乐迷了。这的确是阳光耀眼热气腾腾的音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钱 +99 收起 理由
yangmetal + 1 + 99 多谢,好文始终受用~~~

查看全部评分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53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9-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0: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入门曲目甄选(2)

鲍罗廷
1、《波洛维茨舞曲》
《波洛维茨舞曲》是歌剧《伊戈尔王》中的音乐。其中,女声合唱的部分具有一种迷人的魅力,而男声合唱部分犷悍而野性,两者适成对照,是虽然多听仍不失其新鲜感的音乐。
2、《A大调弦乐四重奏》之《夜曲》
《夜曲》是他的《A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的一个乐章。它的音乐极为甜美,听了好像是一群知心朋友在沉沉长夜中高歌曼吟,浓情似蜜,是一种令人心醉的音乐。

西贝柳斯
1、第一、二交响曲
民族乐派中并非只有二流人物。小小的挪威出了一个格里格。同样是国土不大的芬兰也出了一个西贝柳斯。格里格不曾写出重要的交响曲,西贝柳斯却以他的交响音乐雄视乐坛。19世纪末叶,交响乐领域难得有伟大深沉之作,西贝柳斯的崛起使小小芬兰成了“交响曲大国”!
从他的交响曲中人们可以感受到荒寒北国大自然的严峻与人民的坚毅顽强。音乐不但有北欧的民族色彩,作曲家的个性风格也与众不同。而那交响思维的丰富,气象的阔大,也处处叫人感到不同凡响,是贝多芬、布拉姆斯等大师的交响乐传统的一个新发展。听西贝柳斯的交响曲,会打心里产生一种面对崇高事物的敬畏感!
他写了好几部交响曲。其中,第一、第二这两部都可作为必读之作,反复倾听。

德沃夏克
1、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第四交响曲
在民族乐派作曲家群星中,最灿烂夺目的一颗明星无疑是德沃夏克了。正像西贝柳斯不仅属于芬兰民族一样,德沃夏克也绝不仅仅是波希米亚民族的音乐文化代言人,而且他是应该列于西方音乐史中大师之林而毫无愧色的。因为像《自新大陆》这部交响曲,不但有波希米亚人的血液,而且吸收、融人了美洲印第安人与黑人音乐的因素,酿制成了全世界各民族人民雅俗共赏、最通俗易懂的交响音乐,这真是令人赞叹不已的!
不过,这部好听又耐读的交响曲虽然如此普及,人们几乎都耳熟能详了,然而要真正能深知其中所蕴藏的听之不尽的美,绝不是随意听听便能做到的。平易近人并不等于肤浅。它是一部最经得起广大听众与悠久时间考验的大作品。不但必读,而且要反复读,精读!
爱乐而不曾听《新世界交响曲》(一般人喜欢这样叫它,但《自新大陆》是原题,更确切地表达了作者向他怀念的故乡亲人传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的信息之意)的,恐怕不会有;只怕也有不知道他另一部美妙的交响乐的。这便是《D大调第四交响曲》。此曲的味道和《自新大陆交响曲》很两样。但也有相似之处,即是都有层出不穷的可爱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复调和精彩的配器。也许更值得用心倾听的是那种毫无造作之感的交响性和生动的气韵。
2、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
人们常常为大提琴协奏曲文献中高峰作品屈指可数而遗憾。德沃夏克的《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正是那屈指可数的几部中的一部,也许还是最美妙动人的一部。
这篇作品可以说是《自新大陆》的姐妹,它们的写作有同一背景。我们也不难从中听出作者相似的心绪。此作可谓一部用大提琴助奏的交响曲。它不仅乐想丰富深刻,曲调绝美,织体繁复而精致,配器色彩富丽;而且它那音乐的交响化效果也是令人叹为“听止”的!也像《自新大陆》,它是不厌百回读的!
3、三联序曲《狂欢节》《在大自然里》《奥瑟罗》
三联序曲《狂欢节》《在大自然里》《奥瑟罗》。世人听得比较熟悉的只是那篇《狂欢节序曲》而已。更美妙也深刻的另外两篇却往往被错过了。何况这三曲要联接起来一口气听,你会更完整地领会作者的深意。
4、F大调弦乐四重奏
室内乐作品往往显得深奥难解,令人不大好接近,德沃夏克的《F大调弦乐四重奏》却像《自新大陆交响曲》一样深人浅出,平易天真,而又美妙惊人,永远不失其魅力!
5、《传奇集》
他的两集《斯拉夫舞曲》,乐迷们至少也熟悉其中的几篇。然而他那十篇管弦小品《传奇集》,注意欣赏的人恐怕不多了。其实这里面有真正的波希米亚风味。曲虽短小,意境却幽深,堪称乐中妙品!

