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donthuang

[耳机] T1二三事

[复制链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4: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8 16:19 编辑

續上文

為了公平起見,還是得講講"慢"這一側的問題
簡單表列

1.暫態被柔化了,不是那麼能捕捉微動態與活靈活現的活生感、臨場感
2.有可能出現類似軟崩潰的情況,像是打翻了墨水一樣導致音色整個暗沉下去,甚至趨於陰鬱
3.中低頻偏軟偏散,雖然有包圍感,然而音像的存在感與立體感覺變弱了

接下來我嘗試描述"快"的一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3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8 16:36 编辑

快的一面相對比較好描述
因為聲音的呈現方式大抵上是以前評論中描述風格的直接延長,這部分應該不會著墨太多

相對於上文所描述的豐潤無骨,"快"的這一邊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健壯,骨法用筆相當的明確

原本淺紅色的光澤感被收得微乎其微,中頻的尾韻也收得極短,第一印象聽起來很"正常",很普通

然而這樣的普通是架構在一種很緊密的資訊量/框架之下
前述"慢"的一面的空氣感與包圍感幾乎消失──不,不是消失了,是被壓縮了

以空間感的"寬"而論,只比未開聲時的大半圈,大概是兩耳再出來一點,有點微微的,透明漆一樣的擴散感
景深卻相當的深,像是頭前方有一團穩穩的壓縮空氣那樣的感覺.....

說壓縮並不誇張,能聽到的東西並沒有變多,但是都成型了,或者這是所謂高密度的聲音吧

我不想用中性來形容,可是很難挑出不對勁
要說無味嘛....不如說是從飲料全糖一下子被換成無糖所導致的反差感

原本龐大輕鬆的特性或多或少被壓制住了,的確沒有了不明確與模糊的地方,然而也有點無趣
通透歸通透,中性歸中性,然而我實在不太傾向這樣的聲音

-----

去年的日本耳機展上,Beyer在日本的代理商,Teac,也就是Esoteric的母公司
展出了自家的耳擴新產品HA-501

展上有人問Teac的相關人員:既然你們是beyer的日本代理商,那麼這耳擴想必是以beyer的耳機為目標
,可是這樣,不怕會跟beyer自家的A1角色重複嗎?

Teac的相關人員是這樣回答的:A1或多或少必須兼顧其他廠牌的各種耳機,可是HA501是我們的自信之作,
風格上比A1更加地契合T1

我想,Teac應該有參考T1這一面的特性吧?

(待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5: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8 16:24 编辑
woodear 发表于 2014-1-8 14:11
可以模仿别人mod 800的办法,在t1单元的金属框架上贴一些阻尼材料,这样能减轻t1那种锐利的中高频金属质感 ...


我的立場是,如果不知道廠商的設計考量,那麼就不要mod

也許是美國DIY文化盛行的關係,head-fi上有不少mod,以T1為例,我就看過把耳機地線給截掉的
又或者是在腔體內裝上海綿、黏土,各式各樣奇奇怪怪的阻尼材料

而理由通常是 "因為中高頻刺耳" "因為CSD圖上面有不好看的共振"

T1中高頻刺耳的情形最近才遇過,把頭帶更換為新版、有毛氈的頭帶後
初上機時 聲音整個跑掉,當時在另外一個網站是這麼寫的

"聲音一上機就很不對勁, 高頻下段特別突出,又瘦又硬,低頻上段突出一塊
不是像Grado那種Q彈豐厚,而是平平的突出一整塊,低頻質感相當詭異

首先將HA3的偏流從250ohm 調成 32ohm,高音好一點,整體感覺還是不對
再來將HA3的輸出由SW 調成 pre out, 整體感覺是對了,聲音還是太緊張

最後用上密技,用乾布稍微沾點清水,輕輕把耳機外殼擦一遍
該有的頻段平衡總算有點樣子了"

你可說上面那些"調音手法"有點怪力亂神,不過這些至少旁證了 問題並非必須要靠改造耳機來解決
很多時候往往只是搭配的問題,或者磨合時間的問題....

