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donthuang

[耳机] T1 2nd第一印象

[复制链接]

20

主题

486

帖子

2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7
注册时间
2014-4-7
发表于 2017-3-4 22:57: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亞,新機到進入狀態,過程謂之“病去若抽絲”。

点评

好形容  发表于 2017-3-5 02:0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563

帖子

2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2
注册时间
2016-10-2
发表于 2017-3-4 23:3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凭t1 一代上平衡要剪线就可以一票否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01: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7-3-5 02:23 编辑
激光鼠 发表于 2017-3-4 21:45
今天终于在自己的系统上蹭听到了T1二代,并跟手上的T1一代(编号8XXX)作了对比。第一印象:握草,怎么这么 ...

如果是沒怎麼用的T1mk2,不意外

側壓太重,耳罩還沒柔化/貼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65

帖子

1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1
注册时间
2011-1-20
发表于 2017-3-5 14: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手上的T1二代大概已经煲了200小时左右,声音已经与新机有了颇大的变化。新机开声的时候密度非常大,声音很紧。现在这支T1的声音已经开始变得宽松。
一入naim门深似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5 15: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uiojkl 发表于 2017-3-5 14:43
手上的T1二代大概已经煲了200小时左右,声音已经与新机有了颇大的变化。新机开声的时候密度非常大,声音很 ...


頭帶往腦門擠擠,從耳杯兩側壓一壓耳罩,可以讓配戴更服貼,聲音也會比較寬鬆
T1mk2的耳罩內襯材料大概有更動,比初代更容易柔化到合理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主题

759

帖子

7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7
注册时间
2014-4-4
发表于 2017-3-15 19: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东皇老师,T1 2代平衡线有必要上PAD、农夫、DHC等名牌的中高端升级线吗?还有,请问您的耳放是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59

帖子

5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5
注册时间
2010-8-13
发表于 2017-3-17 09:41:50 | 显示全部楼层
weiweihey 发表于 2017-3-15 19:58
请问东皇老师,T1 2代平衡线有必要上PAD、农夫、DHC等名牌的中高端升级线吗?还有,请问您的耳放是什么?

同问老师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6:4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7-3-17 16:43 编辑

我的耳放是萬年不變的HA3增益全開,還沒有太大動力去換
也不是時下火紅的平衡系統,這方面沒有太大發言權

至於耳機線...一個麻煩的問題在於 不論個人音色偏好
T1 2nd的耳機線其實挺不錯,上到DHC,PAD這類 總覺得有醬油貴過雞的嫌疑

拿專業線基 DIY 可能是比較合理的選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7-3-17 16: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东皇这个好。。。
话说lz对t90j这个耳机怎么看?
我怎么总觉得低频上段有凸起,颗粒感很重,煲之不去。。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mifeng 发表于 2017-3-17 16:44
东皇这个好。。。
话说lz对t90j这个耳机怎么看?
我怎么总觉得低频上段有凸起,颗粒感很重,煲之不去。。


Huang是姓,dont 是名字轉化,先澄清一下

沒聽過T90J,本質上應該就是換色的T90

不過T90自身也有前後期的差別,單體基座塑料顏色有所不同,前期是黑色
後期是藍色

T90低頻上段突起是看系統搭配,不過還是有限度,因為根本原理和低音反射箱類似

是靠"擠"出來的,本質上是以一個頻段為中心拉高 突起這樣
靠器材大概只能做到盡可能自然一點

顆粒感很重這個不清楚是指涉哪方面,如果是中高頻粗糙的話,這個可能是要靠耳罩熟化程度

有認識的朋友是T90J用家,之前恰好比對了三台DIY耳擴下的聽感,也許可以供參考
節引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donthuang 于 2017-3-17 17:12 编辑

網友clioneurise 以T90J 搭配 三大DIY擴的聽感,音源是Ayre QB-9 DSD

Dynalo

四季的冬季Allegro con molto開頭時有一段鋪陳,
那最細微的聲音的時氣韻(Nuance)不夠豐沛。
(110Hz至150Hz當中有一定程度的凹陷,使得形體少了幾分說服力)

仔細聆聽形體結像時,會發現琴體的邊緣略有些朦朧。
並且琴身共振感會些微細節隱沒在背景之中。
不過並不到因此鬆散與形體瓦解的地步。
(結像感並不會非常浮凸,有點像是極輕微的散光一般?)