圣桑
1、《天鹅》From《动物狂欢节》
《天鹅》是从《动物狂欢节》中折枝选摘的一朵奇花。那一部音乐是一种才子文章、游戏笔墨,有一种玩世不恭的谐趣。现在已同《彼得与狼》(普罗科菲耶夫作)一起,成了少长咸宜的音乐童话。人们也忘了其中有作者向其同时代乐人施放的冷箭了(正因此,生前不予发表)。
平心而论,《动物狂欢节》当作儿童音乐漫画“看”是并不坏的。但是对其中的《天鹅》也那么闲闲看过,那却是亏待了一颗明珠了!
不要因其只是一篇小品而低估它,此曲是列于神品而无愧的标题乐杰作!既是那么造型鲜明如精工的浮雕工艺品,又超越了形似而有悠然不尽的诗意。曾有一部芭蕾小品《天鹅之死》,此曲成了舞蹈形象的根据。我却认为那是创作者的误读,从而也成了对欣赏者的误导,害得这篇音乐既走了样也走了味!
2、小提琴曲《引子、随想风回旋曲》
圣桑另一篇绝唱是小提琴曲《引子、随想风回旋曲》。它好像一首中篇的协奏曲,写得精致的管弦乐对于烘托小提琴独奏或与之交响发挥了出色的效果。虽然篇幅不大,只抵得一般协奏曲的一个乐章,然而我们宁愿读他这言之有物的浓度很高的中篇小说,而怕听某些虚有其表华而不实的长篇大论。
虽然安上了个干巴巴的曲题,作者自己似乎也不曾透露过个中消息,许多人听它也许只知听其艳丽的曲调、铿锵的节奏与辉煌的协奏曲风的技巧;殊不知乐声中很可能隐蔽下一个哀感顽艳的爱情故事哩!
此曲也大可配上几幅法国画家德加画的舞蹈场景,但曲中由小提琴扮演的那个舞女分明有重重的心事满腹的哀愁,她那舞态与神情都浸透了一种凄苦之色。凑巧的是,这里面的人物、情节似乎都不难从莫泊桑的一篇短篇小说中去索隐。反正,圣桑即使一生只留给我们以上二作,他也在我们心中不朽了!

比才
1、《卡门组曲》《阿莱城的姑娘组曲》
提到比才这个名字我们就不会不想起超人哲学家尼采。他从对瓦格纳的狂热崇拜中醒悟过来,幻灭之余,忽然看见一片真正的阳光,不觉为之狂喜。那正是他听《卡门》的感受。从这段真实的乐史佳话便知道比才的音乐是何等的不凡了。须知尼采不但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也够得上大半个音乐家的。
比才的音乐是如此流行也无人不爱,很可能被误认为并不深刻也不高雅,只是动听而已。其实他这种音乐平易近人而又深人浅出,既不同于瓦格纳的玄奥繁复,也不流于古诺、马斯内等人的俗媚。你必得在同他的对立面相比较对照的精读中细细品味,才能体验其真诚自然之美。它固然是彻头彻尾的法国味,比柏辽兹和圣一桑斯更真的法国味;然而连德意志的高傲无匹的“超人”也能欣赏它,又可知其中之美是更高更普遍了。比才的音乐绝不故作深刻,充溢着温暖而并非温情也不过火的人情味。《卡门》是如此,人们已耳熟能详,不消再絮烦。《阿莱城姑娘组曲》的真正价值,恐怕有些爱好者还不甚了解。这一组音乐在风味上和《卡门》有所不同。《卡门》表达出一种激情;《阿莱城姑娘》则表达了温柔敦厚而又是悲剧性的人情,它原本是为法国作家都德的剧本所写的配乐。我们听那音乐时也不禁联想起都德的文情。瓦格纳的音乐往往叫人觉得是将历史与现实拔高而且用高倍放大镜放大了的,可敬可佩而不大可信可亲。比才之作总是人世的,没有什么同现实人生疏离的感觉,可爱亦复可信可亲。《阿莱城姑娘组曲》中的《田园》《小步舞》《钟乐》与《弗朗多尔舞曲》等等都是非常耐读而永不失其新鲜感的。

雷斯庇基
1、《罗马松树》、《罗马喷泉》
一部标题音乐作品,能做到刻画精工还不是最难的事。贵在既有画意而又诗情洋溢。我们从听标题乐作品中还不难发现,有些漂亮的音画,纵然逼真,可惜画中无诗,无情,无我。高明之作大抵是画中有诗,诗中又有我,而那个“我”既是静观者,又是真正动情的。
雷斯庇基这两篇作品便可谓既是写生的音画,又是怀古之音诗了。其中诗情画意之浓,交织交融,真正令人低徊不尽,联想纷涌,不觉为之深深陶醉了!在听不胜听的标题乐文献中像这样的作品并不多见。