在談調音或mod的時候,因果關係實際上是在一個黑盒子裡面,沒有辦法確切的指認說
A一定會造成B 或 C一定只能靠A解決

這種情況下,我比較傾向擺弄釘釘腳腳乾脆把頭帶撐鬆一點試試,而非急著認為 "這耳機欠改"

以前我也有mod過HD650,簡而言之,把單體前方的那塊黑色海綿耳墊拿掉
換成所謂的"高分子聚合物"──可分解的環保材質垃圾袋

聲音馬上變了,以往要很努力才能推出來的澄澈感 輕輕鬆鬆就有了
然而bug是 ── 動態範圍也變得很有限,不能開太大聲,開太大聲高頻會整個失控、亂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963

帖子

2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0
注册时间
2013-11-11
发表于 2014-1-8 17: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T1貌似最近低频越来越少了,不晓得是没煲好还是怎样。990时间长了倒是整体宽松了。

点评

側壓緩和到一定程度,但是耳機本體還沒開聲的話,低頻是比較少  发表于 2014-1-8 19: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19:24: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8 20:14 编辑

最後, 有沒有辦法在 "快" 與 "慢" 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呢
答案是 可以,而且相比於上一代的990,簡直是令人痛哭流涕的簡單.....

在進入本題之前,先離題談談 關於 所謂 "快" "慢" 的具體操作

我的配備前面有提到,1212M > DAC1 XLR輸出轉 RCA 接 谷津HA3

除了釘、腳、線材的微調外,還有電腦端的眉眉角角,這部分或多或少有點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過我"感覺" 電腦端的調整,實際上微妙的影響輸出的數位信號電平.....不是信號本身,而是信號的強度 (?)


DAC1與HA3這套系統主要的目的 取 "前級" 和 "後級" 的增益的平衡與絕對極性的切換
DAC1的XLR固定輸出,最大衰減30dB > 以往推DT990時, 是沒有衰減

沒辦法,T1靈敏度高很多,只能在衰減30dB~20dB之間切換


接下來講HA3,先說明,這部分很重的個人忖度程度

偏流和增益就不提了,這個應該要自己去摸去抓感覺比較快....不是不願意細講,而是這有點要靠直覺
每天轉轉增益,調調偏流,好像隔著耳擴箱體,冥冥之中可以知道線路的工作狀況一樣

HA3本身除了增益和偏流外,"我猜"三種輸出模式的切換也會影響耳擴端的輸出極性,正相或反相
或者講得更直白一點,振膜是向耳朵側發聲 還是 向腔體側發聲

應該有人看出關鍵在哪裡了,雖然沒辦法確切的指出這個系統目前是正相還是反相
不過可以指出那邊會比較自然,好聽

以同樣偏流設置的前提下,三種輸出模式大概是 正 - 反 - 正 的屬性,不過這並不是最終的決定要素
還得看訊源側自身的輸出極性而定,如果訊源本身就是反相輸出的話,會有負負得正的情形
這是絕對極性,一般取決於放大環節中增益級的單雙數,不是電源極性,也不是喇叭單邊紅黑線反接造成的反相 (out of phase)

最後,我還是要強調一次,上述這些一定程度基於沒有核實過的猜想,如果原廠出來澄清,
指正說切換輸出改變的並不是絕對極性而是輸出阻抗之類的,那我也只能認了 (笑)

從這個話題延伸出去,我會認為耳擴自身有切換增益、阻尼係數之類的功能會比較好搭配訊源

耳機擴大機現今的發展或多或少有點處於盲人騎瞎馬的狀態,從高檔耳擴幾乎一律是esoteric,
密傳式的風格或多或少能窺之一二

好聽,但是為什麼好聽,講不出個理由來,只能歸之於用了什麼燒料啦,老板有藝術修養啦,或者倚賴燒友的口碑之類的.....

因為耳機自身形式與阻抗變數大太,
導致耳擴不能單單的只是留於紙上數字的失真越低越好,或者有平衡,有大電流之類的就是好

而是一方面要能很好的銜接訊源端,一方面要能靈活的應付各種不同性質,千奇百怪的負載

好了,這部分就先交代到這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4-1-8 19: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楼主这个系统还写了这么多真是心生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8 20:42:22 | 显示全部楼层
Huang兄的系统是该升级了,在这样的前端下评耳机总有些管窥蠡测的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1: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樓上兩位的提醒我很清楚
這個系統的架構其實是從990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能發揮多少這些新旗艦耳機的實力或多或少還是未知數

然而

現在的狀況並不是旗艦耳機實力發揮75%或95%的問題,而是根本的聲音全貌都還沒有足夠的認知度
iLLogiCo兄身為HD800的老用家,真的覺得這耳機有江湖口耳相傳的那麼中性,和HD650完全沒有關連性嗎?

