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小议HD600,DT880
来此坛潜水许久,看美文无数,今日就自己所拥有的HD600和DT880这两付价位,素质相近的耳机在我个人的角度做一番对比,希望能给关注这两个耳机的烧友们一点启示,避免因为冲动而作出错误的选择(购买了自己不喜欢的风格的耳机)。我先介绍一下我的这两付耳机,600我使用了近一年,虽不敢说状态已经如火纯清,但至少已经完全的进入状态了,而880我刚够入2个多月,每天听音和褒机的时间在6小时以上,声音已经舒展开和稳定了,相信可以对他做出客观的评价,这也是我为什么到现在才写此文的原因。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前端器材:DMX 2496声卡+朝露1.5版解码+HA711耳放。闲话少说,进入正题,开始从各个方面对比这两款耳机。
首先从整体风格来看,600的风格是走的辉煌华丽,高动态,大气势的风格,全频段都带有多数人喜欢的音染,但大气中透着精细,对细节的刻画表现也十分到位。880的风格和600大相径庭,朴实无华,平衡中正,细节表现丝丝入扣,整体听感轻松飘逸,是让人久听不累的类型,即使是在重播节奏强劲摇滚,流行,舞曲等也是如此。
高频表现:600的高频是辉煌灿烂的,但不像美国歌德的耳机那样过分刺激,很好的把握了突出细节和耐听性之间的平衡,频响曲线上中高频衔接部分的那个小小的隆起施600的高频好像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光晕,尽现贵气,但同时正是由于这个隆起使600在重播部分录音不太好的人声时齿音比880多,久听易烦,880的高频明显比600来的平直,但极高频段的衰减比600平缓,使得880的高频初听似乎比600来的暗,但那些极细微的细节乃至底噪在600上很难听清,880却能更完整的表现出来,两种不同的高频处理方式在听小提琴时有明显的差异,听《辛德勒的名单》时,600的小提琴仿佛就在你的面前拉响,琴弓在弦上的滑动和摩擦声都很清晰,880就象在音乐厅的前排听演奏者表演,琴声的空气感很好,甚至能感觉到音乐厅自然的混响效果,喜欢那种风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只能说两者的表现都十分优秀,看个人喜好罢了。
中频表现:在这部分,我个人认为880的素质是高于600的,880的中频极为细腻自然,且解析力比600更强,人声演绎在这个价位下无可挑剔,即使和一向以中频表现见长的AKG相比也是如此,只是风格更写实而已,曾经听人说过880的中频很有静电耳机的味道,静电耳机我没听过,不便发表看法,但880的中频的确极为准确精细,听任何人声都能准确的表现出演唱者本来的嗓音特点,而不会受到后期制作时录音师添加的各种美化效果的干扰,用880听人声,听音经验丰富的人甚至可以听出录音师对声音做了多少人为的修饰,而600却不能,因为600在声音全频段都多少加以染色的,中频也是如此,即使是讨好人的这种美化多听了也难免让我产生审美疲劳,和880相比,600的中频是有一点颗粒感的,在没有880以前我甚至认为2000左右的价位下动圈耳机的中频和整体解析力到600这样基本也算到头了,而880颠覆了我的看法,使我对动圈耳机有了新的认识,要举出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我也写不过来,大家有机会仔细比较一下,如果说同一张CD里600能“看”到演唱者的口形,那880更是连演唱者舌头和声带的细微颤动都能听出来,只要CD的制作够好。
低频表现:两者的处理方式依然差别很大,600的低频气势庞大,下潜很深,但下去了要回上来速度比880慢,如果耳放的控制力不够,听《鼓诗》这样连续低频多且足的CD时很容易乱掉,这也是大家一直认为600对前端器材尤其时耳放的要求高的原因吧,880的低频就比600“干净”多了,但绝非AKG那种所谓的重质不重量,而是质,量兼备,速度快,下潜到位且不乏余韵,并且将动圈耳机的低频解析力在这个价位下发挥到了极质,我并无贬低600的意思,但同样的器材条件下,要把880和600的低频都推到极质,600所需付出的代价比880高,两者相比600对耳放的要求是贪婪的,好的耳放驱动下的600可以充分发挥其固有的优点,清晰贵气,细节丰富的高频,略微缩后的中频得以凸现,而低频气势庞大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的发挥,但如果耳放控制力不足,600上述的优点,尤其是低频部分的就无法发挥。880对耳放的要求没有600那样变态,1000左右的耳放基本可以把880推的不错了,880更需要音源的素质优秀。回到正题,600的低频能量充沛,比880更能烘托环境效果,听交响乐时600所表现出的低频声音不单单时乐器自身的,而是和音乐厅的反射声,混响效果叠加在一起的效果,880则更注重刻画乐器自身所发出的声音,举个例子,听1812时,600表现的定音鼓有点在音乐厅里中后排听众所听到的效果,不是直达声,而是鼓声和音乐厅环境混响的复合表现,大概就是那些资深600玩家所指的“堂音”吧,而880则更象鼓手自己听到的鼓声,鼓锤砸在鼓面后鼓皮的震动880也可以捕捉到,但没有600的音乐厅的感觉,两者都是真实的再现,但所表现的“真实”内容不尽相同,我想这也是600和880的设计师出发点的不同,600站在普通听众的立场去表现音乐,880则更要符合录音室监听制作的需要。
声场:就耳机而言,我个人认为很难分出谁更好,顶多是风格的差异。因为耳机的声场本来就很难还原出录音时本来的面貌,这是耳机先天的发声方式决定的,再如何设计也很难跳出这个框框,因此我对耳机声场的要求就是定位基本准确,声音结像不散就可以了,其他的方面不用做太多苛求。但比较880和600,我觉得600稍稍好一点,但不是因为600的定位等等比880做的更好,而是因为拜600的高动态所赐,600的声场很有点听落地音箱的气势,高动态带来的600通透的声音表现使它的声场相比880更有深度和高度。880的声场更像我曾经拥有的501,宽度比600更大些,定位也准确,但深度比600略显不足,听大编制交响乐时600不但乐器的左右位置分清,且前后层次关系比880把握的更好,880更显的平面化了,但在其他方面,乐器的分离度等方面880不会逊色于600,总体而言两者是同一个层次的两种不同的声场表现方式,600更适合处理大编制交响乐,880能更好的表现New age,轻音乐等题材类型音乐的轻松飘逸,空灵的感觉。