《罗马的松树》的第一章还不那么吸引人,第二章便把人带进了古罗马基督教徒殉道者的地下墓葬。气氛于阴沉之中含着追念与虔敬之情,叫人遥想当时的史境,顿时激起一种对殉道者坚贞之志的肃然敬畏。
此作中的第三章无疑乃最精彩名贵的一篇。月夜松风,本来也就可供描画吟咏一番了,但作者于此并非只是平常地赏玩景色,而是巧妙又自然地让听者感受到画中有一个怀古之士在看月听松,同时也便似乎感受到了其人吊古伤今的那一番感慨万端的心情了。
中国古人曾发“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之叹。作曲家这里写的也可能是曲中人以眼中之月色想到了它曾映照过的古罗马英雄豪杰吧?
中国人听这一曲,假如不期而然地想到了大诗人李太白的名篇“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那是很自然的。因为曲中的这一片好月色还伴着万壑松风,有色有声,显得更立体,更富于动感,也更有情致了。
雷斯庇基无愧于他的老师—配器大师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这两篇音乐中,配器艺术之妙,对于渲染诗情画意所发挥的作用是有耳共赏的。就在对月夜松风的表现中,咏唱主要旋律用单簧管是极其允当的角色分配,这一运用可作为配器法的名例而不朽了!而衬托着单簧管的领唱,弦乐掀起了松风阵阵,那效果也是绝妙的!波澜迭起,跌宕多姿,风声、松声的起伏,其实又同景中人的心潮是呼应共鸣的!正是在这些地方,诗情画意打成了一片,听者也进入了乐境的深处也忘其为乐了!
《罗马的松树》最末一章也不俗,它展现的是古罗马军团远征归来的大画面。对这种场面作一般的描画并不难讨好,但最容易流于形似,热闹一场,没有什么画外之韵。此曲却有新意。它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阿庇安古道,也听见了踩踏在古道上的大队人马的脚步声。作者调动了整个大乐队,其中包罗了一般罕用的管风琴和两架钢琴,用来制造那似简单而实复杂的沉重的脚步声效果,而这殷然如远处雷鸣的脚步声既富戏剧性又深含诗意,它也是历史的脚步声!没有深沉的历史感的,或者换了个不是古罗马人后裔的作者来写,也许写不出这样浓郁的味道。整篇音乐是一个安排精致的绵长的渐强,从隐约可闻逐步升级为最终的惊天动地。这是比那种所谓“压路机式”的“罗西尼渐强”更有震撼力的渐强!
《罗马的喷泉》中又有意境全然不同的妙笔。其中,第四段《梅地奇别墅的喷泉》是“压卷之作”,也同样是诗情画意中渗透了史感的标题乐,而更显得神韵悠然。此曲堪称摹写暮色的绝唱。音乐文献中似乎还想不起有可与之相提并论之作哩。于“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惆怅中又浸透了对往昔的愁思。人们听此曲会有许多历史联想,恍惚可见那景中人便是《罗马帝国衰亡史》的作者吉朋。他正在凭吊旧墟,回顾沧桑。
值得提醒听众的是此曲中所写的暮霭不是静止的、凝固的画面。作者把日落黄昏时不知不觉便从绚烂的云霞淡出为苍然暮色那过程作了神异的表现。这是透纳和莫奈的画笔所无法追踪的!
作者在此曲中用上了多种多样的装饰性乐器,如钢片琴、钟琴,加上竖琴和钢琴,这多种色彩耀眼夺目的妙音又同细分的弦乐与木管铜管之声交织交融,织成一幅音的锦绣,像印象派画人的彩笔那样,点染出云霞的灿烂色光。更微妙的是我们在目迷五色的同时又似乎可以感受着薄暮时的大气的变化。渺渺残钟的余响摇漾着融人这大气中,升腾,弥散,于是又听到了用木管代言的鸟语,众鸟归巢,绕树三匝。百鸟惊喧中也啼叫出不胜惆怅之情。听到此,我们的心恍如也同那音乐一道弥散开去了!