要升級應該會先升級訊源吧,耳擴實在不曉得怎麼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4-1-8 21: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LogiCo 于 2014-1-8 22:28 编辑
donthuang 发表于 2014-1-8 21:21
樓上兩位的提醒我很清楚
這個系統的架構其實是從990時代一直延續下來的,能發揮多少這些新旗艦耳機的實力或 ...


你不是曾觉得T1的高频不好控制么,也许是你系统的瓶颈也说不定啊。
而且古津的高频延伸我觉得不够的,更何况用声卡做源头

HD800的中性是Sennheiser的中性,不是Beyer的中性,也不是Grado, ATH的中性。
HD800和HD600以及HD650不可同日而语,玩玩全全是革命性的产品。
在这里还是不要讨论HD800的好,毕竟这是T1讨论贴,咱们还是聊Beyer的事情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iLLogiCo 发表于 2014-1-8 21:59
你不是曾觉得T1的高频不好控制么,也许是你系统的瓶颈也说不定啊。
而且古津的高频延伸我觉得不够的, ...


我想iLLogiCo兄是擔心我走入畫地自限而不自覺的情境,畢竟板上有現成的,血淋淋的例子在
這點很感激

beyer家的高頻下段在耳機未煲開前,和特定耳擴相性很差,唇齒音刺耳 或者銳利等等這些其實都有經驗了
正是謂久病成良醫

就我的理解谷津他家的高頻延伸不是不夠,主要是偏幼細,中高頻也比較收斂,某個層面而言和老板HD650的case有點類似

以文中提到的一些判斷為例,像T1特有的那種紅潤光澤感

除了正規系統外,我也另外交叉測試過了DAC1耳機孔,甚至是手機、pda的耳機孔,就是為了要確認這個
究竟是耳機自身內在的性格,還是後天搭配之下的產物

希望這有助於釐清問題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2

主题

1万

帖子

8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2
注册时间
2009-2-13
发表于 2014-1-8 23: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吧
LZ你主要是在用一个很差的音源(EMU1212)
然后一个信息量满足不了T1的解码(DAC1)
最后是一个根本搞不定T1的耳放(HA3)
然后对T1做了这么多评价

我只想说……在一套完全搞定T1的系统上,听感会差的很多
起码我今天晚上就在听,我觉得LZ有机会的话出去家访下吧

点评

俺也支持这个挑刺的说法,俺是不好意思这样说  发表于 2014-1-9 01:05
我承認我的環境比較受限,聽感也有所不足,S兄方便的話可以直接回文討論 :p  发表于 2014-1-8 23: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23: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8 23:56 编辑

最後,來談談在"快" 與 "慢" 兩側之間取得平衡的情況是如何
---

───閉上眼睛,按下播放鍵,最先意識到的,是空氣的震動

難以形容的臨場感,聲音景像有如魔術的定在前面,不,那並不是針尖式的定位還是如何
而是直接把現場的空氣偷了出來

睜開雙眼,按在鍵盤上的手指有點顫抖,這樣的聲音,是未曾體驗過的,不同層次的事物

據說留聲機剛發明的時候,演奏家沒辦法分辨錄音與現場的不同
愛迪生第一次聽到自己錄的瑪莉有隻小綿羊的時候,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激動感?

聲音的本質是什麼?在共鳴與反射之外的,空氣純粹的震動

我還戴著耳罩,耳朵邊也感受到毛茸感與側壓,可是大腦告訴我那些"聲音"
就在前面,就在耳罩外面

能夠想到最近似的東西就是假人頭錄音,相比之下,T1定位不是那麼分明,擴散感更強
這時候談音質音色,甚至音場(head-stage)大小或形狀已經意義不大了

DT990是能呈現出一片"聲音風景",也有類似的空氣感
但是和T1比較之下,可視角、出力與逼真程度差得不是一截半截

phase兄曾在板上發過篇關於具身性的文,其實道理再簡單不過
以相機為例,好的相機像能讓你透過觀景窗掌握、捕捉世界的一部分

耳機音響亦如是 (待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179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2-7-14
发表于 2014-1-9 16: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早之前就和台湾的这位仁兄探讨过990。如今看don总发帖谈T1,不禁感慨岁月匆匆,我耳机已烧的接近退烧了。
TAD D1000TX>Fumac Ref2Pre>Fumac GAIA>TAD E1T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9 18: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26 22:01 编辑

感性的部分的講完了,接下來是偏理性的檢討,一樣條列幾點

1.原本"慢"一側中頻偏稠密的質感,在這裡起了微妙的化學變化,變成了綿密,或者起著疏密作用的超微粒子
這會讓聲音,至少是中頻的某個頻段聽起來很開 很"擴散"

