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806|回复: 1

[发烧理念] 我用过和接触过的耳塞:

[复制链接]

74

主题

21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4-2-13
QQ
发表于 2006-1-7 10: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耳塞插头名词:
线控版:接着线控不能取下的,
MP版:短线,针插(针头),
SP版:短线,%3.5直头(直头直插),
LP版:%3.5弯头,

声音注释:
冷:硬
暖:软
比如741软,805硬

(转)Henry:
如果听完了身上感觉热乎乎的象夏天,就属于暖声;反之凉飕飕象冬天就是冷声了

(转)阿明:
我的理解,声音的“软硬”和“冷暖”定义应该不同的吧:“软”说明耳机或音箱的阻尼系数较大,也可以理解为瞬态响应较慢;“硬”的意思应该是“中频突出”,表现为人声和中频乐音的唐突。而“冷”的定义是“高频成分多”,跟日光灯的“冷光源”差不多是一个意思;“暖”则表现为“粉红噪声”的特性——低频分量较大,就像是白炽灯的暖光。

(转)Henry:
有道理~~~说白了,就是一种感觉,一种用别的感官来形容的对声音的感受
QQ29005940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主题

219

帖子

3

积分

初级会员

Rank: 2Rank: 2

积分
3
注册时间
2004-2-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06-1-12 12: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AIWA
V141
插头版本:线控版,LP版(长,短线),(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制造版本:日本版,韩国版
线粗细分:1.3MM和1.5MM
耳机芯(实际):塑料壳,音室
2006年第一买单,终于收到多年想再要的V141,还是线控版(R41),线粗1.3MM,与V16一样,我以前那条韩国版线粗1.5MM,
之所以要买,一是我原来那条坏了,加之这是我买的第一条进口好耳塞.
上次在西安古玩城,见到一爱华收音机,配了一条长线LP141,线很细,听了听,感觉很好,因为一只耳机有些破音,当时忘了买;第二次再去,耳机没有了,只见一普通国产耳机绕在收音机上面.
前些时在网上面见到一条,价还没有谈好,没了,不过不心痛,只为满足收藏我的第一条的愿望而已,又不是为了听,没有关系,
我这条与西安见到那条声音属于一个类型,

LP版
图(我的这条LP长线版)(借图)
http://photoimg73.qq.com/cgi-bin ... mQNPwfw%2B35g%3D%3D
线控版
图(我的这条R41)
http://photoimg70.qq.com/cgi-bin ... 0xBsBHtj6nw6g%3D%3D

AIWA V16
插头版本:线控版,LP版(长,短线),(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包皮版本:1版,2版,3版塑料
线粗细:1.3MM
耳机芯(实际):滤格,过滤层,保护器,音室
14声音清晰,低音不足,
141,低音好,但容易进入铁屑,
16,低音好,高音能上去

(转)第一种是最常见的最老版,前面的胶皮一直裹到后面,这种耳塞低音非常好,但是高音也能上的去
第二种是前面的胶皮没裹到后面,到边就没有了,高低音都不错,不过特色没1强
第三种的前面和v141差不多是硬塑料的,没钢网。一看象假货,音色不怎么样,与141有些类似

(转)V16系列,俗称大金条AIWA,这一系列是与AIWA的黄金时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90年代初期AIWA磁带机纵横天下时的主打配机耳塞,光凭这一点就够大家品味品味了:
(1) HP-V28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颈项型无氧铜软线,24K镀金立体声小型插头,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附单声道/立体声切换开关。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2) HP-V23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颈项型无氧铜软线,耳机线上附音量控制。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4年出品。
(3) HP-V16 30毫米U型低音笛管耳机,大型16毫米驱动单元表现强有力的低音,防漏音改良型耳机设计,颈项型无氧铜软线。频率响应7HZ-25KHZ,阻抗16欧姆,音量感109DB/毫瓦,净重5克(不含线),92-95年出品。

图一版(我有很多条LP长线版)
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 ... FM0H8xE59NGBw%3D%3D
http://photoimg64.qq.com/cgi-bin ... JQ353ABgcOslA%3D%3D
http://photoimg62.qq.com/cgi-bin ... MYg5K%2FFut0w%3D%3D
二版V23(未接触过)
http://photoimg71.qq.com/cgi-bin ... eZyCzst0iSp2g%3D%3D
二版V16(未接触过)
http://photoimg73.qq.com/cgi-bin ... r%2B7UNzHUIxQ%3D%3D
http://photoimg64.qq.com/cgi-bin ... iVgzaLhLixIbA%3D%3D

