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5095|回复: 2

从交响乐到室内乐[转贴]

[复制链接]

464

主题

8581

帖子

257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4-9-27 1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从交响乐到室内乐  

一,   从交响乐回溯到室内乐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进口激光唱片刚出现在国内,北京、上海、广州很快就出现了一群爱好者,多数人都有欣赏古典音乐的基础。这些人起初都是收藏大作品,特别是交响乐。但是,时间长了,大家就显出了爱好上的差异,在收藏大型作品的人中有些开始偏重巴罗克甚至更为早期的作品,有人开始偏重近现代作品,当然比较中庸的多数是收集古典主义中期到浪漫主义后期这段时期的作品。比如,喜欢大型作品的人中,在收藏交响乐之外,有些人开始偏重于小提琴协奏曲,还有一部分显出对钢琴协奏曲的偏爱,甚至有人钟情于管乐等等。有人开始注重声乐作品,进而一部分人专注搜集歌剧,也有搜罗音乐剧的,还有人独钟舞剧音乐以及电影音乐的。至于有的人搜集宗教音乐,甚至涉猎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也是不新鲜的……。我是一般的音乐爱好者,比较中庸,没有走有特色的收藏之路,只是兴之所至不时购买一点唱片。
  很多古典音乐爱好者在工作时喜欢放些音乐。但是,大部头的交响乐,特别一些较复杂的作品,比如马勒的交响乐,从天堂到地狱,从狂喜到呻吟,这样的音乐的氛围中,你大概无法专注于工作了,因此,最好还是找空余时间,静下心来体会这种大作品才是。为了不妨碍工作,我在工作的时候常放一些不太艰深的室内乐,为自己建立一个比较轻松的氛围。
  大作品的欣赏比较费精力,而且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几个音乐爱好者约定到一个人的家里,通常这家的设备最好,比如今天约好听“贝九”,于是各人带来自己最欣赏的指挥家和乐队演绎的唱片,对比着听,说好者充分摆出好的理由,而且以音响资料为证,不同意者也可以摆出理由和音响的佐证。甚至,为了几个典型的乐句,专门把它们抽出来对比着听。这样,大家获益较大。
  我们所以能这样欣赏音乐,实在是得益于20世纪中后期的录音技术的巨大进步,特别是数码录音孕育出的激光唱片,以及她的大普及。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激光唱片传达的音响要比一般录音磁带细腻得多,我们可以把不同演奏大师之间的细致差别通过激光音响清晰传神的分辩出来。特别是激光唱片可以随机读取,不像磁带必须顺序读取,这给很小的片断之间的对比提供了很多方便。
20世纪基于电子和电声的音响技术,使得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欣赏到名家的大作品,动辄歌剧交响乐。但是,我们可曾想过,在20世纪以前普通欧洲人是怎样欣赏音乐的?一般来说他们没有那多机会和方便听大型交响作品或歌剧。那时普通人的音乐生活多数是指自娱自乐的吹拉弹唱。亲属和朋友大家聚在一起弹唱就是一场非正式的音乐会,其中室内乐是重要的内容。
  如果我们有机会看看很多著名作曲家的作品目录,就会发现,从数量上讲,其室内乐作品要比大型作品丰富得多。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怀疑包括我自己在内,国内很多的音乐爱好者对于多数大师的作品了解的宽度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贝多芬室内乐作品共四十来部,莫扎特的更多,德沃夏克约二十部,勃拉姆斯超过二十部,柴科夫斯基十几部不到二十部……,可见,如果忽视了室内乐,我们将会遗漏多大一笔前人的音乐遗产和精神遗产啊!
  如何进入这座宝库呢?我想,首先要培养欣赏兴趣和习惯,然后循序渐进地欣赏,不宜一开始就接触比较抽象或前卫的现代作品,可以首先从浪漫乐派开始,再接触古典乐派,有精力者可以进一步涉猎近现代作品。我的建议如下,仅供参考:
  先找些通俗的或好听的室内乐片断(建议是浪漫乐派作品),可以收到自娱自乐的效果,也建立对于室内乐的好感和初步兴趣。这些片断听熟了,如果还有兴趣可以听包含这些片断的整部室内乐作品。有了这个基础,再进一步扩张涉猎范围,提高鉴赏能力。这里我不妨给大家开出一个分阶段欣赏曲目列表(只是建议,个人可以据不同情况灵活掌握)。
第一阶段——片断欣赏,入门热身
柴科夫斯基:弦乐四重奏,第一号,D大调,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
包罗丁:弦乐四重奏,第二号,D大调,第三乐章《夜曲,行板》
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 ,第四乐章《小行板》
第二阶段——整部室内乐欣赏,登堂入室
以上三个室内乐作品整部的欣赏。
第三阶段——欣赏比较大一些室内乐作品
推荐作品:德沃夏克:F大调四重奏,“美国”,第十二号,作品96
因为这部作品实际上是交响乐的结构,内容比较宏大。
再加上一部斯美塔纳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这部作品规模也较大。
第四阶段——不同演奏家进行对比,加强演奏风格的鉴别和鉴赏能力
推荐作品:不同版本的德沃夏克“美国”四重奏
第五阶段——扩展欣赏范围
古典乐派:贝多芬的室内乐:建议从《大公》和《魔鬼》三重奏开始
浪漫派和近现代作品:浪漫派可选舒伯特、勃拉姆斯等等;印象派(浪漫派和现代派之间)可选德彪西和拉威尔等等,近现代作品可选巴托克、肖斯塔克维奇等等。
第六阶段及以后——完全凭自身的爱好和兴趣欣赏
有了一定基础后基本可以凭借自己的判断力和爱好来选择唱片和欣赏。
  以上是一个推荐的入门过程,只有示范作用,并不是进入室内乐大厦的唯一之路,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适当的调整,而且所选的曲目也不是排它的。其实,真正重要的是无论你听什么室内乐或其它什么种类的音乐,能被音乐所吸引,产生共鸣。不论你以前听没听过室内乐,假如你一听见勋伯格(20世纪初奥地利的作曲家)的音乐就被它“抓住了”,那就说明你就该从这位现代派作曲家的作品入门。(当然,多数情况下一般人不容易马上理解或接受这位现代派作曲家的。)


