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浅谈随身听的选购
师 帅
市场上现有的主流随身听大概可以简单的分为四类:磁带机,MP3,MD,CD随身听。磁带机这两年已经风光不再,这里也就不讨论它了。后面这几种都属于数码产品。
在这几种数码产品中,MP3可以说如日中天,品牌繁多、销量巨大、外形多样,可以说已经代替CD、MD随身听成为了市场上的主流。而MD随身听则因为日系厂家的垄断,导致价格居高不下,白白浪费了它们在随身听发烧友中的口碑,在市场上的表现一直是不愠不火。CD随身听则因为体积上的先天不足,虽然有不少音质出色、外形优美、耗电量超低的精品,可是仍旧无法抵挡MP3和MD的双重打压,已经开始显出廉颇老矣的势头。
购买随身听产品的前提
所谓前提,就是说买这种东西之前,我们要先考虑好,我买这个随身听到底是干什么的?当然是为了听音乐,也有可能为了炫耀,不过这种用途在现在来说已经有些傻了,笔记本都降到那个价格了,谁还用这种东西作为炫耀的资本啊?所以,既然是要听音乐的,那么我们首要考虑的是什么?不用说,自然是音质。
有人说,你买随身听还要什么音质啊?要音质你去玩玩真正的HI-FI产品,别玩随身听啊。似乎讨论随身听的音质是不应该,随身听本身就应该是不要求音质的。
这绝对是一种错误想法。
随身听不管怎么分类都得算是一种音频产品吧?我们要求随身听的音质,这和天经地义要求电视机的画质音质好,空调器的制冷制热能力强,洗衣机的洗衣护衣能力好,电磁炉微波炉的加热能力强没有区别。至于产品的造型做工耗电量虽然也很重要,但是那是在强调了产品本质之后的再选择。冰箱不是要求省电吗?我家的冰箱好几年没有耗电了——因为压缩机烧了,现在早就没有配件,无法修理了,只好扔在地下室。这种超级省电的冰箱卖给您,您要吗?
随身听的音质一直是发烧友争论不休的话题。在随身听发明以来的这么多年里头,音质同质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即使在宣传上以音质取胜的SONY、松下、夏普多款产品本身也没有比其余的产品音质好多少。尤其是CD、MD这种已经步入成熟期的产品,如果要求不高中高档机型的音质表现是完全可以满足一般听音需要的。就算是低档产品,音质本身也没有比中高档的产品差很多。如果只为了听听流行音乐,这些产品同样可以选择,只要您可以忍受它们不太优秀的外观和不太持久的电池使用时间就可以了。如果这篇文章我只是介绍大家买MD、CD的话,我就没有必要把音质问题这么正式的探讨了,其主要原因就是MP3的加入。市面上有一些不明来路不明品牌的MP3的音质并不能满足哪怕最低的音质要求,唯一可以形容这种产品的中性形容词为“能响”,所以我不得不将音质问题强调一下。
应该说,随身听在强调便携性以及外观造型的同时,的确很难兼顾优良的音质。但这个不代表我们能够完全舍弃音质而只把注意力放在外观上。外观漂亮当然更好,但是音质一塌糊涂的咱们绝对不要。等您真的把音质确定了,再去考虑它的便携性、外观、耗电量等等方面。
确定这个最基本的条件后,咱们再具体说说这几类随身听的选购。
MD ,CD随身听的选购
MD,CD发展到现在应该说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动了,日系厂家目前的产品不论是音质还是做工都没有什么砸自己牌子的产品,确定好自己的可接受价位,基本上就可以进入挑选具体产品的步骤了。但是在选购MD之前还要提醒您一下:
您本身录制MD碟片是否方便?因为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见到足够数量的,录制好的或者说出版商直接出版的MD碟片出售。所以买MD以后,基本上只能靠自己DIY了。如果家中有现成的MD组合音响或者MD卡座那当然很好,如果没有就只能购买可录式的MD随身听了,这样选择面会窄一些。而可录式MD的耐久性会不会比单放式的稍低,我个人是不敢发表什么意见的。不过一般说来,功能多的产品往往比专一的产品更脆弱一点。
购买CD随身听就简单多了,目前的CD随身听在技术和制造上都上已经步入了成熟期,不会再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创意和产品了,只要您不是出手就要顶级产品,保值度也会高一点儿,不会像很多IT产品如电脑整机、数码相机一样,价格下降太快而让您后悔不迭。而音质等方面的表现说实话也拉不开价格那么大的层次,外观顺眼耗电量能接受就可以出手了。
MP3随身听的选购
作为随身听的一种新的分支,现阶段的低端MP3在音质上还不能独当一面,往往存在着“冷”“硬”“尖”等典型的数码味,而中高档的产品音质上会有很大改善。随着MP3文件格式本身的逐渐完善,MP3随身听整体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令人满意。当然,我这么说并不是说市场上就没有合格优秀的低端MP3随身听产品,而是对设计制造MP3的厂家略微不满。他们目前的着眼点在MP3播放器的“外观时尚”“轻薄短小”“移动硬盘”等等特点和附加功能上,而不是怎样把MP3播放器这种“音频”产品做的更好,而且这种设计特色广泛地覆盖了MP3高中低三档产品。当然,如果把这些“特色”当作MP3随身听必备的“特点”的话,市场上在我眼里不合格的产品就会少很多。
如果您不是要把这种产品当作主要的音乐欣赏方式的话,买一个玩玩也是可以。不过最好买那种带有“免驱动”“移动U盘”功能的产品,可以作为工作或者学习上的一个有用的小工具。
如果您要是真的用这个做唯一的音乐欣赏方式的话,我建议最好还是考虑CD随身听,如果MD碟片的录制方便的话当然也可以选择MD,而不要选择MP3。当然您要是真的吃了秤砣,一门心思就想要一个MP3,那么我建议您下列四类产品绝对别买:
第一:无名产品。
我想,买MP3随身听这种产品的应该是年轻人占绝大多数吧?花钱之前在相应的网络上杂志上找找自己需要的资料也费不了多大精力,例如在各大数码网站的论坛上就有专门讨论随身听的版面,各种各样的数码产品杂志更是数不过来。多了解一些产品信息,对于那些闻所未闻的品牌、产品最好敬而远之,因为这类产品很有可能就是广东一些山寨厂的“杰作”。这类产品音质差倒还在其次,制造工艺、材料选择、产品耐用性等等方面很多时候是惨不忍睹的,不要认为这些MP3便宜,这些才是真正暴利的产品。
第二:多功能合一产品
不是说产品功能多了就不好,而是我们没有必要为了那些鸡肋功能掏钱。比如说:
电子钟功能,我们有手表有手机,在随身听上加此功能实在是可笑。记得几年以前地摊上常见的那些假爱华磁带随身听就常常带有一个电子表,虽然简陋,不过也鸡肋的可以。现在加在MP3上了,换了个模样,但鸡肋的仍旧是鸡肋。况且,某些设计不佳的产品还会影响到音质,具体实例我就不举出了,大家有兴趣可以到市场上找这类产品试听一下。
多国语言菜单,这个更是鸡肋中的鸡肋。在中国销售的产品只要简体中文就足够,最多再加一个繁体中文照顾一下港澳台同胞,其余的功能一辈子用不上。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谁会在中国大陆用乱码模样的韩国文字?这个功能唯一方便的就是厂家,只要换一下包装就可以销往世界各地而不用重新设计,但是有必要为了厂家方便而掏自己的腰包吗?