总结:要在880和600之间分出高下是很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为两者是基于不同的设计思路的产物,600是森海Hi-Fi理念的体现,在600其自身优秀素质的保证下更体现出设计师自己对音乐,尤其是古典音乐的理解,它用自己的这种森氏风格向我们演绎着音乐并博得了多数人的喜爱。880则是专业监听风格的平民化体现,880脱胎于80年代拜亚录音室顶极监听耳机,它在保留了老880监听耳机高素质的声底特性,朴实执白,平淡无华,不加修饰的的处理方式的前提下加入了轻松飘逸的听感,使之更易备广大发烧友接受。600和880都是动圈耳机里的全能选手,任何类型的音乐都能演绎的很不错,但各自又有专长,我相信大家在看过我的这偏拙作后应该有所了解了,选择那个就看你个人的喜好了,我个人比较欣赏880的风格,因为它更接近音乐的本质,更能让我抛开耳机自身的特点心无杂念的欣赏音乐,体味美妙音乐的灵魂和内涵。而600在欣赏古典音乐和看影碟时的震撼也让我着实过瘾,拥有了这两付耳机使我现在很满足,让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不用再为器材花费过多的心思了,而可以认认真真的飞翔在音乐的世界里了。最后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心爱的耳机,对我在这偏文章里疏漏和不足之处加以指正。
像蓝天一样宽广,像白云一样柔软——BeyerDynamic新旗舰dt880评测(作者:iLLogiCo)
去年BeyerDynamic发布了耳机产品中的新旗舰DT880,取代了原来DT931的位置,虽然早有愿望想一睹尊容,但是无奈国内并没有上市。终于,今年4月中的时候在安润的网站上看到了更新——“DT880已经到货”的消息,本人马上去领了一个回来。
DT880的铝盒包装给我印象很深。欧美的耳机大多采用环保的纸盒包装,就连GRADO公司的顶级耳机RS-1的新版本也全都采用纸盒包装。打开包装盒,DT880平静的躺在铝盒里,附件有一条3米长的延长线和一个3.5mm到6.5mm的转接头。不得不说的是DT880的线,尽管这条像电话线一样曲折的耳机线从DT931那时候就受到恶评,而且880依旧采用单端入线的方式,相信会有不少发烧友反感这种做法,但是似乎Beyer并不重视这些细
节。DT880的耳机架也是全金属的,个人感觉像是镁铝合金的,外罩也是金属的,整体凸现出金属光辉般的现代感。DT880的头带用仿皮材料包裹,耳罩采用与DT931相同的细绒且柔软的材质,佩戴极为舒服。
既然DT880的外观如此具有现代感,是不是他的声音也如此呢?
几天听下来,感觉DT880的声音依旧走的是Beyer的传统的古典路线——古朴,大气。
提到Beyer的新旗舰DT880就不得不提到Sennheiser的旗舰HD600。HD600是已经被很多玩家认可的比较全能的,富有极高性价比的耳机,而且可以更换的耳机线又让他的潜质得到了更好的发掘。白牙一直是老森的有力竞争对手,因此他的新旗舰DT880也当仁不让的成为了HD600的挑战者。两个同样出身名门的德国贵族之间的较量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也是报着这样的好奇心,吃过午饭,将HD600拿出来和煲了将近50小时的DT880做个比较。
热身了50小时的DT880以不像以前那样羞涩,豪放的气质也渐渐显露,已经能够表现出自己的实力了。但是有一点不得不说,我手里的HD600绝对正处于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且更换了一条Clou red替代原来的耳机线,使得其表现如虎添翼,这样比起来可能有些不公平,不过事实证明DT880和这样的HD600几回和交手后竞表现得棋逢对手,将遇良材。
理性和更理性
我先用维瓦尔蒂的四季(阿卡多的stradivari名琴版)和Paganini for two(shaham,sollscher演奏)来考验二者的弦乐表现。
DT880的声音很大气,但是缺乏HD600那种精致的贵气。两者的泛音都不错,HD600更圆润一些,更艳丽一些,就好像是带有露水的新鲜水果一样。相比之下HD600的小提琴竞略显凌厉(很奇怪吧,这是我以前从没感觉到的)。
Paganini for two是帕格尼尼热恋的时候创作的曲目,应该是富有激情和浪漫的。但是在DT880这种有些古朴,欠缺华丽的声音表现下缺少了浪漫气息,欠缺了活力,而强调出其中的音乐要素。
都说HD600是耳机中最富于理性的,但是这回合较量下来HD600竞略显活泼了,真是不比不知道。
大海和蓝天
下面上场的是古典乐的大编制——交响曲。交响曲能够全面考验耳机的各项表现——声场,平衡性,频带连接,细节,三频表现等等。我选用了Mozart的41交响曲"JUPITER"(伯恩斯坦指挥)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克莱伯指挥)还有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卡拉扬指挥)。
首先要说的是,几曲下来,感觉DT880在诠释交响乐上走的路线类似于DT931,但是比931更平衡(DT931的中高频有些小的提升,中频发空)DT880的声场不深但很宽,宽得不像一个耳机——像蓝天。HD600的声场我很熟悉,有些宽度但更具深度——像大海(不知道SENNHEISER在国内译作深海是有意所为还是无心的巧合)。
两款耳机的三频表现都很令我满意,而DT880更平衡,过度更自然;HD600的乐器分离度很好,音乐味更浓,但这不是对失真的一种妥协,而是一种Hi-Fi理念的体现。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在播放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开头的那四声被称作命运敲门的"梆-梆-梆-梆"的时候,HD600以他那强悍,充沛,下潜极深的低频更有力的渲染出了“英雄性”。而恰恰在播放莫扎特的第41交响曲的时候,DT880以他那近乎无边的宽广凸现了乐曲的庄严——我仿佛看到了奥林匹斯圣山——天公宙斯手执雷电权杖威严的坐于万神殿中,身边围绕着文武众神……
倚天和屠龙