二 ,
  室内乐在英文里是chamber music,应该说室内乐是外来词汇,从字面上讲是在居室内演奏的音乐,因此肯定规模不大。《牛津音乐辞典》讲原来在19世纪前室内乐的意思是不在教堂、剧场或公共音乐会堂演奏的音乐,到了近现代,由于室内乐也在公共音乐场所演奏,因此这个词是特别指那些用两件以上乐器(最多8件)的乐曲,因此不包含独奏独唱,以及用另一乐器伴奏的独奏器乐曲。
  现代室内乐是从海顿算起的,他对弦乐四重奏形式贡献很大,一生共写了有83部弦乐四重奏。室内乐中每个乐器一个声部,如同几位个性不同的人在互相对话,而且很多作曲家都有意识的把音乐写成几个乐器间的对话、应答、唱和、冲突。(这甚至影响到了文学家,比如米兰-昆德拉写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他自己承认是有意识的采用四重奏的曲式结构,以及各件乐器间的互动关系,来叙述故事以及表现人物间的关系。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就是弦乐四重奏中的四件乐器)室内乐组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三件可以组成弦乐三重奏。在弦乐三重奏的基础上加一件乐器,比如加入第二把小提琴就是弦乐四重奏,加上钢琴就是钢琴四重奏。也有在弦乐四重奏基础上再加一件乐器,比如钢琴,就是钢琴五重奏。
  室内乐中比较典型的是弦乐四重奏,如同四个人坐在一起谈论一件趣事。其中第一小提琴就是主要议论者,她比较健谈,就第一个主题谈了起来,第二小提琴被她引导或启发,又引出一个相关主题,进行应答、争辩、附和,把问题扩展开。而中提琴比较稳健,在关键的地方强调、肯定、否决等等,而大提琴控制着讨论的力度和深度,以及小提琴和中提琴顾及不到的很多基本问题。这样四个人就开始“侃”了起来,或者叫摆龙门阵。讲至兴奋处大呼小叫,谈到悲哀时一片叹息,聊寂寞低徊悠曳,叙家常娓娓道来。
  室内乐的内涵丰富,但是它一般多为非标题的抽象音乐。有标题者不是没有,而是很少。因此,一般欣赏室内乐不依赖于外界文字的提示,而是就音乐来欣赏音乐。这就需要欣赏者有一点欣赏非标题音乐的基础,你如果以前有欣赏交响乐的习惯是最好的。
  室内乐的声部比较简单清澈,因此,很多音响爱好者用弦乐重奏曲测试音响设备还原各件乐器的位置的能力。而且,一般来说,音色偏暖的音响器材(比如一些英国器材)比较适合演释室内乐,特别是音场表现好音箱,可以营造演奏者近在你的身边的气氛和感觉。
  由于室内乐组规模小,各声部的任何一点瑕疵都暴露无遗,因此小组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是一名优秀的独奏演员,有些甚至是大师级的(比如马友友原来就是四重奏组的成员)。即使如此还是不够,临时拉起来的班子配合不一定默契。好的重奏组都是经过多年磨合的搭档,甚至可以说是由于有音乐之缘聚到一起来的,除了一般的默契之外,在思想、心理、趣味、心灵以及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等方面都有较深入的沟通。另外,世界上有名的重奏组非但有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素质,而且使用的乐器往往也是最有名的,像欧洲历史上有名的提琴制作大师斯特拉迪瓦里和瓜奈里的琴世界上所剩有限,而且声音是愈老愈醇,动辄几百万美金一把不算新鲜(最近我看到网上消息说郑京和在纽约去排练场时乘坐出租车时把琴弓遗忘在车座上,那只琴弓价值3万美金,后来郑向出租公司查询,琴弓又找到了)。比如就有一个世界级的四重奏组就名叫瓜奈里四重奏组,他们所用的琴全是瓜奈里制作的。

