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笑脸男人

LP封面欣赏,兼各位唱片封面分享,更新罗伯肖版布兰诗歌 普罗科菲耶夫芭蕾组曲

[复制链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19: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LP 多榜单上的发烧天碟,其实它是这个样子

斯托克夫斯基狂想曲集,发烧友口中的“白头佬”,即使初烧心中也有很高声望名气。若干年前我曾在中图唱片展中见过CD,那时就因为囊中缺那么区区一百来块而含恨而归。那是我唯一一次见过那张CD。
下面的是LP的封面,下面有位同学指正这其实是单声道版,不是LIVINGSTEREO版,这个我不清楚,但若如此,这张LP就更难得了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3 14: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主题

3488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4-4-24
发表于 2011-7-10 21:5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发的是单声道版本,上榜的为立体声living stereo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2: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啊,受教了!看封面的白头佬,它们是同一录音?为何一个单声道一个立体声呢?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10 22: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0

主题

9301

帖子

146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6
注册时间
2011-6-28
发表于 2011-7-11 10: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唱片的封面真的是很艺术的,不像后来很多就是虚假的表情加夸张的肢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18 13: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小提琴家苏克 苏克演绎德沃夏克 贝多芬 门德尔松 LP

小提琴家苏克2011年7月8日逝世
捷克小提琴家苏克,乃是作曲家德沃夏克的曾外孙。捷克是一个小国,但有这么几个东欧国家,在音乐,在数学上乃是不折不扣的强国,我在内心是非常敬仰的!
由捷克小提琴家演绎捷克作曲家,由曾外孙演绎曾祖父,这是显而易见的权威了!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3 14:36 编辑 ]
666251269890933607.jpg
2888214736044838083.jpg
279420209382349211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次来一个乌拉尼亚! LP

富特文格勒的贝三是所有贝三爱好者一定会汇交的一个集,而且绝不只限于这个“战时”乌拉尼亚
说起来乌拉尼亚名称得来与“英雄”或什么战时背景毫不相关,这是个鼎鼎有名的故事。但即使不相关,我还是觉得“乌拉尼亚”是个屌屌的名字,是个与英雄、富特文格勒、战时贝三联系起来的名字!
更不要说,这也是个屌屌的封面!
电驴中对乌拉尼亚贝三有国内富特文格勒专家FrancisZhou的一个很好很全面的专题,有几个主要的复刻版本的ape,历史录音对一般爱好者这个就够了!
顺带一提,我觉得Tahra和Melodiya的比较耐听,日本的几个不太满意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3 15:21 编辑 ]
5f94f06dg6a06b2bcd79c&690.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3 15: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LP

这几天论坛中提起了富特文格勒指挥的柴六,被认为是极其经典的演绎,于是找这张唱片的封面来
说来有趣,38年,那时的纳粹德国与苏联还是蜜月一般,好的如亲哥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乐园苏联,和欧洲最邪恶的法西斯国家德国,常常互派代表团亲切友好的访问,连最新式战争机器如坦克,两家也敞开着互给对方参观。39年两家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
赫鲁晓夫后来给斯太林同志翻案抹黑时,少不了把41年之前,苏联对纳粹德国的迟钝归结到他头上。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教科书,少不了要解释苏联二战前是怎么为了避免英美转嫁战争灾难的无奈之举。
就我个人这些都是实际发生了的事,俱往矣。对此我没有什么倾向性,只是一提。
在两家最亲热的时候,文化领域的亲密交流那是必须得,历来如此,搞不好也来个苏联文化年,德国文化月什么的。这场38年的富特文格勒柴六在这样的背景下,演绎的水乳交融,那绝对是受影响的。

这张唱片是FrancisZhou所藏,而唱片原主人竟是《the devil's music master》作者Sam H. Shirakawa,第二幅图是唱片booklet里原主人的收藏贴纸,下面的书就是devil's master。
封面不能说是如何如何了不起的设计,但也是非常简洁,比较难忘的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23 21:23 编辑 ]
2157787171466002170.jpg
190558559249893066.jpg
4906953268997107578.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21: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LP 最佳的田园

在现在我早就不再用最佳这个词来形容某个演绎,“最佳”往往是大家公认的一个特别好的演绎,但这不一定就是一个打动特定的人的演绎,所以,抛开对象谈论最佳是没意义的。
但这个“田园”,是多张榜单上的极品天碟,TAS,三星带花,刘汉盛,唱片艺术CD最佳300,CD圣经等等,以后的新榜它估计也会是座上客。但田园不是我的最爱,我听过的田园不过寥寥几版,谈不上对这个版本有什么认识。
这张LP的封面,和后来CD版本的大不一样(后来日本有个Blu-spec CD的重制,用的就是这张封面,下面会提),同一录音的CD报纸版,价格被炒的很高,而后来SONY收录了该录音和贝四,以20Bit技术重新制作发行(我不懂,但我买的就是这张),都说不如报纸版,相比更不如LP喽。不得不说在LP尺寸上,封面印制的有这么有美感,实在是发烧友之福,羡慕有条件玩LP的玩家!
这张LP转制的高规格无损在电驴上有下,我近日才下好,但耳朵有疾,不敢听。发布资源者也发布了Blu-spec CD版,据说这是最大限度还原了LP的味道的CD,有兴趣的可以一比。当然,我觉得LP直转,是解馋和缅怀,而不是问题的解决,模拟系统得花多少钱,如果PCHIFI这么容易就模拟了,那老烧都别玩LP鸟。
在上面苏克纪念那几张LP中,都被转成了wav,大的不得了,我听了几下贝多芬小协,效果真的不错!味道的确比其他录音的CD抓轨要软,弦乐要美,但也要听过该录音的CD,才好下结论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2 20:05 编辑 ]
front_副本.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6: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LP