接下来是DT880和HD600在钢琴上的表现。我用的是HOROWITZ AT HOME 和KEMPFF弹奏的贝多芬4首钢琴奏鸣曲。
钢琴是传统乐器中频率范围最宽的一种乐器,而且也是泛音极为丰富的乐器。所以我认为重放钢琴好的耳机也能很好的重放其他乐器。
细细比较下来,我很难在HD600和DT880中进行取舍,因为两者尽管风格上有些差距,但是两者表现出的钢琴的质感都是十分优秀的,都是用来欣赏音乐的利器。
细致的人声
我们听音乐很多时候听到的是中频这一段,而且人耳对中频也是最敏感的。所以我把这一大头放到了最后。
我选用的是王菲的天空(XRCD)和音乐剧巴黎圣母院。
虽然DT880的声音不够甜美,但是他的人声表现确实要比HD600强,而且强不少——比较凝聚,而且线条清晰。不论是男声还是女生都要比HD600耐听(记得以前我比较DT931和HD600的时候感觉931的人声要比HD600差一大块的)。
其他类型音乐的表现
虽然我很少听古典以外的音乐,但是为了说明一款耳机的全面性,我找了两张摇滚,一张是很有名气的恐怖海峡的"love over gold",另一张是X-Japan的"blue blood"。两款耳机都是比较全面的,表现摇滚乐也不赖,其本身的特点依旧带了过来:
HD600比较华丽,光芒四射,动感强劲;DT880得益于他的细腻中频,使得摇滚乐变得很耐听,而且微微泛出金属感。
总结
听到现在我对两款耳机都有了新的认识,打个比方,HD600好比浪漫富有朝气的青年贵族,DT880好比外敛内收的绅士。
DT880的中高频不像老旗舰DT931那样明亮,性格是不张扬的那种,所以总的来说很耐听。DT880是我听过的最平衡的一款耳机,他从不强调个体,而是力图表现音乐的完整性;他不去表现音乐中华而不实的装饰,而是去深刻揭示音乐的内涵;他以无修饰的声音去回放录音的原貌。
DT880的佩戴十分舒适,几乎让你感觉不到他的存在。戴着DT880听音乐是什么感觉呢?我想那是躺在云上的感觉。
]拜亚DT880与HD600试听报告
这次是本人第一次听到了拜亚动力的最高型号的耳机DT880,同场对比的有HD600。下面是一些评测的器材介绍
CD机:3W块的,不清楚什么牌子。
耳放:T2A
耳机:DT880,HD600
第一碟:琴大姐的渡口。
DT880感觉:第一感觉非常阔的音场,阔得令我惊讶,低音的深沉令我陶醉,到了人声部分,琴女侠的声音就在我的脑袋中间,二把民谣吉他在两傍,历历在目。可以说是把现场该有的东西通通都还原出来,尤其是民谣吉他的音色,我也弹过这种吉他,对比880的音色可以说是还原得非常真实,换弦的嘈音能听得见。现在说说一些不足,首先,低音虽然深沉,但不实,有松散,余响有点不足。高音部分觉得有点儿乱来,有点刺耳感觉,有点凌乱的感觉。总结此曲:音场是我听过的所有的耳机最好的,人声是我听过最冷感的。简直就是一副重低音好中音版的K501哈哈
HD600感觉:第一感觉解析力非常清晰,比880清晰很多。低音非常深沉,潜得极深,但因为刚刚听完880,觉得音场好象不敌880,有种突然窄了的感觉。人声部分不要说了,差点毒死我,幸运我有九阳神功护体,死不去。民谣吉他的表现一般,没有880的那种把民谣吉他的颗粒感表露无为。总结此曲:人声和低音是一绝,但音场不敌880,窄了一段距离,如果夸张点说,是窄了很多。(我觉得是因为880的耳殿是没有碰到耳朵而600的耳殿是压着耳朵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错觉,不知道大家有什么评价)。
第二曲:贝(命运NO。1)
880:第一感觉还是非常阔的音场,每种乐器的定位极度准确,因为是超大型的交响乐,想听得出真实感很难,只能听效果了。命运第一乐章的鼓声出得一般,依旧是因为低频松散的问题,但弦乐是我暂时听到的耳机当中最好的。总结:低频不足,高频很好,音场超阔。
600:第一感觉就是低频的气势,太大气了!但音场依旧是阔不开,有点窄感。弦乐的表现和鼓声非常好,能和880打一个平手。尤其是鼓声,好象把贝惨疼的一生都写在了600的鼓声上了,那种悲愤,那种气势,是我从来没有听过的。总结:古典之王的称号当之无愧,但音场还是不敌880。奇怪~~~
第三曲:佩佩罗梅罗-阿尔汗不拉宫的回忆(自己带的碟子,Z版,190元一张)
曲目介绍:此曲是我自己带的碟里的,是古典吉他的独奏曲,曲调横跨了4个8度,高中低频均有,我是用来测试两款耳机的真实程度。因为此曲自己也弹得炉火纯青,用来测试肯定有效果可言。(* 啊,谁抛的书包啊)
880:轮指一开始,我就知道了那是我要找的感觉,佩佩罗梅罗每一下换弦的手法,每个音符从古典吉他里感受出来!!~!让我看见阿尔汗不拉宫雄伟而又历尽沧桑的外表。宽阔的音场更是另我置身于阿尔汗不拉宫的广场里一样,阳光直射,我沐浴在阿尔汗不拉宫与阳光交织的美景里~~~总结此曲:真实!
600:不知道您们是否认为这是一首古典名曲了,但如果是的话,600古典之王的称号恐怕有所动摇了。一开始就觉得非常朦胧,古典吉他的高音是尼龙弦,不好的器材出来的效果是会有朦胧感的,在600的表现下更加差了,高中低频混为一团。我听了1分钟就把耳机摘下~
第4曲:帕雅罗提德国演唱会(自己带的碟,德国制,250元)
CD介绍:呵呵,德国CD碰到了两只德国耳机,肯定有一番龙争虎斗了。该碟录音非常清晰,老帕的伴奏只有一台斯斯钢琴(世界上最高级之一的钢琴牌子)。
全曲综合测试
880:依旧音场很阔,能知道老帕是在一个很空旷的地方里唱的,人声甜美,每一下震腔都历历在目,钢琴表现一般(录音问题)
600:依旧音场窄下来了,老帕在室内唱歌了,但人声比880好得多,除了真实,还有一种很堂皇的美感,我非常喜欢!非常喜欢!钢琴表现一般(录音问题).
总结两款耳机:880的音场实在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600的低频令我留下深刻印象,我也很喜欢这感觉!
解析度上来说,600比880清晰了点,但古典吉他的表现真的差得出奇,这使我更加苦恼,所以麻烦大家帮我挑挑,我实在没办法挑。
这是本人第一次写评测,我的语文是我全科中最最最差的,有过失之处请原谅。
关于DT880和HD600的一点感受!--仅以此文纪念我短暂的发烧生涯
本来实在没有心情写本文,可周一来到公司,习惯性的进入论坛逛逛,看到几个有关DT880的帖子,心中顿时有了不少感叹。在QQ上碰到了天津的MEET兄,他知道我上个周末到一个朋友那里试听了DT880和HD600,因为我们都有DT880,就有些东西交流了一下。一番耳语之后,觉得有必要留下点什么东西,以纪念自己的在此的潜水生涯,顺便给后来者一点参考!这就是绪吧!
