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56|回复: 4

[pc-fi软件] 简单zt

[复制链接]

7

主题

61

帖子

1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1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2-8-19 10: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两年多前,我才决定了放下一切,很认真的过我真正想要的简简单单的生活。我很满意当时的决定。假如你真的宁愿简单、渴望简单;发自内心的体认到简单之必须、简单之不可或缺,很多事情也就自自然然、简简单单地简单起来了。
   我的音响,也很简单。
   我有一部CD唱盘、一部自己装的真空管扩大机和一对喇叭。或许有很多人的音响系统也是这样组成的,特别是所谓入门级的组合。但我的系统不太一样。它们内在的特质更简单些。 CD唱盘在试过不少部DAC之後,虽觉得它们有一些不同,也可以说好上一些,但就是不够好到让我觉得非有不可。扩大机是一部用直热式三极管(300B)做成单端放大,每声道只有8W的机器。喇叭是一对每声道使用一只六寸半全音域单体的系统。
  这是一套使用「减法」到极致的系统(哦,几乎极致啦,因为还没试过单声道)。我减去了什麽呢?为了比较有条理的阐述,我先告诉你项目,再告诉你为什麽。
   首先就我的系统而言,前级扩大机是没必要的。其次我的扩大机是最单纯的放大型态,它的内部结构里没有一般扩大机所必须有的分相器,而且我的喇叭没有分音器。
   现在让我告诉你,前级扩大机根本没有必要的理由,甚至在我的观点看来,它的存在几乎只是商业上的「阳谋」。当然这样的说法并不适用於仍在使用LP唱盘的人。
   要了解前级扩大机的不必要,得先从以前它为什麽有必要谈起。
   在以前,我们的讯源有很多种,而且重头戏落在唱头放大器身上,那时是LP当红的时期。唱头的输出电压很小(一般来说,MM唱头约为3一5mV,MC唱头还要再小上十倍),而且它的讯号在录制时经过「预强调」的处理,因此我们在设计唱头放大器时不但要相当高的放大率(增益),还得很精确的将讯号「解强调」,也就是还原成平直的频率响应。後者是精确性的问题,但前者——将极小的讯号放大——即有很高的难度,因为它所处理的讯号小到很容易受周边元件、环境的干扰。这时,为了尽可能纯净的将讯号放大,最根本的作法就是把整个电路隔离出来,用独立的箱子装起来,更讲究的,再把电源供应也隔离开来,变成两件式。换句话说,将单纯的扩大机分成「前级+後级」乃至唱头放大/电源供应+高电平放大/电源供应+後级」架构的根本思想也不过就是隔离。
   然而当CD成为主流後,由於CD的输出电压高(一般为2V),对「隔离」的需求已经不再那麽迫切。当我们把前级扩大机里面已经用不到的唱头放大器拿掉後,所谓的Line-Only的前级扩大机,其内容事实上已经所剩无几。有兴趣的话,你不妨把你的前级打开看看。&lt>    这样的前级扩大机还剩下什麽呢?首先是一个讯源选择开关,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关而已,无论品质多讲究,是用转的还是拨的、按的;是机械式、电子式还是数位式的,终究它只是一个开关而已。假如你只有CD,你会发现你根本用不到它,它总是指在CD的位置,而它的存在意义只不过是多了一段线和几个焊接点,有害无益。
   再来,我们需要一个控制音量的东西,这玩意儿做得好不好,价钱差异甚大,从最便宜的数十块一个到最常用的数百块一个,最高级的则要万把块一个,但无论如何,它也不过就是一个可变电阻。(说到这里,我们等於已经介绍了一部「被动式」前级——这里不称放大器或扩大机,因为所谓的被动式前级根本就没有放大元件在里面。)
   最後则是一个放大电路,一般是将讯号放大十倍,并将输出阻抗降低。喔,对了,我们还得有个箱子把它们装起来。
   现在,整个讯号的流程是:CDP→讯号线→选择开关(可能没用)→音量控制(衰减讯号)→放大电路(放大讯号)→讯号线→後级→……。
   或许你已经看出一点端倪,假如CD唱盘输出的讯号就已经足够驱动後级,那麽前级的放大电路就
不再必要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可能只是把音量钮开大一点(不衰减那麽多)。再假如我们只有CD一种讯源,选择开关也就能免则免.。这下子整部前级只剩个音量控制。
   现在,整个讯号流程是: CDP→讯号线→音量控制(衰减讯号)→讯号线→後级→……。假如我们把音量控制装到後级上,我们又省了一个箱子,而且,把音量控制之後的讯号线也给缩短了。
   这整个过程基本上是合理的,既减少了不必要的东西又对音质有益,换句话说,省了一堆钱而效果竟然更好,简直两全其美,不亦乐乎。但是假如你照这种方法去接你的系统,有大半的机会你会忧喜参半。喜的是音质较纯净,忧的是缺乏生气。这也是为什麽这种提议(包括「CD直入」及用被动式前级两种方式)到现在仍备受争议的原因。我不想卷入这场争议,因为其实也不过是你的系统并不是被设计成这样用的。它们大体上仍遵循以前「前级+後级」的架构在设计,因此CD空有2V的输出位准,其「体质」(电流输出能力)即未必足以稳当的推动一条讯号线和不是很高的负载阻抗,後级的增益量又未必足够。这种情况下,少了前级放大来「中继」一下,自然就少了一点气力。
   其实这些(把CD的输出级做好一点,把後级的增益做大一点)都是简单的设计课题,但这样设计的结果却是要厂商们自废一种商品,你说他们肯不肯干?算了吧!这就是为什麽我说是「阳谋」的原因了。