德彪西
1、前奏曲《牧神午后》
试来安排一次“大会串’,。式的音乐会。节目都选那些在1894年(距今不过百年!)左右仿佛不约而同地同时问世的当时新作: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陆交响曲》、柴科夫斯基的《悲枪交响曲》、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威尔第的歌剧《法尔斯塔夫》和德彪西的前奏曲《牧神午后》。对照而听之,你就会惊讶地发现,《牧神》同另外几部作品(都是不朽之作!)之间的差异之大,大大超过了那些作品与前人之作的不同。
今天的人们恐怕很难设身处地体验百年前的听众初次听到德彪西此作时那种新奇亦复新鲜的感受了。新奇往往不过是一阵子,而真正有生命力的创新所产生的新鲜感是永在的。那些看惯了古典、浪漫派绘画的观众,头一回接触印象派绘画之际,同样会受到这种震撼。
因此,德彪西好像一座里程碑,它坐落在一个转折点上。似乎可以认为,从他所创的印象主义开始,西方的乐潮是在朝向同老传统迥不相似的方向涌流了。当然任何变化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在此之前,从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前奏曲》开头那个迷离恍惚的和弦当中已可听出现代派和声的苗头了。
当初是离经叛道的“牧神”,现今已成了永葆其青春魅力的经典之作。它当然是每一个爱乐者的必读之作。
不过在倾听德彪西音乐时要弄明白,音乐中的所谓“印象主义”并不能等同于绘画中的印象派。德彪西的“音画”“音诗”里还蕴含着象征主义的诗境。《牧神午后》就是为象征派诗人马拉美的诗而谱。他却并不要像前人那样去图解那篇诗。一首诗常常是不可能译成另一种文字的,也不可译成散文。迷离恍惚的象征派作品就更无法译。所以要“音译”而且“直译”也不好办。《牧神》之美虽然并不难于感知,却又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我们听众当然不妨对这篇音乐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然而不必从音乐中去追求标题乐的具体形象与情节。恐怕还是把它当做纯音乐作品来享受为妙。
2、《伊比利亚》
《牧神》的乐境如同它所写的仙境一样,是极空灵缥缈之致的;而另一篇作品《伊比利亚》又让听者返回到尘世,欢乐的人间。两篇乐曲的境界不同,艺术表现各极其妙。听前一首,你好像来到了一个清凉世界,纵然有什么爱欲的联想也已被净化、升华了;听后者,则如同登上了“欢乐岛”,和夏夜中寻欢作乐的人群混在一起了。仿佛有香气袭人,中人欲醉。它也是有西班牙味的音乐。
德彪西是高明的“画家”,也是高才的“诗人”。他的那些代表作中浸透了诗情画意。然而我们又觉得那同前人用音来咏“诗”作“画”很不相似。他是用一种新的笔墨来表达新的感觉新的意趣。
3、钢琴曲《明月之光》《水中倒影》《亚麻色头发的女郎》《阿拉伯风格曲第一号》
我们知道,在钢琴音乐这个领域,自从莫扎特以来,经过贝多芬、舒伯特、肖邦、舒曼、李斯特和布拉姆斯他们的不断开拓,已经把钢琴语言的思维与表现推进到一种极高的水平。要想有什么新突破,是难以想象的事。可是人们突然听到了崭新的钢琴语言,钢琴音乐出现了新局面!他同肖邦一样,不愧为一位钢琴诗人,然而他的钢琴“诗”是另外一种格调。他也像李斯特一样在钢琴上“作画”,可是他的钢琴“音画”同李斯特是两种路子。
他的钢琴曲数量很大,对于我们爱好者来说,那“可解度”是高下参差不齐的。有的平易近人,有的则玄奥异常。可作为必读之曲的至少有这样一些:《明月之光》。笔墨不多,便点染出一帧气韵生动格调高雅的画。不像那些用色浓重的油画,倒像是淡雅的水彩,甚至有中国水墨画的味道了!此曲似乎并不费解,其实其中蕴含的诗意(还可能有我们不大能领会的神秘寓意)是极耐玩味的。此曲有相当多的改编与移植。人们听得比较多的恐怕是小提琴曲。(斯特恩的演奏是最值得推荐的。)还有品质不同的管弦乐改编曲,其中似乎以斯托科夫斯基改编的最有回味,令人难忘。评家还认为,有一种用两把吉他弹的改编本效果绝妙。不过不管怎么说,我们只有从钢琴原作中才能赏其真味。
《水中倒影》是一篇用有声之音写出了无声之寂静的作品,参照着印象派画人莫奈对园林池沼景色的写生来听它,也许有助于领略它的妙趣吧?但我们又会觉得,比起似乎不怎么关注题材中的诗情诗意而看重捕捉眼前景物中的色、光、影的印象派绘画来,德彪西的音乐显然总是给我们更丰富的感受,更深沉的激动,更悠然不尽的回味。何况,像《平野之风》《沉没的教堂》《飘荡在晚风中的声音与香味》这一类音诗音画,其意象之微妙更是有形的图画所无能为力的了。
《亚麻色头发的女郎》也似乎浅显易懂,那曲调之美是一听便会吸引你,不能忘怀的。它也像一幅人像。但它绝非那种以温情脉脉来讨人喜欢的沙龙钢琴小品。它也远比许多冷漠的人像画更有人性更有人情美。这首小品的改编曲也有几种。非常值得注意倾听的是一种改编为电子合成器曲的作品。那虽然已是某种程度的再创作,却很可以启示我们再去深读原作,从中发掘、发现更丰富、微妙的内含。
比上面说的这一曲更加貌似平常却有不寻常的情感密度与复杂意象的,是《阿拉伯风格曲第一号》。它也许很容易被误认、误听为像个练习曲一样的小曲,无足轻重吧?其实我们如果能于倾听之中触发共鸣(不必都来自生活中的直接体验,也包括读书、读画、读剧中的间接体验),你就会惊讶于它的可以唤起复杂的联想了。也会觉得好像重新发现而也才真正认识了德彪西,理解到这绝不是那种只用冷心冷眼靠“印象”写生的“画家”。这是一个极其深情的人!这两首都是曲短情深,于平淡中寓深情的杰作!
4、交响曲《大海》
德彪西把自己的才气与笔力发挥到了巅峰状态的力作是《大海》三章。他自谦地题之为“交响素描”,其实是色彩眩目气势不凡的宏伟“壁画”!可以说,同历来那些为大海写真留影的美术名作相对照,德彪西的“音画”更显得形神兼备。
它展现了大海的万千气象,似乎还让听者体验着海洋上面与深处的汹涌与悸动。海在他笔下简直有了生命与灵性,化为神话中的巨灵了。听了此曲,再看以海为题的名画,固然觉得还是音乐艺术能量大;再听同是写海的乐曲,也便有“曾经沦海难为水”的感觉了!
不可思议的是,画家莫奈为了画海景,到海边住下,观察、写生,辛苦备尝,才画成了那几幅名画;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所以能谱出《辛巴德航海》那样的音乐,是得力于他有在军舰上度过的几年海上生活;而德彪西于其一生之中据说仅仅到某地海滨度过短促的时光而已。这也叫人联想到他并未有西班牙之旅,只不过曾到法、西交界处一观斗牛之戏,但却写出了西班牙风味颇浓的音乐(如《伊比利亚》《格拉那达之夜》),博得西班牙作曲家法亚的惊佩,认为比西班牙人自己写的还够味呢!