一,缘由
其实自己研究耳机也没有多久,只是喜爱音乐,喜欢那种深夜静静听歌的感觉,可惜,不是大款,口袋的银子无法满足自己购买B&W801的欲望,也怕楼下的大娘拿着菜刀上来拼命,于是再次潜水良久,最终在发烧鱼那里定了副DT880和HP100A。之所以选择DT880,是因为自己喜欢清新自然的音乐,然后口味较杂,当时又没机会到其他发烧友那里试听,大侠建议同等前端条件下,DT880更容易发挥自己的实力!其实就是3个字:好伺候!
另外,我觉得我主要的是欣赏音乐,不愿意在器材上花太多心思。如果买个太低端的,想想以后的比较升级过程,我觉得自己不会有那么多精力,也不愿浪费那些银子。其实,在资金许可的情况下,一步到位,直接欣赏自己喜欢的东西不是蛮好吗?
废话少说,知道大家不耐烦了,呵呵!
拿定主意后,迫不及待的向发烧鱼下订单,打款!顺便说说,鱼兄真的很不错,前一天中午汇款,第二天早上到公司一个小时,10点左右东西就到了!效率惊人!而且之前打过几次电话,问及一些售后服务和CD机选择方面的问题,鱼兄都是耐心解答!以后有机会去南京,一定登门拜访。
不过我定购的时候,鱼兄那里的HP100A也没到货,所以我先收到了DT880,又过了一个多星期才收到HP100A。这也给了我一个机会,能看看DT880要耳放前后有何变化。DT880直接插到便携CD上效果是很差的,我的CT780要打到最大,声音还是有气无力!后来耳放到了后,才终于显现出部分实力。不过说实话,这个时候,它并没有给我那种很震惊的感觉!直到上个星期6,公元2003年6月21号,,,,,,,,这天,我来到世外高人阿甘兄那里,用他的
CEC3100, 在他那堆成山的古典碟片里,我终于找到了自己一直追寻的那种感觉:震撼!
和阿甘兄是在网上认识的,他的HD600已经用了有段时间,我们对对方的耳机都很感兴趣,于是那天一拍而合,我吃完午饭,兴冲冲的拎着耳机开始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旅程!(夸张?待会各位就知道为什么是刻骨铭心了!!!)
阿甘兄的住处不是很好找,下车后,接到电话,隔着马路看到一个老兄身着白衫,推着辆自行车挥手,连忙杀过去,心中一阵亲切!来到他家后,几句寒暄,即切入正题。先说说手里的家伙吧:
音源: CEC3100
耳放: 平衡师傅的10
耳机: HD600, DT880
软件: 红魔鬼,蓝雨衣,柏林之声2、3,雨果的黑土地,电影辛德勒名单的原声碟,,,,,,
其实很想说说沉浸在音乐中的那种感觉的,可偏偏这种感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好想起什么说什么了,大家见谅!
个人觉得HD600的音场确实要比DT880宽,这点戴上耳机音乐响起后,我马上感觉到了。可能是原先高档耳机只听过880,所以戴上600后突然有种通透的感觉。另外600确实加了不少东西,所以听交响乐时那种气氛烘托的非常好,确实有一丝在现场聆听的感觉,听红魔鬼,当音乐到达高潮时,那种彭湃的气势很让我吃惊,似乎音乐一浪接一浪的扑过来。而880与之相比,空气中音乐的密度明显要差一点,另外力度有事略微显得不足。不过我觉得880的定位要强于600,可以感到乐器在前方一定距离,一层一层的响起,600则差点。正如哪位DX说的那样,HD600宽,DT880深;还有DT880象白开水,HD600象鸡汤。总而言之,我很喜欢听古典时的600,那点调料加得恰到好处,而880则稍微显得有点冷,不过这跟我的880只用了半个多月也应该有关系,再说平衡师傅的10可能也不如我的HP100A适合DT880(可惜耳放太重,我没有拎过去)。
不过在听《Famous Blue Raincoat》时,我就不太喜欢HD600的风格了。蓝雨衣一曲中,在萨克思和女声到达最高点,然后停止,此时DT880可以真的感到那种余音在空中环绕的感觉,而600就差了一些,虽然也有,但是感觉不如880那么空灵!也是这张碟,第四首有段男音,600的声音来得更有磁性,但是我觉得不是很自然,反而给我一种提示:这是加工后的耳机声音(可能这种说法稍微有点过,因为阿甘兄就更喜欢这种美化,不过我不习惯)。又如听黑土地时,前面有段男声独白,用HD600时感觉那声音分外苍老,880则仿佛一个老人坐在你面前,在叹息,在声嘶力竭的倾诉!
接着听一段小提琴(具体哪张碟的哪一段我忘了,惭愧),600给人的感觉是分外华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泛音;而用DT880听时,感觉则是一个清冷的美女,琴声离你有段距离,于是我不由调大了点音量,希望能拉近和那个美女的距离,果然好了很多!但是空气中那种颤音始终无法和600相比。不过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提600的低音,有时候感觉有些画蛇添足,而我喜欢的低音不是那种随时在耳边的嗡嗡声,比如大提琴,我希望能听到前方那种从提琴手处传来的浑厚有力的低音,而这点880和600感觉都不是让我很满意:880定位很准确,但是力度不够,过冷,而600感觉声音太扁平,纵深定位不好。
写到这里,稍微做点总结:DT880不愧是专业的监听耳机,能让我忘记耳机的存在,把注意力几种到音乐中,不管音乐是好是坏!而600的音乐性更强,加调料的方式和力度是很多人都喜欢的!两者的风格真的很不同很不同!
另外觉得880需要的推力要大于600,这是我和甘兄的共同体会,在同样输出的情况下,DT880的声音总是要小一节。
还差点忘了一点,我还特意比较了台机和DVD的区别,用DVD做音源时,声音就感觉蒙上了一层砂布,特别是听交响乐时,根本没了那种让人血液沸腾融入到音乐中的感觉。所以劝大家如果有个好耳机,最好给它配个台机,不然是根本体会不到它的实力的!
