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小白

[发烧理念] 播放CD的更好技术架构?

[复制链接]

481

主题

5672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16-4-11 1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6-4-11 17:33
其实声韵的Aries连接解码,官方推荐也是首选USB。同轴声音更容易有“厚度”和“韵味”但解析、频宽、透明 ...

虽然推荐的usb连接,也要看后端情况吧,如果后端usb接收处理不好,那么声音也不一定比同轴连接好到哪里去。。。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20:09: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Flysoftter 发表于 2016-4-11 19:56
虽然推荐的usb连接,也要看后端情况吧,如果后端usb接收处理不好,那么声音也不一定比同轴连接好到哪里去 ...

其实主要原因还是USB传输天生有更宽的带宽。同轴传输到24/192到顶了而USB传32/384无压力。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513

主题

1万

帖子

481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81
注册时间
2001-11-21

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16-4-11 20: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iLLogiCo 于 2016-4-11 20:14 编辑

我个人对于新老技术的态度一直是:
a 新技术终将代替老技术
b 新老替换首要改变认知
c 改变认知需要时间
d 老产品由于其历史意义和收藏价值并不会彻底消亡
e 厂商和代理宣传新技术,二手商捍卫老技术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6-4-12 07: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rander 发表于 2016-4-11 19:20
不懂不要乱说,你干脆说现在的内存也是没啥用好了,一样的技术

本来就是啊,否则rambus怎么耍流氓呢,不就是你ddr玩文字游戏没干货么。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6-4-12 08:0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vw 于 2016-4-12 12:16 编辑
iLLogiCo 发表于 2016-4-11 20:12
我个人对于新老技术的态度一直是:
a 新技术终将代替老技术
b 新老替换首要改变认知

答案自然都懂,谁都知道新技术要代替老技术,谁都知道科技在进步,关键在于时间啊,关键在于太多人吹牛了,比如明明是个小聪明,非要说创新,说成技术进步,典型就是上文说过的倍频和ddr(堆核心,超线程,x64,电脑圈儿放卫星早已是常态了),明明五十年才进步一丁点,非要吹成日新月异。

问题根本不在于“进没进步”,“会不会代替”而在于进步一丁点,吹成一大截,吹牛啊,兄弟,障眼法啊,朋友,问题得核心在于“说谎”啊,七宗罪之源啊。

楼下啊,人生可不止游戏a片那么点东西,你看你20核到头来不还是搞不定44.1?

intel不傻啊,只是坏而已,否则整什么安腾呢,你当他傻?他明白的很,他很清楚自己玩的数字游戏。
顺便,intel每年几百亿其中挺可观的一部分都花在怎么用一片硅画出更多份儿上了,这事儿说好听了叫制程研发,说难听叫“怎样无所不用其极得偷工减料”,醒醒吧兄弟,乔布斯能有今天是因为一开始就看见了挡在计算机技术进步前的最大障碍其实就是IBM(可惜最后放弃这个理想了),intel,微软都不过是ibm马前卒而已。


点评

intel现在就是挤牙膏。  发表于 2016-4-12 15:27
实在看不下去了,intel聚集顶尖人才每年投入几百亿的R&D被你这种路边老军医说成搞搞小聪明没创新。 当今的3d游戏可以做到以假乱真,10年前那点实时运算量做出来的糊你一脸的满屏马赛克游戏还以为你在看骑兵片呢   发表于 2016-4-12 11:20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76

主题

3179

帖子

5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5
注册时间
2009-4-20
发表于 2016-4-12 10:0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比较不相信王工程师的说法。如果说cd读取数据精度的关键在于光头轻小,为什么几十年来著名的cd转盘追求的都是稳重,而没有一个是靠着光头轻小取胜的?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1264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15-8-17
发表于 2016-4-12 10:39:38 | 显示全部楼层
mvw 发表于 2016-4-12 08:02
答案自然都懂,谁都知道新技术要代替老技术,谁都知道科技在进步,关键在于时间啊,关键在于太多人吹牛了 ...

别乱扯了,这论坛里懂HIFI的人不少, 专业工程师也多的很。我就是看不惯你把什么倍频和实际频率扯到一起,哗众取宠。
说什么DDR没什么进步,早期内存运行在66MHZ的时候数据带宽才66MHZ*4BYTE= 264MB/s, 通过提高数据预取位宽
,多通道平行技术,以及现在最新的3D堆叠技术带宽到底1TB/s = 1000,000 MB/s。这都不算进步,你也太贪心了。
别再扯什么计算机技术了, 其它的我都懒得反驳你,你还是说你的HIFI吧, 我也不愿意再在这种话题上费劲了,你随便发飙

点评

把无知当无畏,并且自我感觉良好,那种人你跟他讲不通的  发表于 2016-4-12 11:2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1
发表于 2016-4-12 11: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SPDIF目前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接收和发射端的阻抗匹配问题,除了有的顶级名机聘请了很专业的设计师外,许多机器的SPDIF输出的方波都有比较明显的过冲和变缓,如果输出24bit/192khz这种每秒钟大概10M以上码率的信号,你会发现方波变成了混叠非常严重的类三角波,这样的话,接收端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施密特触发器和缓冲,信号分辨率降低是显而易见的了。

做完系统用分析仪看眼图就是为了治疗这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1:05: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16-4-12 11:11 编辑
zhzh0000 发表于 2016-4-12 10:03
我比较不相信王工程师的说法。如果说cd读取数据精度的关键在于光头轻小,为什么几十年来著名的cd转盘追求的 ...

