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网络时代“寻碟的痛苦”已成历史

[复制链接]

10

主题

74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10-16
发表于 2015-12-21 16: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玩什么都是有讲究的,发烧也是有讲究的,一套漂亮器材不能没有几张好碟
首版绝版唱片
https://shop116661534.taobao.co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5-12-25 17:05: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黑皮的爸爸 于 2015-12-25 20:35 编辑

个人理解,正版化的流媒体播放模式一定是未来的大势结局。我们不妨来检讨一下CD以及其前身黑胶唱片(包括卡带以及MD)的商业机制。从版权和专利发端的所谓知识产权机制,其实在西方表述中更多的是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 right)。虽然此处(包括更多其他的场合)的工业实际上说成是产业更加合适,而唱片业恰恰是最好的利用了这一机制来实现大批量生产、销售。除了表演、录制的权利保护之外,复制生产的技术条件、投资,以及发行渠道同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壁垒。所以,即使是作为终端的消费者,因购买唱片而获得的权利其实是相当局限的,甚至可以夸张的说,是被设计了。

先看局限:不得复制、租赁、公开播放、盈利性使用blabla。后面的几项比较容易理解,但是复制这一项,尤其是到了卡带时期,以及后来的光碟、数字存储时期,自家复制自己使用是否违法曾经是个产业性质的争议问题,最后当然是代表制造及有关存储技术的产业方获胜,给大家带来一点多场合使用的便利。但是注意,这并不是消费者的胜利,只是在产业利益博弈中搭上了顺风车而已。这里还有一个微妙的局限,理论上说,无论何种形式拷贝,如果在唱片本身权利灭失或转移的情况下,作为衍生权利的拷贝的合法使用也会存在挑战,只不过现实机制不支持版权方行使这样的权利,换句话说,太烦太贵了。除了复制拷贝,在东方文化当中,无偿出借是普遍的社交存在,在西方权利意识被从小灌输的环境下,这样的出借并不经常发生,你的是你的,我的是我的。即便法理上默许这种出借,但是伴随出借可能发生的复制拷贝仍然是违反版权原则的。当然,DVD片头和CD封底的那些套话大家也可以完全无视,但是它就在那里。

来说说权利,买了唱片到底得到了啥?抛开刚才说的那些个局限,那就只剩下两项了:实体拥有,和自由欣赏。还是要唠叨一句,在工业产权机制下实体拥有并不代表拥有一切利用的权利,上面已经说了,再举个例子,假设某土豪买下了某梵高名画原作,是否拥有例如复制出版、展览等所有权利呢?大多数时候回答是否定的。如果买下在世画家的作品,权利关系还会更加复杂些。所以实体拥有实际上就是被称为“实体控”的这种拥有感,更多的是一种想象的权利,尽管相当美好而善良,欣赏唱片的种种工业设计、艺术包装设计,欣赏艺术家的光彩形象,听唱片的时候翻开说明书假装学习blabla.
那么自由欣赏呢,理论上只要您有时间,您可以1无限次数(尤其是CD时代之后),2在自己喜欢的时间,3在自己感觉舒服或者需要的场合播放欣赏(其实这点还挺局限的,首先你想着播放欣赏的地方得有台CD机,CD随身听的效果毕竟有限,当年为了减震还专门有高端型号提供缓存以避免震动下的停顿,比较可靠的随时随地其实是汽车)。OK,上面这2和3在流媒体的环境下,大家是不是觉得已经完全超越了CD所能提供的可能,先不说现如今便利党绝对会在民调中压倒音质党,看看未来,CD级别的无损在流媒体的将来还会距离我们很远么?
所以,在自由欣赏一项下,只有1无限次数还有实在的价值了。问题是,一张CD我们到底会听多少次?20次?50次?100次?黑胶保障的都不止这数了。好了,我的阴谋论来了:我们按照几百次欣赏的价格购买了一张CD(或者支付对价中的大部分),其实最终我们大概就听了三五次到几十次不等。那么,既然未来的技术条件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欣赏,那么为什么不按照实际欣赏的次数来付费呢?你看,连苹果都嫌下载同步太繁琐了,其实“下载本地”仍然是我们在工业年代的习惯和记忆的残存。

我的观点并不是为消费者申张正义,而是说,一定有新的商业机制来摧毁老旧的CD发行机制。CD,尽管不会跟这个时代以及将来若干个decades说再见,但是,它终将不再会是我们的音乐欣赏、消费的主流载体和主导机制了。 尽管我自己还在紧抓CD的尾巴,收买各种大包和二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5-12-29 13: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黑皮的爸爸 发表于 2015-12-25 17:05
个人理解,正版化的流媒体播放模式一定是未来的大势结局。我们不妨来检讨一下CD以及其前身黑胶唱片(包括卡 ...