莫扎特
1、交响曲: 第四十、四十一交响曲,等等……
莫扎特在乐艺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不朽之作。首先谈他的交响乐。编了号的一共有四十一首。比起写了一百零四部的海顿来,可说是青出于蓝,后来居上。公认为顶峰的是那最后的三部,也即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一这三部。而在这三部用短促的时间相继完成的杰作之中,最有深度与个性的是《G小调交响曲》和《C大调交响曲》。莫扎特一生中所作的音乐,大多有一种乐观的精神,《G小调交响曲》却像在向人们披露他内心深处的烦优。尤其是第一乐章。它是一位不幸的大天才的独白与自画像。
《C大调交响曲》的外号“朱庇特”(雷神)对我们理解作品的内容没有什么用处,顶多可以形容其气势磅礴而已。在这部最后的交响乐作品里,气魄之大不但在前人之作中听不到,即使在莫扎特毕生所作中也是高峰。它的最后一个乐章是一座用复调手法建造起来的宏伟壮丽的音乐殿堂。
只听这最后三部,还不足以认识他的交响乐艺术之丰富多彩。还有几部也应该仔细倾听。即所谓《林茨》《哈夫纳》《巴黎》与《布拉格》。被别人标上此类别号,都是事出有因,而且也可联想其身世,至少也比光记调名、曲码方便,但它们同乐曲内容是无关的。
2、歌剧序曲:费加罗的婚礼、唐璜序曲
莫扎特的创作,最重要的无疑是歌剧艺术,可惜本文不能谈这方面的问题。但他有两篇歌剧序曲,是极重要的必读曲。
一篇是《费加罗的婚礼》的序曲。这篇乐曲篇幅不长,速度又是用的急板,一般只要四分钟左右便奏完了(从肖伯纳的乐评中可以知道,19世纪英国有个传统,它必须在三分半钟之内奏完)。然而那不过二百多个小节的音符中所蕴含的能量之大,简直找不到话来形容。它虽然是放在开幕前演奏的序曲,却只是作为一种情绪上的提示,精彩地预告了这部喜剧中将要具体展现的精神状态。但是我们后来人反复倾听而不厌,还可以从中感受、联想到比戏剧人物、情节更为深刻的东西,也就是莫扎特刚来得及赶上便不幸短命死了的那个伟大时代,那个狂鹰突起的大时代!听此曲,令人精神振奋,也感到对音乐美的极大满足!
除了童年时期,他的一生绝非幸福愉快的,竟然写出了《费加罗的婚礼序曲》这样一篇浓缩了力量、喷发出欢乐的音乐,的确是这位不可思议者的又一个不可思议的例子!
另一篇值得独立演奏与欣赏的歌剧序曲是《唐璜序曲》。向来流传着有关此曲的一则佳话是,直到那部歌剧已经全部排好,正待开台上演的前一天,作者才在剧场与夫人的催促之下开了个夜车一挥而就,并未耽误演出。现代的乐史家订正了此说,认为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开演前两天中写成。
我们知道,莫扎特最伟大的歌剧便是《唐璜》。而这篇从总谱上看来非常简单貌不惊人的序曲,评家们也极口赞叹其高妙:从一开始便概括而深刻地预示了全剧的情绪、气氛。
前面谈的那篇序曲是一片阳光灿烂,《唐璜序曲》则是鬼气森森的夜,有一种不样之兆的气氛。
3、钢琴协奏曲:第20、21、23、25、27钢琴协奏曲
二十七部钢琴协奏曲,除了早期的四首以外,是莫扎特全部作品中极重要的部分,其中最精彩的几首可以同他最好的交响乐作品以及歌剧平起平坐。所以,听莫扎特不可不听他的钢琴协奏曲!
当时的钢琴这乐器尚在青少年时代,只有六十一键,音域窄而音量不洪。这些弱点本来会有碍音乐思维的尽情发挥的;然而莫扎特能造奇迹。他运用这有局限的乐器谱写出了至今还无人能超越的协奏曲!
其中至少有十部左右是绝妙之作。如果来不及都听,那么有五部是不能不听的,即第二十、第二十一、第二十三、第二十五与第二十七。这数字只可增,不能减了。
这五部作品虽然同为钢琴与乐队的音乐,又各有各自的面目,绝不相互雷同,当然又都是莫扎特!
他的钢琴协奏曲,独奏乐器始终是主角,然而管弦乐也并非跑龙套的角色。他那使协奏曲交响化的艺术是巧妙而恰到好处的,并不像后人所犯的毛病,把协奏曲化为加上助奏的交响乐。我们听时应该兼顾那“红花”与“绿叶”,才能充分领略其中的美妙。
他的协奏曲基本上是纯音乐。人们不必强作解人,索隐其中情节。但也有评家认为他是把它们当做无题、没有说明书的歌剧来写的,从中不难听出形形色色的人物、场面云云。
4、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是如此流行,也就用不着多余的介绍了。值得提醒一句的是,那是一些他的前期之作。而他虽然早逝,虽然从童年起便显出了奇花怒放般的大资,但他的乐艺是有一个越来越成熟,达到更为圆熟更为完美的境界的过程的。所以我们更应该注视他那些后来的杰作,最有价值的作品都是最后十年中的产物。
5、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
比较起来似乎不怎么受到爱乐者注意的,有一部《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这可是一部绝对不可错过的,也许比小提琴协奏曲更值得反复倾听的杰作。有评家认为,此作是一种真正富于交响性的音乐。作者做到了将最大限度的技巧性(意思是,再过分便流于炫技了)和最高度的音乐表现融而为一,使二者互不妨害而相得益彰!
6、长笛、竖琴协奏曲
还有一部也是为一双乐器写的协奏曲:《长笛、竖琴协奏曲》。往昔我们听不到此曲,如今却有了各种版本的唱片。专业的乐人对它未必看重,这里倒要极力向爱好者郑重推荐。
从谱面上看,两种独奏乐器配一支小小的乐队,很简单,也不见密密麻麻的音符。这同那个有名的故事中的情况适得其反。当年奥皇听过他的歌剧以后批评他“用的音符太多”。莫扎特回嘴道:“陛下,一个不多一个不少!”他的伟大杰作正是像古人形容的“增之一分则太肥,减之一分则太瘦”的绝世佳人!
诚然,《长笛、竖琴协奏曲》并非深刻之作。艺术技巧也是简单朴素的。然而这是非常有魅力的音乐。是一种天真烂漫的音乐,一种能令人心花怒放的音乐!
7、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容易被爱好者错过的另一类作品是他的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他写的这一类乐曲虽然不如后来贝多芬的作品那么深刻,然而也是音乐宝库里的明珠宝玉,爱好者如果对其无知是很可惜的。其中有一篇《G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篇幅最短,才两乐章。结构十分简洁,而那音乐流利自然,明快到了极点!这种纯真的音乐是那种性灵自然流露之作,是不可能勉强做出来的。从这短短一曲中,我们可以对纯音乐之美有所体验。


