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俱乐部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查看: 26945|回复: 35

(ZT) SACD , XRCD & HDCD

[复制链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发表于 2007-2-28 14: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关注耳机俱乐部网站,注册后有更多权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SACD


SACD (Super Audio Compact Disc)号称是「超级CD」,是Sony与Philips合力研发的音乐盘片新规格,是继CD的发明之后,成功超越CD录音质量的新产品。 SACD的取样频率高达2822.4MHz,是一般CD 44.1KHz取样的64倍,而且SACD频率范围更是高达100KHz以上,也因此使得SACD改善了原来CD音乐给人冷硬的刻板印象,而以更细腻、更多细节、更柔软的声音呈现。 SACD的录音方式是用DSD方式录音,摒除传统的PCM录音方式,将所有讯号以每秒280万次,直接把模拟音乐讯号波形转变为数字讯号,也就是所谓的『直接比特流数字』,因此取样波形非常接近原来的模拟波形。另外,SACD省去位转换程序,降低了数字滤波而可能产生的失真与噪声。还有一个特点就是SACD也可以容纳多声道以及影像,由于SACD自身的定位以及1bit量化DSD直接数据流在技术方面的简洁和优势,大多数资深的音响发烧友经过亲耳聆听后,主观感觉都认为SACD在音质上略胜一筹。因而音响界许多朋友都认为,若组建家庭影院相容Hi-Fi,DVD-Audio应该是首选。但若以发烧音乐为主,特别是以追求音质音色的至真至纯为目的的朋友而言,SACD是您理想的选择。目前日本及台湾都有许多发烧同好正在收藏软件评鉴之中,SACD不愧是「超级CD」。
CD机可以播放SACD,读CD 层上的信息,还原出CD品质的声音。原CD片也可以放入SACD播放机中播放,像DVD播放CD一样,放出的也是CD品质的声音。但要享受真正SACD的魅力需要购买带SACD的CD机。
音响媒体从模拟唱片转为CD后,数码技术便迅速开始进入千家万户。当初,人们在设计CD时,为了消除折迭噪声,根据“人耳感受不到20KHz以上超声”听听觉特点,将CD的取样频率定为44.1KHz,使CD录音范围的高端位于20 KHz(44.1 KHz的一半)。这虽然是历史条件所造成的一个错误,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论,CD的录音范围也只能是这样。尽管如此,CD的音质已令人耳一新——20 Hz~ 20KHz的频率响应,超过30dB的动态范围、超过90dB的信噪比、低于0.01%的谐波失真,这一切比起乙烯树脂的长寿模拟唱片端的是不可同日而语。流行了近一百年的模拟唱片,其重放时间是每面大约30分钟、频率响应是30Hz~20 KHz,动态范围仅70dB、信噪比低至60dB、谐波失真高达1%至2%。长期以来,音响发烧友一直强烈要求改善这种规格的CD音质,但由于技术条件未成熟,迟迟未能满足这一要求,最近,DVD的诞生实现了长时间、高密度的记录,读取光学讯息的半导体激光枪也可以使用更短的波长,从而使数据记录密度大幅度提高。有了这样的高密度记录技术,人们已可以在同样的光盘上记录比CD多出六倍以的上数据。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后,人们便可以使录音的数据量摆脱以往的限制,利用新技术来改善音质。这种光学系统的技术开发和有关重放设备的性能改善,使现行CD的特性获得明显的,从而开拓出迈向新一代的音响媒体——Super CD。

一般地说,人耳听不见20 KHz以上的纯音(正弦波)。但是,在自然界的音响中几乎不存在纯音;音乐中也几乎没有纯音,因为纯音并不悦耳。纯音通常只出现在人为的测试音中,例如音叉、定音笛的声音或测试仪器发出的标准信号等。音响是非正弦波。自然界的虫声、雀鸟声和乐器中的铃声等都含有超过20 KHz的泛音成分,大多可达到100 KHz附近。根据傅里叶分析,所有非正弦都可以被分解成基波和若干次谐波。其二次谐波的频率是基波之倍,三次谐波是基波之三倍,依此类推。人耳能分辨纯音和非正弦波,两者的频率即使相同,听起来其音色却不一样,这正是人耳能分辨各种乐器的音色的原因。人耳能辨别20 KHz的纯音和20 KHz的非正弦波,说明了人耳能辨别20 KHz非正弦波所含的更高频率成分。

日本的电子技术综合研究所2000年作过一个实验。该实验所使用的刺激音是31.5KHz的谐波复合音(特地使31.5KHz中混有2次、3次、4次……10次以上的谐波成分),再从该信号中截取31.5KHz的基波成分和31.5KHz以上的谐波成分作为测试信号。其中,31.5KHz是9次谐波成分,称为目标音,通过ON/OFF开关切换,试验人耳能否分辨音质有无不同。

首先,采取两个系统重放,从扬声器A输出不含目标的信号,由扬声器B输出31.5KHz的目标音。测试时,操作人员还增减了31.5KHz的频谱,但参与试听的人员都感觉不到扬声器B目标音的ON和OFF对音色有任何影响。