这是两个分开的问题。第一、转盘机构的框架要稳和重,这是毫无疑问的。你看一些比较讲究的hi-fi厂家,即便采用了普通塑料转盘或光驱,也要经过加固。一般是外面加个金属壳之类。为的是做好避震,让光头的读取碟片信息时尽量有个安静、稳定的环境。第二,王工说到的问题,是指光头伺服系统要尽量轻,包括光头本身的质量、指挥光头动作的那套系统的质量,要尽量轻盈、反应敏捷、耗电低。这也是毫无疑问的!

光头伺服系统的质量,包括光头本身从cd光头到dvd光头到现在的蓝光光头,质量确实在越来越轻。光头越来越小,激光束越来越“细”。这是技术的进步必然带来的,是正面因素。但普通的消费级光驱,其外壳肯定是越做越轻的,不会考虑什么避震措施,所以发烧厂家才需要一定的改装,主要是外部加固、减震。我反复提到的欧博X1,则是内部采用了优质环牛供电和适当的加固。对一个发烧产品来说,这也是必须的。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1
发表于 2016-4-12 11: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USB的线、界面影响音质,大体上跟USB界面的设计关联并不是很大,USB界面的设计是公版,别管是哪一家,大体上就那几个芯片,搭出来能有信号就行。

但许多设计者忽略了一个问题,为了追求USB端和DAC端的隔离,许多厂家使用了74系列缓冲器(正相,反相无所谓),这个缓冲器除了最新的比如LVC系列之外,都有个通病——每个端口的时延是不一样的。嗯!不一样。

所以在芯片的数据表上,端口的时延永远是一个近似值,比如7-15us,这也是个问题。

所以呢,许多非常稳定的USB DAC,普遍采用了不隔离(有可能USB噪音会窜入DAC)或者用ADI的电感式隔离器(德仪的电容式会有隔离不净的问题),目前就是这样。

点评

请明示关于usb线影响音质到底因为什么?因为界面端没加隔离器?  发表于 2016-4-12 15:43
是指的德仪的iso7640?  发表于 2016-4-12 15:3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138

主题

10万

帖子

376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6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11: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者 发表于 2016-4-12 11:04
SPDIF目前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接收和发射端的阻抗匹配问题,除了有的顶级名机聘请了很专业的设计师外, ...

SPDIF其实在传输16/44.1k的时候没什么问题,还是可靠成熟的一个传输方式。问题是出在传输高码率时。USB的优势也就是在高码率传输质量更好。当然实际听感上SPDIF有特别的“特征”,也会有人喜欢。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37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5-5-21
发表于 2016-4-12 11: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白 发表于 2016-4-12 11:13
SPDIF其实在传输16/44.1k的时候没什么问题,还是可靠成熟的一个传输方式。问题是出在传输高码率时。USB的 ...

是滴,在当前HD的音频满天飞的背景下,SPDIF一个80年代的老接口,也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0

主题

1万

帖子

205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205
注册时间
2003-7-11

最佳创作奖

发表于 2016-4-12 12: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rander 发表于 2016-4-12 10:39
别乱扯了,这论坛里懂HIFI的人不少, 专业工程师也多的很。我就是看不惯你把什么倍频和实际频率扯到一起 ...

差一丁点吐血了,以为真是个了解电脑的大婶,就跟当初给我普及并行计算难在哪儿的大婶一样,虽然说得不清不楚,但最起码抓住重点了——软件并行还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怎么样让大规模的并行都保持最高效率这事儿很不简单。

而你给我解释的无非是以前这儿两个车道,每分钟通过20辆车,现在我们修了一百车道,每分钟可以通过500辆车了。然后你告诉我这是巨大的提升,搞出这事儿的人简直人类希望永垂不朽啊。

我说扯淡,明明应该过1000辆车他才过500,纯粹浪费土地。

多修几条车道就算创新了?那造高铁飞机火箭瞬间移动的该用啥词儿形容给我说说呗?你看人评论并行计算的还知道跟我讨论个效率——管10辆车到管1000辆可不一样,不是个简单的乘法关系。你呢?教我数数?

管你ddr几啊,哪天不给rambus交保护费了再说创新。另外,intel早不值得信任了,你当还是90年代罗伯特诺伊斯时候的intel啊。跟哈曼akg没什么区别。
总感觉哥德巴赫猜想要被证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1

主题

8799

帖子

59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9
注册时间
2010-7-4
发表于 2016-4-12 12: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哎哟我擦,这帖里又钓上某个自以为是其实啥都不懂全靠YY的脑补帝了~~~

脑补帝万岁!

点评

支持一个 :lol  发表于 2016-4-12 13:04
这年头总有人喜欢秀下线,以突破下线为目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318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9-5-24
发表于 2016-4-12 13:2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mbra 于 2016-4-12 13:50 编辑
mvw 发表于 2016-4-12 12:02
差一丁点吐血了,以为真是个了解电脑的大婶,就跟当初给我普及并行计算难在哪儿的大婶一样,虽然说得不清 ...

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同样体积下能多出来这么多车道不也算很大的进步吗。按您的比方,后续的"进步"或许就您的理解来说并不算的进步,主要是在制造车道更精密,并且正因此,针对大密集度的车道进行管理结构上的优化才是更加必要的。说每条通道本身还是那个"限速",通行车辆(数据)限速并没有提升,但是无论如何,压榨空间也好、同等空间下可利用的资源若是翻了翻,那在我个人看来就是大进步。另外您前面那楼里说的"cpu速度"意思有点含糊,有点把工作效率和工作频率混淆起来了,单论频率参数的话,您的说法确实没什么问题。但就是...感觉哪里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30 08:08 , Processed in 0.089485 second(s), 36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