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钧钧 于 2025-5-22 17:38 编辑
从02年读书时手持一台500多元索尼CD随身听开始正式入坑。。。。。
02年那个时候没得什么装备,耳机用的都是学习机上送的几十元耳机听着欧美流行就很满足。。
读大学时开始初烧,买过各种艾利和、爱欧迪、索尼的MP3播放器,搭配过AKG、森海、铁三角等中低端耳机(可玩音效,HIFI效果忽略不谈)。
毕业后尝试过一些砖直推K701、A900TI、AD2000、A900XLTD、HD595、JVC DX2000等大耳及各种塞子,例如HIFIMAN 802(容易死机)、索尼D50(声音干硬)、金菊花(声音苍白寡淡)、AK120(音色好,推力忽略不计)、Calyx M(中正有点韵味推力尚可但控制力差)、美国AR M2播放器(推力尚可,声音粗糙粗犷)、索尼NW-ZX2(声底细腻耐听但推力极小)。。
工作后终于上了台机和耳放去推像HD800、T1这样的大耳,用过的设备有国产欧博数播(当天就坏)、马兰士NA6005(毫无特点的声音,人为做作的中频,机器爱死机、app软件闪退无法识别、掉线等,基本不可用)、索尼Z1ES(同价位解析出色、声底清淡偏薄,日式萝卜寡淡味,因序号批次问题,后期一次系统升级后导致屏幕有横线变砖送修)。。
玩过的耳放有Rudi NX03(声音硬素质参考马兰士NA6005,比NA6005要更有韵味)、TEAC HA501(经典萝卜声、声音的重量感比索尼Z1ES更轻更纤细、推铁三角低阻高敏尚可,推德系大耳乏力)、音乐传真MX-HPA(音色温暖柔和带一些韵味,整体声音偏粗,解析和动态不是强项,属韵味派)、LUXMAN P750U(硬素质有,但是整体音调怪异,就是一种底子向往欧系中正的风格去靠,又想兼顾美系机器的低频质量,还非常执着的想去保留日系的阴柔细腻这几个特点结合的调音,所以最终呈现出一种让人久听会郁闷的声音,是一种力仕特有饱含韵味无聊的声音),而且这个P750U绝对推不好HD800或者T1,总体还是更适合日系低阻高敏的耳机(不知道新出的那个什么P100世纪是个什么情况)!? 在玩耳机的过程中受不了P750U推出来那种郁闷的声音,偶然有一次把耳机直接插在充当数播界面及解码的英国剑桥EDGE NQ数播的6.35mm耳机口上,通过APP打开了其前级功能,突然发现TMD原来这玩意儿自带的耳机输出效果可以这么自然流畅和好听!这种好听不是炫素质,是一种很正常流畅的好听,虽然推力比不上P750U,动态和密度上也差一些,但是真的不影响,完全不影响你想去听,这种声音会让你心里平静,不会去管推的是什么耳机需要什么样的解析、动态和声场什么的,因为它都具备最基本的可以让你听音乐不被打断的这些基础素质,且融合的非常好!不管是什么耳机哪怕是高阻推不好的耳机,也可以呈现出很流畅的听感,这个国产英国剑桥旗舰数播也让我第一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好听的”英国声”!这次设备的转变也让我开始停止再去探究耳机这个听音载体了!
以上是玩耳机的经历!总体来讲自己没有在耳机系统投入大额资金去购入所谓大几万的前端或者耳放,这个与个人认知有关!毕竟每个人的玩法也尽不相同。一开始在自我认知中就有了耳机这个东西如果花天价去投入就失去了它本质意义的执念!