。。。。。。。
。。。。。。。
。。。。。。。
转眼间三个小时过去了,到了和阿甘兄说再见的时候,依依不舍的道别。临走时厚着脸皮借了几张碟拿回来自己刻录!器材成可贵,音乐价更高!其实买这些器材只是为了更好的欣赏音乐,再此谢谢阿甘兄!
不过,这并不是结尾,真正刻骨铭心的时候还没到来。
。。。。。。。
。。。。。。。
从阿甘兄处出来后,来到地铁,坐在椅子上,沉浸在刚才的快感中。然后车来了,我匆匆上车,坐下,车开动
,突然间,我发现似乎少了什么东西,耳机!!!!!!!!!!我的880!!!!!!!!!!!!!
匆忙下车,换车返回!
可是,没有了,那装在绿色塑料袋里的熟悉铝盒!!!!!!!!!!!!!!!!
悲痛欲绝!郁闷至级!所以,才会刻骨铭心!!!!!!!!!!!!!!!!!!
现在,从巨大的悲痛中缓缓恢复过来,上面的文字算是作为对自己短暂发烧生涯的回顾和纪念吧!
请看完此文的朋友,如果有对HP100A有兴趣的,请到交易区看我的转让通知,使用时间不到2星期,升级版本!
如果你喜欢音乐,如果你喜欢880,请为我的880默哀!和它在一起的日子很开心,最后说:它值得拥有!
说不定它现在正在被一个家伙当做50块不到的东西蹂躏着!
本想以一声叹气结束本文,可静下心来,觉得这个确实很花时间和精力,可能是还没到我享受它的时候吧!
要好好赚钱,我们会再见的!
谢谢捧场!
因得地利之便,可以第一时间听到C2,之所以现在才写听感,是由于以前听过的两次都过于仓促,还不足以对其全貌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也由于在下耳朵不比诸多高手,听一耳朵就可以对某一器材下个定论,而是经过反复聆听、回味,才能形成一个大概的意见,因此虽然接触C2已有时日,但直至今天仍然带着我的600并在与C2的F版的对比中仔细听了三个小时后,才能整理一下思路,写点粗浅的感受。本人以前听过的高档器材不多,听音标准也不见得“正确”,加之此次没有其它品牌耳放的比较鉴别,所以以下感受只是主观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并欢迎方家拍砖。
器材是云钟店里的全套:
CD机:SONY CDP-950 摩机版
信号线:自制怪兽500型线,原装怪兽头
耳放:CRYSTAL II R版(为880校音)和F版(为600校音)
耳机:DT880,HD600
试听碟是云钟店的原版CD,选了一些我比较熟悉的,内容尽量全面一些。
值得说明的是,我的600是二手收来的,原用家用了一年多,看成色也比较“老成”了,但听的时间并不多,实际听感仍然貌似没有完全煲开,声音仍有点发紧,这在与其它老600以及煲透了的880的对比下尤为明显,所以本文主要侧重于C2R版推880的表现。
1、女声:《民歌蔡琴》,伽菲珈而《向往》,《callas the legend》
未能免俗,还是首先听了蔡琴这张民歌。从随身听时代就听,听过各种音源各种组合下的各种版本,听过各种风格的诠释,早已熟稔于胸了,但此次听C2推动下的880的演绎,仍然让我耳目一新。这是一种宽松、温暖、醇厚而不失解析的声音,蔡大姐隔着时光缓缓走来,娓娓诉起忧伤哀怨和离愁别绪,我不由自主被她牵引着,行走在交杂着落日余晖和薄暮渐升的小径上,忘记了高中低频,忘记了音场和解析。不知不觉间到了《渡口》,一记鼓响把我惊醒。这是我在渡口听过的最为凌厉厚重的鼓声!下潜和量感都令我有点诧异,以至于我怀疑是否有点过了,因为我以前的听音习惯是不太喜欢太多的低频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给我带来一种新奇的体验,竟然瞬间觉得有点过瘾,并开始暗暗兴奋了。随后的吉它弹拨轻盈地跳出,清脆而富有弹性,然后人声就来了,一切顺理成章而浑然天成,人声与乐队达到了很好的平衡。随后用600听渡口,奇怪的是,低频量感竟然要少一些,这与流传中的600与880的特点非常不相符,整体的宽松度也少了些许,开始让人在意音乐的各个元素而不是整体。然后换上珈而的《向往》,跳到《赞歌》,880下的珈而尽显年轻女声本色,中频温润平实,高频去得很尽,却绝不刺耳,惬齿留香,余韵不绝,毒就一个字。再用600听,中频稍嫌空了点,高频有些亮,没有880听感舒服。随后换上callas这张传奇,第一首白利尼《诺玛》选段Casta Diva,孤绝忧伤的声音飘来,直抵心扉,C2下的880很好地表现了卡拉丝那种阴郁绝美的气质,600的演绎则显得端庄有余空灵不足。
2、男声:赵鹏《闪亮的日子》
云钟的男声碟不多,除了一些歌剧及选段,熟悉的就是赵鹏这张低音炮了。试听的是其中的《船歌》,同样的力沉万钧的低频,下潜很深,每一下都敲击到胸口,而前奏中的流水声格外真切,仿佛能看到水面上反射出的点点鳞光。赵鹏松软低徊而又冲淡适意的歌声把我整个包围了,比以往听过的多了点感情,却又不泛滥,拿捏得恰到好处。伴奏乐器的分离度极佳,能清楚辨别各种乐器的位置,左右两把吉它的伴奏声线清晰而又不喧宾夺主,与主唱及伴唱交织出一副完整的风情画,极具包容感与感染力,以至于我反复听了三遍还不愿换碟。以往从各位坛友得来的关于880的印象,诸如缺乏感情、中频发干等,在这里全然没有感觉到,相反这是一种准确忠实、稍带感情、润泽醇厚的声音,赵鹏的声音听起来深情款款,厚度甚至超过我怀疑尚未完全煲熟的600。这只880在云钟专门煲了一年多,是店主大熊非常喜爱的,据他说,煲透前后的声音差距非常大,可见煲耳机的必要性。
3、小提琴:天乐《Superior Sound Series》Hi-Fi小提琴,俞丽拿《梁祝》
不可否认,C2下的880表现小提琴的确讨人喜欢,整体中规中矩从容不迫,小提琴光滑柔顺,带点木味,温润如玉,高音区泛着点光泽,一曲Bazzini的La ronde des lutins听下来,耳油都出来了。听第一曲William kroll的Banjo and Fiddle时,小提琴的拨弦快速有力,节奏控制出色,在急遽的快板中游刃有余,真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而听Kreisler的Liebesleid,慢板表现则婉转多情,顾盼多姿,不过由于极高的解析,演奏者的呼吸声有点过于明显,分散了听者的注意力。以前听过501的小提琴,240DF的小提琴,可谓表现都相当不俗,880此时的表现竟也当仁不让,丝毫不输,相反多了整体的一种宽松大气的感觉。换上600听,表现同样不错,听感并无太大不同,只是高频稍微“凌厉”一点,泛音有可闻的增多,多了一丝精致的华丽感,说不上哪一种更好,只是风格的些微差异而已罢。