  既然我在这里推荐了这么多作品,如何去搜集这些唱片,这里我不妨开列一些唱片名单。
1.唱片生产者:DG  编号:445 551-2
曲目:
Dvorak:“American ” String Quartet
德沃夏克:″美国″ 弦乐四重奏,第12号,作品96,F 大调
Tchaikovsky :String Quartet No.1
柴科夫斯基:第一弦乐四重奏
Borodin:String Quartet No.2
包罗丁:第二弦乐四重奏
演奏
Emerson String Quartet
(依莫森弦乐四重奏组)
  关于这张唱片中的德沃夏克“美国″弦乐四重奏,我们放到后面来谈,先看看我们推荐的两首入门曲目。
  这张唱片上有我们推荐的入门的曲目,而且比较耐听,目前在我收藏的唱片里播放的频率最高的一张。依莫森弦乐四重奏组,很有名,演奏风格老道中庸,从不作秀,因此能比较忠实传达曲作者的精神。其中旋律最为好听的是柴科夫斯基第一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关于这个乐章文字记载很多,据说是1869年,柴科夫斯基29岁在他妹妹的庄园里避暑正在工作时听到窗外的泥水匠哼唱一首民歌,马上就被吸引住了,第二天他把泥水匠找来,记录了下来,编入他的《俄罗斯民歌五十首》。1871年,他利用这首民歌的旋律,写成第一号D大调弦乐四重奏的第二乐章,叫做《如歌的行板》。这个乐章是世界室内乐中最具代表性最著名的,它被广泛欣赏,以致在出版的乐评中,写关于它的欣赏感受的文章非常多,王蒙在一篇叫《行板如歌》(最初登在《爱乐》杂志上)的文章里是这样说的:“他的一些曲子很重视旋律,有些通俗一点的甚至人们可以跟着哼唱。其中最著名的应该算是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了。循环往复,忧郁低沉,而又单纯如话,弥漫如深秋的夜雾。行板如歌云云虽然只是意大利语-Andante Cantabile--的译文,但其汉语词也是幽美,符合柴可夫斯基的风格。我写过一个中篇小说,题目就叫《如歌的行板》,这首乐曲是我的主人公的命运的一部分,也就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了。冯骥才说是他准备用″如歌的行板″为题写一篇小说的,结果被我“抢”到了头里。有什么可说的呢?大冯!你与柴可夫斯基没有咱们这种缘分。我不知道有没有读者从这篇小说中听出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来。还有一些其他的青年时代的作品,我把柴可夫斯基看作自己的偶像与寄托。
  真正的深情是无价的。虽然年华老去,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单纯,虽然我们不得不时时停下来舔一舔自己的伤口,虽然我们自己对自己感到愈来愈多的不满……又有什么办法!如果夜阑人静,你谛听了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你也许能够再次落下你青年时代落过的泪水。只要还在人间,你就不会完全麻木。”
  以上这种例子太多了。我在网上查找含有“如歌的行板”这几个字的中文简体的网页竟有近四千个,其中百分之六七十和这首曲子有关。
  1877年初,列夫·托尔斯泰曾访问莫斯科。莫斯科音乐学院为了向这位文学巨人表示敬意,为他举办专场音乐晚会,其中有柴科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演第二乐章时,托尔斯泰禁不住潸然泪下,感叹道:″我已接触到苦难人民的灵魂的深处。″这情景柴科夫斯基看在眼里,心中不能平静,后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在我以作曲家自许的一生中,至今还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满足和感动。今天,列夫·托尔斯泰坐在我身旁。当听到我的行板时,泪珠挂满了他的两颊。″后来为表示感激,托尔斯泰写信给柴科夫斯基说:″我永远忘不了在莫斯科的最后一天。我的文学著作还从没有得到过象那样奇妙的晚会一样巨大的报酬。″ 柴科夫斯基在回信中写道:″知道了我的音乐能够使您感动,使您入迷,我是多么幸福和自豪呀!″