[ 本帖最后由 老丁 于 2009-9-14 10:44 编辑 ]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53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9-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0: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入门曲目甄选(3)

第二类:可读之作


提醒一声:“必读”之作中,绝大部分可以认为是音乐文献中的经典之作;但是“可读”之作倒并不见得都算不上是经典作品。只是鉴于一般的爱好者虽然爱乐心切,却又苦于闲暇不多,再加上其他种种条件的限制,因此有些作品本来可以纳入“必读”曲目的,只好移到“可读”曲目中,让读者各取所需了。

巴赫
1、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巴赫的《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自然是一篇可听之作。除了从它本身的乐意是如何展开这一方面来领会,你必然也会感受到它和后来的协奏曲(例如莫扎特之作,更不用说浪漫派人的作品了)是多么地从面貌到风味都很两样,而这样对照而得的感受是能有助于我们建立乐史感的。
2、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
比这一作品更值得听的是《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是更有吸引力也更值得反复倾听的音乐。吸引力多半来自那两支小提琴的“女声二重唱”。其中的美妙又不仅在于曲调之悠扬宛转,更在于那歌声传送了一种非常诚挚亲切的感情。它既不带宗教情绪,又似乎不受时间距离的阻隔。老巴赫朴实的真情,直诉于三百年后人的心!
3、勃兰登堡协奏曲
《勃兰登堡协奏曲》在巴赫的作品中是引人注目的重要之作。假如没有时间细听全部六首,可以听那第五首,那是最为精彩、引人人胜的一首。《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所谓“大协奏曲”。写法、乐队、演奏效果都同后来的协奏曲是两样的,而巴赫的大协奏曲又自成一家,味道和同时代的别的大师有所不同。其中那种高密度的复调织体要听清楚当然需要付出高度紧张的听力,但当你熟听之后,那辉煌的艺术效果又是莫大的享受!

亨德尔
1、《水上音乐》《焰火音乐》
2、《广板》
至于那篇《广板》,同样是流传极广之作。此曲原本并不是广板这速度,是稍为放快一点的小广板。这一改改得好,显然更符合那音乐的情感,使之成为怎么也听不厌的音乐了。它的各种改编曲数量之多是突出的,足见它是何等受人喜爱了。

斯卡拉蒂
1、钢琴奏鸣曲
斯卡拉蒂的钢琴奏鸣曲是很值得听听的。这种所谓奏鸣曲并不像人们熟悉的古典派奏鸣曲。它们短小精悍,简洁而并不简单,明快流利而并不肤浅。我们初次接触他的这些作品,会觉得耳目一新,很有新鲜感。

维瓦尔第
1、《四季》
也许你会怪我不该漏掉维瓦尔第,他的确是又一个绝好的例子,说明巴罗克音乐中的同中之异。但他的《四季》是如此流行——可能过度流行了——也就不必多提了。


帕海贝尔
1、《卡农》
此曲以其庄严、深沉、耐人寻味的品格而言,它也许还应进人“必读”曲目!

海顿
1、交响曲《惊愕》《告别》《时钟》《军队》
海顿的交响乐,有各式各样的标题。其中,所谓的《惊愕》《告别》《时钟》《军队》这几部是最流行的,也是我们可以首先选读的,这些标题都联系着同那篇乐曲有关的小故事,可以为听赏增添兴趣,当然也不必当成理解音乐内容的根据。还有许多交响乐的外号如《玛丽亚·泰蕾莎》《法国王后》《晨》《午》《暮》等等,举不胜举,是当年乐谱出版商以意为之的,更不足为据了。
2、《玩具交响曲》
《玩具交响曲》这部作品的“知识产权”,倒是一个有意思的话题。这部作品,作为“可读曲”还有点委屈了它,虽然那么短小而似乎简单。所用的乐队近乎省掉了木管与铜管的弦乐合奏,但却奇特地加进了好几样玩具,有的模仿布谷鸟、画眉的啼叫,有的代替打击乐器,增加一点热闹气氛。这本来很容易流于浅薄甚至俗气的,可是它有一种宁静素朴、天真烂漫之美。初听便不觉受其吸引,久听更觉其中意境悠远。它是一种成人可以从中认取自己的童心的音乐。也不妨把它当做一篇小小的“田园交响乐”来听。
如此美妙的一篇管弦小品,以往都(今天仍有人)认为是海顿之作。还有他如何童心发作,在集市上买了那些玩具回去,随即谱成此曲的故事流传。这倒是相当符合“海顿爸爸”那慈祥幽默的性格的。可是经过现代学者的考证,看来此作的版权还要归属老莫扎特,也便是列奥波德·莫扎特。也就是那位旷世天才的老父。他不但是小提琴教学法的专家,又是一位著作等身的作曲家。交响乐、小夜曲、嬉游曲、室内乐……那数量之多是令人惊讶的。在一些标题性的乐曲中,他喜欢加进非常规性的音响,例如风笛、手摇琴。有时甚至用上戏剧性声响效果,在描写狩猎的音乐中传出了人呼、犬吠之声。由此可见,《玩具交响曲》中加进玩具是符合他的习惯的,并非突然。
3、弦乐四重奏《云雀》《皇帝》
海顿不但是“交响乐之父”,对于弦乐四重奏的发展成为最完美的室内乐音乐形式,他也是功在乐史的。而且他在这方面的高产也是突出的。数量之多,令人听不胜听。有趣的是,它们也像其交响乐那样被别人加上了一大堆标题。像“狩猎”“鸟语”“梦”之类是比较平常的。题得古怪的如“蛙”,又名“失火”,也名“维也纳之乱”。更离奇的也许是那篇“剃刀”四重奏了。据说此名之由来是,海顿正为剃刀太钝烦恼,嘟嚷道:我情愿用一首四重奏换把好刀!此时正好乐谱商登门求稿,于是那首成交了的作品便得了这个绰号。
室内乐更适合于“纯音乐”,而不大适合标题乐,而况这些标题是别人妄加的。所以我们听这些四重奏,对那些标题可以一笑置之。
在他写的八十四首弦乐四重奏中(最后一首未完成),我们不妨先挑出两首来听听。一首是《云雀》(作品64之5),一首是《皇帝》(作品76号之3) 。
4、《小夜曲》
他有一篇《小夜曲》是无人不喜爱的。其实本是《F大调弦乐四重奏》中的一个乐章。他用三件乐器的拨弹衬托着一把提琴的曼声歌唱,唱出一支朴素清新的歌调,雅俗共赏,永葆青春!
5、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
海顿的《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也是值得一听再赏的音乐。为小号这样的乐器写的独奏曲,能写得这样灿烂、流利,而又不俗,耐听,实在难能可贵。