4、钢琴:《PHILIP TOP 100》Brendel弹Schubert Impromptus OP.899
在我的听音史中,钢琴是听得最多的乐器,以前不烧器材时,在随身听上可以成半天地听,并不关注什么音色啊三频啊之类,相反却能专注于音乐本身,沉浸在作曲家的心灵世界中。后来误入“歧途”,走上发烧路,渐渐知道重播钢琴对于系统的要求之高,每听钢琴必先辨别一下三频瞬态解析残响,却难以尽快沉入到音乐本身中去,此间得失,冷暖自知。闲话少叙,且听这张布伦德尔弹的舒伯特即兴曲,PHILIP的录音相当出色,平衡度控制得极好,原版被企鹅评为“三星戴花”。此刻用880听来,不由暗中击掌叫好,依然是宽松舒适的听感,依然是极高的解析力,低频保持了良好的质感和下潜,泛音丰富,弹跳有力,三频衔接顺畅,钢琴形体刻画得颇具规模,琴声真实自然,快奏处晶莹剔透,抒情处一板一眼,把这首舒伯特晚年的小作品演绎得异常完美。如果要说不足,感觉瞬态似乎还能再好一点,即便如此,这在我贫乏的发烧史中也算是听到的最好的钢琴之一了。C2推动下的880完全可以称得上重播钢琴的利器,对钢琴的表现至少超过我我目前的600,虽然貌似记得以前有人说过两者表现钢琴不相伯仲,但要我选的话,还是选880。
5、室内乐:《Stockholm Guitar Quartet》
这张瑞典的OPUS3公司录的吉它四重奏,录音同样出色,吉它结像一流,现场氛围浓厚,空间感自然逼真。880很好还原了这一切,音场广阔而有深度,音色醇美,解析力惊人,跟真实的吉它全无二致,同时在音场的表现上,对这种小型的室内环境的营造十分到位。其中有对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的改编曲目,用吉它听来别具一番风味,同样是充满喜悦感的曲子,吉它四重奏版显得更雅致一点,同时却更为活泼轻松,让人不自觉地听下去。没听过表现更好的880,反正此时表现已经完全让我沉迷了,只想尽情欣赏音乐。同样地,在这种小场面的音乐上,600的表现还是差880一筹,这主要体现在吉它的结像、节奏的控制上。
6、交响乐:Brabms《Slavonic Dances》No. 5,《Beethoven Symphony No.7 》Karajan版
听斯拉夫舞曲第五号,声场的密度感、动态的强横令人吃惊,声场拉得很开,却绝对说不上“平面化”,量感颇佳的低频有效也渲染了整体氛围,而且似乎听到了600所独具的残响,让人有置身音乐厅的感觉。可以说,在不与600对比下的情况下,880听交响乐完全足够了,甚至是非常出色的,但与600一比,似乎听出点问题来了。880的声音从每个单独的方面看都不存在劣势,但整体的声音构架,在表现大编制交响方面,却总比600少了一种味道。以往都说600表现交响的气势来自于它的低频,但我这只600在低频的量感和下潜上都比880有所不及,听交响的时候在气势上却仍然比880多出一筹,我认为这跟声音构架及其频响所决定的耳机的整体气质有关,而不仅仅是由于低频的烘托渲染。再听卡拉扬版贝七第二乐章,这种感觉更明显了,在表现音乐本身上,880听起来总觉得少了那么一点东西,是什么呢?一种更平衡的表现交响乐的音乐感?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感觉?说不清。但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是很难觉察到这一点点差距的。一句话,C2推880表现交响乐依然是出色的,能满足像我这样的一般烧友的耳朵的。
以上曲目的试听中,两支耳机的表现均是在C2 R版推动下的表现,可以说,R版推880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完成度,880在其推动下表现出了拜亚旗舰所应有的风范,演绎绝大多数的音乐都驾轻就熟,游刃有余,而推600则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高频稍有点冲,齿音略多,音场展不太开。后来因为临时有事,急着赶回去,只是大略地听了一下F版。两者的风格大致相同,整体上R版更偏重准确还原,解析力极高,而F版在做了一定程度上的美化处理,降低了一些不必要的背景噪音,听起来会更“悦耳”一些,由于为森海系列专门校声,所以对600在R版上的缺陷有所改善,音场听起来更舒展自然,高频也控制得柔和一点,而880在F版上也会出现与600在R版上大致相同的缺陷。但不管怎样,由于我的600尚未完全煲开,在两个版本耳放的表现上都与880有一定差距,特别是整体的宽松度以及低频的质量。这也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再次申明,本文只是自己的主观听感,谈不上评测,只是由于接触云钟C2耳放比较早,所以写些自己的感受,以供各位朋友参考。
今天仔细对比了DT880和HD600
就是小弟我了拉
哈哈,花了一个下午仔细对比了DT880和HD600
本来小弟我拥有的是DT880
可是还没有完全煲出来,所以我也没拿来对比
今天去同学那里借了一个用了大半年的880
还有室友用了四个多月的600
我用的是电脑听歌,AUDIOPHILE 2496 二房是HP100B
还行了拉
说说今天一个下午得出的结论了拉
首先是交响曲
刚开始的时候觉得白亚在交响曲远不如森海的,
现在用煲好了后DT880,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600演绎的交响曲气势蓬勃,浑然一体,
880演绎出来的却是丝丝入扣,动人心玄,
无论如何对比,都不能得出一个好的结论,听880的时候觉得880是很完美的
听600的时候觉得这才是交响乐的灵魂,真的不能对比
但是如果真的要做个比较,也是无从比起,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880更引人入胜,600更大气豪迈
然后是女声方面,小弟也是SARAH BRIGHTMAN的忠实粉丝,
可以说吧,这个方面600完全不是880的对手,一个天一个地的感觉
感觉600的颗粒感好重,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高音有点模糊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了
而880晶莹剔透,随着BRIGHTMAN的挑拨,整个人的灵魂也似乎要脱离随着声音起伏飘荡,只有一曲完毕,才能平息.
