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白

小白论器材: 音响器材的"性格"

[复制链接]

4242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楼主| 发表于 2006-8-5 10: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器材本身的个性,是本身的个性,没有所谓"搭配好了如何如何",搭配好了,就是整个系统的声音了,是系统中几个组件的性格的混合产物. T2A速度是偏慢的,你用快速的耳机或CD去搭配它,只能使整个系统不慢,不可能使T2A快起来.

这个概念不可混淆.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1万

帖子

20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07
注册时间
2005-2-22

优秀版主奖

发表于 2006-8-5 10: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没有任何感情的机器人声 [s:48]
PC hi-fi : IBM x220i->TC K8->Apogee Rosetta200 (Mutec iclock Syn Both) ->Drawmer MC2.1->ADAM S4X-H
CD system : CEC TL3N-> Apogee Rosetta200(Mutec iclock Syn Both)->Drawmer MC2.1->ADAM S4X-H

2* TAOC 25MF + 35S
WB isolation transformer + LITE P100
AA Ferrite2,WireWorld Silver Electra 7 * 3
Nordost Tyr2(AES),Tyr(XLR),Mogami 3173(XL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4

主题

6313

帖子

118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18
注册时间
2004-11-23

积极参与奖

发表于 2006-8-5 11: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540听巴洛克真的很到位,基本是巴赫专用耳机
1
1
1
1
1

n o - o n e  i s  t h e r e
1
1
1
1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8

主题

1836

帖子

81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81
注册时间
2003-10-19
发表于 2006-8-5 22: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流氓才子2006-08-05 08:55发表的“”:



器材也要看搭配,T2A搭配好了不慢:)  小强搭配不好也慢:)
所谓“小强”这个词,我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你如果指我自己的,那就今后不要提,你自己的和别人的随便说。
有些器材慢不是搭配能改过来的,当然摩机不包括在内。
一直以来,我总说该去听现场,包括你在内都是宁可花无数钱听器材,也不肯花<1K去听不少次现场,我说的你到现在也不理解。
RME FF400声卡+VDH MC The Source信号线+DIY功放+naim音箱线+B&W CDM 1NT
http://blog.headphoneclub.com/?956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4

主题

8581

帖子

257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7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8-5 2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s:39]  [s:39]  [s:39]  [s:39]  [s:39]

引用第18楼x-w2006-08-05 11:05发表的“”:
540听巴洛克真的很到位,基本是巴赫专用耳机
公众号“古典音乐相对论“,已经有100几万字的,免费的索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1

主题

7359

帖子

127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7
注册时间
2004-10-26
发表于 2006-8-5 23:4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yuhan2006-08-05 22:49发表的“”:

所谓“小强”这个词,我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你如果指我自己的,那就今后不要提,你自己的和别人的随便说。
有些器材慢不是搭配能改过来的,当然摩机不包括在内。
一直以来,我总说该去听现场,包括你在内都是宁可花无数钱听器材,也不肯花<1K去听不少次现场,我说的你到现在也不理解。


不过什么是慢,什么是快呢。。。。。。。。。
还有音乐到底应该怎么听呢
苦恼呀
最近在立体声看见了一个专门下载京剧老唱片的网站,去听了一下,立刻就感觉特别的好
其实那些老唱片音质是无从谈起的,下的又是mp3格式,不过,其中的美妙之处,相信喜欢京剧的朋友都能够感受的到
那么,对于古典音乐的欣赏,其实无论是现场艺术还是唱片艺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起来都是很困难的,我敢承认自己虽然喜欢西方古典音乐,但是从骨子里来说,是有那么一点附庸风雅的想法的,而且我也相信真正能够对西方古典音乐艺术有足够认识的东方人是不多的,即使是一位专家。想想一个新大陆或者是旧大陆的学者自称是“东方艺术品专家”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有一点搞笑呢?你是否会怀疑他是否真正能明白“气韵”这个词在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的含义呢?
我听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时候,是不会在乎器材的好坏的,因为我可以很容易的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去,而西方古典音乐却很少有这种体会,所以自己还是虚荣的很呀!
在说艺术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忘记自己的文化背景的不同,有的时候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是很错误的,而起因就是由于跨文化交流的不成功。
和器材有关系的,说的不多,只是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感觉,其主旨就是想说明,如果希望对一门艺术有所理解,就不能只研究这一门艺术。比如,想了解西方的音乐就也需要了解西方的历史、哲学、美术、建筑等等社科内容,所以只是去现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去了也不能真正了解自己在听些什么。有的时候,自己真的感到去听音乐会是一件很奢侈、很虚荣的事情。因为音乐会的票价很高,演出水平一般,氛围又很差,而最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能听懂的并不多。当然那又是另外的一个故事了,与今天无关。
好了,就说这么多了。不过最后还想说一句:真正的艺术其实又是跨文化、跨国界的!大家能看理解我的意思吗?反正我自己是糊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3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5-1-21
发表于 2006-8-6 00:3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9楼yuhan2006-08-05 22:49发表的“”:

