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谷雨

[耳机]

[复制链接]

66

主题

800

帖子

1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2-4-13 02: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小白:
<B>我不是什么学者或自由人,是很不自由的朝9晚5白领一族。</B><HR></BLOCKQUOTE>&lt>是吗?怪不得小资味很浓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3328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2-4-13 09: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BLOCKQUOTE><font size="1" face="宋体">引用:</font><HR>发起人 小白:
<B>STAX静电耳机由于振膜轻薄,声音的密度、特别是低频段的力度和密度不如高级动圈耳机,所以听大动态、大强度的音乐不合适,经常放这些东西还可能损坏振膜,就好比硬叫一个以歌喉美妙、但音量不大的歌手天天扯起嗓子大吼西北风一样。
STAX最拿手的应该是精致细腻的室内乐、轻音乐之类。是杨柳岸晓风残月而不是大江东去。</B><HR></BLOCKQUOTE>&lt>
交响也不错,气势小点而已,干练准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2-4-14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Yeah, the sound reproduction is extremely accurate and free from any form of distortion or coloration.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soundstage is extremely realistic and it has the least in-head effect.
The only caveat is lack of dynamic intensity and sense of weight, compared to HD6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0

主题

3328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2-4-10 09: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STAX---上、下

  在人类努力重放美妙音乐的历史上,有一批人是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他们并秉承执著的信念,保持恒久的追求,不懈探寻着技术的可能,拓展艺术的空间。
  如果你不是常有机会在晚风拂过的幽静亭园中懈遇空气中舞动的音符;或是在典雅辉煌的大厅中与朋友们 分享管弦乐队的宏大音响,那你就更应对帮助你实现音乐梦想的人们心怀敬意。
  下面要谈到的是一家小型音响公司就是其中一员,他只专注于重放梦想中的鲜活的音响;他的历史长达60 余年但却始终维持着小家碧玉的规模;他几起几落,却成为日本最具行业声誉的Hi-end厂家之一;他生产的静电设备至今尚无人能及——他就是STAX,一家我们久闻其名但却总是不知其详的厂家。
  提起STAX,略有音响知识的人大都知道这是一家专门生产静电耳机的日本公司,对于静电耳机,许多发烧友也只是久闻其名,难得见面,更没有机会领教其冰清玉洁般的纯美。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STAX最早却并不是生产静电耳机起家的。
  STAX公司创立于1938年,创始人是Naotake Hayashi先生,一位对电子工程和音乐艺术有着同样爱好的工程师。我们对STAX在40年代的历史不甚了了,只知道STAX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重大商业合作发生在1952年:NHK 与STAX合作改进广播用电容式话筒。50年代初的这次成功的合作不仅使STAX获得了一次重要的商业机会,更使其改良后的电容话筒设备成为NHK的测量标准。几乎与此同时,STAX推出了CP-20 唱头和POD-1 射频振荡/解调器,这套系统是当时最为敏捷的唱机寻迹拾音系统,只需1克的针压就可以完成准确的寻迹。
  1954年,STAX推出了CSG-1 型电容式音箱,这种电容式音箱与Dr.Heil 发展的气动式(Air Motion Transformer)音箱的原理惊人的近似。整个50年代,STAX的主要精力放在研发上,Hayashi 先生凭借惊人的创造力不仅发明了新式音箱,改进了唱臂使唱针寿命延长近20 倍,并在1959年成功的试制出了静电耳机的原型机。这是全世界首台静电换能方式的耳机,STAX把它定名为“earspeaker ”即耳边的音箱。1960年,STAX的第一台商品化静电耳机系统终于面世了,由SR-1静电耳机和SRD-1驱动转换器组成。这一系统推出后相继参加了多个音响展,使人们惊奇的不仅是他的工作方式,更因为他出色、优雅的声音表现。SR-1 的技术指标即使在现在看来也相当优越:其频响特性为30Hz-25kHz,最大声压95dB,振膜厚度为6微米(1 微米=10-6 米),驱动偏压为200V 。看了SR-1 和SRD-1 的照片后我不禁感慨,原来世界上最优秀的音响产品的原型同样是这样简陋和质朴,但在一代又一代工程师坚韧的努力下却发展成为不容质疑的监听器材。
  在整个60个代,Hayashi先生似乎主要醉心于唱头、唱臂的设计研发。1963年,STAX的第一套立体声唱头(CPS-40)、唱臂(SA-228)推向市场,1965年又推出了UA-3唱臂,三年后,又在UA-3 的基础上改进推出具有抗揩振功能的UA-3N 。但这期间静电耳机的进展不大,1968年,STAX推出了SR-1 的替代品SR-3,SR-3 的性能与SR-1 几乎一样,只是用料非常讲究,以致于比SR-1重了近1/3,值得一提的是与SR-3 配套的功放:SRA-3S,这是一台OTL 方式的电子管功放,用它驱动SR-3 获得的声音自然、平衡并更富音乐感。也许Hayashi 先生觉得只把静电技术用在耳机上不太过瘾,1964年,他推出了全音域静电式音箱ESS-6A 和ESS-3A,这种极其昂贵的音箱被认为是当时最为理想的音箱系统。
