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蚊子

想请各位谈谈肖邦

[复制链接]

24

主题

428

帖子

12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12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7 22: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主题

863

帖子

4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1
注册时间
2003-9-1
发表于 2004-3-18 22: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消了没.许斐平的肖邦怎么样啊,好不好听?M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主题

490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4-1-13
发表于 2004-3-19 09:3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否极泰不来 发表
[B]嘿嘿,又布置作业啦。肖邦咱听得不多,今天就“跟着感觉走”喽:

说肖邦似乎比说其他任何人都难,这不仅是对他本人和其音乐几反几复大起大落
的评价,从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爱国者到趋炎附势的投机家;今天说他无病... [/B]

老否说的真好!佩服一把先。

肖邦被称为诗人,大约正是因为他忧郁而内敛的倾诉提示了无限的可能性。
李云迪好像都捕捉到了超气蓬勃,少年得志的肖氏;
鲁宾斯坦制造了一个老气横秋的肖邦;
波利尼是一个精确的像瑞士钟表(偷来的评语)一样的肖邦。

呵呵,瞎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19 09:4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说,马勒借千人之手万人之口,费宏篇巨作要说的,就是他轻描淡写已经说的。有这个感觉么!精神的不好说,神经的好说么!:coo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2: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肖邦,俺说最后还得听拉赫玛尼若夫,霍夫曼,布兰若夫斯基,柯尔托,莫伊舍维奇,李帕蒂.
还有弗里德曼,戈多夫斯基,罗森塔尔,帕德烈夫斯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2: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邦确实不一般。
他的恋母情节,不是小人,是对祖国,对亲人,对友情,对自由....内涵很深刻,总之是个男子汉的感情,很复杂微妙的。弹肖邦不仅仅是技巧,感情,都要在琴声中体现,所以,既有技巧又有思想,不是那么肤浅的声音。所以那么多大师都在弹。
(注:原文有删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2: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上两段乃偶然拾到,请失主认领;)
卧龙藏虎可不好,该现身还是要“献”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3: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张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3: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作家喬治‧桑的熱戀

喬治‧桑原名奧羅‧杜邦 ( Aurore Dupin ),生於一八○四年。她十八歲便結婚了,丈夫加西米爾‧杜凡特是個沉悶、沒有創意的男人,很少關心他的妻子。後來她離開家庭,前往巴黎,她發現在這裡可以自由自在地和音樂家、作家,以及畫家們在一起。 這一切,正符合她那獨立、坦率、自由、浪漫的個性。隨著歲月的飛逝,她的個性愈來愈瀟灑,特質是愈來愈明朗化。

喬治‧桑是李斯特的情婦瑪麗女伯爵的親蜜朋友。一八三六年的秋天,喬治‧桑去參加女伯爵在法蘭西旅館所舉辦的晚會,晚會中邀請了很多音樂界和文學界的知名人士。蕭邦也在邀請之列,這是他和喬治‧桑的初次會面。

十二月時,喬治‧桑要求想認識蕭邦,遂在李斯特帶領下,參加他所主辦的晚會。其中的一位賓客,描述當晚的情形──

「喬治‧桑女士,莊嚴、冷漠..她的衣著華麗,她穿了一件白色的長袍,繫了一條深紅色的腰帶,裡面穿著一種類似牧羊女式的緊身上衣,上面有一排深紅色的衣鈕。她的黑色頭髮中分,捲成小圈圈,垂到面頰的兩旁,她的頭上紮了一條絲帶。她滿不在乎地選了一張靠近壁爐的沙發坐下來,點燃了她的雪茄,簡短而嚴肅地回答坐在她身旁的男孩所提出的問題..當李斯特演奏完一首奏鳴曲後,蕭邦拿出冰塊給賓客們。喬治‧桑牢牢地坐在沙發上,一刻也不停地抽著雪茄。」

儘管喬治‧桑與蕭邦見面時,彼此握過手,可是蕭邦對她並沒什麼好感。喜歡穿著貴族服裝,經常居住在飄散花香的房間中的蕭邦,看到這個喜歡穿著長上衣、長褲,還結領帶的喬治‧桑,就覺得她是一個很奇怪的女人,甚至懷疑,她是不是真的女人。同時,當蕭邦陸續知道喬治‧桑的生活史以後,他可能嚇了一跳。喬治‧桑跟「卡門」的作者梅里美,有過七日的戀愛,跟比她小七歲的詩人繆賽,從一八三三年起,也狂戀了兩年多..。