莫扎特
1、钢琴奏鸣曲:K。332、K。333
莫扎特写的钢琴奏鸣曲,其语言和所表达的情绪同他的钢琴协奏曲是两样的,显得比较内敛、含蓄。粗粗地听几次,也许引不起什么兴趣,但是在那表面的平淡后面包含着相当深沉的思索。多听就觉得非常亲切有味,那味道又不同于他的交响乐和协奏曲。我们如果能比较广泛地涉猎一番他写的各种味道不一样的作品,就会更加感到他的内心世界何其广博,他的音乐语言是那样的变化莫测!
有两首奏鸣曲,可以优先选读,即K。332与K。333。
2、G大调小夜曲(K。525)
莫扎特的作品,可听的实在太多,因此我们还是要注意优选,也就是要优先选听那些更值得先听的作品。例如,他有好多部嬉游曲和合奏用的小夜曲。我们大可不必在那上面多耗时光,留待将来你成了莫扎特迷时再通读细读也不迟。
在他所作的这类小型乐队合奏的小夜曲中,最流行的无疑是《G大调小夜曲》( K。525)了。正是由于它的广泛流传,过度的反复演奏与听赏,反而降低了它的品质。它的有一种被妄加了打击乐器的改编曲还被用来为商业广告配音。本来是典雅秀丽的音乐,今天给人的印象已经成了肤浅的消遣节目。我们应该忘掉这一切印象,重新审听这篇佳作。
3、歌剧序曲《女人心》《后宫诱逃》《剧院经理》等
除了《唐璜》和《费加罗的婚礼》这两部歌剧的序曲应该作为必读曲以外,莫扎特的十多篇其他歌剧的序曲也是很可以欣赏的。这些序曲中,有的演奏时间还不到两分钟(《巴斯第安与巴斯第安纳序曲》),其他的大多同《费加罗的婚礼序曲》的篇幅差不多,其中最有深度的当然要数《魔笛序曲》,那是需要、也值得好好地倾听的。《女人心》和《后宫诱逃》也是他的两部重要歌剧作品,它们的序曲也是有分量而且各具特色的。还有一部人们并不重视的歌剧《剧院经理》,却应该提醒爱好者留意:它的序曲是不可以放过的! 因为在它那喜剧风格的音乐中,像《费加罗的婚礼序曲》一样,洋溢着一种乐观的、幽默感的精神。音乐非常明快,泼辣。你无须多问剧中情节,自然会受到感染而不禁精神为之一振。它是既有吸引力也经得起反复听的音乐。
4、德国舞曲集 之 C大调
莫扎特的灵感结晶,不少是散落在零珠碎玉之中而容易被人忽视的。例如,他因为供职宫廷,常常不得不为了贵人们的宴舞提供一些娱兴音乐。其中往往可以发现绝妙的笔墨。在其《德国舞曲集》中,有一首C大调的,便是一例。曲式、和声、配器,都是简约不过的,然而是真正的莫扎特,那美妙是超出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的!