跟着,在电路上混入目标音信号,由一只扬声器输出,此时,全体试听人员都能辨别出它对音质有影响。从声压谱可以看出,混入目标音时,35KHz和38.5KHz的超声波成分增加,被暗噪声掩盖的31.5KHz成分露出。这主要是因为扬声器的混合调制失真造成差拍之故。该实验无可争辩地证明了人耳的确能够辨别20KHz以上的超声。

后来,日本举行过多次新音响试听会,证明了重放频率扩展到100KHz的位流方式信号源和重放系统着实能令人耳目一新,绝大多数聆听者都认为新系统所重放的音响更接近原音。

Super CD的诞生

是这样的理念促使了Super CD系统的诞生。SACD是“Super Audio Compact Disc”的缩写,顾名思义,这是一种CD光盘的衍生物,以音响为主听的高密度光盘。

SACD光盘的分类也和CD一样,按其外径分为12厘和3厘米两种。另外,这种光盘亦可以按它的数据记录层来分类。其中与CD兼容的数据记录层就直接称之为CD层,而记录CD~100KHz超宽频带信号的高密度层则称之为HD层(High Density Layer)。两者之中的HD层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HD层,就不能叫做SACD;而CD层则可有可无,规格上对此并无硬性规定。

CD层在格式上和传统的CD一样,其数据也是以44.1KHz取产和16bit量化的方式记录的,因此,这种信号层也可以由普通的CD机读取。

SACD碟有三种结构。一种是单层HD(Hight Density)高密度碟,录入DSD信号。另两种均为双层碟。其中一种是混合式双层碟,即一面与CD兼容的CD层,另一面是将两层HD层粘合在一起的双层碟。在HD层上所记录的信号是采取DSP(Direct Stream Digital)直接位流数码)和PDM(Pulse Density Modulalion=胍动密度调制)作高速取样的二比特数据,经过无损编码(即没有信息失落的压缩)压缩到1/2左右的信号。

HD层有两个录音区。其一是以2.8224MHz取样的“双声道立体声区”。其一是以2.8224 MHz取样(CD的64倍)或2.1168 MHz(CD的48倍)取样的“六声道立体声区”,另外,在光盘的外沿还有三个“附加数据区”,即文本区、圆形区和短片区(简短的活动图像)。

众所周知,CD是由单独一块1.2毫米厚的塑胶片构成的,但是,SACD则改由两块0.6毫米厚的塑胶片相对贴合而成。SACD采取这种结构,是为了确保对激光的倾斜度不会超过容许的极限,以及确保光盘不易受潮扭曲。

数码记录格式的出现使翻录保护问题更尖锐化。因此SACD有四种防盗版措施:(1)不可见水印;(2)内容加密;(3)SACD反盗版标记;(4)可见水印。

Super CD的重放设备

去年五月索尼和飞利浦研制的Super CD机面世。以现时家用产品的水平而论,要实现100KHz的宽频带重放也并不困难。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确保作为“龙头凰尾”的收录咪高峰和扬声器两者的高端频率响应,并改善信号处理、放大电路的动态范围。目前,许多厂家已开始生产DC~100 KHz的宽频带录放设备。其动态范围在数码信号领域为144dB(20 KHz附近)和120dB(100KHz附近)。

在模拟信号领域为120dB(20KHz附近)。这是因为现行CD采取16bit量化,其动态范围的理论值为96dB ;改用20bit量化时时可达到120dB ,采用24bit高位量化时可达144dB。

通过高速取样提高时间轴方向的精度,上述技术指标也可以改由1bit方式来实现。索尼和飞利浦把这种技术称为直接流数码(DSD)。模拟信号进行64X过取样之复位流不经抽选就直接记录在光盘上,2.8224414 bits/s),这只是超过音频CD的4倍(16×44.100KHz=705.6Kbi.s/s),可以用现有磁带或光盘格式来处理。DSD在模/数变换时使用负反馈。把量化器的输出和模拟输入比较。如果量化器的数值较高,输出就是1,否则就是零。结果,正半周由一系列1组成,而负半周则由一系列0组成,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脉冲密度调制(PDM)。索尼和飞利浦认为以这种方式产生的数码信号看来几乎是模拟的,而理论上你需要做的只是使它通过低通滤波器而把模拟信号复原。可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幺简单。PDM脉冲串具有相当多的噪声,所以要用噪声成形滤波器来取昨高信噪比。DSD具有很宽的频响DC-100KHz,以及120Hz的动态范围,远远超越以前的模拟和数码录音系统。决定采用2.8224MHz取样频率是由于容易把它变换为标准的数码格式(32411.1和48KHz)这样就使向下变换DSD信号以便存档和制作母板的工作变得较为简单。