  1973年,STAX耳机振膜的厚度降到了4个微米,这一突破性型号是SR-X/MK2。不要小看这一进步,要知道即使在2001年,几乎所有的动圈式耳机(包括极品)其振膜厚度也只能做到6-10微米。1975年也许是一个令许多消费者惊喜的年份,这一年STAX的静电耳机终于便宜到可以使多数中产阶层消费者购买的地步了,另外一个变化是,STAX取得世上某些要求最苛刻国家的安全认证,终于可以打开广阔的国际销售渠道了。也许有些朋友不太理解,耳机也要“安标”认证?但只要你了解静电耳机的换能方式——通过一片在230V 或580V 静电场中振动的振膜驱动空气振动——你就能理解为会么有些人会担心静电耳机的安全性了。
  随着STAX事业的日益兴旺,如同其他一切热衷于音响技术的工程师一样,Hayashi不断尝试扩大他的产品链,也许是他觉得当时世面上的功放太一般,与他的静电音箱很不相配。1974年,STAX推出了一台重达36kg,耗电700W 的甲类直流功放DA300。DA300 每声道输出150W,这比当时普遍的输出几乎大10倍,我想当时市场的惊讶程度绝不亚于我们现在参观一台1000W×2的甲类功放,当然使市场惊讶的不仅是其优越的性能,更包括其令人咋舌的价格。
  由于太多的人抱怨DA300的价格难以令人接受,STAX在随后的四、五年里又推出了输出只有40W×2的DA80,单声道50W 的DA-50M等“廉价”机种。以满足中等收入者的消费口味。
  70年代末的STAX在功放、静电音箱、静电耳机和唱头唱臂系统四大领域齐头并进。 功放中既然出了DA300 这样的镇山之作,音箱当然也要改进。1974年推出了ECP-1,后来又推出了著名的8 系列静电箱ELS-/8X/8XBB,不过笔者实在担心这种高达2米,用12组电池作偏压的屏风式音箱在狭小的日式房间里如何容身,好在STAX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国际性品牌了。不过这一任务似乎主要是由STAX的静电耳机完成的。1977年,一款真正有革命意义的静电耳机诞生了,这就是STAXSR-Σ,这一型号几乎是所有后继者的原型品,SR-Σ的突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偏压由230V 提高到580V,这使静电耳机的振膜获得了更大的运动动力,从而大幅度改善了动态范围,580V的这一偏压标准一直使用至今;二是SR-Σ的振膜厚度终于降到了1微米,这要感谢整个材料科学、化工科学及加工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设想,没有这些先进技术帮助,如何在1 微米的厚度上解决强度、均衡性、刚性、连接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三是SR-Σ的连线采用PC-OCC 材料,这种高级单结晶铜导线现在仅沿用在STAX最高档的两款耳机上。随后的一年,SR-Λ推出,SR-Σ和SR-Λ两个产品的出现,历史性确立了STAX耳机在音响界特殊的历史地位,使其成为众多录音室、唱片公司,乃至Hi-Fi 音响生产者的监听器材和试范标准。但我回头看看20年前SR-ΛPro 的频响:8Hz-50kHz,我只感慨这20年来人类在电声转换的最后关节取得的成就实在是太少了,以致于尚不能超越82年的产品。
  与许多的音响工程师一样,Hayashi在开发其他产品的同时还不断关注着音源的改善。70年代中期,STAX几乎与许多知名的唱臂生产厂同时推出于碳纤维唱臂,这种高强度、质轻,又无共振的理想材料使STAX的UA-CF,UA-90 唱臂的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并进一步巩固了STAX唱臂在广播领域的性能优势。
  80年代的STAX公司更是不断提升其旗舰产品的品2-40质,如ELS-F83 静电音箱,其振膜厚度仅6 微米,两组偏压4300V/3500V 可选,功耗300W 。与其他静电音箱厂都不同的是,STAX的静电音箱在全频带均使用静电换能方式,而不象某些厂家在低频段使用传统的扬声器来节省成本,更不象某些英国厂家干脆舍弃低频段以保证静电方式至纯、至美的中高频。ELS-F83的频响最低可做到35Hz,但其代价也极为高昂。为配合这些极品级的静电音箱,STAX推出了DMA-X1 这样的“茶几”式单声道功放,读者应该注意到DMA-X1上绝无仅有的脚轮了吧,因为它重达101kg,8 欧姆负载输出A 类300W、1欧姆时输出1530W。1W输出时频响范围0.5Hz-400KHz,不均衡度为±0dB 。细心的朋友可能记得,类似的美国功放,如KRELL 和Mark Levison 的产品在五、六年后才诞生。
  X1这样的功放,即使是在今天和未来的一段时间也是难以超越的。耳机方面也是杰作辈出,85年的SR-
α,成为日后SR-Ω的原型机。90年代,随着Naotake Hayashi的去世,STAX的经营也转入Hayashi Jr.(Hayashi 的儿子)手中。但市场是无情的,特别是对于Hayashi这样的梦想家,他把太多的精力及预算花费在这些完美的“旗舰”上,而使公司陷入了严峻的危机中。Hayashi Jr.的接手后,虽然停产了静电音箱和超大功率直流甲类放大器,但仍然无法维系公司的财务运转,且Hayashi与他父亲一样拥有着在商人看来太过执着的音响热情和技术执著,在管理专家看来,他又犯了和他父亲同样的错误。
  1994年,STAX花费巨资把耳机功放的水平提升到空前绝后的地步,这就是SRM-T2,这件电源分体,使用4支6DJ8 和4支EL34作三极管接法输出的直流功效,对所有耳机用户来说几乎都是个梦想,但Hayashi Jr.让他实现了,但也使Hayashi 家族在STAX的历史得以终结。在小型私人公司中,工程师领导企业的历史也终止了。
  尽管1995年以后的STAX仍只专著于静电耳机生产,当今的总裁Mr.Y.Meguro仍然维系着STAX在静电耳机领域的盟主地位。但两代Hayashi 色彩瑰丽的梦想却象幽居中片片斑驳的墙纸,随着时间的流淌而静静地逝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4 14:24 , Processed in 0.060943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