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5-6-28 01: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输出牛的实测数据:
文章内容: 今天上午终于收到这个输出牛了,折腾了一天,完成了指标测粗测和上机试听,赶紧把测试结果向诸位汇报一下:
按照上面的参数,次级多了一组300欧绕组,铁心窗口装不下,只得更换为22X33的Z11铁芯。各个绕组的参数都根据22*33=7.26CM2 的截面积重新计算,公式完全按照我上面给出的经验公式,重新计算好的数据图3。
测试仪器:
1.YAMADA AUDIO GINERATOR TAG-101 低频信号发生器
2.MEGURO(日本目黑) AUTOMATIC DISTORTION METER MAK 6571C 电平表/自动失真度测量仪
3.LG DIGITAL STORAGE OSCILLOSCOPE OS 3060 60MHZ 数字存储示波器
4.FM2812 LRC自动测量仪
实测指标:
1:电感量 H = 6.74
测试条件:空载测量,我在300欧绕组加上直流电流以后电感就变成无穷大了,不知何故?
2:频率响应: 10HZ(-1dB)---50.5KHz(-2dB)
3: 方波测量:
100HZ 略往右边倾斜
1KHZ 平整,无过冲
10KHZ 上升沿有一点过冲
(手上没有DC,明天上图。)
4:上机测试:在无反馈的1B2推4P1S的电路实测值:
喇叭端子:
最大输出功率3.15W (8欧 HDT =7.1%)
输出功率 2.0W (8欧 HDT = 4.6%)
输出功率 1.0W (8欧 HDT = 2.7%)
耳机端子:
输出功率 100mW (300欧 HDT = 0.93%)
输出功率 50mW (300欧 HDT = 0.67%)
输出功率 25mW (300欧 HDT = 0.48%)
5: 试听:(音箱用DIY的FE166E全频原厂尺寸迷宫)
基本上得到了直热管的声底:高音干净、明快,低音稳沉。过于主观的描述就免了。
6:小结:
通过以上计算绕制的输出牛测试,虽然耳放/功放共用一个变压器的做法比较难以兼顾,但还是基本上是达到了“快速计算”的目的,从频响衰减来看,低频显得过多了一些,下一步拟减少电感量,这样分布电容可以进一步减少,高频响应还会做的更好一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