除了考虑有关器材的技术指标之外,还必须考虑到重放设备的安全性。为此,首先将重放频率高端限于100KHz,另外还要采取适当的应变措施。例如在Super CD重放机上加设一个超声滤波器和一个ON/OFF开关。但使用超声波放大器和扬声器时,该滤波器的ON/OFF开关应置于OFF处,即不起滤波作用,让超声波直通至放大器和扬声器。在使用传统的放大器和扬声器时,该ON/OFF开关应置于ON处,以滤除超声波成分;否则,超声波成分右能还使放大器输出级的保护电路动作,切断输出至扬声器的信号,以保护扬声器。如果该挂号信电路不动作或没有保护电路、便有可能导致扬声器损坏。

超声波扬声器和传统扬声器不同,它除了要重放人耳可闻的声音之外,还必须能够重放高达100KHz的超声波。为此,必须采用不同的设计。例如索尼公司推出的高音驱动单元,它的音圈分为两个同心圆筒,在两个同心圆筒之间加插一个单匝音圈。所谓单匝音圈,其实就是一层短路的铝箔。两种音圈构成了一个变压器,同心圆筒音圈为初级;单匝音圈为次级。这样,初级所产生的高热便可以通过次级、极靴和框架散出,保证扬声器长时间被100瓦以上的100KHz信号连续驱动而不会损坏。

此外,为了超声波录音的需要,人们也另起炉灶,专门设计了用于SACD的超宽频带咪高峰,DSD的模数变换器的数摸变换器,以及10GB磁带录音机和DSD编辑机等。

最后,必须指出一点,就是SACD不同于DVD-Audio,后者所录放的仍然属于人耳可闻的频率范围,与超声波无关。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7-3-1 21:26 编辑 ]
dsd.jpg
sacd.jpg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4 金钱 +400 收起 理由
chrisalex + 4 + 400 科普教育,意义重大,加分,加威望.

查看全部评分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14: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XRCD



JVC公司为了让一般消费者在聆听CD唱片时,能够最贴近原始录音的风貌,尽量让声音还原至最接近母带,并确保音质的纯净度,藉着最先进的K2(20Bit128倍超取样)制作划时代的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ompact Disc)。发烧友势必人手一张,是一款不得不推荐给发烧友做为评鉴音响的理想碟

XRCD来龙去脉

我们要对一位与 CD 奋斗许久的音响界前辈-马浚,致上敬意。马浚原本在香港经营金弦洋行,专卖一些 Hi-End 音响器材,移居国外后继续以金弦为品牌,搜罗世界上顶尖发烧录音,以最好的技术进行数字化,分享给发烧朋友们。最早他发行 LP 与 24K金CD,其中最有名的是明星打击乐团演奏的“卡门幻想曲”,这原是美国Moss唱片在1982年的模拟录音,金弦不但请到 Doug Sax 负责重刻,还以180克厚胶发行 LP,同时也有24K的金 CD。此举一炮而红,马浚开始找寻更多的发烧录音,而24K金CD也在太平洋两岸掀起一阵热潮。1992年音响界传奇人物Keith Johnson与 RR唱片、太平洋音响软件公司合作,推出了HDCD的编码技术,这项技术在1995年的AES年会与拉斯维加斯WCES展览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众人一致叫好。HDCD宣称可将分辨率提高到20位水平,并有效改善CD的失真,有一期Billboard杂志以显著的标题写道:“HDCD技术将成为数字录音的标准格式”。没想到HDCD遭到日本厂商抵制,最后落得雷声大雨点小的下场。金弦适时的推出一些HDCD软件,甚至成为极少数死忠支持HDCD的发烧唱片公司之一。后来金弦改名为FIM(First Impression Music),马浚希望大家一听钟情,依然以HDCD技术加上24K金CD作为主打招牌。有几张超级HDCD,还用上了24 Bit/88.2KHz的新处理器,并出版了Audiophile Reference的CD,还是值得买来试试看。可惜有HDCD译码器的唱盘越来越少,不,应该说CD唱盘越来越少了,马浚也无法继续苦撑,但他在后CD时代,找到了另一个新希望:XRCD。

完美的16位(1.2)

由于HDCD必须要对应的译码器才能克尽全功,对越来越多DVD唱机的用家来说,不一定能听出好处。很早已前Denon的工程师就说过,有完美的16位,何必要20位?你知道很多专业器材,或者如Revox、Studer等音响产品,都还在用16位芯片吗?XRCD可以说是完美的16位,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在任何一部唱机上都能表现出CD的最高音响效果来。JVC开发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续、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目前只在Victor的音响上可以见到K2接口的运用。多年前Victor有一套旗舰的转盘/数类转换器,都用上了K2接口,有位音响迷自己从日本携带回来(售价贵到极点),据他说效果非笔墨所能形容。“新视听”的主编陆怡昶也试用过装有K2接口的DVD唱机,他印象深刻,直说那是数字科技的一大突破。至于是什么突破,很抱歉,我也说不上来。

JVC官方的说法,过去唱片制作人拿到Sony的UMATIC 1630母带(由3/4吋专业录像机改良而来),或者较新的PMCD、DDP数字母带,都会担忧制成CD以后,到底损失了多少讯号。笔者也有类似的经验,在录音室听到原始录音母带,与市面上发售的CD比较,简直会怀疑自己的耳朵,或以为那是不同人的歌唱。但利用JVC的K2技术,制作人可以放心的睡大头觉,最后CD成品与母带的声音几乎难以分辨。K2接口仍然利用20位的A/D转换器,并非买不起24位设备,但从24位降频为16位,中间的损失怎不叫人胆颤心惊?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样A/D转换,动态范围可达108dB,总谐波失真-96dB,有效频宽范围内频率误差小于0.05dB。

