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6718|回复: 18

请问一下:哪个版本的贝9是真正74分钟的?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581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0-11-2
发表于 2011-9-8 18: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大家都知道CD的时间标准是根据贝9长度订制的,但我无意中发现我手头几个不同版本的贝9全都不够长度,基本上都不超过70分钟。请问有谁见过恰好74分钟的版本吗?
雪花膏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5

主题

4394

帖子

10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00
注册时间
2011-4-26
QQ
发表于 2011-9-8 18: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富特42年3月22号贝九,74分钟,当然准确的时间是73分钟多一点
刚又从网上查了查,在当时确定CD标准时,日本工程师采用的是富特拜鲁特版,但实际上富特还有比拜鲁特版时长要长的演绎

[ 本帖最后由 笑脸男人 于 2011-9-8 18:51 编辑 ]
尘世中之亏欠 至此得以圆满;
不可名状之道 至此得以实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9-8 18: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张74分40秒

Beethoven-Symphony No.9_Furtwangler,BFOC(EMI CDH 7 69801 2).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581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0-1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09: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了,感谢楼上两位,原来这个标准跟富爷有渊源。我听说大贺跟卡拉扬关系不错,故以为是借鉴了老卡的某个版本呢。
雪花膏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581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10-11-2
 楼主| 发表于 2011-9-9 09: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论坛的图片压缩很有趣,无意中发现一张MATRIX版的富爷,跟大家分享

Matrix Fu.jpg
雪花膏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发表于 2011-9-9 13: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CD标准的制定和实现,日本人的功劳不小。读过一个原菲利普工程师的回忆录,里面讲到,设计最早的CD机时,16位模数转换遇到技术困难,菲利普工程师想打退堂鼓,建议模数转换精度降为14位。日本方坚决不同意,死逼着菲利普拿出16位的模数转换,后来菲利普也好歹拿出来了。

如果日本方面当初同意了菲利普的建议,模数转换精度降为14位,估计CD就胎死了。16位精度其实都不够,也就勉强能对付,现在都上20、24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主题

4171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10-8-16
发表于 2011-9-9 13:3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利浦不是propose了14/176.4么,应该比16/44.1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5

主题

2026

帖子

223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1-9-9 13:5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CD是能够出好声的,潜力还没有“挖”出来,问题在于CD的读取、解码、传输机制不过关,抑制了CD应有的“光辉”。

同张CD在平价、中价、贵价、天价CD机上的不同表现,甚至很大差异,说明CD的真正表现和能达到的高度可能还没有被很多人所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9 14: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wn 于 2011-9-9 13:53 发表
我感觉CD是能够出好声的,潜力还没有“挖”出来,问题在于CD的读取、解码、传输机制不过关,抑制了CD应有的“光辉”。

同张CD在平价、中价、贵价、天价CD机上的不同表现,甚至很大差异,说明CD的真正表现和能达到 ...




CD完完全全"古得益钠夫"了. 对我来说,这就很好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1-9-9 14: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过这个74分钟的贝九版本,我觉得不是富特最佳的贝九,相对来说一般化一些. 我也记不清哪个是听过富特最好的贝九了,反正至少有2,3个比这个"拜鲁伊特版"要好(在我听来).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3578

帖子

2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3
注册时间
2004-2-1
发表于 2011-9-9 15: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to 于 2011-9-9 13:38 发表
飞利浦不是propose了14/176.4么,应该比16/44.1强吧

当年飞利浦确实提出了这个方案,不知道怎么就被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主题

49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11-8-31
发表于 2011-9-9 23:4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bit要比sample rate重要
16-bit以画质来譬喻,也就DVD等级,算得上堪用,再减少就往VCD等级去了
这也是现在规格提高sample rate往往伴随bit提升,不会只提高sample rate,44.1/16 -> 96/24 or 192/24

毕竟动态太重要了,三不五时强音的地方就破音,听起来很痛苦,也说明16bit真的勉强堪用
至于sample rate,牵涉乐器音色跟细腻度,真的要在音响方面很专业要求,才比较有超越44.1kHz的迫切需求,我本身是还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发表于 2011-9-10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wn 于 2011-9-9 13:53 发表
我感觉CD是能够出好声的,潜力还没有“挖”出来,问题在于CD的读取、解码、传输机制不过关,抑制了CD应有的“光辉”。
同张CD在平价、中价、贵价、天价CD机上的不同表现,甚至很大差异,说明CD的真正表现和能达到的高度可能还没有被很多人所认识。


我是这么认为的:限于当时的技术水平,CD的主要技术指标,如采样率和模数转换精度,都太接近理论下限,没留多大余地,给整个系统设计造成困难。正如唐兄所言,读取、解码、传输等(次要一些的)环节,稍微有一点点偏差,就会导致音质严重下降。

打个比方,CD的主要技术指标限制,就如汽车引擎,最高能跑到110公里。如果我想在高速公路跑100公里,传动、悬挂、轮胎都要达到最佳标准,整个汽车,要按F1赛车的标准来制造;甚至公路,都要达到F1赛道的标准。天价CD机,就是这样出来的。

如果当时,把CD的技术指标订高一些,多留一点余地。就如汽车引擎,最高能跑到200公里。这样,传动、悬挂、轮胎、公路,只要过得去,就可以在高速公路跑到100公里,整个系统的成本就下来了。

如果中价CD机,能放出天价CD机的靓声,这世界该多美好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9

主题

2162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1-5-3
QQ
发表于 2011-9-10 13: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3# 的帖子

老兄把JS想的太善良了,JS永远是J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709

帖子

3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11-2-13
发表于 2011-9-10 14:37: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nto 于 2011-9-9 13:38 发表
飞利浦不是propose了14/176.4么,应该比16/44.1强吧


我不很确定飞利浦提出了14/176.4,如果是真的,只能说明当时对音频信号处理的理解太落后了。

音频信号的数字化,涉及到信号采样和数模转换。前者只要处置得当,是无损的;后者是有损的,无法恢复原始信号,只能尽量减少误差。

14/176.4 的方案,表示14位的数模转换精度。数模转换精度每增加一位,量化噪声减少一半。反过来,这个方案把精度从16位减到14位,就是把量化噪声增加了4倍。这会严重影响音质,而且无法修复。

信号采样有个讨厌的副产品--镜像信号。如果采样频率太低,镜像信号会与原始的音频信号产生混叠,污染原始信号,而且无法修复。但是理论上,只要采样频率高于原始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就可以把原始信号与镜像信号分开,然后用滤波器滤除镜像信号,无损恢复原始信号。这个特性,是奈奎斯特(瑞典人?)发现的,所以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就称为奈奎斯特频率。

对人耳来说,音频信号的最高频率为20KHz,因此奈奎斯特频率是40KHz。CD标准的44.1KHz采样频率,高于这个奈奎斯特频率,所以理论上,是可以做到无损恢复的。但是这个标准,只留了4.1KHz的余量,给滤波器设计带来很大的困难,一不小心,不是镜像信号滤不干净,就是把原始信号的高频或低频一起给滤掉了。如果把采样频率提高1.5或2倍,达到66.15KHz或者88.2KHz,那么滤波器设计就容易多了,复杂度可以比现有滤波器减少一半,而效果提高至少一倍。

176.4KHz的采样频率,把CD标准提高了4倍,其实又过头了,滤波效果比88.2KHz的采样频率提高很有限,还可能引入高频干扰等别的问题。而且音质瓶颈是14位的数模转换精度,采样频率再高也于事无补。

理解这个道理,就明白14/176.4 方案的不合理之处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6 16:43 , Processed in 0.116000 second(s), 4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