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8093|回复: 21

马兰士:为发烧艺术赔进工厂的发烧友[转贴]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8581

帖子

257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11 19: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笔者心目中的传奇经典只有两个,一个是笔者自用的Rogers LS3/5A,另外一个就是就是本文要提到的Marantz(马兰士)。可以说马兰士是Hi-End世界的伟大拓荒者。请允许笔者怀着崇敬的心境,试着用笨拙的笔墨同手中有限的资料述说笔者心中的传奇故事吧。

50年代--最好的年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终于如愿做了世界老大。曾经用作军事的高保真音频放大技术在民用中得到广泛运用。而马兰士的创始人-萨尔.马兰士(Soul.Marantz)也是这项技术狂热拥护者。

  萨尔.马兰士本来并不是搞电子技术出身,他的专业是商业美术。当时LP(密纹唱片)开始流行,而当时的唱片公司,像EMI、RCA等公司录制的唱片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录音补偿曲线,这就把本是世间最“可怜”的乐迷害苦了,为了重播好各间唱片公司的唱片,乐迷大伤脑筋。作为一个LP唱片的爱好者萨尔.马兰士敏锐的发现这一商机,为什么不设计一台能够在内部自由切换各种补偿电路的功放机呢?

  当马兰士经过埋头苦干,制作出一台令他自己也无比震惊的没有名字的土炮前置放大器。在朋友的鼓励下,马兰士将他的这台处女作加以简化,使它能够大规模生产,终于在1954年推出了他的第一台商业化前置放大器“Marantz Model 1”。Model 1使用3只12AX7,具有唱头放大和高电平放大级,唱头放大级装备了RIAA均衡线路以实现平直的放音频响曲线。Model 1还具有7路输入,包括1路为电视音频预备的接口。采用单声道设计,分体电源,这是多么发烧的设计,现在在音响广告中力吹的所谓顶尖技术,其实在五十年前已经实现。不得不说,一件伟大的设计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而意义更为深远的是,马兰士在设计、生产这台前级的过程中,已经无形中创立了Hi-End音响的一些基本信念:

1.以设计者个人为核心,只为了满足自己的独特品味;

2.保持小规模、个性化的生产,只为同样品味的知音人士服务;

3.坚持自己的音响哲学,不随波逐流

  这种种信念综合起来,就是后来Hi-End音响的信条-“State of the Art”。
 毫无疑问,Model 1出生在最好的年代,五十年代是美国战后发展的“黄金时代”。人们的收入大幅度提升,Model 1高昂的售价(当时卖175美元一台)还是幸运的被人们接受。Model 1走红以后,马兰士也许也知道自己的技术缺陷,于是聘请Sid Smith和Sequerra两位电子技术专家,帮助他设计功放机 。在这两位专家和一位专门绕制输出变压器的老技师的鼎力帮助下,马兰士推出了一系列传奇名器,如Marantz 2单声道后级、Marantz 7立体声前级、Marantz 8/8B立体声后级,以及最后的杰作Marantz 9单声道后级和Marantz 10B调谐器(也就是收音头)。

  在单声道录音时代,Marantz 2单声道后级用一对配对好的EL34电子管推挽输出,输出功率不大。但是由于设计师驾驭电路能力超乎寻常,效果出奇的理想。现在在世界各地仍有发烧友用Marantz 2聆听他们心爱的音乐。


Marantz 2单声道后级

  潮流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经典却总在潮流的最顶端。马兰士在立体声年代依然勇往直前,不甘后人,设计出Marantz 7前置放大器。Marantz 7是百年音响史上永恒不朽的前置放大器。因为当时录音技术的不成熟,所以Marantz 7设计高低两端的延伸也不足够,但是换来的中频质感,活生感却是冠绝古今。恰恰这两点能让重播的音乐具有感人魅力。Marantz 7造型高贵典雅,停产多年之后,收藏者依然对它趋之若骛。


Marantz 7
为了与Marantz 7配套使用,Marantz 8B立体声功放也应运而生。该机产量大,声音也是一贯Marantz清爽大方的风格,因此留传到现在还是为数不少,很多LS 3/5A玩家到今天仍然在用Marantz 8B立体声功放搭配聆听音乐。而现在好多做电子管功放的厂家在他们的产品设计中也引用Marantz 8B的线路,甚至有的厂家在宣传中直言是参考Marantz 8B的。一方面为了刺激销路,另一方面可以看出Marantz产品设计的成熟。


Marantz 8B

60年代--颠峰的年代

  60年代,在Marantz 7、Marantz 8B等前继产品获得巨大成功后,马兰士为了满足他自己永无止境的艺术追求,也为了在对手的追赶下保持领先,马兰士开始“旗舰级”的产品研发计划,这也是Marantz最后的杰作-大功率单声道功放Marantz 9和调谐器Marantz 10。

  在立体声时代,仍然研发单声道功放,很明显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追求最完美的Hi-End境界。这台Marantz 9单声道功放中的典范,值得稍加笔墨说说它的技术特点。

  Marantz 9使用6DJ8这个当年电视机上用的高频管用作电压放大,采用一级阴极输出推动级,每声道使用四个EL34功率管以获得最理想的驱动力,而这四个EL34又可以选择三极管接法或者超线性接法。用三极管接法时,功率比较小,但是音色高贵华丽,而使用超线性接法时,功率强劲,甚至能推动现代许多灵敏度很低的音箱。而当时并没有今天这些低效率的音箱,马兰士就好像能预知未来一样,在30多年前就研究出我们今天才能理解的超时代设计!