数字讯号经过K2接口,最大的作用是降低时基误差。很有趣的现象,在CD时代大家斤斤计较Jitter,到了DVD时代,时基误差对于高位讯号影响更大,但反而大家都不关心了。事实上唯有真正降低时基误差,才能得到正确无误的数字讯号,这也是K2接口的最大果效。在数字化过程中,JVC把讯号储存在Sony的PCM-9000 MO光盘上,最后一连串的K2编码,以及K2刻盘、压片,全由JVC位于横滨的工厂内进行,中间绝不假手他人。透过SDIF-2传输(Sony开发的数字传输技术,JVC认为比工业标准的AES/EBU更好),以及尔后的每个环节,JVC在时钟位准与电源净化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确保数字讯号不受任何干扰。

由于这是JVC独家技术,日本压片成本又高,所以不论是JVC自己出版的XRCD,或是FIM的重刻录发烧盘,价格都很昂贵。例如号称是“爵士当铺”完整版的两张XRCD(XRCD 012、013),Master过程邀请到Prophone原厂(Proprius老板的儿子另外成立以爵士乐为主的唱片公司)与日本三盲鼠的名录音师Takeshi Tee Fujii助阵,售价要一千多台币,我在香港看到时犹豫了好久,差点买不下去。这么贵的XRCD到底有没有效呢?我仍然找了几张原版来比较,包括“Esther”(原版Atr CD001,XRCD01,有意还是巧合?),细川玲子Ayako Hosokawa精选集(原版TBM CD3008,XRCD011),日本三盲鼠精选集(金弦GSCD006,XRCD018),“当铺爵士”(原版Proprius PRCD7778,XRCD012),“丝竹管弦”(原版Saydisc CD-SDL368,XRCD019)。

透明度与高频延伸绝佳

在完全一样的音响系统上,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玉润的质感等方面,要胜过原版的CD。好透明的声音,好干净的背景,丝毫不带火气与毛边的乐器与人声,这是首次听XRCD者共同的印象。的确,相形之下,原来的CD都像有一层薄雾遮掩在聆听者与演奏者之间,XRCD如同一阵风吹散了轻烟,眼前一片通清明朗。此外,音乐的背景变得更加安静深沉,以细川玲子“恶水上的大桥”这首歌为例,前面有一组弦乐四重奏,歌唱者站在中间,原版的声音比较暖调丰腴,弦乐共鸣感多一点,但换成XRCD后才发现,原版的乐器分离度不够好,乐器形体感不够清晰,背景的细微骚动也减损了定位的浮凸效果。

有了好的透明度,安静的背景,录音中原本的细节自然而然跑了出来。1976年一个冬夜在斯德哥尔摩爵士俱乐部中进行的现场录音,很传神的捕捉到香烟袅绕,酒气弥漫的气氛,“爵士当铺”因此多年来百听不厌。在XRCD版上,现场的空间感更加明显,乐手在舞台上的表情仿佛可见,台下听众啜饮咖啡或品酩小酒的细碎声响,情不自禁的吆喝声,还有侍者来回穿梭的走动着,这一切“实况”在XRCD版上都回来了。LP时代考倒很多人的“Esther”,原始录音1972年在慕尼黑一家录音室完成,慕尼黑爱乐的伴奏粗犷有力,旋律优美,1989年发行的CD依旧是音响迷的试金石。XRCD版给人的惊异是弦乐变得甜美滑溜,光泽亮丽漂亮,嗓音的磁性还是那么迷人,所有棱角却被修整得平顺无比,好像用顶级的真空管器材一样,三度空间感妙极了。

XRCD制作流程

三盲鼠的精选集中,我们则发现XRCD的低音更加凝聚干净,线条清楚快速,尤其是低音贝斯与鼓声最明显,钢琴的音粒结实泛着光彩,弱音与强音间的动态对比幅度大,在轰隆乐音中依旧如丝绸般细致平滑。低音漂亮,XRCD的高音同样精彩!“丝竹管弦”这张CD原来是香港菁英独奏团1981年的模拟录音,国乐器有些声音响亮(如鼓、琵琶),有些声势单薄(如古琴、筝、扬琴),动态对比本来就很大,加上乐器多偏向高音域,很难表现得好。XRCD版比原版更加清甜飘逸,一部份选自“大浪淘沙”的英国录音立体感强烈,选自“夜曲”的香港录音场面平淡一些,这些差距清楚可辨,还加上很宁静祥和的气氛与起落迅捷的节奏,非常精彩。