V14
金,银版,又有大小写之分,
插头版本:线控版,LP版,(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线粗细:1.3MM
耳机芯(实际,预测):滤格,未知,保护器,音室

图(我的这条线控版(大写金14))(借图)
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 ... FeMaet5QeoGNw%3D%3D

SONY
MDR-E741
插头版本:线控版,MP版,LP长线,(资料显示)没有版SP的
线控版线粗细:1.4MM
银面耳机芯(实际,预测):滤格,未知,未知,未知,保护器,音室
黑面耳机芯(实际,预测):保护器,未知,音室
金边曾:MD机:MZ-1配机耳机(是否741我没有见过),
银面E741我配机用过,现在压箱底,我买到的第一条是配机的LP,第二条是线控的。
当年E741假货就居多,而拿在手我能分辨真假,
银面的好,黑面的声音闷,没有银面的清晰,
翻90-94年资料,哪见到一个黑面的,那时我经常格三叉五,到西安各大店寻我要买的机子,到处是银面的,而黑面的少见,到96年我再去买机时,还没见过黑色面的,后来大概一年后才这一个县长公子哥那见到黑色面的,按说有应是银面后期替代,

再从做工方面:
银网里面有隔离金属片,镀的铬
黑面的只有隔离金属片,还是磷化处理的黑色,耐锈,耐磨程度大打折扣
材料方面在简化,能好到那去?

声音方面:
大都只是喜欢那较银面暖的声音,黑网我感觉声音混些,而解析力没有银面清晰,

(转)1982年SONY推出了MDR-E系列的开山之作MDR-E252,标志着耳塞和随身听正式结合成为一体。在耳塞产品的历史上,能够与SONY耳塞的数量和质量相媲美的品牌寥寥无几。SONY的耳塞以MDR-E打头,MDR是SONY耳机产品的通用字头,E代表EARPHONE。在MDR-E后面的是三个数字,第一个数字代表耳塞的大体出厂年代,2最早,8最新。第二个数字代表改型号耳机在当时的耳塞产品体系中的地位,越大越高级。最后一个数字如与第一个相同,表明这个耳塞为主流耳塞;如不相同,则属于旁系耳塞。这里主要介绍主流耳塞。

(转)1.741作为超高性价比的代表之作拿到五星,741是索尼的长青树,直到停产了还是有大批爱好者趋之若鹜,探索各版本的差别。处在最佳状态的741可以提供非常平衡的声音和弹性十足的低频,741作为一款有传奇色彩的老型号,可以代表早期索尼耳塞的声音,灵敏度极高,主观听感比标称灵敏度108DB的888还要高,令人吃惊。由于灵敏度的优势,细节再现的确非常出色,中频活生感十足,低频量感很好,唯一的缺点是下潜不够,不够凝聚,如果碰上大量低频可能会出现浑浊的现象,性价比也很出色,五星当之无愧。
741MP的评价为:优点:音质温暖柔和,平衡性好,细节不错;缺点(和极品耳塞比,比如888):音场窄一点,分析力算不上最好。
741为索尼最早期的高级耳机,与爱华金银耳机属一代产品。音色为典型的分析力见长的耳机,中高低音有很高的解析力和清晰度,听流行乐比较过瘾,听交响乐亦有很高的水平。经典的机器,都配搭了741耳机,741也是SONY产量最多的耳机,没有人敢说:我没听过741吧?(第二是805)总体感觉,那个成本并不大的橡胶包敷的确很有用,拿下来,7 41的音质就和805一样也没什么差别,也许在高音上更加明亮一点。有了橡胶包敷以后,中音更加滋润,低频也很强大。她的人体工学流线型造型很适合耳朵戴入,后导管采取扩张式拉瓦尔喷管的造型。气流收缩后再突然扩张,容易产出冲击感强的低音。

(转)2.E741是索尼出货量最大的标准随身听配耳机,曾经风靡一时,为索尼扭转了在低端随身听领域竞争不利的局面,不过现在已经停产了(取而代之是廉价的E808),E741外形上的共同特点是左右耳线不等长,以塑料桶式分开,“泪滴式”设计。MDR-E741就象是美丽的灰姑娘,虽然平凡却透着清新的气息,让人一接触就想亲近;她的流线型造型很适合耳朵戴入,后导管采取扩张式拉瓦尔喷管的造型。气流收缩后再突然扩张,容易产出冲击感强的低音,高中低三个频段也十均衡,处在最佳状态的741可以提供非常平衡的声音和弹性十足的低频,741作为一款有传奇色彩的老型号,可以代表早期索尼耳塞的声音,灵敏度极高,主观听感比标称灵敏度108dB的888还要高,令人吃惊,由于灵敏度的优势,细节再现的确非常出色,中频活生感十足,低频量感很好!