工作后由于经常出差外地,有时会去一些音响店、各种展会去聆听各种系统,也考虑着手组建搭配自己的箱子系统。依据自己之前玩耳机的听音观,确立了自己倾向于表现速度快、解析力高、声场3D感强的声音风格!这个主要受几个偏门风格的耳机给我带来的影响:一个是ER4P(晶莹剔透,结像优秀,速度快,低频重质不重量,当年可是刷新了我对塞子的全新印象)、一个是铁三角CK100PRO(极为变态抽丝剥茧的解析、在较少低频量感的基础上带来速度极快和质感不错的低频,听贝斯吉他可以听到极为有质感的拨玹声,女声可以听到喉音和声线中最微弱的起伏变化)、还有就是A900Ti和A2000Z(风格大致与上述两者有类似)。基于这种所谓的“自我定义”但又不一定“正确”的听音观开始选购合适的箱子,其中听过的系统给我印象较深的是在本地听过的一套老德国AA的70瓦合并机推意力FS249(虽然没有推好,但是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一下子震撼到我,也最直观的让我感受到音箱与耳机在本质听感上的差异)。另一套是在上海茶叶城听过的八度V80SE推意力FS409(那个声音速度极快就像带气泡的蒸馏水突然把水里的气泡喷涌而出的感觉,虽然刺激但是不寡、不呆、不苍白)。
经过多次试听多套系统和箱子的比较,个人一度非常接近购入德国AA POWER I合并功放及意力FS409落地箱。但是由于当时17年那个节点这两个品牌的代理商普遍要价过高,完全没有任何大幅优惠的空间,处于实际整体预算支出的考量不得不继续试听比较和研究。最后根据类似等同定理购入了较德国AA功放风格基本一致,及其各项指标素质及做工基本相当,在价位上有明显优势的德国AVM OVATION A6.2,这个功放买回来后第一时间通过其面板上的耳机口推了下手里的T1大概体验到机器的基本音色(相较于德国AA,AVM这款合并机在音色上会突出一点婉转和阴柔,如果说德国AA的风格是中正带点刚硬的话,那么AVM就是中正柔顺略刚,具有AA的80%刚度,另带20%的柔顺,这样的调音也更适合回放更多风格类型的曲子)。
在选音箱的过程中,后续又陆陆续续听了丹拿焦点、世霸、猛牌Gold300、AUDIOVECTOR、英国AE、劲浪KANTA、B&W等品牌搭配的系统都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声音感觉。 后到了18年,一次在北京出差的机会刚好参加了两次音展以及跑了多家门店,虽然那个时候北京的HIFI氛围基本没落,但仍有一些低调会玩的好店,在考虑意力FS409的过程中,因为价格问题一直寻思替代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东城区的克瑞卡丁听了他家代理的德国ADAM COLUMN MK3的箱子,当时只知道这玩儿跟意力一样都是个气动单元,外观樱花红木色跟意力那种亮面钢琴漆带来的完全是两种感官反应,当时老板老王他们基本已经不怎么做HIFI这一块生意了,主要精力都在搞专业乐器代理、对外授课培训及一些偏向专业领域的附带产品销售为主,所以对于库存的德国ADAM系列箱子是有清仓优惠的。老王老板和他的同事们人都很实在,当时试听的是主动版本COLUMN MK3,前端播放器用的是做工粗糙的美国加利AISO数播,线材什么的都是平价的,那次试听印象很深的是两个箱子用的平衡线尼玛都不是同一个牌子,我当时用手机通过DLNA推送到加利数播前级给音箱发出声音,听得是游戏莎木中的一曲莎花,先开始那会儿说实话还没啥感觉,后来等到前奏一完那一瞬间的低频出来,我隔着箱子老远一下子就被镇住了,这个低频不是通常评测文章中强调的有多么凶猛,冲击力有多么强,而是一种极为干净绵密的低频,有点像你站在海边,慢慢向你靠近的海浪一层一层的那种绵密,后来我又听了一首林忆莲的伤痕,这个箱子重放的风格和意力有类似的地方(都是中性无染)但又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意力的箱子呈现出更多的是一种凝聚和紧绷,强调瞬间的下潜和起伏速度,ADAM则更加平缓没有那么刺激和起伏那么快,对极致解析的表现也没有意力来的那么直接,隐隐有一种“暗藏在”的感觉。有的时候人精神和身体被带来的那一下第一感觉往往是最“正确的"!听了这个箱子播放了两首曲子后当时就付了定金让老板备货ADAM COLUMN MK3这个箱子的被动版!为什么没有考虑当时试听的主动版,因为前期已经购入了AVM A6.2合并功放,自己还是想再折腾一下想搭配一套完整的系统,毕竟相信折腾好的一套被动音箱系统一定会比主动系统声音要好!