蕭邦認識喬治‧桑,是在一八三六年十二月;得到流行性感冒,是一八三七年二月;他收到瑪麗亞最後一封信,是一八三八年四月;而蕭邦跟瑪麗亞在德勒斯登共度快樂的時光,是一八三六年八月,因此是在認識喬治‧桑的幾個月之前。

也許是由於蕭邦依然忘不了瑪麗亞,所以起初對男裝的喬治‧桑並沒啥好印象。但,喬治‧桑卻深深背蕭邦迷住,因為他跟她以前所認識的任何男人,都不一樣,於是雖然她繼續和一些不重要的小藝術家們,斷斷續續地有著曖昧的關係,甚至和李斯特都可能有過一些糾纏不清的韻事,但蕭邦是她熱切要去征服的。

一八三八年的夏天,蕭邦開始跟喬治‧桑保持密切的接觸,此時他和瑪麗亞之間的婚約早已破裂。他開始發現喬治‧桑是個很好的交談對象,他可以把那些長久以來對瑪麗亞,以及更早一次對康絲坦琪亞的那種鬱積內心深處的情感表露無遺,而且可以從喬治‧桑身上找到一分安全感。

然而不久之後,人們的閒言閒語,使得巴黎不再是令蕭邦和喬治‧桑感到愉悅的庇護場所,他們急於獲得自由,他們希望逃避窺探的眼睛,以及深懷惡意的風風雨雨。

有一天,喬治‧桑正離開蕭邦的住所,她那怒火中燒的情夫,就在街上追逐著她。蕭邦覺得這種情形,令人感到很不愉快,很明顯地,他與喬治‧桑兩人必須離開巴黎。她表示同意,因為她的十五歲兒子得了風濕症,於是她倆便前往馬約卡島去度假。

他們兩人同居的生活,雖然環境惡劣,但相當地自由、平靜。蕭邦以及喬治‧桑熱切地想保持一種在藝術上的同好關係,而非一對熱戀的情侶,他們很成功地瞞過了很多人,包括蕭邦的父母也蒙在鼓裡。

蕭邦的健康狀況一直很不好,尤其是當氣候不佳時,他的肺病屢屢發作,全賴喬治‧桑細心照顧。他們住的地方經常變遷,因為附近的居民都不願意,這樣一個會傳染的肺病病人,居住在他們的地方,抑是租他們的房子來住。蕭邦的病情也因無法得到很好的療養,而逐漸走下坡。

對蕭邦而言,一八四四年是相當重要的年分,這年是他生命和藝術上的高潮,也是關鍵性的一年。由於與喬治‧桑的相戀,使他的創作到達巔峰,譜下不少動人的美妙作品。雖然蕭邦在音樂上有很偉大的成就,然而他是一個缺點不少的人。喬治‧桑對於他的哲學態度,以及喜怒無常的壞脾氣,因此她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姐姐露意絲,邀請她以及她的先生﹝露意絲的先生對於蕭邦的成就與名望,非常地嫉妒﹞,到巴黎來探望蕭邦,並在夏天時一起到諾汗。

蕭邦對於能夠暫時地與姐姐重聚,感到十分歡欣。九月,當她離開諾汗之後,曾經寫信給她,吐露出許多回憶。稍後,十月的最後一天,蕭邦又寫了一封信給露意絲,說明了他在諾汗的生活情形。從信中可以看到他不滿的暗示,不滿的對象是喬治‧桑的兒子莫瑞斯。此時的莫瑞斯已經長大,成為一個對於生活環境有自己的見解和批評,並且意志很堅定的男人。

雖然蕭邦和莫瑞斯之間的關係不太融洽,但他仍然相信能獲得喬治‧桑的支持;並且縱使有許多人認為喬治‧桑在這一時期所寫的小說「路克利芝亞‧佛羅里安尼」,是以自己和蕭邦為主角,對她在諾汗日益不協調的生活作一種寓言式的描寫,但在他們的信件之中,找不到任何感情逐漸淡薄的跡象。

一八四五年,雖然蕭邦的健康情形繼續惡化,和莫瑞斯的緊張關係也顯著地升高,但大體上說來,日子仍然在和往常一樣的步調下繼續過著。只是喬治‧桑和索蘭姬開始在這場衝突中,扮演著主動的角色。第二年的春天,他們家的成員中,新增加了奧古斯丁‧布勞特,她是喬治‧桑的一個遠親,支持莫瑞斯打擊蕭邦。後來喬治‧桑正式收她為養女,但並不能緩和緊張關係。