免驱动,移动U盘等功能,如果您要买得是一款音频产品,这些功能也都是可要可不要的,虽然在使用上可能会有一些不便,例如需要安装专门的驱动程序,专用的文件管理和转换工具之类的小“麻烦”,但是这些小“麻烦”却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你产品的使用安全,应该有不少MP3的爱好者耳闻或者亲身体验过一些免驱动MP3被意外格式化导致损坏的事例吧?而很多时候这些功能在MP3来说,尤其是一些“分体式”(即MP3播放器本身由存储和播放两部分构成)的MP3,这些特点本来就应该是这种产品具有的,不用厂家专门宣传,就跟卖菜的宣传自己的茄子能吃一样是可笑和没有必要的。事实上那些把这类功能取消的厂家才是真真正正在设计一款“随身听”,而不是一款“数码产品”。
除了这些还有复读功能录音功能拍照功能等等等等,如何选择就见仁见智了。我的意见是能不要就不要,而不是一般人常常考虑的“万一我用上了怎么办”。买的没有卖的精,消费者的这种想法早就在厂家商家预料之中了。你可能会因为自己用不上或者很难得才用上一次的功能多付出了一倍的代价,而厂家只不过多写几句代码而已……
第三:电池内置产品。
调查一下现在市场上内置电池的MP3,会发现这类MP3大部分是厂家重点宣传的产品,也往往是该厂家的顶级或者说“旗舰”型号。这类产品以内置较大容量锂离子电池或者镍氢电池的方式提供较长的播放时间和相对轻薄的产品外观,对年轻消费者有很大的吸引力,但就我个人看来,这种产品设计方式并不是完全合理的。
内置电池的MP3随身听充电方式不外乎两种,电脑USB取电或者专用充电器。专用充电器限制了MP3随身听的便携性,出门旅行的时候你将不得不多一个负累。电脑USB口取电就更值得商榷了,MP3的播放资源现阶段应该接近100%的需要从电脑上下载,那么每次下载新的音乐的时候,MP3内置的电池就处于不合理的充电方式,久而久之,电池的报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内置电池的MP3要想换一下电池芯可不像说得那么简单。看看苹果的iPod在美国因为内置电池失效而闹起的纠纷有多大,你就可以想象在国内遇上这种情况你会怎样了。
所以我的建议是内置电池的产品最好不要选择。而使用专用电池的则要考虑考虑,因为电池失效后您不知道能不能够买到代用品;使用七号电池的产品则往往是外观和耗电量方面不错的产品,播放时间可以满足一般需要。使用五号电池为供电方式的MP3则尽量做为您的第一选择,因为这类产品可以适当降低您的后期使用成本,虽然它们的体积可能略微臃肿一点。本着这个原则,MP3随身听您才能用的舒服,MP3带给您的才会是享受。
第四:官方网站更新过慢厂家的产品。
不管怎么说,MP3毕竟是一种脱胎于IT类的数码产品,做MP3的纯音频厂家少之又少,那么网站更新尤其对产品驱动程序、管理软件、Fireware更新的频率就很能说明厂家对产品对服务的态度。那种十天半个月不见一点儿改变的主页,甚至主页本身就是一个静态的HTML页面在那儿飘着的厂家,他们的产品建议不要碰。产品本身或者不错,但是很有可能,厂家并没有把这种产品当作主要的盈利手段,负责MP3随身听产品的机构在他们整个公司里头应该属于冷板凳部门,如果你购买的产品出了问题会很麻烦。
事实上,还有另外一种产品是需要观望一段时间再掏钱的,那就是硬盘型MP3播放机。这种产品存储容量惊人,动辄过G的空间可以放下更多的音乐曲目,但是一来我们未必需要这么大的空间,二来这种产品毕竟是新生事物,在抗震等方面是否有厂家宣传的那么好,现阶段谁也说不清楚,况且这玩意价值不菲,掏钱前当然要仔细考虑考虑。还有耗电量等方面,硬盘可是每分钟要旋转几千圈的,普通的五号电池甚至七号电池能禁得住这种机器的摧残吗?如果又是内置电池,会不会像苹果的iPod一样来个“突然死”?
说了这么多不要或者要考虑的产品,那我们应该要什么样的产品呢?
