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051|回复: 7

[耳机] [原创]耳机、音乐、听音、生活、胡思乱想(三)

[复制链接]

6

主题

10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5-21
发表于 2004-5-22 22: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第二节:关于耳机设计

本节文章略微有些枯燥,试试看能不能写的轻松一点吧……

耳机设计是比较专业的一种声频设备设计,其中综合了电声学、材料学、空气力学、外形设计等多个科学和技术层面,一个成熟的耳机设计师同样会综合其所在区域的民族特性、文化积淀等方面,甚至还可以包括设计师本人在音乐和外形等方面的审美偏好,任何一个方面都可以写成一本独立的书籍,不过鉴于目前发烧群体的知识片面性,只简单的介绍一下就可以了。

一:

电声学就不必详细说明了。耳机本身作为一种声频产品,所必需的特性就是电声转换。一般采用的是电磁换能技术。也有选用静电换能方式的。不过都脱不出由电信号转换为受控机械运动的设计思路。选用不同的换能方式,在声频特性上会有一定区别。电磁换能技术涉及的技术原理和传统音箱的发声单元大同小异,所以声音特性比较保守,声音比较温润甜美,但是解析力往往不足,尤其是表现在低端的一些大型耳机上。至于静电换能方式,因为转换为受控机械运动的可操作性比较好,声音特性比较自然清澈透明丝丝入扣,但是受制于静电振膜的厚度,其低频响应,尤其是低频量感会略有欠缺。

注意,上述结论只针对所用技术的特性,本身属于推断出来的结论。具体到产品本身,还有设计材料选用,设计思路,面向对象等不同,不可以一概而论。

二:

关于材料学,耳机上最重要的部分是振膜和震动单元的永磁体。磁体现在几乎都统一了,基本上都是钕铁磁体,这种磁体磁性强度要强于传统磁铁十几倍,用在耳机上可以说相得益彰。

至于振膜,一般都是一些高分子聚合物,具体的原料及工艺属于商业机密,谁也拿不到的。至于所谓生物振膜,所谓碳纤维膜之类的宣传,只当作宣传就可以了。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属于造势和炒作。耳机设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多得超出一般人想象,厂家当然只能拣能够造成轰动和带来实际效益的部分来宣传。如果真的在宣传中说明在电声学上使用了什么什么技术,在外观上使用了什么什么理念之类的,消费者不一定买帐。不如弄一些看起来比较像“高科技”的词汇渲染一下来得有效。

至于产品的外壳之类,其实只要外形附和声音的传播要求,看着好看,带着舒服就可以了。选料不用多么讲究。用高密度聚酯材料,用金属冲压都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至于用樱桃木什么的,说实话,的确是比较好看。但是在音频方面的改善真的能够起到宣传所宣扬的那些目的吗?笔者持保留态度。或者是笔者孤陋寡闻,目前除了日系几个品牌,德国的英国的美国的这些国家的产品,真没有见过使用所谓原木外壳的。至于说到使用什么钛合金之类的材料,笔者不知道说什么了。希望大家不要冲动,这类产品不会是最佳购买选择。

至于耳机接线,一般都是单分子无氧铜,纯度可以达到6N以上,即99.9999%。甚至还有使用纯银线的。一般说来纯铜线声音比较甜美,解析力稍稍不足。纯银线则解析力十足动态强横,但是略微少了一点韵味。如何选择看个人器材搭配和听音喜好了。

三:

至于外观设计,声音整体走向,一般都是设计师甚至设计团体结合自身民族特色文化特色,慢慢一点一点积累下来的设计手法和思路。举例来说:

美国产品一般动态强横,刻意提高产品的高频和低频表现。听Rock,Pop等可以说极为享受。但是听古典民乐等音乐题材欠缺一种文化视角上的深厚感,缺少一种韵味。不过近年来美国产品有向英国产品转移的迹象。

英国产品的声音温文尔雅,把美国的耳机比作热情的大姑娘,英国耳机就是大家闺秀。沉稳,浪漫,充满书卷气。不管是英国的音箱还是功放还是耳机,中频的表现都是不可置疑的。音场上的表现更是出类拔萃。听古典室内乐爵士乐都是不错的选择。

日系产品充满了东方文化的那种中庸色彩,既有美系产品的热烈,也有英系产品的温文尔雅,近年来在世界HiFi界的地位逐步上升,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不过限于日本比较狭隘的民族性,以及商业行为在日本社会上的地位,日系产品的性价比明显低于上述产品,表现于产品本身的文化特色也略少一些。在产品宣传上也比较侧重商业性而不是文化性,这是日系产品的不足。

德国产品的表现就如其民族性一般,严谨,庄重,实在。例如森海塞尔产品,其高中低三个频段的表现都力求平衡顺滑,如果只考虑HiFi产品的“高保真”特性,德系产品应该是最有实力的。不过也因为这种设计思路,其产品难免在一些发烧友心目中缺少“个性”,对于追求高频,低频,中频各个层面优秀表现的发烧友心目中就缺少足够的吸引力。不过近年来德国产品也正在向热情方面转化,不过不要奢望德国产品有美系产品的“震撼”效果,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至于意大利丹麦法国等国家的产品,就比较杂。一来不乏表现浪漫的设计特色,二来也有不少借鉴日系产品精雕细琢的工业设计风格,总的来说林林总总,不乏精品,也不少糟粕。需要的话要精挑细选。

暂时说到这里。

时一
2004年5月22日晚

另:不承诺放弃版权,请勿随意转载。的确需要转载的,请给作者发悄悄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07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5-23 19: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5-21
 楼主| 发表于 2004-5-23 20: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初由 m63se 发表
[B]喜歡德國耳機的設計簡約, 由外形以至聲音, 而且產品做工真的一絲不拘, 無話可說.

美國耳機, 以grado為例, 聲音倒沒話可說, 可是產品質素, 真的很差! 相比起德國和日本的產品. [/B]

歌德的耳机素质差?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人不喜欢它的声音风格,有人不喜欢它的外形设计,不过还真没有听说过素质差。尤其是我还是真的想不到它哪一个方面的素质差。另外,说歌德的耳机比德国产品差,应该还有不少人赞同,要是说歌德的耳机会比日本耳机差,我想,对耳机稍微有些了解的人就不会同意这种说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287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04-2-9
发表于 2004-5-24 10: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素质差?
不会吧,可能是做工不好
美国的东西比较粗扩,做工比较粗
但是声音是没得说的
听起来舒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07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5-24 13: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10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4-5-21
 楼主| 发表于 2004-6-28 10: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不起,忙着做论文所以有一段时间不来了,现在回复上面老大的帖子:

你说的素质应该准确概括成“做工”,我还以为这么老大说得是歌德的声音素质呢。我用过歌德的225.125.80.60,325这么高级的还没有机会拿到。目前常用的是80。只是发现它外在上比较粗糙,没有日系耳机那么精致。常有发烧友说歌德的而已外观是出于国内校办工厂之手的,这句话有道理。但是外形粗糙归粗糙,倒是没有发现楼上这位老大发现的问题,有可能是单个器材的表现。不应该归为整体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07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6-28 12: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0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4-4-26
发表于 2004-6-28 21: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一大哥 德国的拜动力怎么样!?
还有德国产的,和大陆产的一样的吗?哪个更好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3 14:26 , Processed in 0.07569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