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gebegebe

[解码器] 从CHORD DAVE谈起没有前级的数字音量控制(更新X22的ES9038pro数字音量控制)

  [复制链接]

41

主题

4658

帖子

3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6
注册时间
2019-5-13
发表于 前天 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天方夜谭天说地 于 2025-5-2 07:32 编辑

前级非常重要,虽然原理不清楚。从听感来看,和解码前级相比,前级的微弱信号起到提升作用,给后级可以捕捉到。
我用耳机听过前级声音,都是把弱信号提升,对于灵敏度高耳机不合适的,但对箱子效果就很好,对于箱子来说,不是信号干净的问题或者多个香炉的问题了,而是微弱信号有没有放大出来的问题了,这些微弱信号非常重要,构建声场,结像立体都是很关键的,如果不经过好前级,声音是不完整的。
因此我前级已经是箱子的两倍价格了。
解码前级甚至不如那些diy 2k前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主题

578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20-11-18
发表于 前天 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decos 于 2025-5-2 10:28 编辑

曾经玩过前级,但是我认为不如全数字放大器的音量(功率控制)。因为怎么听都感觉小音量大音量声音的印象不一样,小音量的声场细节和大音量完全不一致。没有全数字放大器来的统一。而且要达到全数字放大器这些统一性我认为基本不可能实现。统一都办不到那是0分(不要扯好不好听,说好听的自己去想大小音量不一致那到底是哪个好听?那个是真的?)。

纯bit调节和电压调节如果在da转换之前(传统链路)做他们的优势是无法发挥,所以不要再说纯bit或者电压调节不行了。就是打开方式不对罢了

其实全数字放大器也没有音量说法,因为本质上是调整功率,其中占空比调节(数字音量)和脉冲高度控制都是调整功率,叫音量存粹是兼容性考虑罢了。

这个是我认为比较优秀也是早期全数字放大器的调整音量(功率)的方式。不是纯bit调节。其中同时用到了脉冲高度控制和bit调节。通过混合调节方式在2003年就可以做到模拟设备无法比拟的性能。可以轻松且廉价的实现理想的音量控制即线性音量,调节音量只变声压级,其他不变。没有莫名其妙的非线性问题。

# 多级定电压电源与数字音量混合控制系统:详细工作原理

S-Master Pro系统采用了一种巧妙的混合音量控制方案,结合了多级定电压电源的"宏观"控制和数字音量的"微观"调节。这种设计既解决了传统数字音量控制的位深度损失问题,又提供了精细的音量调节能力。

## 系统整体架构

整个混合音量控制系统包含两个相互配合的部分:

1. **多级定电压电源控制(宏观调节)**:
   - 通过变压器多抽头提供四个电压级别(如40V, 20V, 10V, 5V)
   - 每个级别间相差6dB(电压比为1:2)
   - 提供了总计约24dB的主要音量控制范围

2. **数字音量控制(微观调节)**:
   - 在每个6dB电源电压区间内提供精细调节
   - 数字衰减限制在0-6dB范围内,最小化位深度损失
   - 提供连续的音量调节感受

## 混合控制的详细工作原理

### 1. 用户音量设置的处理流程

当用户调整音量控制时:
- 系统计算需要的总衰减量(如-14dB)
- 确定应使用的电源电压级别(-14dB例子中应使用第三级,-12dB)
- 计算剩余需要的数字衰减量(例子中为-2dB)
- 同时应用电源电压选择和数字衰减

### 2. 电源电压控制部分

多级定电压电源的工作机制:
- 变压器多抽头纵向连接提供基本电压级别
- 每个电压级别有独立的整流和稳压电路
- 系统根据所需衰减量选择合适的电压级别
- 电压切换经过平滑过渡处理,避免可听到的瞬变

### 3. 数字音量控制部分(6dB范围内)

6dB范围内的数字音量如何实现:
- 数字信号乘以小于1的系数(最小为0.5,对应-6dB)
- 例如:-3dB对应乘以约0.707的系数
- 在6dB范围内,16位信号最多只损失1位分辨率
- 这种有限的位深度损失在实际应用中几乎不可察觉

### 4. 两部分的智能协作

系统如何决定何时切换电源电压:
- 当数字衰减接近-6dB限制时,系统准备切换到下一级电源电压
- 切换电源电压级别后,数字衰减重置为接近0dB
- 整个过程对用户透明,提供平滑的音量调节体验
- 电压切换点可能有重叠区域,避免频繁切换

## 技术实现示例

以一个具体的音量调节示例说明工作过程:

1. **用户从0dB开始逐渐降低音量**:
   - 0dB至-6dB:使用最高电压级别(如40V),数字衰减从0dB增加到最大-6dB
   - 接近-6dB时:电源电压切换到第二级(20V),同时数字衰减重置为接近0dB
   - -6dB至-12dB:保持第二级电压,数字衰减再次从接近0dB增加到最大-6dB
   - 以此类推,直到达到最低电压级别和最大数字衰减

2. **以-14dB音量设置为例**:
   - 系统选择第三级电压(对应-12dB)
   - 额外应用-2dB的数字衰减
   - 结果是总计-14dB的衰减,但数字信号仅损失不到半位分辨率