走马说靓碟从 XRCD 到 XRCD2 日本JVC公司开发的 XRCD(EXTENDED RESOLUTION CD)这一先进的数码制作唱片科技,在CD制作的各个环节都以独创的主时钟系统对时基进行控制,使CD制版的抖晃失真系数以及玻璃母模的组误差系数有大幅降低,制版精度大幅提高,从而使CD制作中的保真度有了更好的保证。XRCD制品的一个大好处是重播时不需要使用特别的解码器,即使在普通的CD唱机中播放也能获得极好的重播效果,重播音乐的保真度、动态、立体感、清晰度和乐器的结像力、分离度等硬指标都是传统CD制品所不及的。
 
1998年底,一直在不懈地追求更加完美的数码音响科技的JVC又在音频信号处理和唱片制造技术方面有了新的发展。这种发展的产物就是第二代XRCD技术,即XRCD2。XRCD2是在XRCD基础上作了更好的改进。XRCD2制品重播时也不需要另外配置专门的解码器,用普通的16比特CD唱机播放即可,但它能真正淋漓尽致地运用16比特CD机的动态与分析力,获得最好的重播效果。XRCD2除了进一步加强主时钟系统对时基的控制外,还在工作电源的净化上下足了功夫。

以XRCD和XRCD2技术生产CD唱片成本很高,相应地有关CD产品的市售价格也就比较昂贵,比如在日本本土,XRCD2唱片零售定价为3885日元/张,而在我国国内,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的XRCD唱片市场零售价约为一般进口原版CD唱片价格的两倍以上,如果是XRCD2唱片,价格还会更高一点,简直是令人咋舌!如果"发烧"程度不是极高的话,遇到如此昂贵的唱片,恐怕谁都会敬谢不敏的。话虽如此,仍然有那么一些发烧唱片厂家看准了XRCD和XRCD2的市场,不惜工本地向JVC申请它们的使用权,也有那么一些唱片发烧友和CD藏家甘愿花大价钱来虔心罗致陆续上市的每一张XRCD和XRCD2唱片,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凡是XRCD唱片,必属无上天碟"!

简介XRCD唱片优化技术?最近很多发烧友都问到市面上越来越多的XRCD是什么?到底与普通CD有什么不同?为什么那么贵?究竟是否如21HIFI介绍的那样靓声呢?现在就为大家解释下什么叫XRCD。

XRCD使用JVC独家开发的K2超级数字编码器,进行模拟/数码的转换,这个20bit,128倍超取样的模疑/数码的转换器,可提供108dB的动态范围,±0.05dB的平直响曲线,并极大的消除了低电频信号的谐波失真。

由日本JVC所研发的之K2雷射定位录音技术,是一种传奇性的方法,对于消除杂音及任何可能在CD唱盘之雷射光学读取器的差异,都予以消除。

这样的技术使得原音得以忠实呈现。这个产品已经由JVC以K2超级模拟母带系统,重新制作母带。

经K2超级数字编码器编码的20bit数码信号送入SONY PCM-9000光盘录音机中,20bit的信号在加工过后再转成16bit,K2数码系统在20bit转成16bit时,保留了低电频信号的完整性,也保证了真正16bit录音的范围。

16bit数码信号经过EFM(8-14调制)编码被送至JVC另一个K2雷射刻录系统,这个刻录系统与K2超级数字编码器系统一样,为使XRCD的数码传输更为稳定精准,制作XRCD的所有设备均经过独立隔离滤波的电源供应器,减少系统运行时不纯净的交流电对数码的杂波干扰。

由于XRCD全部按照16bit/44.1KHz的CD标准制作,所以不需特殊的CD唱盘或译码器就能明显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优越性。

日本JVC大厂 2003年最新技术--XRCD24编码技术(由XRCD进化到XRCD20,目前又有这XRCD24)最先采用的是由FIM马老板在和喇叭花唱片公司老板所合开的LIM所发行的喇叭花重刻专辑中所使用,其突破24Bit的母带处理技术,让XRCD24迈入最高声音再生境界,并宣称声音超越LP(注:这不一定,死忠的LP迷一定不同意^_^),这首四张在发烧友界和古典爱好者都属于收藏级的专辑(老RCA唱片公司时代),目前已进口。

XRCD24 相容所有CD player(简单的说就是要让任何CD唱盘能发挥出24位元的动态解析能),也是世界首次使用24Bit直接母带保持最高音质,制作过程彻底排除外部影响因素,保留纯净音源,全程制作生产过程专人严格管理,可谓是CD制式规格最终极的声音表现。
SACD及DVD-Audio制式已面世数年,各大硬件厂家也相继推出相关的机种。可惜的是,许多大型软件(唱片)公司不是无动衷就是反应迟钝,有些不长进的更趁机翻箱倒柜,找出半世纪前的母带,印制SACD。这类SACD光碟虽然是咸鱼翻生,却以生猛海鲜的价格出售,实在令人不齿。要真正发挥SACD的优势,当然得采用DSD的方式录音,才能够将SACD的威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翻制旧母带,只能当成音乐历史文献。由于SACD及DVD-Audio软件的脚步缓慢,因此CD仍是人们欣赏音乐的主要媒介。

CD是二十多年前的产物,由于当时数码技术的局限,其规格当然不能与SACD及DVD-Audio相提并论。为了提高CD的表现,音响工程师费尽心思,从材料至数码处理等多方面着手,先后推出了金CD,HDCD,XRCD,XRCD2等。其中,以XRCD2的表现最佳,价格也最贵,但却最受欢迎。原因很简单,没有好的音源,多昂贵的音响系统亦属徒然。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以为XRCD2已是CD的极限,不料JVC推出了XRCD24,将CD推向新的高峰!