於此同時聽起來彷彿每一把弓弦馬毛發出的聲色能劃分各自的身影。
使得聽起來相當地「舒適」,反過來說與「解析」兩字掛不上邊。

在這裡會特意採用不夠「豐沛」來描述,是因為它並不是「如同消失」這樣的硬傷,
反而更像是表現上『選擇』。

換料子我想應該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以Ang大表示除了電阻採用IRC RN06外沒有特意挑料的話,
個人是偏好這個線路的聲音走向本來大抵如此。

就算前方使用R2R架構的DAM1021這枝末細節與定位較出色的DAC時,依舊是這樣子的情形。
調性來說算是有對到我的胃口,倘若細節量再多些,下潛更大更無話可說。

雖對這台氣韻與細節量稍有微詞也別誤會這是一台細節空洞的擴大機,實際上在旅の途中當中馬蹄聲其實還算是清楚的。

動態範圍只能說一般,約高萊曼原廠一階、比ECBA低兩階,不會令人印象深刻的檔次。
汎音比恰到好處再略微少一些,雖這麼說但背景相當地黑且乾淨,每一次描繪發聲相當精準不使畫布被弄髒。
使聆聽時不會令你覺得缺乏汎音的地步。

※這台擴大機殘響明顯比汎音多一些,聽起來並不會淡然無味。


有這樣推敲是由於個人前端是QB9配Khrama R-2A的關係。
而擴大機上的則是MR-1A,反推原本機子的汎音的多寡應是略少才對。
不。或許說汎音收的稍快而非少。(久聽下來比較偏向這種感覺。)
像是滑順地飛上去,高度沒有令你暗一塊或砍頭的減損感,但掉下來速度稍快。

這裡要強調我很喜歡汎音漫天,所以有人若有幸真正聽到這台機器時,
應當會認為如此的量才『符合現實』樂器泛音量。

實際上和聽現場時的經驗也是相去不遠。延伸高、戴著稍粗的質理感滑順而收的稍快的汎音。
(這是不是現場場地造成聲音略乾就不得而知了。)

定位算不錯不過不夠精準。同一個發聲物體橫向移動至麥克風時形體感不會漂移。
聲音的深度只有約略拉出一些些,沒什麼縱感。

說得更詳細一點,大概能聽出唱歌的人是有個高度的,
而麥克風收音處也是遠離地板的狀態,90公尺聽起來差不多是從3/4手臂處(7分袖)處傳出。
另外兩台也沒能有如此表現。

但這非Dynalo本身的定位感比較好。雖然發聲點與他者並無太大差距,
然而它透出了大量的空氣感。

使得你比較容易『說服』自己「那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

同時在音場聽得到不斷迴繞的廳堂音,然而混雜著大量空氣感使得很難描繪清楚那是怎麼樣的空間,
只能知道「錄音現場應該是很大的空間」。

實際上清醒一點會發現Dynalo能推出的音場範圍真的不算大。
所謂「理當」、「說服」、「應該」都只是錯覺。

不會令你聯想開闊或溢散這兩個字眼。
在空間感極度地舒適下,我想音場該被稱為「蓬鬆」。
而邊緣比較符合的字眼應該是「隱沒」。

回到最前頭的提琴形體感,中低頻的細節(質)個人認為調音上還差了一口氣。
中高頻與高頻相較下細節明顯多些。(例如弦的馬毛、銅鈸的質理感。)

中提琴、小提琴聲音與彈跳中的吉他弦音沒有很豐滿的緣故,
綜合上開這兩個因素推斷為100Hz~400Hz這一段頻率的細節描繪還不夠多。
20-50Hz這一段音色個人覺得略悶了一些,
要是能潤飾一下的話鋼琴與貝斯都能變的亮麗而生動富有活力吧?