## 设计优势与技术挑战

### 混合系统的关键优势

1. **最小化位深度损失**:
   - 数字衰减永远不超过-6dB,最多损失1位
   - 保持了低电平信号的高解析度

2. **全范围的平滑控制**:
   - 提供连续的音量调节而非离散级别
   - 用户体验与传统音量控制相似

3. **动态噪声底线**:
   - 电源电压降低直接降低了系统噪声
   - 噪声随音量同步变化,维持良好信噪比

### 实现中的技术挑战

1. **电压切换时的平滑过渡**:
   - 确保电压切换与数字衰减调整精确同步
   - 避免切换时的可听瞬变

2. **数字处理精度**:
   - 数字音量控制的计算需要高精度以避免额外失真
   - 可能涉及浮点或高精度定点数学

这种混合音量控制系统是S-Master Pro设计的一个典型例子,展示了如何通过系统级创新同时解决多个看似相互冲突的技术挑战。通过将音量控制分解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成功地在保持信号完整性的同时提供了全范围的音量控制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568

帖子

1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5
注册时间
2014-1-23
发表于 前天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rogerchou 于 2025-5-3 00:57 编辑

hxt2403399 发表于 2025-5-2 03:31
1. 感谢分享,这个链接我很早就看过也研究过,您再看看我的解释,根据我的理解和我使用嵌入式芯片的经验 ...


我想,你对R2R建构的DAC理论非常清楚,可是在将音乐讯号放入R2R这个box中是否触及转换到类比端的noise floor可能有盲点,我再解释一下(还是老话一句,不一定对)。

首先,现代数位录音的音乐讯号是遵循-18dbfs原则,也就是说音乐中最大电压讯号往往出现在数位端的-18dbfs,这作法当数位讯号转到类比讯号时不至于出现clipping。以一张16bit CD格式,可以装得下96db音乐为例,一首交响乐最大动态范围可以来到65db,简单数学,这张cd的音乐讯号存放在-18dbfs~-83dbfs (24bit有更多head room至-144dbfs)。

1.如果讯号直出前级:一个2Vrms讯号(Metrum DAC bypass volume control)进入前级放大器线路,在先不考虑音量控制下,测到的Noise floor再差都应该有-130~-150的水准。如果这个前级放大线路只是个Buffer没有增益,依你最适音压在-43db条件下,音乐讯号在这个前级中最小音乐讯号是处在-108db(-65-43),如果放大线路是linestage的10db放大,最小讯号会来到-118db,无论如何皆很难向下触及到noise floor。

2.回到Metrum DAC的例子。官网宣称其类比noise floor在-155db水准,音量可调范围60db。从类比模拟的角度看,最小音量出现在-125db(-65-60);从数位角度看,最小音量还是出现在-83dbfs,并不是在-143dbfs(-83-60),原因是不需要像纯数位音控需要移位,仅靠改变MDAC的Vref即可达成类比输出端输出不同电平水准。因此无论直出或使用R2R ladder直流电阻分压音控,皆在可控范围。至于如何设定Vref?可依最大讯号输出在2Vrms情况下,反推求得在R2R ladder直流电压电阻分压公式前的Vref。

24bit可以存放大约144db资料,若依照上述法则,在digital domain下调整音量的最大空间就是144-83=61db,在一个24bitDAC下不现实,所以可能出现bit drop现象。但Metrum DAC的音量控制不额外佔用位元深度,而是另外用直流电压的电阻分压(R2R ladder)产生不同的Vref,所以解决了位元深度不足的问题。

电阻的热躁声基本上可以忽略,因为碰不到。至于电流讯号转电压讯号,如你所言是在类比端才转成电压讯号,所以"R2R"阶段不容易受杂讯干扰。最后,class D 的听感轮不到我评论,但基于理论,我只能说在应付阻抗变化大且低音单元难推的情况下,class D要比class A占优势,原因很简单...class D供应放大线路电流的能力与速度要强很多。(抱歉,我也不想如此啰哩八嗦的解释)

点评

感谢回复,我讲的是analog上的dB Volt, 按数学继续算下去,16bit 以-18dbfs为基准的cd在不经过衰减的情况下,最低电位在1V输出情况下是-83dBV, 那么2V rms会提高到-77dBV (电压幅值加倍增加6dB), 那么调整ref音量衰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昨天 08:2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769

帖子

8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8
注册时间
2012-8-15
发表于 昨天 08: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xt2403399 于 2025-5-3 08:40 编辑
rogerchou 发表于 2025-5-2 14:05
hxt2403399 发表于 2025-5-2 03:31
1. 感谢分享,这个链接我很早就看过也研究过,您再看看我的解释,根据 ...


感谢回复,我讲的一直是analog上的dB Volt, 按数学继续算下去,16bit 以-18dbfs为基准的cd在不经过衰减的情况下,最低电位在1V输出情况下是-83dBV, 那么2V rms会提高到-77dBV (电压幅值加倍增加6dB), 那么调整ref音量衰减43dB后,电压最低会到-120dBV,确实没有碰到noise floor的-155dB,从但是以24bit为例, 初始值为-144dB的话就会在analog(类比电路)中出现我之前说的问题。

问题其实很简单,就是前级在衰减信号时是否有足够的noise floor来等比衰减噪音,不然标称SN就会发生变化.

D类的优势我完全同意,D类放大如今在低频单元的驱动上也得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我是电力电子背景,从事过GaN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工作,看来层主也是相关专业人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4 19:21 , Processed in 0.062244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