MD机目前音质都还说得过去,主要选择就是功能、配件、外观、耗电量等部分了。没有必要死盯着厂家发表的最大使用时间看,那些是当不得真的,实际使用的时候会远远小于这个数字。不过相对来说,MD机的使用时间还是够用的,除了夏普几款带杜比耳机系统的机型以外,当然,你不打开这个功能也就是了。
CD随身听就更不用说了,技术成熟,音质也说得过去,主要就是一个外观了,挑一个自己喜欢的价位合适的就行了。
MP3就麻烦多了,市场上的产品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我的几条建议是:
(1).容量在128M为宜,正好够用,这也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容量。低于这个数值存储喜欢的音乐时会有些捉襟见肘,容量过大的价格又太高。如果选择256M以上容量产品的朋友最好选择支持文件分组管理的MP3,以降低选曲难度。
(2).尽量选择名牌大厂的产品,贵是贵一点儿,但是物有所值,买着放心用着也舒心。
(3).最少兼容MP3,WMA两种格式。同时要兼容256kbps以上取样频率的MP3文件,支持VBR可变码率编码的MP3文件,最好能够支持MP3 Pro文件。至于OGG,APE之类的文件就没有那么必要了,看你自己的需求。
(4).标注播放时间要在10个小时以上。这是底线,大部分标注这个数字的产品实际播放时间在7~8个小时左右,如果每天使用2小时,几乎可以使用4天。播放时间太短的不要选择。
MD、CD和MP3的购买地点选择:
MD、CD等产品的选择没有什么特别的,找身边一家规模比较大售后服务比较好的专卖店就好了,买之前在朋友群中打听打听哪家的口碑比较好。不建议找一些门面小店,价格虽然可能比较优惠,但是很有可能会做一些偷换配件,用返修机当作新机之类的手脚,你要是没有足够的眼力就很有可能上当,而且当产品出了问题再回头找他们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人去楼空。规模较大的专卖店一般就不会使用这么下三滥的手段。在我的经验里,较大规模的店家都会比较重视自己的信誉,他们看重的是消费者的口碑,他们大部分销售的产品会植根于顾客的一传十十传百,而不是大成本的广告宣传。毕竟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产品的价格透明度已经大大提高,不是以前那种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日子了。大规模的随身听专卖店也不至于像那些门面小店商场摊位的店主一样常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而MP3就有点特殊了。虽然MP3应该算作一种音频产品,但是不建议大家在随身听专卖店或者大商场的随身听柜台上购买,买MP3还是到电脑城。大商场和随身听专卖店的售后服务可能会好一点儿,但是价格的水分太大。我曾经在一个随身听专卖店看见一款售价1280元的产品,而在电脑城的价格是768元,加30元还送森海塞尔的MX300耳塞。像这种价格相差足有500元的事例并不罕见,有的甚至可能会相差一倍。所以找一家口碑良好、规模适中的电脑公司是购买MP3随身听的必然选择。而且MP3的生产厂家在电脑以及电脑类相关产品的销售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或者成为事实标准的优惠政策——当然是针对销售商的——诸如返点制、报销一定广告费用等,销售商在做到一定销售量的时候可能还有更优惠的条件,所以电脑城的销售商可以并不怎样计较单个客户的利益,而是更看重大范围的销量,所以价格往往比厂家的内部建议价格还低,那么这个时候就是销售商把利润都赌在了厂家返点还有广告报销等优惠政策上了,这时我们往往能拿到很多真正优惠的产品。而这种情况,在进货量比较小没有相应电脑产品销售经验的随身听专卖店里是很难见到的。
关于随身听外的一些建议
买一个随身听为的当然是随时随地欣赏自己喜爱音乐的享受了,所以一些细节问题也不要忽略。
第一是最好购买一个MD、CD还有MP3的专用皮套,其大小应适中,主要是为了防止划伤机器表面,也有一定程度上加强机器抗震能力的作用。说到这里还有一点大家要注意,SONY、松下等中高价位的随身听产品一般都附有一个专用皮套,要注意看包装内的配置单,小心不要让店家私吞了。第二,要准备一个比较好的充电器和几节优质的充电电池,虽然可能一次性投入大了一点儿,但也是为了省钱。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最好给你的爱机换一副耳机,尤其是购买那些中低价位的MP3的朋友。限于价格,这种档次的MP3随机配置的耳塞音质不会很优秀,换一副耳塞,可能会给您带来一次惊喜。如果您每次听音乐的时间较长,我的建议是换一个头戴式的耳机,最好不要使用一般的入耳式耳塞,尤其是SONY、松下等一些耳塞表面凸起一块,所谓超重低音的产品。长时间使用这类耳塞对听力的伤害是已经有确实的医学证明的,也是有我个人的亲身体会的。虽然常时间使用头戴式耳机同样会对听力造成伤害,但伤害程度还是要小于这种耳塞的。二三百元左右的一些名牌头戴式耳机的音质表现绝对不是一副小小的耳塞所能比拟的,你去亲自体验一下就会像我一样把耳塞远远抛开。第四点就和随身听本身没有什么关系了,是对随身听爱好者的个人建议,最好不要在骑自行车或者在大马路上的时候听音乐,尤其是用耳塞大音量大动态的欣赏音乐,实在想听也请把音量放低而且最好空出来一只耳朵,安全比享受更重要。
遵循我上面提到的那些原则,我相信您会找到一款称心如意的随身听的,所以我就摆脱做广告的嫌疑不必再推荐某些具体的产品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