莫瑞斯並不願意接受蕭邦友誼性的饋贈,並且對於蕭邦控制及左右喬治‧桑的行為,感到憤怒。在後來幾年當中,他甚至發表一些關於蕭邦及喬治‧桑之間關係的匿名信,故意歪曲他們真摯友誼的本質,但效果並不顯著。

索蘭姬比較同情蕭邦,並且不喜歡奧古斯丁,她經常數落奧古斯丁的卑微出身。因此在這場家停衝突中,莫瑞斯和奧古斯丁聯合起來,對抗蕭邦和索蘭姬。喬治‧桑左右為難,很不自在底處於衝突之中,最初,她保持中立,但在莫瑞斯的煽動及圈套設計之下,喬治‧桑終於逐漸偏向莫瑞斯那一方。

最早的一場衝突,在一八四五年的夏天發生。莫瑞斯和奧古斯丁,鼓勵家裡的其他僕人,起來反對蕭邦的波蘭籍僕人──這個人是他唯一能夠用本國語言交談的人。在一場喧囂騷動之後,痛苦的蕭邦,只好辭退了他的波蘭籍僕人。

蕭邦和喬治‧桑的哲學觀原本不一致,如今歧異日漸加深,已漸漸不能容納對方了。喬治‧桑是一位熱切關心社會問題的時代女性,而蕭邦則仍生活在傳統思想中,傳統的社會架構在兩個不可移動的水平──統治階級和僕人之上。這種分歧的態度,破壞了蕭邦和喬治‧桑之間原本牢不可分的關係,並使在諾汗的衝突氣氛越來越不可平息。千真萬確的一個事實是,一八四五年的整個夏天,蕭邦譜不出一個音符。

一八四六年三月,到一八四七年的夏末之間,發生了幾件最不可思議的事情,導致蕭邦與喬治‧桑的決裂。在一八四六年六月底,蕭邦和莫瑞斯之間發生爭執,而這一次,喬治‧桑竟然站在她兒子那方。喬治‧桑的背叛使蕭邦震驚,他無法接受這項事實。

喬治‧桑卻誤解了蕭邦的心情,她以為他心情變穩定了,實際上,蕭邦卻是很勉強地使自己接受喬治‧桑支持她兒子莫瑞斯的者項事實。早些年,他們之間共處的那段如夢般的日子,已經無可挽回地失去了..

這時索蘭姬和費蘭德‧皮勞斯訂婚,他是一個出身良好,品行絕佳的年輕人。然而,第二年的二月,一個新的追求者奧古斯特‧金出現,他曾是個軍人,後來成了個刻苦成功的雕塑家,他為索蘭姬塑了一個美麗的雕像,並且熱烈地追求她,鼓勵她私奔。索蘭姬終於在婚禮的最後一刻,拒絕嫁給皮勞斯,後來與奧古斯特閃電結婚了。

蕭邦一直在他們結婚後,才知道這件事,但縱然他對於索蘭姬嫁給這無賴的事感到惱怒,卻也因病得太厲害,無法介入這種事情。索蘭姬是個自私的人,當奧古斯丁和莫瑞斯的一個朋友狄奧多爾訂婚時,她卻又發現自己的丈夫並非理想中的人選,於是非常不能忍受奧古斯丁的幸福。索蘭姬於是捏造了一連串的謊言,告訴狄奧多爾說,奧古斯丁曾是莫瑞斯的情婦,喬治‧桑訓誡了她一番,未料她又指控她的母親和莫瑞斯的一些朋友有染..索蘭姬並且寫信給蕭邦,歪曲一切事實,天真的蕭邦深信不疑──喬治‧桑十分憤怒,遂寫了封措詞嚴厲的信給蕭邦..