  这张唱片上还有包罗丁的《第二号弦乐四重奏》,旋律非常美,特别是第一乐章,委婉而亲切,甚至有些婀娜,如同俄罗斯的女性。据说这部作品是作曲家献给夫人的。但是我们建议大家不妨先听一下最著名的第三乐章《夜曲,行板》。这个乐章后来还被编成独立的管弦乐曲,名为《夜曲》。
  包罗丁是俄国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他写过两部弦乐四重奏,都是十足的民族风格民族气派。他的其他作品中有名的还有《第二交响曲(勇士)》、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和歌剧《伊戈尔王远征记》(特别是其中的《鞑靼舞曲》常在音乐会上演出)。
  其实,包罗丁原来是一个化学家,从小有很好的家教,既对科学也对音乐产生兴趣(包罗丁的成长道路对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一个很好的参照)。他是医学博士,一直从事化学教学,是医学院的教授。他本来只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但是,出于建立俄罗斯音乐民族乐派的热情,以及有一批具有共同志向的前辈和同仁,如巴拉基列夫、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对他在音乐创作方面的诱导和提携,使得他在化学和音乐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羡慕的成绩。以至使他在音乐上的成就名垂青史。据说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作品主题和他研究的化学公式。
  这张唱片中的依莫森弦乐四重奏组也是非常有名的,他们演奏的巴托克6首弦乐四重奏bartok 6 string quartets,DG 423 657-2GH2,1988/12获得1999年32届格来美的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和最佳室内音乐表演。2001年,他们演绎的肖斯塔科维奇的15首弦乐四重奏Shostakovich String Quartets,DG获得43届格来美的最佳古典音乐专辑奖和最佳室内音乐表演奖。这个专辑还获得《时代》2000年十佳奖,以及留声机Gramophone大奖。其中《时代》2000年十佳奖的评委对他们的评语是:肖斯塔科维奇在自己的15首弦乐四重奏中,将政治演变成艺术,而在Emerson这支全美最棒的四重奏组合的诠释下,肖斯塔科维奇也得到了生动的升华。
  当然,巴托克和肖斯塔科维奇是近现代作曲家,如果大家有了一定鉴赏基础特别是对非标题音乐有了一些修养,是可以从这些唱片得到很大享受的。但是,如果是初次接触室内乐的人,我对其接受能力是持怀疑态度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

主题

2761

帖子

18

积分

禁止发言

积分
18
注册时间
2004-2-14
发表于 2004-9-27 21: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主题

87

帖子

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0
注册时间
2004-3-27
发表于 2004-9-27 22: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8 00:34 , Processed in 0.036119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d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