從走路中Dr.Chusky也能聽見,
形體感的描繪大多是在「鞋底的膠感」與「嘎茲作響的木地版」
以及不斷嘮叨著的嘴。

不知道把上述兩段補上來細節會不會比較多些。

在Aggressive Expansion這曲目中也會發現低頻相當地緊繃
低頻量也並不豐沛 (亦沒有什麼包圍感),
雖有懷疑過是錄音的問題但在ECBA上同一首歌是有包圍感的。

層次感較少,只有很表面地「一層」的聲音。
沒有該凝聚的「重量感」。好像快要破掉的氣球一樣。
基本上這一段也是上述頻率帶影響到的地方。

懷疑也是下潛沒有舒張開來,導致這些細節被「濃縮」在一起以至於變成「一層」。

於此處在氣韻上可能有一些凹陷使得樂器少了一部份去增色形體感。另一部分則是快節奏讓場面容易匯聚而緊繃。
在T90本身於低頻就有所缺陷的耳機上更明顯。

但在聽慢節奏的曲目時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反會有一種巧妙的韻味出現。
例如聽Vivaldi 'The Four Seasons (Summer)' - Allegro Non Molto時,
會發現細節與密度會停留在殘響能觸及最末端的地方匯集,
像盡力維持著表面張力一樣匯聚於那個邊緣,此時的殘響聽起來會相當醉人,
並且此處輔佐著的汎音會帶來一種錯覺。

讓你有種「汎音在表面張力即將瓦解時滲透了出來」。
這當下感受到的透明感與空氣感也是最強烈的時刻。

我認為這是整台機器當中最無可取代的美。無論是KSA-5或BETA22都沒有這樣的美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KSA-5

底噪比萊曼原廠擴小些。但沒有其他兩台安靜。
速度明顯略快。聲音極端活潑明快。

人聲帶點略暖中帶些透明感,但空氣感則是Dynalo略多些,

中低頻相當近。聽起流行、搖滾這類──
「人聲相對近且利用貝斯與吉他這類挑起呢喃與嘶吼的歌曲」相當爽快。
(例如Smells Like Teen Spirit)

電吉他上的刮騷感絕對是三台中最痛快的。

90公尺聽起來差不多是從短袖的袖邊(上臂一半左右)處傳出。
發聲處最近的地方比BETA22再遠一些些,且發聲極近處的解析再好一些。
能夠清楚了解那是隔一個麥克風的聲音,無論是Dr.Chesky專輯、Karma police
或在Hold Back The River中都是。

不過從Hold Back The River、Songs From Within、The Invisible發現;
樂器的質理感略為光滑、單薄。

判斷細微的氣韻、極細微的細節相較於Dynalo少些。

管樂中推斷調音稍微暗悶那麼一些,
這讓銅鈸聲音較不鋒利(光澤黯淡)。
弦樂聽起來也就沒Dynalo那般迷人。

使得鋼琴的聲音上聲音相當厚,
大多都是琴鍵象牙滑塊的聲音,沒什麼輕靈感。
沉、脆這兩個表現交替。

女聲延伸亦不算長,尾韻較少,並不會令人聯想到「通透」兩字。
(但還是有些透明感的,延伸也沒有少到沒有韻味)


雖高頻比起其他兩台要難以爆炸。
若調音上將暗悶去掉,齒音問題應該會是三台中最難受的。

不過要是碰到爛錄音齒音爆了就是爆了,
聲底活潑的關係反而比另外兩台難受。
大概是12kHz、13kHz、14.5kHz這幾段吧? 相當難受。

音場略大,包圍感強。
樂器的形體感相當完整(不過聽起來有點『矮』)。
低頻帶點蓬鬆感相當舒服,這將鼓的空氣感帶了出來。

要強調的是三頻當中的細節表現相當「整體平衡」。
動態範圍為三台中最大。


聽Aggressive Expansion由於殘響(嗡)很多,在聽大場面時會有種暢快感。
殘響比較像細緻的泡沫,並且消散的比較快。
如能加強低頻細節與下潛推斷可以聽到比ECBA痛快的Aggressive Expansion。
目前的狀況單就以這兩項而言已經離ECBA不遠了。