据JVC的资料显示,XRCD24的音色极像黑胶碟,但却没有黑胶碟的缺点,如:杂音等。它的音质通透,音乐感、动态、高低频的延伸均胜过黑胶碟!因此,XRCD24又以“超级模拟音响”(Super Analog Sound)自居。

开创XRCD的两位JVC工程师的姓氏,都是以K字母行头。因此,亦被称为K2双雄。他们先创了K2 XRCD,后来又将XRCD双重处理,成为XRCD2。经过三年呕心沥血的研究后,推出了K2 24bit母带处理技术,轰动全球!

据JVC透露,XRCD24以先进的科技,将24bit的数码讯源灌入16bit内,令16-bit的PCM音响变为真正的24bit的音效。虽然许多专家都认为不可能,但JVC却以科学的方法证明了这个事实。XRCD24的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在任何CD机上播放;不像SACD光碟,必需得在SACD机上才能够播放。

母带的处理,是XRCD24的精华所在及科技突破!一般激光唱机,如:CD机、SACD机及DVD机等,都是以石英(Crystal)为激光的发射提供数码时基,在制作光碟时,亦是如此。石英的优点是便宜,缺点是不稳定。它会产生数码抖摆,引起失真,劣化音质。JVC进一步指出,由于石英的抖摆与不稳定,若以它控制激光束射向月球的一个目标,其误差可以达到十万哩!若改用“铷”(Rubidium)的话,则保证准确命中目标!因此,卫星发射、洲际飞弹等,都一定采用“铷”;而XRCD24在制模的过程中,亦同样采用了“铷”。据JVC表示,其结果是音效得到了惊人的改善!因此,JVC骄傲地宣称,XRCD24比任何制式更准确了十万倍!

XRCD24如此神乎其技,又岂能不试?

最近,著名发烧唱片公司FIM以LIM作为牌子,推出了XRCD24光碟--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资深的发烧友相信还记得,这是发烧录音公司Sheffield Lab在一九八零年所录制的。当年我由于刚到社会上工作,实在无法负担如此“昂贵”的黑胶唱片,只能隔着玻璃橱窗望碟止渴。二十三年后的今天,手上拿着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的XRCD24光碟,百感交集。回首当年,一个月只能买一、两张唱片,因此每张唱片都听到滚瓜烂熟;如今拥有的唱片多了,听唱片的时间却反而少了。

一得必有一失,自古皆然!

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共收录了九首曲,总播放时间只有三十分钟,实在没有良心!但平心静气地想想,很多时候,一张六十分钟的CD,好听或常听的也往往只有那一、两首歌。于是,心里就平衡得多。

这张CD所收录的歌曲虽然不多,但好听的也不少,如:Amanda,The Rose,Love Letter,The Portrait,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等。我最喜欢的是The Portrait,内容描述的是母女情。歌手Amanda McBroom的演绎丝丝入扣,感人肺腑,相信会触动许多伤心的魂。此外,Love Letter在一分四十五秒开始的萨克管演奏,音色如诉如泣,销魂蚀骨!

这张XRCD24的声音圆滑、柔和,舒适,高频又不失光泽及细节,具有浓浓的黑胶唱片色彩。尤其是Dusk里的铃声,划破长空,晶莹剔透,充满了金属的质感,非常真实。就凭这几下铃响,相信很多朋友已忍不住高喊:伙计埋单!

如果你一向喜欢XRCD,那XRCD24则肯定是你的最爱!
xrcd.jpg
xrcd2.gif
xrcd24.jpg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14: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HDCD

为改善现有CD记录格式的缺陷,使之既能高度兼容而在音质上又能有所突破,美国Pacific Microsonics公司推出了具有专利保护的HDCD录播新技术,它的英文全称是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译为高解析度的CD。用HDCD方式编码制造的激光唱片与普通CD具有高度的兼容性,用在普通的激光唱机上播放,已可领略到HDCD编码录音技术的优越性,如用带有HDCD解码功能的CD唱机播放,则可充分欣赏到全部释放的HDCD信息所特有的魅力: 音质清晰细腻、动态范围广阔、信噪比极高,音色更为自然逼真。

HDCD的编码与制造。

针对传统CD录音格式的局限与不足,PM公司的两位HDCD创始人,Keith OJohnson录音师和Michael W.pflaumer计算机专家在多年音响制作中,查找并证实了对CD音质影响的几个关键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HDCD技术是在前期录音制作中即重视所录制信号的完整和精确性,采用高于常规两倍的取样频率88.1kHz对模拟信号进行采样,以最大限度地展宽高频响应,减少缺损性失真,高的采样率也为HDCD编码运算留足了空间。