发烧天碟,莱纳之声,这张是LP的,但其实CD版也照用了。这张碟有着丰富的色彩和细节,可以说是梦幻一般的,在晚上夜深人静时聆听,会恍恍惚惚入迷!选曲为印象主义和20世纪音乐,虽然我不了解这些发烧碟制作背后的故事,但这样的选曲显然是为了凸显莱纳棒下的芝加哥音色!
90年代末我开始喜欢古典,那时在唱片上看到的莱纳是个富于魅力的老绅士,但其后了解到莱纳之于乐团成员其实是个严厉的暴君,但这是这样严格的控制力造就了辉煌的莱纳之声!
莱纳之后经由马蒂农,CSO交到了索尔蒂手中,开始了一段新的传奇!
Cover_front_副本.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5 18: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LP

这张三一阿姐不知是LP还是CD,但出现的side1 side2字样还是让我相信这是张LP
所谓三一阿姐,是因为这是阿姐出道第一次录柴一、第一次在dg录柴一,曲目又是第“一”钢协,于是就有了这么个霸气的名字.
可以到乐迷专门为之起名字的演绎,还需要多说什么呢。总之阿姐和迪图瓦的这个以及阿姐康德拉辛的版本都是这个作品的首选之一。
DG此版的封面也是十分漂亮,但我总觉得有些拘谨严肃,不知为何。可能我更喜欢阿姐在CD封面中沉浸在肃穆黑色中的神秘感吧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5 19:16 编辑 ]
cover_副本.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6 21:04:10 | 显示全部楼层

LP

“怪人”古尔德的意大利协奏曲、半音阶幻想曲等。我认为,每一个听意大利协奏曲的人都应该听一听古尔德的这个演绎,事实上每个听巴赫键盘作品的都该听一听古尔德的演绎。(当然我听的是它的CD版)这个版本中古尔德的要素:对巴赫作品的精彩结构、骨感敏锐的触键、那销魂的哼哼声,都一一具备。我觉得这个版本和布伦德尔在PHILIPS的版本恰可以作为一个对比,凌厉的古尔德和书卷气的布伦德尔!作为我个人的经验,古尔德对巴赫键盘作品的演绎绝对是更加讨第一次听这个作品的人的喜欢,自说自话,也许,但绝对是言之有物精彩绝伦的!
封面上的古尔德真是风华正茂时。鉴于另一位风华正茂的知名钢琴家躺着都能中枪,我就不说在第十六楼是比较过这两位的封面的 其实这么说已经是带有偏见了,大家可以选择性无视。但人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你说不清楚,但看法已经形成!对我而言何时古尔德都更加有范儿!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6 21:08 编辑 ]
Front (2).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8 15:07:16 | 显示全部楼层

LP

罗伯肖版布兰诗歌。我不喜欢这部作品,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现代经典音乐作品的地位。有趣的是,在大众圈中,大多数人是通过电影听到这部作品的旋律,他们会说,哦,这不是某某电影中那段旋律么。
罗伯肖此版布兰诗歌恐怕是绝大多数人的首选了,但非资深发烧友或者经济条件不足的烧友,恐怕不会有很好的器材来把这张发烧天碟放出榜单上介绍的爆棚的效果,事实上这张碟有多好,我一个听过无损的人是体会不出来的,必须要一个在优秀器材上重放过的老烧才能体会出。在此就让我们相信多张榜单的推荐碟不是浪得虚名吧!
这个封面让我想起了北欧古老宗教的神秘感,事实上最近热播的《冰与火之歌》中远古种族森林之子在那片奇幻大陆上留下了很多刻着类似这张脸的鱼梁木...扯远了,《罗马假日》中派克用来吓唬赫本的那张罗马的真理之口也有相近之处。
cover.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18 14: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LP

普罗科菲耶夫《圆舞曲交响组曲》,普罗科夫耶夫的很多作品有种轻快诙谐有趣的风格,这支芭蕾组曲很好地体现了作曲家的这种风格,如果你心情不好,可以选择这个作品来消愁解闷,也是极好的消遣!
浓墨重彩的封面无需多说,老生常谈一句,即使CD与LP用完全相同的封面,LP也能胜出与尺寸上,况且CD严格的说没有封面,只有BOOKLET小册子的封面,印在这薄薄的小页子上,色彩效果大打折扣...当然LP的封面不全是很精致的,CD封面不全是粗制滥造的,可是现在往往感到CD的封面不重设计,这很可惜,但行业衰落了,为节省成本,只有四处开刀,与音质比较起来封面设计上的确不值得多下功夫...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8-18 14:39 编辑 ]
cover_small_1.jpg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4

主题

1万

帖子

602

积分

荣誉会员

Discophile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02
注册时间
2005-9-17

优秀版主奖

QQ
发表于 2011-8-19 05: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7-10 15:07 发表 这样啊,受教了!看封面的白头佬,它们是同一录音?为何一个单声道一个立体声呢?

立体声初期,2个版本同时存在,为的是适应两种不同唱机,唱针。单声道针压比立体声高很多。

看编号,lm就是mono啦~
Nelson Pass rock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楼主| 发表于 2011-8-19 05: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羊版解决我的疑惑!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3 03:33 , Processed in 0.242570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