百版这贴子我全看了也说了点边缘话。   今天看到你的这段话后又被引出些想法。
     你的剖析还是蛮深刻的也说明了一些问题,可我还是有不同的看法。
    1,关于权利      玩cd,LP唱片者其实很少去想获得了什么权利,大多是为了满足想听,喜爱,慕名,拥有。。。。。的心理。至于抓轨,交流,互借等仅是偶为之事。玩cd无论是正版,单张和包子其心里感到踏实,随时可欣赏,而且效果不差。
    2,关于”新的商业机制“            对“新的商业机制一定摧毁老旧的cd发行”,我不赞同如是说。音乐节目制作人一定会将其作品以一种直观可信,能为广大受众认可的方式承载和保存的,而流媒体在这点上明险不敌cd,LP。我们很难相信一场高等级的音乐会,一位国际一流的歌唱家,演奏家会满足于他们的节目就在流媒体中传播而放弃制作成LP,CD,SACD等大事,实际情况应该恰恰相反。     当然这些好节目一旦转为流媒体,也一定会为很多玩家接受和享受使用的,尤其在不讲版权也不收费时其点击率会很高,可是如果顶起真来又是版权又收费,那也一定会限制了不少使用者。
    3,其它       不同文艺类型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人们的期许型式也是各异的。当你看了红楼梦,围城,基督山伯爵。。。。。等的影视后多数有心人会寻求原著,一种强烈的愿望促使你想更多更深地了解作品和细节。这表明人们对某些文艺的爱好不限于一种表达型式,上述的情况就是既要看到好的影像又要占有文字资料,不如此不能尽兴。    对音乐也如此,cd,LP,SACD等都会有个小册子,它能将演唱演奏者,指挥,录音时间,录音者,录音条件,版本资料等做详细不等的简介,而这一小点在流媒体方式难以做到。对于一般听者也就算了,可对于考究的玩家就难以接受了。
     皇帝后宫嫔妃众多,且随时可取可玩,这也就无所谓爱情与感情了,美貌佳人来得容易就不会珍惜她了,如唐明皇杨贵妃也是半真半戏而已。  平常百姓家哪怕是小家碧玉也奉着供着情胶似漆温馨无比,皇帝就难有这份感情的享受和体会了,岂不哀哉。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5-12-29 13: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字急了,错字不少,请观者勿笑话。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5-12-29 22: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hjg 发表于 2015-12-29 13:20
打字急了,错字不少,请观者勿笑话。

正仔细研读,很好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5-12-30 20:56: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hjg 发表于 2015-12-29 13:17
百版这贴子我全看了也说了点边缘话。   今天看到你的这段话后又被引出些想法。
     你的剖析还是蛮深刻 ...

胡兄好!感谢您的探讨意见,记得读过您的帖子,非常认真而真切的体会分享,就如同这里的回帖一样的有启发。先简答几条:
1. 的确,钟情买碟的听友确实很少关心法律意义上的权利,更多还是从实用需求以及心理需求出发。我想回溯的是,特别是CD,当年在面世的概念和价格上真的是引导了“(准)永久保藏,无限聆听”的价值的。相对于LP以及卡带,CD确实有此优势,无需翻面,播放无磨损,易于保养等等,价格上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当年真的是广泛认可的。现在的LP回潮毋宁说是对当年CD崇拜的一种反动。随着LP的淡出,CD的普及和成本降低,这些价值逐渐被视为当然而被淡忘。但是我认为,这些东西在机制里面仍然存在,无论它在定价中占比重多少,这种永久啊,无限啊,都是潮流的对立面。为什么要永久?有必要有可能无限听吗?
2.其实我们熟知的这些大师和超级明星,绝对都是这种唱片工业机制的产物,他们当然对唱片机制有着严重的依赖。但同时,数字发行虽然还不是显学和业已确认的趋势,明星和厂商的尝试早就开始了。比如乔布斯曾力劝U2和鲍勃迪伦做数字发行,甚至是与CD同步的首发(尽管它仍然是模仿的CD发行机制)。又比如最近Adele出了个人第三张专辑《25》,然后我的虾米、QQ音乐就开始首页弹幕了,起初没怎么关心,又说是付费的。偶然手滑一路点开,原来是15元一张专辑,原话是这样的“购买专辑后即可永久试听与下载专辑里的所有高品质歌曲”。解读一下,“永久”(无限次)+“下载”(拥有)+高品质(320K,比CD逊点儿),数字时代CD发行机制的拙劣翻版,我不买账,但总有人买单的。这就连到的下面一条。
3.对于我(也包括胡兄吧)的态度,唱片公司和流媒体会说“Who cares?"。留恋CD的听友要记得,我们已经快成为音乐市场的边缘群体了。当你还在众里寻他千百度的时候,流媒体已经在发力做定制推送了。(这很让我想起《摩登时代》里自动喂食机的场景),现时的音乐市场需要的是蓬勃活力(躁动不安)的大众群体。深度乐友即使珍贵,但绝不重要。如果要再反省一下,曾经的各报章杂志文艺文化版,各种的权威言说等等,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更为隐性的喂食机呢?只不过还是留给个人稍多一点的个性和人性的空间而已。
总之我的理解,音乐传播是一种机制,唱片业更是呈现产业化的特点,所以他一定会发展演变,尤其的,不要小看互联网的力量。