用24bit量化其取样值为1677216个,它比16bit系统高出256倍,采用高位元处理技术可以提高处理精度,降低量化误差,增加动态范围至120dB。

在模拟至数字信号转换过程中,HDCD技术十分重视转换精度,尽量减少串音和 处理的稳定性,其能够达到的指标为转换精度百万分之一,失真分量<-120dBfs。这个高精度、宽频带的数字信号构成HDCD编码制造的基础,其数据信息量十分庞大。用常规CD PCM编码格式无法将其容纳。如要在普通CD机上兼容播放,需经特殊运算编码方可。

用高采样和高比特技术进行CD的录音制作已被普遍认可和广泛采用,但提醒一点是目前市场上所能见到的20、24bit CD激光唱盘其实质应是录音过程中采用的比特数,由于CD“红皮书”所制定的44.1kHz/16bit标准格式制约,这些高信息量的母带在灌制CD唱片时,均经过重新运算,编码制成16bit的CD唱片。因此,我们现在CD唱机所能解读出来的规格仍然是16bit/44.1kHz,由于各唱片公司在转化过程所采用手法不同 ,我们现在能听到的不同版本的CD音质也的确各有千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高比特高取样技术制作的CD音质远胜16bit/44.1kHz录音格式制作的CD。

那么HDCD技术又是怎样制作与普通CD兼容的高清晰度唱片呢?

取样频率转换。首先对88.1kHz取样数据进行动态转换,这是HDCD技术一大特色。它采用多个数据插值滤波器经分析系统做动态控制,这个系统实时分析信号频带宽度,波峰能量和高频信息,以高分辨信号精确控制滤波器的波通特性。执行结果使得即使变化为44.1kHz最后采样率,其频宽在16kHz~22kHz变化仍然很少。该系统有超越44.1kHz取样率的记录,能够反映声音的每个精细微妙的变化。

振幅分析。HDCD技术另一特点就是对振幅进行了有效控制,由Decimation滤波器传送的是一个24bit/44.1kHz的信号,为了容纳这个信号,编码器在这一级被精确地进行振幅解析和增益控制量化编辑为20bit然后再分配到16bit格式中运行。

自然界的音响变化范围是很宽的,突响的声压能造成记录设备瞬时过载出现削峰现象,在模拟磁带记录过程中采用电平压缩方式以避免磁带的饱含失真,而对于一个数字记录系统过载可导致出现不必要的量化误差(数据碎片),同样会对音质产生影响。为此普通A/D转换器设备都有一个绝对最大录音电平(0dB)以保证峰值不削波。HDCD采用独特的振幅编码技术,可获得比常规数字记录多出一个比特(相当于+6dB)的容量来处理大动态信号。由于采用数字运算处理方式,这个扩展信息能以精确稳定的特性控制重放设备的译码器复原。加上数字处理特有的“超前处理”(Look ahead)能力,所以系统能在一个大信号开始前瞬时恢复增益,提供更大信息容量避免信号瞬时过载。

对于这个一个比特的信息扩张量,何时操作受制于HDCD的隐含控制码(稍后讲到),对于普通CD播放,信息无变化,而用HDCD译码器播放,则可在隐含码的控制下,信息准确膨胀,达到大动态播放的目的。

高频扰动技术(Dither)。采用高频扰动技术,可提高量化信号的分辨能力,使之量化器的非线性变换特性得以改善,降低低电平信号的谐波失真,而且有可能重现低于量化差值的信号。但如添加不当,高频振荡(dither)将会变成真正的添加噪声。HDCD技术采用了改良的高频扰动技术,使得音乐细节更为丰富而噪声低不可闻。

HDCD隐含控制码。对于HDCD的最后量化操作部分,为准确控制HDCD编码记录的超量信息在解码器上精确播放,特设置一相关的控制代码,这个代码被插入数据记录的字组段中的最小有效位LSB位,如被普通CD机播放该码为隐含而不被激发。由于所处的特定位置且只占LSB位元的1%~5%,对于CD音质的影响弱不可闻。当用HDCD解码器播放时,系统可准确捕捉该隐含码并用来激活主要数据通道的信息,使得信息量膨胀,得到数倍于普通CD格式的信息输出,经DA转换即可获得大动态、细节丰富、高信噪比的模拟音频信号。

为避免误码操作,HDCD采用在主副通道设置双重代码同步计时器,这样它与该字组段中的主要信息相伴而生时序不会错位。只有在隐含码与主要相关代码呼应时,主通道选择数据才有效,否则取消解码操作。

模拟音频信号经缓冲器低通滤波后,先进行模数转换,并用一个高频扰动信号对ADC实时控制,量化产生88.1kHz、24bit数据流,该数据流向主副两通道,主通道信息被延迟存储,而副通道信息相对于主通道提前一个分量进行数据分析产生控制信号,该信号动态控制数字滤波器做取样率变换,振幅编码和增益控制。最后由微处理器将分析、滤波、数据再格式化容易被漏失的信息分离(这些信息可能涉及到音色、声场、微细声音),与控制码一起组合生成隐含码被插入主通道音频数据LSB位,经高频扰动处理后再量化为16bit/44.1kHz标准CD格式输出,完成全套HDCD编码过程。