聲音個人則認為不夠細緻,容易力道全或無,缺乏情緒上的層層鋪陳。
換言之在聲音的由弱到強當中的光譜層次是較短的。
在這個地方Beta22與Dynalo都很優秀。

打比方來說銅鈸當中獨有的迴盪感細節不夠多,變化流於單薄。
聽稍微澎湃如Aggressive Expansion低頻亦缺乏一些變化與細緻漣漪。
不太清楚是否氣韻缺乏就是造成Ksa-5樂器乍聽下分離度較開的原因。

低頻要提及的另一點是在搖滾當中會覺得低頻的「芯」,
即是力道該扎實的地方稍微「空」虛了些。
雖說這點對Atoms For Peace這類帶點迷幻味的歌來說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如果沒那麼用力死命地挑缺點或許也沒能發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Beta22

關於Beta22直接先講結論:
三台擴大機當中最能反應錄音現場的擴大機。
若愛好耳機走平衡或是音場狂天天音場掛嘴邊的話…。
不做這台你就不是人。

若同時又愛說「正確的聲音」這個口號,持有的耳機又是HD800走平衡你還會DIY又不做的話。
我還不用烙鐵一定ipad熱焊錫把你家鑰匙孔堵死來警世啊?

撥Carmen時的銅鈸,真心覺得:
「總算以前到現在為止聽的器材中難得聽到個正常銅鈸且聲音又不是血滴子般刺刺刺。」
管樂類也同樣地保有金屬輝度且有每一息一吐都能清楚感受到金屬一波波地震動。
仿若能透過超高速攝影般清楚地看到漣漪陣陣襲來。

低頻雖然調音上有點太多/拖,不過明顯與其他兩個擴不同的是,
鼓中心的下沉重量是有的。

由Rolling In The Deep、Smells Like Teen Spirit、Songs From Within當中,
推斷60Hz~100Hz這一段比較多些。

殘響相較其他兩台更蓬鬆且相當富含彈性,像彈力球有一個Q彈的外殼當中混雜著不斷繚繞的煙霧。
(不過聲音是木頭撕裂般的聲音)

讓琴體間震動與韌性聽起來相當暢快凌厲。
甚至感覺汎音也隨之在顫抖。

以往的擴大機中聆聽The Four Seasons,
Concerto No. 3 In F (L'autunno/ Autumn) RV293 (Op. 8 No. 3): II. Adagio Molto
這首曲子時,都會覺得汎音抖動的不自然甚至是死板、過於平鋪直述。

Beta22的汎音與共振之間的連接是「聯繫」一體。
要注意這裡的描述是『聯繫』而非用「聯貫」,
像是輕輕地托起各自的手腕輔著彼此,提琴的整個形體的質理感也因此得到良好的支撐與輔佐。

雖這麼說,若是2.5K以上至近7.5K之間頻段加強一些些的話,
古典樂應該聽起來會更發生動且有股吸引人的魔力。

相對於令人印象深刻這兩處,
反而在Virtual Insanity和Cossing field中的2kHz至2.5 kHz處需要加強,
貝斯的撥弦聲不是很清楚,彈跳感也不夠。

無論怎麼說,
運用強弱音所營造的層次感都相當地好,樂器分離感更是沒什麼好說。
於The Invisible這首曲子前頭有些細碎的聲音清楚地表現了出來,
而非破碎般的聲音。

分離感要是機內採用銀線的話相信結果會更誇張。
定位感三台中最為精準。不會過近也不會過遠。
在Dr. Chesky Edgar the Barber當中,並不會覺得自己的頭髮被剪了。
可以感受到那是「刻意錄出來」的,不會擔心自己的耳朵要被剪到了。