买了这个箱子后,经常翻阅各种坛子、帖子发现了ADAM COLUMN MK3的被动版音箱要把其7.5寸的ETON低频搞出良好的素质非常之难,要推好这个箱子绝不是简单的像意力的箱子只需要阻尼系数高控制力好的功放就可以,必须需要具备箱子在阻抗下跌时有持续高电流输出且还兼具一定阻尼系数和控制力的功放才行。
怀揣着这种搭配上的顾虑,因诸多主客观原因度过了中间的疫情、在外工作、房屋装修等阶段,期间耽误了整整五年搬了家才把尘封已久的箱子和功放开箱正式进行启用(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箱子刚刚搭配时用的是剑桥EDGE NQ数播(充当转盘+解码)+AVM A6.2,新箱子一开声时的那晚着实是惊艳到我了,也许是那段时间以来好久没听音乐了,从AVM合并机推ADAM COLUMN MK3这个箱子出来的声音极为流畅、自然、柔绵还暗藏着一股隐性想要被释放出的力道,中高频的自然度非常好,那晚确实是陶醉了,也觉得搭配得对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周边配件的陆续到位,慢慢的再听下来就发现一些问题的暴露是越来越严重:首当其冲的就是低频驻波的问题。由于我的听音环境就是普通客厅,没做任何声学处理,整个环境基本都是大理石地面,硬顶墙面,每只箱子后面分别都有两个导向孔,箱子在摆放时离后墙最多也只能60CM,左右间距还必须TOE-IN方式摆位才能获得最佳的结项和声音聚焦(这个箱子对摆放位置要求极其严苛,稍微位置不对就会造成结项的漂移和整体密度的缺失,拥有过的同学一定深有体会!)为了解决听音环境和驻波问题,大放血购入了PSI 的AVAA C214主动低频陷阱将驻波问题改善了80%左右。
其次就是箱子没有推好的问题,AVM A6.2在这个价位合并功放中的控制力还可以,但是低阻抗下的持续电流输出能力受限于机身体积和供电设计无法做到对ADAM COLUMN MK3低频的有效控制,ADAM箱子推不好最明显的就是整个低频会被憋住会闷在箱子里头出不来从而造成对整体通透感的影响。为了把箱子发挥出来,期间借过一店家的丹麦王子B330 PLUS后级(高电流240W)及PS AUDIO BHK250后级(500W)尝试去搭配还是不能把ADAM的低频搞出来,后面一度有过想把这个箱子给出掉的冲动。
为了把这对箱子推好,期间多次请教坛内大神阳光枫林兄弟给予指点,枫林兄每次都是有问必回,耐心的给予经验传授!虽然最终在前后级搭配上没有采纳他的建议,但是通过与他交流,从中也学习到各种搭配的理论知识!直到去年请了两个的大烧朋友上门听了自己的系统后才证实到这个箱子必须得上到“一定价位”的前后级才能差不多搞好!也都认为这个箱子的实际潜力和实力是不错的,放在现在这个HIFI过分溢价的市场环境中性价比非常高(建议不要卖掉)。
于是基于对于这个箱子音色的基础认知,又经过反复比较和研究,咬咬牙终于上了欧洲专业电子管OEM大厂Canor的P1前级(本来中意ARC 6SE,但是这玩意儿涨价太离谱,所以再一次追求了性价比)和具有高阻尼、低阻抗大电流输出的力仕100周年旗舰M10X后级(本来考虑乐林的625 S2、群星的金牛座以及Vitus的025,还是因为预算放弃了,其实受日元贬值福利,M10X实际上的级别和定位就是与上述意向中的三款后级属同一级别),再搭配波兰FAA的MRR器材架(增加声音基础稳定性层次和鲜活度),后面又入了ESOTERIC的N01XD SE和HIFIROSE RS130,组成了对应ADAM COLUMN MK3这个箱子一套完全独立的系统,这样的搭配推出来的效果已经发挥出ADAM这个箱子90%及以上的实力了!
