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donthuang

[耳机] T1入手

[复制链接]

55

主题

4034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9-3-14
发表于 2010-7-3 0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慢慢重建中~~~
带上耳机吹吹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03: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概是聽得很爽的緣故,不太想糾結於素質高下的話題

其實我覺得對於T1/HD800這些超級耳機,討論素質或者調音已經沒有太大意義,做得好是應該的

對於這檔次的耳機,我要求的是要給予聽者一種嶄新的體驗,一些從來沒有聽過的品質,開版這篇文就是在談這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1

主题

5672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0-7-3 09: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崭新的体验,如果在音源素质不够的情况下相对于2000块档次的耳机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433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06-9-19
发表于 2010-7-3 11:43:07 | 显示全部楼层
T1和新DT880(600欧)确实很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1: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lysoftter 于 2010-7-3 09:39 发表
崭新的体验,如果在音源素质不够的情况下相对于2000块档次的耳机是绝对不可能有的


會卡住的,反而是以前級居多,而非音源

也許這樣講是比較離經叛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2: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xyaozong 于 2010-7-3 11:43 发表
T1和新DT880(600欧)确实很像


其實說T1跟880/990這些老大哥像,大概就是那股一脈相承的beyer式音色平衡/形似,骨子裡/血液裡算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了

以990為例,我會覺得是柔、是偏輕質(lightness)的聲音,舉個例子,像是如水就下的快
T1的瞬態(目前而言)和990不相上下,可是那是水銀瀉地般的快,"比重"高了三倍多的聲音.....

不知道這個很怪的例子能不能確切表達出意思 (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6: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一些感想

1.實際上觀察T1的結構,可以發覺Beyer還是頗勤儉持家的
一半的腔體、耳罩、連接單體和頭頂橫樑的支架應該都是和770/880/990共通的

2.關鍵的單體卻是大大不同,比起偏置單體,我最先注意的是障版,或者說共振器材質的改變,由原本的羊毛紙變成了一種緻密的無紡布材質......

這讓我不禁想起以前對HD650的瞎整:拿"奈米材質垃圾袋" 替換掉原本在單體正前方的黑色海綿,效果不錯

相對於羊毛紙或海棉,這類材質比較沒有顯著的偏向或特性,聲音也很透明,只是總覺得少了點不那麼精確的趣味在

振膜口徑跟880/990差不多,主要是中心半球和周圍的比例變更了
或者說音圈的口徑加大了,從背後來看振膜材質,似乎是在舊有"氣泡紋理"振膜的基礎上再夾一層很薄的膜

Beyer以往那種"氣泡紋理"振膜總讓我聯想起頗富盛名的Zellaton單體.....

3.單體主要結構換成不鏽鋼,比起以往部份不鏽鋼,固定在樹脂基座上的構造又更加豪華了,DT990控制得不錯,但是控制得過火的時候,在大動態時,中低頻某段會有奇妙的脫節感,除了該有的聲音,會多出像是網球拍"繃~~"那樣的餘音......那跟失控時的共振不一樣,正常情況應該是聽不出來這樣的聲音,但是一有了那樣的意識,就很難不去留意。也許是受益於全不鏽鋼結構,我沒有注意到T1有這種餘音

4.T1的驅動特性和以往beyer耳機有一些差異,我猜新型的夾層振膜起了主導性的作用,根本的低音控制方面沒有大差異,差別是在質感與透明度的處理上....多出了一些附加的,從前沒有的特性

首先,就算前端控制力不夠,聲音也不會發衝發刺失去控制
但是中頻會有一股很難形容的溫暖染色....我個人不喜歡這股染色
這點反而是跟K701那個"奶油味"的問題有點像

這樣的振膜本身就有一定的抑制失真能力,在驅動普普的水準下,還能維持一個起碼的通透程度,但是針無兩頭利,想要把細部質感再提昇上去,非常難,我想run-in也有不小影響

如果以K702的經驗去參考,這種強悍的振膜真正被充分驅動時,是要有力透紙背般的感覺(即使字跡是很柔媚的),不只能唱出細節和質感,還能撐出血肉,從這點來看,可能這才是beyer工程師會採用的根本原因,這部份算是我個人的預期或願景