對蕭邦和喬治‧桑而言,這件事所造成的傷害和侮辱,都是不可挽回的。後來雖然喬治‧桑曾努力地澄清事實,但蕭邦依然寧願相信索蘭姬的話,而不願相信喬治‧桑。

蕭邦和喬治‧桑最後一次見面,是一八四八年的三月,但這次見面,只限於禮貌性地交談,並未嘗試將過去兩人所遭受的傷害忘懷或醫治。

但,縱然兩人曾經發生過多少不愉快的事,終至不歡而散,蕭邦卻永遠無法忘記喬治‧桑。他在他的日記本裡,小心地保留了一束她的頭髮,一直到他去世為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弗利得利克·肖邦(1810一1849)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里亚佐瓦·沃利亚。他的父亲尼古拉·肖邦原是法国人,后迁波兰,曾 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英雄柯斯秋什科(1746─1817)领导的反抗 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流落华沙,靠教学等工作度日。后 来,他又在家中开设了一所寄宿学校。从此,他就不再参与政事, 只求平安地生活下去。但是,他和华沙的文化界人士保持有较密 切的来往,这对小肖邦的思想成长是有影响的。

肖邦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不仅能弹钢琴,并能作 曲。七岁时,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 岁时,他举行了第一次公开的演奏。从此,肖邦就以钢琴演奏“神童”的身分,经常被华沙的贵族邀请去演奏,一时成为贵族 沙龙中的宠儿。1825年,前来华沙参加波兰议会的俄国沙皇亚历 山大一世,也出席了肖邦的一次演奏会,还赐给了肖邦一枚钻石 戒指。肖邦童年、少年时代的这些经历,和他此后的遭遇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

肖邦在少年时代,还接触到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 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 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 假。他欣赏祖国的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 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 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但也是一个可歌可泣的民族。1772、1793、1795年,俄国、普鲁 士、奥地利三个强国对弱小的波兰进行了三次瓜分。他们瓜分波 兰的领土,奴役波兰的人民,还想扼杀波兰人民的民族意识,以 使他们能长久地统治下去。可是,正如一首波兰爱国歌曲所唱 的:“波兰不会灭亡!”波兰人民始终坚持着不屈不挠的爱国斗争。 十九世纪上半叶波兰进步的、民族的浪漫主义文艺,对这个斗争 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当时,波兰涌现出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 艾艺家。他们主张文艺要有鲜明的民族特性,要有热爱人民和自 由的思想内容,要有丰富的情感色彩。这些思想对肖邦有着深远 的影响。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在给肖邦的信中写 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 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虽然并不是每一颗心都 能听到它的声音。”他一再嘱咐肖邦,要“为了人民,通过人民!” 肖邦的老师埃尔斯纳也对肖邦说:“你是天才,为人民而写作吧, 要写得有通俗性、民族性。”这一切,给肖邦以后的思想发展带来 了深刻的影响。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 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这 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 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 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 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音乐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 誉。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 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他写道:“我还在这里,我不能决定启程的 日子。我觉得,我离开华沙就永远不会再回到故乡了。我深信, 我要和故乡永别。啊,要死在不是出生的地方是多么可悲的事!” 离别的痛苦、永别的预感折磨着他,但是,亲友们的勉励、嘱咐 和期望又鼓舞着他,使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国外用艺术来歌颂 祖国和自己的民族,为此他又感到激动。他写道:“我愿意唱出一 切为愤怒的、奔放的情感所激发的声音,使我的作品(至少一部 分)能作为约翰(指十七世纪的波兰围王约翰三世索比埃斯基。他曾击败了土耳其侵略者,收 复了祖国的疆土,并将土耳其人逐出维也纳和匈牙利,名震欧洲。)的部队所唱的战歌。战歌已绝响,但它们的回声仍将荡漾在多瑙河两岸。”

1830年11月2日,萧瑟的寒风增添了华沙的秋意,更增添了离 别时的痛苦。送别的友人以这样的话语叮咛着即将离去的肖邦:

“不论你在哪里逗留、流浪, 愿你永不将祖国遗忘, 绝不停止对祖国的热爱, 以一颗温暖、忠诚的心脏。”

肖邦接受了友人们赠送的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它象征着祖 国将永远在异邦伴随着他。更使肖邦感动的是,当亲友送行到华 沙郊外──肖邦的出生地沃利亚时,他的老师埃尔斯纳和华沙音 乐学院的一些同学们,竟已等候在那里,并演唱了埃尔斯纳特地 为送别肖邦写的一首合唱曲:

“你的才能从我们的国土中生长, 愿它到处充分发扬,…… 通过你乐艺的音响, 通过我们的玛祖别克、克拉可维亚克(波兰民间舞曲) 显示你祖国的荣光。”

这样的送别场面,这样激动人心的词句,使肖邦百感交集, 在登上旅途时不禁失声痛哭。

肖邦离国几周以后,华沙就爆发了起义,并获得了成功。据说 肖邦听到华沙起义的消息时,心情无比激动,曾拟回国,是他的挚友梯图士苦功他不要回去。当梯图士出发回国参加起义后,肖 曾雇了一辆驿车追赶,准备和他一起回国,结果因未能赶上而返 回维也纳。这时,肖郑在给华沙的友人马图申斯基的信中写道: “为什么我不能相你们在一起,为什么我不能当一名鼓手!!!”