在前后级及整套系统设备及周边配件的加持下,现在出来的声音就是三个词:均衡、自然、流畅。具体表现为:极其宽松的低频、衔接流畅的中高频,纵向声场、结像和空间定位非常自然,这种声音不会让你去怀疑具体哪个频段、哪个方面有什么硬伤和不足,一切都是非常自然投身于音乐回放中的表现,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都不会显得偏颇,由于ADAM这个牌子是录音监听出身,它的低频不是那种排山倒海、凶猛来潮的表现形式,而是一种形体大小正确,量感稍少且宽松自然的低频,下潜和力度都很适当刚刚好的表现。高音方面,虽然同为气动高音,ADAM的气动表现同样也是自然延伸,非ELAC的JET高音那种一飞冲天的感觉,总之三频的表现是非常的适度适当,这样也使这个箱子理论上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类型的曲目。不过鉴于力仕本身的特性及前级用的是胆机(虽然把机内4支原管全换成了西门子E88CC的管子,总体已经倾向于偏中性、快速),但整套系统在绝对动态和速度上还是达不到当初听八度推意力FS409那种气泡水喷涌而出畅快的感觉,不过估摸着原因应该是不同箱子本身设计差异及后端器材与器材之间搭配所带来的差异!
这套系统搞下来后,手头还余下了剑桥的EDGE NQ和AVM A6.2合并功放,说实话这两个机器性价比是真高,自己也舍不得血亏卖掉,后面为这两个机器单独又搞了一对剑桥EDGE S限量版音箱进行搭配,组成双了系统。对于EDGE S这个非常小众的箱子,其原型箱就是与剑桥隶属于同一集团的另一个姐妹品牌Mordaunt-Short(敏特声)的Performance 6 LE这款音箱的改进优化版。入这个箱子还是基于首先对剑桥声音风格的认可(它家的声音风格不论是数播前级EDGE NQ、蓝牙耳机还是功放系都是基于一定温暖和厚实的声底、呈现出流畅和自然的声音,新的剑桥声音较老剑桥在保留了一定中频质感的同时更加突出了结项的素质和良好的解析能力)。
这个箱子由于所有单元均为铝制金属盆,入手后经过与剑桥自家EDGE NQ及AVM A6.2搭配,老实讲声音没有ADAM COLUMN MK3搭配的那套系统来的那么流畅和自然,即使有1寸馒头中音的加持相较于ADAM COLUMN MK3会更突出一些中频人声的密度和质感,但整体声音还是略显冷调,刺激度介于ADAM COLUMN MK3与ELAC FS409之间,在煲了一段时间后这个箱子的声音慢慢开始走向平衡与柔和,其低频受限于两个6.5寸单元,虽然在分频点的设计上突出了整体低频的量感,但是下潜质感明显不如ADAM COLUMN MK3,空间的塑造感及解析定位能力也差一些,在音乐回放的整体刻画上不如ADAM COLUMN MK3来的那么有画面感。其实,两者如果不做直接比较的话,剑桥这个箱子还是很有性价比,声音已经算是很不错了,虽然是落地箱,但整体对推力和控制力的要求并不高,仅一个AVM合并机就可以把它的效果基本上完全给推出来。但是若两个箱子去播放同一首歌曲进行切换比较就会发现剑桥的箱子其实有点单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就是单单是在尽力做好回放音乐的职责,而ADAM的箱子则是在真正听音乐,可以听到每一首歌曲深处感情的起伏变化!这就是我自己最直观的系统与系统之间、箱子与箱子之间的体验差距。
近期有幸去了本地大烧友的试听室听了他的卡玛大肥婆exq-cs-3.0,用的新出的ROCKNA旗舰解码、LINN旗舰数播、南瓜HD前级+大丹250MXV后级+天琴Heritage后级通过Bi-amp双推的效果(大丹250MXV后级推低音、天琴Heritage后级推中高音)。在试听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箱子作为三大件中最核心环节的意义,也就是不同价位级别的箱子在基础能力上的显著差距(声像的密度、质感、形体大小等所有听感指标),由于这次试听过程中大丹的后级未能将卡玛大肥婆的低频控制好,大烧友前期在搭配的过程中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又额外购入了希腊众神的阿喀琉斯后级准备给这对箱子“施加压力”,他的梦想就是要尽全力搞好这对箱子,要把这对箱子推出应有的水平!我也期待他系统最终完成时的效果!