所谓“小强”这个词,我从来没有这样叫过,你如果指我自己的,那就今后不要提,你自己的和别人的随便说。
有些器材慢不是搭配能改过来的,当然摩机不包括在内。
一直以来,我总说该去听现场,包括你在内都是宁可花无数钱听器材,也不肯花<1K去听不少次现场,我说的你到现在也不理解。


我会找机会去听现场的:)

不是不理解你的意思,只是,我在没有通过唱片参透一些作品之前,我不会轻易去听现场
除非那个现场是有参考价值的,阿格里奇前段时间就在广东那边演出,我只能眼馋,如果在北京,我毫不犹豫会去,因为那是有参考价值的,对我现在而言,这个参考价值体现在演奏者对于作品的诠释,而不是动态场面细节什么的,我和你说过,我的要求早已没有那么高了,努力去听音乐的内涵更加重要,在没有参透一些作品之前,我不会让一些现场来作为对作品含义的诠释,那样太容易先入为主。

当然,现场对你来说,有更重要的作用,我承认你的耳放素质相当高,这个素质当中,现场给你的帮助功不可没,但我是个电路白痴,所以现场对我的作用仅仅体现在对音乐的诠释表达当中。这是否是我们彼此想表达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5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注册时间
2004-5-22
发表于 2006-8-6 11: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个讨论器材的话题。其实是和音乐本身有着不小差距的,这一点可能是yuhan也同意的吧?现场的价值首先是能听到,真实的感受到音乐本身。对于中国观众来说:现场的主要价值却是确定器材调试方向的方法。 [s:38] 这本身就是可悲的,难得的接近音乐的机会,享受音乐的机会,变成了机械的紧张的过程,付出太大了。同时说明我们机会太少!
对于艺术价值来说(器材更是不值一提吧?)中国的所谓现场恐怕很难说到“水准”一词吧。老录音/LP恐怕和现场有着不小的差距吧,但艺术本身的魅力是无法形容的。
个人对音乐/艺术的理解首先是建立在对美的感知上,个人美学也是重要的因素。
理解能力---感性认知能力不是通过器材来培养的,更不是器材的速度问题。提高对艺术的理解能力确实可以通过现场来作到,更多是西方观众能够作到。靠长时间的聆听,对音乐对艺术的不屑思考----才是中国听众的主要方式。器材的帮助不多.影响也不多。
这里有很多器材高手,但继续争论的价值不大,认为自己的教诲别人总是听不懂的更是没有意义

[s:3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3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5-1-21
发表于 2006-8-6 12: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ht兄说的是,现场、唱片都是形式,形式不同,内涵却殊途同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8-6 12: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好像有点火药味了。 [s:47]

yuhan兄老是劝人家多听现场,如果听者是木头脑袋木头心,比如象我这样的,盲目到现场去听个响估计也是白花钱。相信yuhan兄是对现场深有体会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多讲讲现场的音乐与器材重放出来的音乐有哪些本质的不同,还有新手在现场应该注意听些啥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s:2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主题

503

帖子

17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7
注册时间
2005-1-21
发表于 2006-8-6 20:3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清新2006-08-06 12:43发表的“”:
哈哈,好像有点火药味了。 [s:47]

yuhan兄老是劝人家多听现场,如果听者是木头脑袋木头心,比如象我这样的,盲目到现场去听个响估计也是白花钱。相信yuhan兄是对现场深有体会的,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大家多讲讲现场的音乐与器材重放出来的音乐有哪些本质的不同,还有新手在现场应该注意听些啥吧?这才是最重要的。  [s:21]



呵呵,火药味谈不上,清新兄有所不知,yuhan、我和ht兄弟都是熟人。。。所以互相说话毫不顾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4

主题

3083

帖子

123

积分

超级会员

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Rank: 6

积分
123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6-8-6 2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这样啊,我还以为你们跟我一样不习惯yuhan讲话的口吻呢~  [s:36]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8 18:32 , Processed in 0.077668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