音場特大且自然。算開闊型,但音場邊緣不會自然溢散。
發聲點比較近,錄音中90公尺的發聲點大約是在手軸處。

不過大量的廳堂音與良好的定位會讓你覺得:
「那的確是從比那更加更加遙遠的地方傳來的聲音」。
並不會因為發聲點淺就覺得那是捏造出來的。

可惜地是並沒有什麼包圍感,在縱與深上也算蠻吃虧的。
雖然耳機就別學喇叭談啥縱與深了(下略)。
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我自己的線材等級太低,
不夠拉出我認為足夠能稱上是縱深的東西。

三頻的聲音相當地也豐沛飽滿。
(但在低頻調音上太多有時候放過頭,要調一些回來。)

寫到這裡想說既然低頻那麼多就乾脆聽了一下。
Scott Pilgrim VS The World當中的We are sex Bob-omb Intro,
就又不小心把壞小子史考特又看了一輪。
真有你的。史考特。每次都拖我台錢。

總之好不好聽? 老實說媽呀還真好聽。
雖然聲音的「個性」沒有那麼強烈,少了一些「任性」般的東西。
(意指Rudistor、Ayre那樣的任性般的聲音。)
但確確實時地存在著「趣味」、「風味」的什麼在聲音裡面。

要是在耳機探索的路上你最喜歡說的字眼是「正確的聲音」和「高傳真」的話,
這台絕對就是你的菜沒錯。

不過它並不會相較SPL那樣地冷峻嚴謹理性,
而是約略往ECBA端靠攏,取一個中間值。

同時這台擴大機又並沒有以往正確版友稱為擁有「最正確般」的
「正確」聽錄音專用「指定正確」機的調性。
如SPL、黑龍、HUGO系、BHA-1那般冷峻不好親近。

反倒是在詮釋錄音與聆聽的樂曲與耐聽、聆聽樂趣這幾個光譜中取得適當巧妙的平衡。
(老實說我完全不知道到底怎麼樣才是正確的聲音,所以別來問我。)

它是相當溫和且表現力驚人的耳擴,
甚至那股感受讓我有些聯結到了R2R架構的印象上面。

印象深刻的是在於細節上我明明沒有開的很大聲,
倒是頭一次注意到Keith, January 24, 1975 Part I.開頭背景中有些人在細碎地笑著。

那麼這也表示施工者只要在它身上加些調味料,
讓它變成你的形狀後添增些香氣就能足夠美味。

這也是為何我明明是一個「睏睏Ayre音染沒細節呵呵吃屎吧呵呵」派,
卻由衷對這台還原錄音優先的擴大機線路肅然起敬的原因。

亦是這台擴直接先講結論的原因。
不太能理解到底該怎麼描述這台機器的「聲音」如何才能說的周延。

雖說聲音會由於施工者的取料而決定。
然Ang大表示都並沒有特地用燒料,
甚至繁忙尚未花足心力調音就能有這樣的結果。
由此推斷這線路100%是值得做出來的。

雖然Ang大也說其實線路的聲底其實相當固定(穩定),
除非劍走偏鋒,基本上不會差異甚巨。
他提及KG大神的至理名言:
「有些東西就是So much fail in a box,丟燒料也是亡羊補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8

主题

1万

帖子

76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6
注册时间
2009-1-25
发表于 2017-3-17 17: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ifeng 于 2017-3-17 17:24 编辑
donthuang 发表于 2017-3-17 17:02
Huang是姓,dont 是名字轉化,先澄清一下

沒聽過T90J,本質上應該就是換色的T90

写错了。。。是中频上段凸起。。。然后唇齿音很重这样。。。

点评

這可能要從搭配下手...  发表于 2017-3-17 17:54
退烧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主题

2535

帖子

3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1
注册时间
2006-6-25
 楼主| 发表于 2017-3-17 17: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詳細的全文需要翻牆,不過從節引的段落 大概也可窺豹一斑

雖然三台耳擴各有各的特色
對比之下 大概可以知道T90J 的特性,以及可能性/潛力的範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4-19 23:39 , Processed in 0.100649 second(s), 3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