男声方面,在齐秦的歌里是600好,880反而感觉太奶油了,齐秦就变成了奶油小生的感觉
但是在男高音的方面,依然是600好点
600感觉在演绎嘶哑的声音有特别独到之处,880则完全是把人"奶油化"了
在钢琴曲方面.我用880一放黑毒,整个人就有种莫名漂浮的感觉,感觉整个钢琴就放在自己面前,一身黑衣的地狱伯爵就如用音乐伸出一只无形的爪子,把我紧紧的包围起来,
我几乎要用自己的血液来交换这如此的美好的音乐,黑毒,就如地狱来的魅惑之乐
待一曲听玩换上600,感觉又忽然到了一个小小的演乐厅,一袭白衣的名门淑女,在轻轻的用音乐一诉衷肠,窗外的阳光点点落在地上......黑毒,却又如高雅的名们艺术
这个方面,是不分胜负了.
尔而我听到流行乐,放了首ITS MY LIFE600我只听了不到三十秒就把它放到了一边,
感觉600铿锵刺耳,难以忍受
880却表现得非常好,这个方面不用对比了600绝对不适合演绎流行摇滚
尔后本来还想对比一下两个听邓丽君的感觉,感觉600实在不行,嘶哑糟咂
880好点,却也冷冷的没有感情
森记HD250II,HD580,HD600测评-->af2000转移
首先要声明的是以下文字只是就这三副耳机的比较。不涉及其他耳机。
今日langrover携其hd580,Cycloneboy携其hd 250II。在我家聚会。加上我的hd600,就有了这篇测评。
前段器材:声雅s-1cd机,HP100A耳放(胆换为石墨6N11),diy PCM63PK解码器。信号线,数码线为3w的“飞机线”
由于耳放,解码器均为胆输出。所以整个系统对于中频还原比较好,但速度偏慢。
一:《折仙花》第三轨
一段唯美的女声清唱。250II感觉比较平淡,如实的反映了歌手的嗓音特点。580中频表现最好,人声
柔媚无比。感觉象是歌手在你耳边歌唱。600较580平淡些。但很清晰的刻画出了录音棚的全貌。声场表现非常出色。
二:《阿姐鼓》
很考验低频的碟片。鼓声一起580马上就爬下了。而600和250II相比,600的低频质感要好于250II,在低频延伸上250II占先。但只有600把猪折琴天籁般的声音回放的最为传神。给人以身处雪域高原,以歌声洗涤心灵的畅快感觉。
三:《当铺爵士》
对于乐队灵魂的低音萨克斯。580的回放最好。而就这个烟雾缭绕的小酒馆的墉懒气氛的传递。580也是最好的。600和250II显得就比较拘束了。
四:《雨果发烧碟9》第17轨 黑土歌
低沉的男声,250II的处理显的太冷了。没什么感情。而580又显得有些过了。只有600的声音饱含深情,却又不失阳刚之气。而最后一分钟的鼓乐齐鸣,当580和600已是乱成一片时,250II却在无比从容的播放着,对于各个乐器的定位仍旧十分准确。
五:〈擦声而过〉
个人很喜欢林志炫的嗓音,所以用他的碟来测试pop。250II的回放可以用“尖酸刻薄”来形容,把唱片中的缺点一一暴露。简直让我无法相信这是张原版碟。580和600都比较好,但对于歌手高低音的过渡,600做的更完美一些。显的更加自然。
六:《金弦天碟》第7轨
旋律很优美,人声,器乐一个不少。很感性的一只曲子。
如果你一边工作一边用耳机听这首歌。250II会告诉歌手的年龄,用的乐器既其摆位。600会让你很放松的干手头的事情。而580则会让你走神,不知不觉中溶化在音乐中,忘乎所以!
七:〈贝9〉
580再次在大场面中败给了其他两位。虽然大提琴的声音很好,但中频段过于臃肿,无法平衡。250II对音场的刻画不错,但感觉它更关注于各个独立的乐器。没把乐队连在一起。显得太过冷静了。而600的演绎是让人激动的。场音平衡,各个环节都处理的非常好。显的十分大气。非常好的传递着老贝的思想
总结:
关于580:可能是我的其他器材和580不太对路。让580本就比较粘稠的中频显的有些臃肿。两段的延伸比起起600和250II来有差距。但它对JAZZ和POP的处理是非常细腻,感性的。它会让你轻松的面对音乐。
关于250II:由于是监听耳机,它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非常冷静客观的。它在播放时更突出的是乐器和歌唱者本身。这对欣赏音乐本身我感觉会有一些影响。这次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250II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推动。在耳放上,当580,600都已是震天响时,感觉250II还是有气无力的。到是在cd机上的耳机查孔,由于推力巨大,250II的表现显的好些。虽然音色不是太柔美,但至少气势够了。所以如果你选择250II。要想推好一定要选择大电流的耳放才可以发挥它的全部实力。
关于600:旗舰不愧是旗舰。600在各方面做的非常的平衡。而且无论是回放什么类型的乐曲。你都可以感受到它高雅的气质。而它最为优秀的就是回放古典了。它对乐队各乐器间关系的把握,音场的处理。都是恰当好处的。可以很好的传递作曲家的思想。应该说600是最好的选择。不过要玩好它是需要时间和米的保证哦。
天去安润,有三个目的
1、确定我的er4p是不是有问题
2、对比er4p,看看我的耳机是不是褒开了
3、对比HD600
我带了一张原版的《命运》,
知道安润有张《加州旅馆》,虽是刻录盘,但是效果不错
安润的耳放换了,现在是清华的G&W T2.1A(1900元),透过散热孔可以看到出场日期是2004年1月2日
CD机还是Maranze CD63SE,er4p通过转接头接耳机输出,HD600接耳放,信号线是两条半米长的Monster
(160元),HD600没有换线
首先,600演绎的《命运》的第一乐章有同样的咔啦声,不紧是右耳单元,左耳也有,可以确定是碟片录音的声音,我的小4健康:)
明知到《命运》是HD600胜出,《加州旅馆》是er4p胜出,可我还是要体会一下
er4p的细节非常多,《命运》中很多地方都是翻乐谱的声音,这一点600要舒服的多
相对于600来说er4p的声场很乱,说不出形状的乱,交响乐团的阵行已经扭曲的不成样子了,
600的声场简直perfact!交响乐团的各个部分,可以用手指指出来,禁不住想手舞足蹈当指挥
600的混响很好,建立了大型剧院般的声音,《命运》第二乐章1分15-30秒之间是进行曲般的管乐,30秒
之后小号的声音是渐渐消失的,er4p的这个渐弱就像脑子里的一个残念,被其它乐曲掩盖,不容易注意到
600的小号就像在你头顶的大厅里回荡,能感受到大厅的顶,那种感觉让我难忘。
600的大动态控制力强,以前不理解这句话,现在理解了,音乐最强势的时候,声场丝毫不乱,600太强了!