1830年11月的华沙起义,一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赶跑了俄国 侵略军,建立了波兰自己的政权。波兰人民的这一英雄业绩,震 撼了整个欧洲,是欧洲革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可是,在取得胜 利后不到一年,就由于波兰大贵族的背叛,使起义的成果被断 送。俄国侵略军又重新攻陷了华沙,华沙起义被镇压下去了。又 是在一个寒风萧瑟的日子,肖邦在去巴黎的旅途中,听到了华沙 重新陷落的消息。这时,他义愤填膺、悲痛欲绝。在写给梯图士 的信中,他表示了对侵略者的无比愤恨:“……啊,上帝啊,你是 存在的!存在而不给他们报应!你不管莫斯科佬的罪行,或者, 或者你自己就是莫斯科佬!我可怜的父亲!我高尚的父亲,可能 他在挨饿,他也没有钱给母亲买面包!妹妹也许遭受放肆的莫斯 科败类的狂暴蹂躏!帕斯凯维奇(帕斯凯维奇是攻陷华沙的俄国统帅。),这条莫墓列夫的母狗,占领 了欧洲那些头等君主国的驻节地!?莫斯科佬将成为世界的统洽 者?……啊!为什么我连一个莫斯科佬都不能杀啊!”尽管肖邦 的父亲一再劝告他不要抛弃俄国“国籍”(当时俄国统治下的波兰 居民均属“俄国籍”),可是肖邦在维也纳始终不去把他的俄国护照 延期,而甘愿放弃“俄国籍”,当一名“无国籍”的波兰流亡者。 同时,肖邦在维也纳也没有动用俄国占领华沙的反动头子康斯坦 丁大公写给俄国驻维也纳大使的介绍信,从此和俄国统治者彻底 划清了界限。以华沙起义为标志的波兰民族独立运动,好比是一所 爱国主义的大学校,造就了无数波兰的民族战士,也哺育了一批波 兰的民族艾艺家。刚离开华沙时,二十岁的肖邦还相当幼稚,可 是,华沙起义以后的.二十一岁的肖邦,已被祖国的灾难磨练得 坚强起来了。他对祖国的爱和对敌人的恨,也变得更强烈了。

1831年肖邦到达巴黎的时候,法国正处于君主立宪的“七月 王朝”时期,王朝代表的是金融资产阶级的利益,金钱统治着社 会的一切。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巴黎,尽管在文化艺术 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成为全欧的文化艺术中心之一,可是,正如肖 邦在巴黎时所说的:“这里有最辉煌的奢侈。有最下等的卑污,有 最伟大的慈悲、有最大的罪恶;每一个行动和言语都和花柳有 关;喊声、叫嚣、隆隆声和污秽多到不可想象的程度,使你在这 个天堂里成为茫然不知所措,也就是说谁也不过问一个人是怎样 生活的……。”为了在巴黎站稳脚跟,肖邦和上层社会的人士交 往。环境决定了他“非生活在这个圈子里不可。”1833年初,肖邦 在给多·泽瓦诺夫斯基的信中写道:“我已经进入最上层的社会, 与大使、公爵、部长交往,……因为据说高尚的趣味是从这里出 发的;假如有人在英国或奥地利大使馆听过你,你马上就有更大 的才能了;假使沃德蒙公爵夫人庇沪你,你马上就弹奏得更好。” 由此可见,肖邦在巴黎尽管假快打开了局面、获得了成功,但他 是不满意的。上层社会的奢华和虚假,无法安慰一位满怀亡国之 恨的流亡者那痛苦的心灵。1832年底,他写了一封信给巴黎的优 美艺术部长:“一个不能再忍受祖国的悲惨命运而来到巴黎已将 近一年的波兰人──这是我向阁下作自我介绍所能使用的全部头 衔──恭顺地向您请求把音乐学院大厅供他一月二十日举行音乐 会用……”。这封信清楚地表明了肖邦在巴黎的身分和他的心情。 和上层人物交往,日益使他感受到“假发所掩盖的是巨大的空虚。” 唯有和波兰侨胞在一起,他才感到亲切。他热情无私地帮助流亡的 波兰同胞,经常和他们在一起交谈、回忆,并为他们不知疲倦地 演奏。1836年,被称为“波兰的帕格尼尼”(帕格尼尼是当时意大利最杰出的小提琴家,名扬全欧。) 的小提琴家里平斯 基要来巴黎演出时,肖邦积极地为他进行筹备,唯一的要求是要 他为波兰侨民开一场音乐会。最初里平斯基表示同意,后来却又 拒绝了,因为他不久要去俄国演出,如果他在巴黎为波兰侨民演 奏,会引起俄国人的反感。这佯的“理由”激怒了肖邦,他愤然断 绝了与里平斯基的友谊。1837年,俄国驻法大使以沙皇宫庭的名 义拉拢肖邦,要他接受“俄皇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和称号, 并表示这是由于肖邦并未参加1830年的华沙起义。肖邦断然加 以拒绝,并义正词产地答复道:“虽然我没有参加1830年的革命, 因为当时我还太年轻,但是我的心是同那些革命者在一起的。” 这坚定的回答、傲岸的蔑视,给了北方的暴君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这一系列表现可以看出:肖邦没有辜负亲友和老师的期望和嘱 咐,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忠于祖国的心。