通过这次试听,结合自身近一年的集中折腾,也领悟和巩固了自己对HIFI系统的一些新的感性认知:
1.空间是决定用什么级别大小箱子的关键因素,如果空间不大的情况下,用上大级别的箱子不一定是稳妥的,因为整个空间要考虑到声学和音波反射的因素,其次就是大的箱子,高级别的箱子在功放上的投入必然呈倍数增加!其次,最难搞得是箱子的摆位,那个对声音非常重要,尤其是纵向声场,例如某些烧友使用的高档音箱基本上已经快贴到了墙,那么这种情况下是否可以结合实际听音空间不过分追求顶级和高端大旗舰,转而考虑适配自己听音空间的中型落地箱或者小型落地箱来适配目前的一个空间。
2.除箱子外,功放环节最重要!功放是出力出控制力的,也是稳定气力的发动机,功放不好,前面配啥好的前端前级也白搭!
3.转盘解码重要!但是某种程度上没有那么绝对意义上的重要。针对这一点,自己从耳机系统到箱子系统验证了多次。有且仅有当你的系统达一个非常高的高度时,这个时候不同级别的解码和音源才可能会产生出比较大的影响。至少在我自己的同一套系统里从ESOTERIC N01XD SE切换到EDGE NQ的过程中并没有因为价位出现秒杀或碾压的情况(N01XD SE在整体素质确实要比EDGE NQ强,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说对比听后达不到系统适配能力和要求的差距),至少对我来讲,价位达到3万以上的解码除非调音很偏很烂,基本上盲听不会有像换箱子和换功放那么大的差距。
4.线材的重要性!在这里同样非常感谢坛内玩线材的大佬柴桑,在前端解码系统上的线材搭配,柴桑也是将自己的玩线经验言简意赅的传授给我,为我在线材与机器的搭配上给予了宝贵经验。我个人总结下来认为是线材的搭配有点像隐性的EQ均衡器作用,合理的适当的搭配的确可以改变音色,线材不一定要贵,但是一定要与自己的系统搭配,尤其是风格上的搭配。有的时候真不是需要通过线材去互补器材,想通过线材的风格去弥补器材风格上的不足这种事情很难实现,更多的应该是线材的风格去加码器材,使器材的风格更加趋于一致性和完善。就好比想用银彩搭配二嫂改善二嫂清淡的味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尝试过小山、大山、双皇冠搭配ESO出来的声音都很别扭,某种意义上丧失掉了器材本来的特性。反而现在用价位适当,用料特点清晰的分析家Silver Apex电源线或者瑞宝黄金电源线搭配更合适,那种透明带点光泽或者高透通带点贵气的线材更匹配ESO的特性。如果硬要谈及互补,一定也是通过器材与器材之间来搭配风格上的互补。把这些做好了,实际上整体不需要花太多预算和代价,只要坚定信念,保持好的心境,一定可以基于自己箱子的风格搞出自己最终想要的声音。而这种声音也一定会被懂得人所认可! 最后说一句:耳机不等于音箱,两者的发声形式、声音传播的方式和空间都不一样,耳机贴耳入耳是不可能达到音箱的隔空效果,同样音箱的回放也不可能达到与音乐现场1:1的效果,所谓的声场、空间感、解析、结像和定位都是基于经过制作的罐头音乐存在于聆听者聆听时那个固定空间回放的效果,仅仅只是一种模拟!!!! 所有的信息都是在横向两个喇叭范围区间实现的声音,这些固有的本质因素是不可变的。所以在准备发烧之前一定要认清一些事物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