5.關於斜置單體....戴前戴後影響說大不大,說小不小
主要影響的是中高頻和中低頻的分佈,不是"量感",而是"先後"
這特性其實蠻好玩的,不過在某些極端情況,戴得位置不對,可能會出現"接不上"的問題,原本該在前面的音被蓋過了,原本該在後面的音跑出來了之類.....沒想到居然會有在耳機上遇到這問題的一天,總之,請以單體正對耳道為原則下去微調

6.接下談耳罩,一個問題是T1的耳罩究竟有沒有變動
我查過官方資料,以往880/990的天鵝絨耳罩編號是EDT990V
而T1用得則是EDT990VB

實際上比較我那用到熟爛的990耳罩和T1耳罩,T1的耳罩"可能"並不是那麼規則,而是偏上扁下厚的形狀,這點還有待確認

實際換上990耳罩後,T1的透明度和瞬態都大大提昇了一整個檔次,不過我那990耳罩好死不死壽終正寢,脫膠了,沒辦法做進一步確認

7.關於解析力:以目前透明度還算鈍的情況下,T1的細節不算特高(這點換上990耳罩之後似乎有顯著改善,無法確認)

妙是妙在某些以往以為不是那麼明顯的細節會浮現出來,擺對了位置,聽一些熟悉的現場錄音往往會有點神經緊張..."原來這裡還有這樣的聲音在",從這點來看,也許T1很適合做監聽耳機也不一定(笑)

8.我知道耳機在聽某些mono錄音,或者黎明期的立體聲錄音時
會有出乎意料的,相當棒,相當真實的結像,可是T1在這點還是讓我驚訝了一下,不排斥歷史錄音的人其實可以試試

先這樣.....以後有其他感想再追加

[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0-7-5 18: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主题

3704

帖子

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5
注册时间
2009-3-6
发表于 2010-7-5 16: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D大V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0-7-5 16: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汗 t1这东西 牙咬碎了也上不了 纯粹帮顶 反正我觉得t1是个好耳机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0-7-5 16:2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onthuang 于 2010-7-5 16:21 发表
補充一些感想

1.實際上觀察T1的結構,可以發覺Beyer還是頗勤儉持家的
一半的腔體、耳罩、連接單體和頭頂橫樑的支架應該都是和770/880/990共通的

2.關鍵的單體卻是大大不同,比起偏置單體,我最先注意的是障版 ...


不错不错 donthuang的文章看起来总是很独特和有趣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55

帖子

23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9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7-5 17: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赞LZ好文
150小时的T1结像相比500小时的HD800而言还是有些偏小,当然比开声时好了不少。
声音能量(特别是低频段)被控制得稍过了一点,没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主要是力度很扎实、控制得很好,但放得不够。
个人听感,可能有失偏颇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5 18: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沉迷 于 2010-7-5 17:35 发表
赞LZ好文
150小时的T1结像相比500小时的HD800而言还是有些偏小,当然比开声时好了不少。
声音能量(特别是低频段)被控制得稍过了一点,没达到收放自如的境界,主要是力度很扎实、控制得很好,但放得不够 ...


等頭帶、耳罩鬆一些看看,要不然把整個系統的電平/增益往下調整試試
(如果原有系統增益/電平很高的話)


玩T1一個麻煩的地方在於標稱靈敏度高,如果用以往對付96~98dB靈敏度耳機的參數去應對
容易太過猛力,不夠寬鬆

[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0-7-5 18: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8

主题

8955

帖子

23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39
注册时间
2007-10-13
发表于 2010-7-5 21: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RPX300,总之RUDI的机器都不能调增益的,LZ不会建议RUDI用家另谋出路吧
按住那颗驿动的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0-7-5 22:0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可以通过调节垫材和线的方式让声音松弛一些嘛。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5786

帖子

256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56
注册时间
2005-6-10
发表于 2010-7-5 22: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品差300推T1还不松弛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8 15:18 , Processed in 0.131512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