肖邦很快在巴黎成名了。他通过自己的创作、演奏和钢琴教 学,赢得了人们高度的尊重。在巴黎,“娱乐变成了放荡,这里金 子.龌龊和血腥是混在一起的”。尽管肖邦对巴黎的上层社会有 所反感,但他的活动大多局限于上层的沙龙,加上他自己也逐渐 地过上了优越的生活,这对他的思想意识也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和局制,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改革缺乏应有的理解和 同情,这和他历来与不少波兰贵族及其子弟关系较密切也有联 系。1831年华沙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的波兰人有几千名,其中 三分之二在法国,大多是出身贵族的知识分子。这些人从政治上 说大致可以分为两派,保守派和民主派。保守派倾向于君主立宪 制,而并不热心于社会改革;民主派则主张立即解放农民,反对 专制制度。对于在巴黎的波兰民主派人士,肖邦一个也不认识。 从思想观点上看,肖邦更多地倾同于保守派。所以,对于1830年 和1848年法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肖邦表现得相当冷淡。 这些都不能不说是阶级局限性在肖邦身上的反映。

肖邦从此一直定居在巴黎,只偶尔去外地旅行。1835年,他 曾去德国的卡尔士巴德与父母短暂地相会过一次。同年在德累斯 顿认识了波兰贵族沃德津斯基的女儿玛丽亚,和她发生了恋爱。 次年,肖邦向她求婚,但由于肖邦不是贵族,只是“一个音乐家”, 不门当户对,而遭到玛利亚父亲的拒绝。1836年底,肖邦认识了 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约一年后,他们就同居了,一直到1847年才决裂分手。肖邦经常和聚集在巴黎的各国著名的文艺家交往, 如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 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 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这些文艺家们尽管 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 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可 是,肖邦后半生在巴黎度过的岁月,仍然充满难以排遣的孤寂 感。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从三十年 代中起,肖邦经常患病,身体相当衰弱。举行公开的音乐会,尽 管可以带来金钱和荣誉,肖邦却并不喜欢。他最大的愉快还是和 波兰同胞在一起。他说:“就象不能拒绝给病人服药一样,我从不 拒绝给密茨凯维文和诺尔维德弹琴,无论他们当中哪一个人来, 我都会坐下来弹琴,有时始终连一句话也不说。我的音乐不止一 次引起他们流泪,这眼泪难道不是民族艺术家最高的十字架(意 即报酬)吗?”1841年,肖邦在致友人的信中写道:“我 们是否仍然会回祖国呢?!或者是完全疯狂了?!我并不替密茨凯维 文和索邦斯基担心──这是一些坚强的脑袋,这些脑袋再经过几 次流亡侨居的生活也不会失去理智和力量。”从这些话中间可以 看出肖邦作为一个“自愿的政治流亡者”在异国的苦楚。但是,他 宁愿蒙受这苦楚,也不情愿回波兰去当异族统治下的“顺民”。