(转)3.848却象气质平平的贵妇,高贵的打扮掩盖不住俗气的面容,838是比不上741的,虽然838的声音修饰的很好听,很能利用美化的声音把劣质前端器材的丑陋声音,遮盖住骗人,但是前端器材档次一旦提高上去,838立即原形毕露,应该说741的综合素质是超过838的!

(转)4.不灭的MDR-E741传说——7系列耳塞
大概SONY认为6这个数字不吉利吧,世上并无MDR-E6XX这个系列耳塞的存在,而是从5系列直接跳到了7系列。7系列耳塞并不多,但是绝对值得浓墨重彩的表上一表。

(转)5.MDR-E741:持续生产了7到8年,跨越了几代随身听产品的配机耳塞之王,让笔者无法不称之为经典。外形呈现曲线美,导向孔也相应的设计成了椭圆形。SONY商标字样采用了嵌在有机玻璃低部的做法,不再有被磨掉的后顾之忧。作为一款平价耳塞,MDR-E741的音质成功的达到了美和真的结合,成为SONY中后期随身听那日渐单薄的声底的救星。但MDR-E741毕竟还是平价耳塞,音场不够宽,结像能力不够明锐,解析力也只是中等而已,典型英式廉价器材的声音,虽然档次不高,但是很好听。可惜后期的MDR-E741基本是中国制造,声音变的很糟糕。

(转)6.741有三种版本:EX1HG配的带有金边的,银白色金属保护网和黑色穿孔保护网的。银白色的要早一些,就音质来看,金边的那款非常好!后两者要差许多,尤其是现在的741,基本是没有原产的,大多是台湾产的收音机拆下的。

图(线控版:RM-EW2G)
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 ... %2FGw6PdOLlrw%3D%3D
图(我有LP长线版)
http://photoimg65.qq.com/cgi-bin ... 1agyA6zNlTOqw%3D%3D
细部图
http://photoimg61.qq.com/cgi-bin ... 1qRNVGNiwB3uQ%3D%3D
http://photoimg62.qq.com/cgi-bin ... Zlm4Ilm00tzEA%3D%3D
http://photoimg64.qq.com/cgi-bin ... %2B%2BunoKRcg%3D%3D
参看黑面图
http://photoimg62.qq.com/cgi-bin ... LXLHevz5wUF8g%3D%3D


MDR-E801
插头版本:LP长线版,(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线粗细:MM
耳机芯(实际):塑料壳,音室

图(我的这条LP长线版)

MDR-E805
插头版本:SP版,长线LP版,
线粗细:MM
耳机芯(实际):塑料壳,音室

图(我的这条SP版)

MDR-E551
插头版本:线控版,MP版,(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线粗细:MM
耳机芯(实际,预测):滤格,过滤层,未知,未知,保护器,音室

图(我的这条配机MP版,自己只改插头为%3.5头SP)

MDR-E552
插头版本:MP版,LP长线版,(资料显示)没有SP版的
线粗细:1.2MM
耳机芯(资料显示):滤格,过滤层,副滤层,均衡隔层,保护器,音室


http://photoimg61.qq.com/cgi-bin ... O1cB3FjgUsh2A%3D%3D

(转)MDR-E5系列耳塞开发的时间正值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随身听基本普及,大街小巷到处是耳朵里塞着耳塞的年轻人。但是当时的耳塞漏音情况严重,经常影响到他人的生活和工作。正因为如此,防漏音耳塞就诞生了。这一系列的耳塞普遍把直径做的很大,直径不够大的就用一圈硬质海绵衬住,反正是无论如何也要把整个耳朵眼堵的严严实实,从而达到不漏音的目的。这种设计基本满足了防漏音的要求,也成为了小耳孔同志们的噩梦。

松下
QQ2900594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25 20:08 , Processed in 0.07620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