   我自己的系统就是这样设计的,根本没有前级、後级之分,连选择开关都省掉了。真要换讯源的
时候怎麽办?把两个插头拔下来,再把两个插头插上去不就结了?你或许看到了不方便的那一面,我看到的即是举手之劳就省下了一堆成本,又减少了讯号受污染的机会。
   甚且,在这种设计方式中,在我还没机会去动CD唱盘的输出级之前,为了不让它的输出能力受到
「压迫」,我还把扩大机的输入阻抗尽量提高,并把音量控制器移到第二级。这样,CD唱盘的输出级「看」到的是一条讯号线,然後是高阻抗的负载,.而不是音量控制用的可变电阻。再者,音量控制用的可变电阻这时候面对是数伏特的讯号位准,而不是平均不到一伏的CD输出,对讯号的影响相对就小多了。至於稍提高扩大机的总放大率,哎,小事一桩。
   我想说的是,经过这几年对音响重播的思考以及实作,我个人的所得是:我们需要最简单、最优质的系统才有可能重现出音乐的灵魂与神髓。东西要够好,这是谁都明白的道理。至於这里说的「简单」,指的是对音乐(讯号)加工的程度而言,加工得越少,音乐就以越接近原貌的方式呈现出来,也就越容易感动你。这种经验很难形容,但只要你听过,就很容易心领神会。
   我们习用多年的扩大机,绝大部份都不够简单。为了有效的得到大功率,我们理所当然的把讯号一分为二,将其中一个倒反,分别放大之後再接合起来:为了尽可能获得宽频带的播放能力,我们不惜将本质上不可分割的连续波动加以大块分解,交给不同材料、结构、形状,甚至不同原理的发音体来各别发声,然後企盼它们会在空气中重新融回成原貌。这些想法都太天真,而手段都太复杂了。所有「切割、缝合」的加工程序都一次次地改变了音乐讯号精细微妙的连续性结构,当我们终於将它重新拼凑回来时,我们恐怕只能获得一具解剖过的标本,标貌依稀,原味尽失矣!
   所以我一再强调:简单、简单、再简单。少一点加工,就多保留了一分自然。十多年来,我在主流市场上森然罗列的机种丛林中摸索、选择、消费、失望、遗弃,一而再、再而三,终而颓然放弃(可叹,敝人冥顽不灵至此)。而现在,我从音响内在与外在的极度简单化後反而重新看到了一线曙光。
   结构性的简单化可以很戏剧性的减少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变数。《易经》对这一点有极其深遂的洞见:「道始於一,谓之太极,动(分)而为两仪,再而四象,继而八卦…」我们从中看到了一种二进位式(每一位数只有阴或阳的可能)的繁衍法及二的幂方法则。简单化,基本上是依从这样的哲理,但是逆向回溯的。也就是说,每当我们结构性的减少(简化)一位数(或一个元素),就大幅减少了变数。当我们把事情极度简化到「单」(一也)时,一动,它就只能有阴或阳两种状态,单端单管的设计乃至全音域单体,就符合这样的哲理。自身的寂然不动,才能忠实的观照外界一切万物的动;自身一於不变,才能忠实回映(反应)外界加诸的变。
   你或许会觉得说得太玄了,简直故弄玄虚嘛!但好在吾道不孤,Nelson Pass,这位西方晶体机的大师,Threshold的创始人,大功率动态A类(Stasis)的设计者,运用Cascode电路的先驱,在离开了Threshold之後,再一次以先知的姿态致力於Mosfet单端机的设计,并将他的一系列DIY作品命名为ZEN(禅)。这对我来说,一点也不意外。他应该是有所悟的吧!
   简单之为道。对此,我会心一笑!乾杯。&l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主题

538

帖子

4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4
注册时间
2003-4-29
发表于 2003-11-20 23:4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看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主题

2668

帖子

140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40
注册时间
2003-8-19
QQ
发表于 2003-11-21 09: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原创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9

主题

2263

帖子

17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78
注册时间
2002-10-15
发表于 2003-11-21 09:10: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昨天整理贴子,发现这个,看起来很有意思,结尾还提到我的ZEN.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主题

197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3-10-25
发表于 2003-11-25 05:3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甚至在我的观点看来,它的存在几乎只是商业上的「阳谋」。
看来你对前级的作用不是太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4-6-7 09:47 , Processed in 0.0873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