1848年,他应邀去英国和苏格兰访问演出,尽管受到热烈欢 迎,但他非常反感“英国人评价什么都用英磅,他们喜欢艺术只 是因为它是奢多品。”他在英国时这样写道:“在我心里,已经什么也不想做了,……我的心里觉得忧愁,可是我麻醉自己,……我 感得到一种沉闷的苦痛,……我早已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快乐了。 我根本什么也感觉不到,我简直只象植物一祥地活着,耐性地等 待着自己的完结。”肖邦的最后几年就这样完成了他个人悲剧的终 结。可是,对于祖国,对于未来的祖国复兴,肖邦始终念念不 忘。1846年波兰爆发了克拉科夫起义,失败后,加里西亚又发生 了农民起义。这些事件曾激起肖邦的热情,他在信中欢呼道:“克 拉科夫的事情进行得极好”;“加里西亚的农民给沃伦和波多尔农 民做出了榜样;可怕的事情是不能避免的,但到最后,波兰将是 一个强盛、美好的波兰,总之,波兰。”1848年3月,波兹南公国 起义,4月即遭到普鲁士的镇压。肖邦对此也表示了极大的惋惜: “我……知道了关于波兹南公国全部可怕的消息。除了不幸,就 是不幸。我已经万念俱灰了。”对祖国命运的深切关怀,对祖国未 来的热情憧憬,体现了肖邦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正是这热爱 使肖邦说出了他的遗愿:“我知道,帕斯凯维奇决不允许把我的遗 体运回华沙,那末,至少把我的心脏运回去吧。”1849年,肖邦逝 世后,他的遗体按他的嘱咐埋在巴黎的彼尔·拉什兹墓地,紧靠 着他最敬爱的作曲家见利尼的墓旁。那只从华沙带来的银杯中的 祖国泥土,被撒在他的墓地上。肖邦的心脏则运回到了他一心向 往的祖国,埋葬在哺育他成长的祖国大地中。 肖邦的创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19 23: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肖邦的创作和他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个人思想、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肖邦的创作生涯延续了三十余年(1817─1849),可 分为两大时期:(1)华沙时期(1830年前);(2)巴黎时期(1831 ─1849)。

肖邦在华沙度过的二十个年头,总的说来,是愉快、开朗的。 反映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情绪的基调是乐观的,但思想深度却 是有限的。尽管在这一时期内,肖邦已写下了两首钢琴协奏曲、一 些练习曲以及一些玛祖卡舞曲等优秀的作品,但是,华沙时期的 作品毕竟不可能超越一个尚未经历生活风霜的考验、不满二十岁 的青年人的思想局限。清新、明快固然是肖邦华沙时期大多数作 品的基调,但从有些作品中。也可以看出过于华丽,甚至纤弱 矫饰的特点,看出受当时欧洲沙龙乐风以及波兰贵族气息影响的 痕迹。1829年,肖邦在维也纳演出后就曾写信说:“大家说这里的 贵族喜欢我。”但是,肖邦的早期创作中极其可贵的一点是:很早 已显示出波兰的民族特色。各种民间舞蹈的体裁、节奏,以及风 俗生活的意境、情致,使他的作品非常生动、感人。如d小调波 兰舞曲(Op.71 Nrl)以及a小调玛祖卡舞曲(Op.17 Nr4, 《小犹太》) 等。肖邦一生中写的第一首作品是波兰舞曲(1817), 写的最后一首作品是富有波兰民间色彩的玛祖卡舞曲(1849年)。 这象征着肖邦的一生是一个波兰民族作曲家的一生,是和波兰人 民、波兰土壤息息相连的一生。肖邦很少直接采用民歌旋律作 曲,而是按波兰民族民间音乐的性格、音调,自己去进行创造。 他的音乐既具有强烈的波兰风格,也富有个人独创的特性;既 与民间音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又是经过精心加工和艺术提高的。

1830年至1831年华沙起义的成功、失败,不仅决定了肖邦一 生中的重大转变,促使肖邦的思想走同成熟,并且也是他创作前 期与后期的分水岭,这前后的区别显得如此巨大,甚至仿佛判若 二人。从此,肖邦的作品的思想性更高了,情感更深刻了,气势更 宏大了。他的作品从具有抒情音诗的特点演变为具有民族史诗式 的特点。在华沙起义直接影响下产生的c小调练习曲、a小调及 d小调前奏曲标志着这一骤变的发生。在巴黎陆续写成的第一谐 谑曲、第一叙事曲等宏伟的史诗性乐曲,也充分显示整个风格 的变化。