总结一下,er4p把交响乐的各个声音都清晰的反映出来了,堆在一起,就像一个人没穿衣服,
600给我剧院般的享受,给音乐穿上了美丽的礼服,整洁大方,丝毫不乱
看过文章说600的低音肥,我觉得还好了,不知道瘦一些的600是什么感觉,不过低音的层次感不很明显罢了
昨晚花了二小时时间,测试了森海的动圈旗HD600,对比耳机是低它好几个档次的歌德SR80。这样的对比测评由于硬件档次相差太大, 所以测评的重点放在HD600的表现上。
好了,废话不多说,先介绍测评所用的软硬件吧。
CD机:先锋LD/CD兼容机CLD-1710K?
耳机:HD600、SR80
CD: 一意孤行 -- 闲云孤鹤
蔡琴极品音色 -- 我有一段情
雨果发烧碟6 -- 驼道
职业特工队2 第3轨
无敌天碟 -- Nicolai Rimsky
爵士魅影 第14轨
音响世界100期纪念细碟 -- 四季:春
贝多芬:热情奏鸣曲
HD600出人意料的好推,音量调节钮只开到一半,就可以得到满意的音量,而且比SR80要响!我有点困惑,再试着用我的松下discman推,把音量打到底HD600发出的音量还不及SR80的一半。一般人不太容易理解,我想这可能是和先锋输出阻抗有关!也就是说,如果你一下子没米买耳放,你可以先买台有耳机输出端的台式CD先过个渡,基本可以把HD600推出70%左右的功力。
和上次测试495的情况一样,森海播古典乐好是公认的, 所以这次我就先听人声。当蔡琴的我有一段情娓娓唱起的时候,我就从头发尖爽到了脚底板,蔡女士的声音既厚润又极具磁性,由于HD600超凡的解析力, 感觉蔡琴就象你在耳边轻轻地呤唱,你能感觉到她的呼吸,甚至能够感觉到她舌尖在口腔内振动的声音。音场不再象495一样离你远远的, 而是在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这首曲子的中间有段间奏是洞萧和杨琴合奏的,用SR80听起来洞萧的中高声比较尖利,换上HD600,顿时把空气在洞萧内激荡所发出的气声从耳机中泛滥开来,质感非常的强烈。我止不住兴奋换上了一意孤行,低频潜得极深,荡得在耳机的空气象要溢出来一样,每件乐器更是触手可及。 但正是这一意孤行也把HD600唯一的缺点暴露无遗,它的低音虽然比SR80潜得深,但却没有SR80来得凝聚。如果说SR80的低音给你的感觉象一个男人有力的手重重拍了一下你的肩膀,而HD600的感觉却象一个温婉少妇轻轻抚弄你的肩膀,呵呵~~ 这种低音发烧友们见仁见智,也算是森海耳机的特点吧。
听过了一意孤行后接着上场的是职业特工队2的第三轨。职业特工队2和黑客帝国这两张原音碟是我比较喜欢的ROCK发烧碟,这两张碟里的音乐全是比METALLICA还要暴力的音乐, 里面充斥了狂爆的电吉它的咆哮和电子合成器奇特的音效。如果你是个十足的前卫音乐爱好者,错过了这两张碟,我觉得你会遗憾终生。这两张碟的录音相当的棒,不象其他粗制烂造的流行CD,所以用作pop/rock的试音碟是再好没有了。由于上次495在黑客帝国溃不成军的经验,换上这张碟后, 我不由自主的把音量打到10点钟左右,但音乐一响起我就把音量又钮回来了。 HD600的表现让我对森海播不好流行摇滚音乐的念头击得粉碎! 可以这么说HD600在ROCK的表现虽然没有在古典上对SR80占有绝对的优势, 但HD600还是把SR80远远的抛出不止一条街!歌手声嘶力竭的减叫、电吉它变态的咆哮、极具爆发力和质感的鼓声无一不发挥至淋漓状态!换下了这张碟,我几乎是怀着无比崇敬把无敌天碟放入LD。因为下面是重头戏,森海耳机的强项古典乐开场了!无敌天碟的第一轨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古典音乐作品,短小精焊,那快速飞转的弦乐象飞流直下三千尽的瀑布令人头晕目眩,那音乐高潮处雄壮的铜管乐由远及近,尤如大兵压境般的压迫感在良好的系统上重播时你会感觉一阵声浪迎面袭来,令你的裤管也不禁为之颤动!弦乐响起了,我的汗毛禁不住的颤动,这是怎么样的一种解析力啊!用SR80听,你感觉飞转的弦乐象一大块光滑的绸缎,而用HD600听, 你甚至能看到在这一大块光滑的绸缎上每一根纤维!对,就是这种纤毫毕现的解析力!SR80你感觉是一个弦乐群在演奏小提琴都混成一片。而HD600却有能力把每把小提琴一一隔开, 这是一种何等可怕的解析力!
接下来又听了四季和爵士乐等等 ....
HD600不愧是森海的旗舰,除了低音不够凝聚外,几乎可以说是只十全十美的动圈式耳机。本次测评由于对比耳机的档次太低,而失去对比意义。 只能从单方面描写HD600的优缺点,这是一个遗憾。如果浙大(我是浙大hi-fi版版主)的耳机发烧友壮大起来,可以给我们hi-fi版一个集中测评的机会,我想会更具有现实意义!
不过居我所知,HD600在这个价位上的王者之位几乎是不可动摇的。也就是说用2000多元钱买HD600可以让你无悔,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被市场所淘汰。而它良好的推动力,即使你不使用耳放,只要拥有 一台中高档的台式音源,把整套系统价格控制在万元以内,在音质上应该可以挑战十万元左右的传统三件hi-fi系统。
呵呵~~~ 听了HD600,我本人也想升级我的耳机了,5555~~~ 我的SR80才买2个月,有点舍不得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