贝多芬
1、管弦乐序曲:《菲岱里奥序曲》和《莱奥诺拉序曲》1号与2号
首先,在交响音乐这方面,可以遍读他所写的所有管弦乐序曲。其中,特别值得用心听的是《菲岱里奥序曲》和《莱奥诺拉序曲》1号与2号。这三篇作品,加上我们已经在“必读曲目”中谈过的《莱奥诺拉序曲》3号,一共四篇,全都是贝多芬为歌剧《菲岱里奥》写的。他前后花了九年功夫构思,不断改写这部他毕生所作唯一的一部歌剧。而为了给这部伟大歌剧配上最合式的开场音乐,以引导观众更深入地理解、感受剧中的内容,他竟然如此不惮烦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写出了四篇序曲。这在音乐史、歌剧史中既无前例也没有后例。仅仅以这种追求艺术完美的精神与毅力来说,便足够令人惊叹而极想了解这四篇作品的异同之处了。何况它们并不重复雷同,几乎篇篇是杰作呢!当然,最了不起的是《莱奥诺拉序曲》3号。这已经作过介绍了。其次便是《菲岱里奥序曲》。它篇幅不大,甚至叫人觉得怎么还没听够便收场了?然而它的语言同另外三篇又是全不相似的,贝多芬真是敢于也善于另起炉灶!
《菲岱里奥序曲》的章法也是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是那气派的宏大给人一种雷霆万钧的感觉。这就超越了这部歌剧的内容而不能不叫人好像面对着当年那个伟大壮观的大时代了!
《菲岱诺拉序曲》(2号)虽然同“3号”有共同的乐想和布局,然而也有别出心裁之处。
"1号”同《费德里奥序曲》一样比较短,也同样适合放在全剧之前作“序”。"3号”最完整而深刻,像一部有独立演奏价值的交响乐。但这样反而使它不适宜当序曲使用了。因为这会造成第一幕的场景与气氛显得不协调。在听过如此宏伟热烈的序曲之后,如何衔接上第一幕开头的狱卒女儿的爱情故事呢!
因此,后来的歌剧演出都以《菲岱里奥序曲》为序。而"3号”这篇最完满最深刻的作品成了音乐会中独立演奏的节目。不过也有人把它放在歌剧的最后一幕之前演奏。
往昔的乐迷,无论在音乐会里还是在老唱片上,恐怕只能听到这四首序曲中的两首。“1号”和‘`2号”是只闻其名而已。今天我们却可以在一张CD上一下子便把这“四位一体”的乐史名篇欣赏全了。如此也便能够更好地领略贝多芬的艺术,这真是前人享受不到的耳福!
2、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
贝多芬的十首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篇篇可读。最末一首即(C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也是这样一种天真烂漫的音乐,却又是一颗巨大心灵的天真烂漫!
3、钢琴奏鸣曲:作品49之1、2
至于他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却又并非那么篇篇可读了。属于中期的那几篇,如《悲枪》《月光》《暴风雨》《热情》《黎明》《告别》,都是必读之作,前文早已谈过了。除此之外,早期之作与晚期之作却都是我们凡人难念的经,难参之禅。
然而我们也许更应该把这当成是一种挑战,力求能多读几篇。当你在已经比较熟悉了那几篇必读之作的基础上,进而向其他奏鸣曲“探险”的时候,每接触一篇前所未知的奏鸣曲,你就会感到诧异:贝多芬哪来这样多的毫不自相雷同的语言,而且表达着不相雷同的思绪!
尤其是晚年所作的那几部。假如我们阅世不深,缺少可与暮年贝多芬沟通的体验和心情,加上我们倾听与理解的经验、能力都欠缺的话,那么,恐怕硬是听不出所以然的吧?作品106是最突出的一例。这也是用不着灰心丧气的。
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中,也有两首是平易近人的,即作品49之1与之2。如果由一位高手来弹奏,它们同样有值得认真品味的贝多芬味。
4、变奏曲
贝多芬的钢琴音乐并不限于三十二首奏鸣曲和五部钢琴协奏曲。假如有兴趣,我们还不妨涉猎一番他的变奏曲作品,那同样是他在谱纸与键盘上驰骋他的乐思的一大领域。
几部大型的变奏曲,在其全部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迪阿贝利变奏曲》便是他的一部规模宏大、有深度有功力的力作,也是很值得我们见识一番的。迪阿贝利这个作曲家兼出版商出了个点子:约请众多有名作曲家为他自己写的一支圆舞曲节奏的主题各谱一段变奏,用来汇成一集出版。贝多芬应邀参加。他乐兴大发,一发而不能自休,不是只谱一段变奏曲,而是连作了三十三段交卷。这样一来,只好单独成为一部作品问世了。迪阿贝利的那支主题,其实平凡,可是贝多芬的变奏,化平凡为不凡,三十三段,乐想层出不穷,愈出愈奇!我们也许不能充分领略贝多芬变奏与展开主题的艺术手段是如何的高妙,但我们可以在倾听中认出他的性情、声口,其中有一段简直像是听到了贝多芬爽朗的笑声!你应该想一想,虽然音乐文献中如歌似泣的篇章多的是,但是能像贝多芬那样用乐语表达谐趣,发出含意不同的笑声的,很难找到第二人。
5、钢琴协奏曲:第一、二、三
6、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协奏曲


[ 本帖最后由 老丁 于 2009-9-14 10:45 编辑 ]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53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9-1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4 10: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典入门曲目的推荐有千千万,别迷乱了眼,刚入门的话,找一个大家公认的入门曲目体系,反复聆听、思索,并参考相关文献,才是正道。不然,就真的是“发烧”了。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6104

帖子

2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6
注册时间
2008-4-5
QQ
发表于 2009-9-14 12:5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沉浸于巴赫无法自拔,耳朵都听木了

准备照这个帖子淘碟去
想看精选美女图片吗?来耳机俱乐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456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5-15
发表于 2009-9-16 09: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98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09-5-23
发表于 2009-9-16 09: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Brahms-Symphony No.4 in E Minor 居然没有入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2745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08-10-10
发表于 2009-9-16 16: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很适合入门爱好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2627

帖子

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5
注册时间
2009-2-18
发表于 2009-9-18 13: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好文。
车到山前必有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113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04-9-22
发表于 2009-9-27 11: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想自己整理兄弟就提供了完美版本,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533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08-9-17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5 17: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这些曲目,我还有五分之一没有买到唱片。。。

[ 本帖最后由 老丁 于 2009-10-22 13:08 编辑 ]
理性地发烧,感性地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

主题

1533

帖子

2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19
注册时间
2008-4-4
发表于 2009-10-18 22: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的不说,我觉得至少舒伯特第九交响曲、钢琴奏鸣曲D960和最后一首弦乐五重奏应该入选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3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7-9-20
发表于 2017-9-25 15: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1567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15-12-1
发表于 2017-11-3 17:42:38 | 显示全部楼层
mark
(艾诗蓝牙界面)-Simaudio 260d--湖人V281-T1 mk2
Teac UD505-T5p mk2
手机-湖人小尾巴-谢兰图二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6 09:50 , Processed in 0.126343 second(s), 43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