肖邦在巴黎的创作很快进入了成熟期。此后的创作可以分为 两个范畴,一个与祖国兴亡或个人对祖国的缅怀、思念、憧憬有联 系,一个则更多反映肖邦在巴黎的生活感受和情致。从乐曲的风 格来说,也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宏伟的、富有戏剧性;一类是充 满诗意的、抒情的。不少资产阶级的评论家只看到或只强调肖邦 抒情、细腻的一面,甚至把肖邦称作“沙龙作曲家”、“病室作曲 家”,这是一种歪曲。肖邦尽管身体虚弱,钢琴演奏以细腻、含 蓄著称,但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情感天地之广阔、宏大,确实只 有一位民族战士才能具有的。正是时代的激流、民族的悲剧和生 活的冲突,使肖邦的作品获得了如此巨大的气势。但这宏大并不 妨碍肖邦音乐的细腻,强烈的戏剧性和优美的抒情性,在他的作 品中是对立而统一的。例如升c小调夜曲(Op.27 Nrl)强烈的 中段和宁静的首尾段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叙事曲中反复交替出 现音乐形象截然不同的两段。而这些对比完全受内容表现所决定 的,是有机整体发展,演奏的结果,而绝不是纯形式地为对比而 对比。

肖邦最后几年的创作中,虽然也还有个别作品具有昂扬的情 绪,如《幻想波兰舞曲》(0p.61),但更多的却具有一种仿佛 与世无争的情绪。这在他以往的创作中是少有的,不能不说这是 生活意志衰退、悲观情绪有所滋长的结果。从数量上说,最后几 年的作品写得很少,这和肖邦当时的体力衰弱、心情忧郁有关。

肖邦的作品几乎全是钢琴曲。尽管他的老师埃尔斯纳等曾一 再鼓励他从事民族歌剧的创作,但是肖邦很清楚自己的所长和所 短,始终局限于钢琴创作。创作范围的局限丝毫不影响尚邦作为 作曲家的伟大。他在钢琴音乐的领域内,不仅写下了大量杰出的 作品,并且对钢琴音乐、乃至整个音乐创作的历史发展作出了重大 的贡献。他的作品继承、发扬了欧洲十八、十九世纪初古典音乐的 传统,大大地丰富了欧洲十九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天地, 并对十九世纪下半叶浪漫主义音乐的继续发展、各民族乐派的兴 起,以及此后整个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包括十九、二十世纪之交 的印象主义音乐等),有很大的启发和影响。他的充满独创性的 作品中常富有宽广如歌、感人至深的旋律,和声色彩丰富而极有 表现力,节奏生动,并常与波兰民间音乐、舞蹈有密切的联系, 在形式体裁上也是多样的,同样具有高度创造性。


注:本文摘自《隐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波兰爱国音乐家肖邦作品介绍》作者:廖乃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20 13: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布兰若夫斯基:几乎被人遗忘的伟大钢琴家

1896生于乌克兰基辅,15岁举家迁往维也纳,跟随一代宗师车尔尼(Czerny)门徒莱彻蒂茨基(Leschetizky)学琴。

出生于乌克兰敖德萨的莫伊塞维茨(Moiseiwitsch),14岁移居伦敦,最后也到维也纳,投在莱彻帝茨基门下。相当一批最伟大的钢琴家,如弗利德曼(Ignaz Friedman)、加布里洛维奇(Ossip Salomonovich Gabrilowitsch)、汉布尔格(Mark Hambourg),以及帕德雷夫斯基与施纳贝尔都出自莱彻蒂茨基门下。

布兰若夫斯基生就一副巨掌,天生是个钢琴大师料子,难怪他的钢琴才华,自幼流露,并很早得到拉赫马尼诺夫的预言。

生前,他的名声呼风唤雨;死后,悄然淡去,几乎无影无踪。他的名字居然未被列入飞利浦那套“20世纪伟大钢琴家系列”?

有人分析认为,他是现场型的钢琴家,录音棚里的演奏没有激情,因此录音有限。现在听到的录音,如38年HMV为他在阿比路第三录音室的录音,比较经典;后来在RCA或CBS的录音,都显得有些呆板。

20世纪伟大钢琴家,肖邦作品演绎大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8

主题

1333

帖子

5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6
注册时间
2003-1-14
 楼主| 发表于 2004-3-20 16: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24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4-3-20
发表于 2004-3-21 18: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鲁宾斯坦的肖邦
如行云流水,让人忘却它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4

主题

3046

帖子

144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4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3-21 20:3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hungry 发表
[B]喜欢鲁宾斯坦的肖邦
如行云流水,让人忘却它物 [/B]

可以像楼主这样归纳说说喜欢点什么?
如果能具体点更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1 18:54 , Processed in 0.115905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