2.承上,這樣的呈現方式可能會相當依賴訊源的質感與密度,或者更直接一點,前端拉出的整個輪廓
這邊可能要等升級訊源才有辦法確定了

3.還是要拿990作對照,沒辦法,雖然級數差很多,但我沒聽過音質更像的耳機了

250ohm版的990在類似的狀態下,或多或少苦於控制力不足,那不是耳擴出力的問題,而更像是單體的極限
導致中低頻有一塊 輕微的不分明,減損了 音像的實體感與真實感

T1很好的應對了這個問題,至少在我聽起來,單體還留有餘力 等待進一步發揮

4.整體音色相當的接近中性的標準,或者套用iLLogiCo兄的巧妙回答,beyer的中性
用鏡頭來類比的話,這時候的色調極其自然,卻又很鮮豔,會讓人想一直一直聽下去

不會有先前提過的,"快"的這一側那種 無糖的反差感

5.再仔細檢驗 head-stage這塊,還是很難用一般人比較習慣的 長 寬 深 大小 之類的去衡量
因為那似乎是"反"的,或者其構成的方式和 一般耳機 相反,如果用排除法來描述的話

a. 那不是正常的,喇叭重放出來的音場,沒有左右互饋

b. 那也不是森海式的 聆聽室 或 AKG式的 近場 營造
這一條我很不確定,有待森海和AKG的用家糾正

以往的beyer式的立體感營造有點類似繪畫透視法中的空氣透視法
我不知道T1的斜面單體是有什麼條件限制,不過整個"可視角"更寬,更接近自然,更容易騙過大腦

c.承上,第一時間讓我想起的就是假人頭錄音的全息感,這種全息感在T1未開聲之前
往往以吉光片羽的形式出現,舉個例子,可能星期六深夜很放鬆的戴上耳機聽個音樂
剛開聲卻嚇了一跳,以為喇叭沒關 (天知道我根本沒接電腦喇叭...)

d. 音量、音量、音量,在聽某些現場錄音的時候,會忍不住想開更大聲一點
如果平常聆聽的音量為12點鐘為標準,那麼一些很棒的現場錄音可以開到3點鐘方向還不覺得難受

這真的很可怕,提醒各位注意音量

最後,我知道這一長篇印象 非常的反常識,如果覺得格格不入,可以另行參考早些時候寫的另一篇文
這個比較接近共通認識,可能對T1的新用家比較有幫助

http://uc.av-china.cn/thread-153563-1-1.html

想說的還很多,不過還是先聽音樂吧



                                                                                                              2014.1.09 草此

PIC000010x.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4: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4-1-24 04:55 编辑

補遺

有網友反映看不太懂,我想得好好反省自己的行文能力....一併回文在這

首先,快和慢主要是方便用的形容,並不是真的振膜動得快或動得慢
或者可以代換成過阻尼與失阻尼,主要是指由耳擴施加在耳機上的"控制力" 質的區別

或者更直接一點類比,就像汽車煞車的輕重

而所謂在快與慢兩側取得平衡,即是指達到了一個恰好的臨界狀態
控制力,或者推力不過鬆也不過緊

一般燒友所謂的推力並不是指能推得多響
也不是能單純以"大"或"小" 去量化的東西,而往往很依賴四兩撥千斤的巧力去搭配

再來是關於瞬態的說明
我通常把一個"音" 切成三塊來講, 起音,回穩,漸衰

過阻尼的情況下,起音和回穩很快,但是回穩到漸衰這段會被吃掉一截,不自然
失阻尼的情況下,回穩到漸衰這段相對自然,但是起音到回穩這段會混掉,導致前述暫態柔化的情形
臨界阻尼的情況下,此三階段才有相對平順/自然的過渡

一般來講,起音影響輪廓與線條感,回穩影響音色/泛音,漸衰影響空間感、空氣感或氛圍


不只T1如此,大部分耳機都可以用這三種狀況下去區分

以HD800為例
過阻尼的情況下就是聲音發空,聽什麼都沒味道
失阻尼的情況下就是滑滑亮亮的,暫態柔化導致一種"假平滑"的質感

臨界阻尼的情況下....我想還是不要越俎代庖了.....

点评

如古人调琴,张驰有度  发表于 2014-1-24 18:3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26 23:27 , Processed in 0.116639 second(s), 3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