  在其后的3,40年,Marantz 9一直都是美国欧洲后起之秀的目标。但是据一些老资格的发烧名家说,尽管现今的后级,可以用更复杂的电路,更多的功率管,更大的电源,但是还是没能达到Marantz 9的那种空间感、音色的通透、气势的雄伟。


Marantz 9

  Marantz最后的光辉是Marantz 10B调谐器。这也是导致Marantz结束的原因。


Marantz 10B调谐器

  原来马兰士仍然不满足Marantz 9取得的成就。他还梦想出一台能与Marantz 9媲美的,世界上最好的调谐器。而这个计划交由FM专家Sequerra研发。Sequerra在马兰士“不计成本,追求完美”的原则下,花了几年时间终于推出一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心血之作-Marantz 10。这部调谐器用了17个电子管,线路无比复杂,只能全部交由手工制作。为了这台Marantz 10,马兰士几乎把Marantz 8B、Marantz 7身上赚到的钱都赔了进去,而Marantz 9只是一台名誉之作,仅仅生产了1000多台,根本赚不到钱。偏偏Sequerra又是一个无可救药的发烧友,他又把完型的Marantz 10改进成Marantz 10B。这时马兰士已经势成骑虎,只好一咬牙投产10B,由于10B成本极其高昂,导致推出市面的售价竟然高达1000多美元一台。公司的资金周转随即陷入僵局。

  屋漏偏逢连夜雨,60年代美国兴起“晶体革命”,小巧廉价的晶体管功放也迅速占领的市场。使传统的电子管扩音机的市场日渐萎缩。马兰士走投无路,最后被迫把自己的心血-Marantz公司出售。

  Marantz电子管扩音机也就此停产。马兰士于1997年辞世,享年86岁。

  Marantz创造的一个电子管的黄金岁月,以及它所奠定的Hi-End标准使Marantz真真正正成为了一个不朽的传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主题

8581

帖子

257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
注册时间
2001-11-21
 楼主| 发表于 2004-9-11 19: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0B,刚才看到EBAY上居然排到了2000多美金还没达到保留价
4c_3.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1462

帖子

1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3
注册时间
2003-6-13
发表于 2004-9-11 19:4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应该是最后马兰仕应该是卖给了日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7

主题

6670

帖子

330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
注册时间
2003-9-27

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4-9-11 19: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Marantz 最初是由二人共同成立。Marantz本人是美术设计师,只设计器材外貌。另一人为电声工程师( Sid Smith),器材线路制作由此人设计。[/COLOR]

1958 年推出的 Model 7 可以說是 Model 1 前級的直係後代,兩者同樣使用兩級負回輸放大,但其餘線路設計己經大多不同。Model 7 前級共使用六支 12AX7/ECC83 真空管,內建三段的 NF 型唱頭放大線路;同時也採用 NF 型的階梯调整式音调控制。早期各家唱片公司的等化曲線不盡相同,因此 Model 7 前級有三段唱片等化曲線调整,也有唱片的高通與低通濾除裝置。
dsc02215-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7

主题

6670

帖子

330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30
注册时间
2003-9-27

积极参与奖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4-9-11 19:56:42 | 显示全部楼层
Model 9 單聲道後級的外觀主要由 Marantz 設計,線路則出自 Sid Smith 之手,總共用了四支 6CA7/EL34 功率管,兩支 6DJ8/ECC88 雙三極管與一支 6CG7 真空管。這部後級可選擇五極與三極工作模式,圓形指示表可调整 AC 與 DC 平衡,以及功率管的偏壓。Model 9 有 70V 與 120V 兩種版本,70V 版本是專門給 PA 用的,產量很少。而120V 版本較為普及,但產量亦不過兩千部左右,因此現存的 Marantz Model 9 單聲道後級物以罕為,而成為音響收藏者的珍品。
dsc02216-0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83

帖子

37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4-8-30
发表于 2004-9-11 21: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11 21: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唉,可叹,可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11 21:4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严,你听过marantz仿制的老marantz吗?大概什么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

主题

1494

帖子

57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57
注册时间
2003-1-1
发表于 2004-9-12 01: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sigh,除了赞叹,我还能说什么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主题

208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4-6-19
发表于 2004-9-12 03: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永远的经典,可恨的小日本把这个金质招牌越搞越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07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12 03: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98

主题

4007

帖子

96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9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12 03:4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3

主题

9906

帖子

419

积分

核心会员

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Rank: 8

积分
419
注册时间
2002-12-21

影音发烧友

发表于 2004-9-12 08:25: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买复刻版7+9也不是件难事儿、二手的多的是,只是花这个价钱值不值的问题,用这个价钱可以买到好多新品的好机器、如果怀旧、复古就另当别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283

帖子

37

积分

禁止访问

积分
37
注册时间
2004-8-30
发表于 2004-9-12 09:33: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388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4-6-8
发表于 2004-9-12 16:56:5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线路超级简单,当然也是超级经典,我就玩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8 00:43 , Processed in 0.078858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