其实很想跟着白版楼上也谈到过一句的,写一点关于寻碟痛苦消失的代价—由实体唱片所承载的跟音乐的感情联系,那种快乐也将无所依托,抑或变形,再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6-1-2 12:5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黑皮的爸爸 发表于 2015-12-30 20:56
胡兄好!感谢您的探讨意见,记得读过您的帖子,非常认真而真切的体会分享,就如同这里的回帖一样的有启发 ...

谢谢老兄对我发言的重视,仅此一点就很让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和舒坦--被他人所重视而非无视是一个起碼的尊严获得感,我这样想。
  其实兄前面那篇文字我是细读了,也在踹磨内里想表达的含意,可是因为兄欲说的内容并非三下五除二就能讲清楚,很容易自已绕在某些有争议的细节上,我于是就捡些话题说了点想法。
  整体而言我还是赞同的。   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各个门类的玩法怎可能以不变应万变? 音响领域无视数字化或轻视这一事实带来的巨大改变者以我看恐怕是没有的。而互联网的兴起更使得  数字化改变音乐器材,音乐资源,资源获得方式,欣赏音乐的型式等等等等都正在和即将带来许多新题目。 这就必然使得音响领域会有各种观点产生,争议是免不了的,很正常。本网站里这部份内容的比例也不小哇。其中廻避不了传统玩家与数字玩家之争,这里面多数是很有意思的事。
   不泛有坚守传统更坚守模拟音者无视数字音乐之长,而更多的是数字玩家只谈数字之长贬传统和模拟之优。在玩音响这不广的小圈子里5-8成以上的玩家大概能接受传统与数字都各具所长的观点,我很赞同这种无门户之见兼收并蓄包容百家的理念。   玩音响听音乐,追求HIFI 的目的就是以自有的能力去寻得好的音质,好的音乐,适合个人欣赏方式,便利而省钱的喜爱之声(其实省钱蛮难的)。至 于他人如何评价并无太多价值的,你既可听而改之亦可充耳不闻,全在个人做主。    我们能评定传统与数字哪个更优吗?    坐在皇帝位听LP,CD与戴耳机听便携机哪个更高贵吗?玩柏林之声系统就比玩山灵更懂得音响的奥妙吗?。。。。。。由于各玩家的情况差别太大了,我们什么结论都没有可能合理地得出来。   还是一句话:存在就合理,合理就赞同,赞同就共乐。 哈,玩的就是皆大欢喜啊。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1246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4-8-17
QQ
发表于 2016-1-2 13: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忘了忘了,该打,顺祝新年好。
胡肇基[/c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919

帖子

1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9
注册时间
2013-1-18
发表于 2016-1-5 12: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notus 发表于 2015-11-27 00:49
而且流媒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更多好的唱片,然后就可以方便买买买。比如刚才我听了这张的第一段,就又去下单 ...

我现在流媒体主要试听,觉得好再买CD/SA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主题

944

帖子

6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6
注册时间
2014-6-8
发表于 2016-1-5 13: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hjg 发表于 2016-1-2 12:57
谢谢老兄对我发言的重视,仅此一点就很让我从心底感到温暖和舒坦--被他人所重视而非无视是一个起碼的尊严 ...

有理有理。昨天想到一个词可以吐槽下流媒体推送:“集体无意识”。所以CD年代的好习惯,即使铁了心告别CD的朋友,还是留着一些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5-3 05:07 , Processed in 0.089304 second(s), 31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