HDCD的解码过程与PMD100

HDCD的解码操作是编码过程的逆动作。设计目的是在DAC的数字滤波器部位用HDCD解码专用集成电路取代,完成HDCD信息解码及超取样数字滤波双重作用,其解码流程如下图2所示。

解码器首先检测数据流中的LSB位中是否携带有HDCD隐含码,如有则按照隐含码的连续指令激活主通道音频数据信息使之膨胀,恢复在编码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压缩。由于隐含码的控制,可准确地对波峰进行适时扩展,对低于平均电平值的信息做适当的增益下减,因此HDCD方式可获得高于常规的大动态及小信号的高清晰度。

作为HDCD的唯一解码芯片是美国PMI公司生产的PMD100,该芯片需经授权使用。它是一个28脚DIP封装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图3是它的内部结构及功能图。

当PMD100接收到输入数据为HDCD编码方式则自动转换到HDCD解码格式下工作,并在其27脚输出电流驱动LED发光管做状态指标。

当非HDCD信号时,信息数据被接收做常规超取样数字滤波处理,因此该器件有双重特性。在做普通CD格式数字滤波器使用时该器件特性也相当优良,通带纹波从0~20kHz不超过0.0001dB,阻带衰减>120dB。

该器件的其它特性为:

具有2、4、8倍超取样数字滤波;

可接受24bit输入数据及同精度处理;

可按受32~ 55kHz任一输入取样频率;

输出16、18、20及24bit不同数据格式;

具有数字去加重功能;

可用0.188dB步长进行数字音量控制;

时钟频率为256fs或384fs可选;

具有软、硬两种静噪方式;

提供硬件设定及程序方式两种控制模式;

提供8种不同类型的高频扰动模式以适应不同类型的DAC;

提供恒定输出时钟到DAC,即使输入数据和主脉冲都丢失也能保证DAC输出无偏移和产生脉冲的可能。

解码芯片PMD 100的管脚排列与一些顶级数字滤波器有相似之处,如SM5842、SM5803、DF1700等,因此在有上述滤波器的DAC或CD机上,通过稍加改动就可将普通CD机或DAC改为具有HDCD解码功能的处理器了。
HDCD.jpg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39

主题

10万

帖子

3771

积分

版主

俱乐部理事

Rank: 10

积分
3771
注册时间
2001-11-21

优秀版主奖耳机鉴赏奖社区建设奖

发表于 2007-2-28 14: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多年前,SACD刚露头那阵,有人叫嚣未来属于SACD,CD将被淘汰云云,我当时就写了一短文,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明确地预测SACD不可能取代CD,只可能在小范围小圈子里成为"精英玩物". 现在时间证明了我预测的还是对的.

CD能取代LP,充分说明了音质不是第一位的,方便使用和生产是第一位的. 出于同样原因,SACD当然不可能去取代CD.

不过近几年发生的事还是有一件是令我这个老发烧想不到的,那就是CD机也快要成为"精英玩物"了. 大趋势显然是在电脑上播放CD及从CD压缩出来的音频文件.

[ 本帖最后由 小白 于 2007-2-28 14:30 编辑 ]
安润上海店:http://anrun.taobao.com
小白的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eadphoneclub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耳机俱乐部小白版主”
B站频道:http://space.bilibili.com/23272101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14: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白 于 2007-2-28 14:25 发表
好多年前,SACD刚露头那阵,有人叫嚣未来属于SACD,CD将被淘汰云云,我当时就写了一短文,发表在新民晚报上,明确地预测SACD不可能取代CD,只可能在小范围小圈子里成为"精英玩物". 现在时间证明了我预测的还 ...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14:2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自己的听感来说, 我觉得还是xrcd真不错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5

主题

1653

帖子

4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40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2-28 18: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XRCD24 这么好?不知道多少一张,
MDR-7506\MDR-CD3000\z1r
K240\K340\K701\K1000
DT990\DT880\T5P\T1
HD540G(300Ω)\HD-580\HD600\HD650\HD800\HD800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主题

1666

帖子

22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22
注册时间
2006-3-6
发表于 2007-2-28 1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小白 的帖子

可能目前差的就是音响发烧厂商对电子产品的介入,如果在素质相当的情况下,PC可能除了方便,日后也不能排除还会出现价格优势。
至少从摄影上负片与单反DC的素质来看已有这样的势头

[ 本帖最后由 dellbn 于 2007-2-28 18:5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0: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oreyoung 于 2007-2-28 18:51 发表
XRCD24 这么好?不知道多少一张,


我有一张, music lab 出的jheena lodwick - feelings. 人民币193。

fim的大概要超过两百。

[ 本帖最后由 bruceshen 于 2007-2-28 20:43 编辑 ]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2-28 20:45:2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声音上看,有明显提升的是xrcd,sacd和hdcd都只是一两个方面好少许而已,而且sacd的声音平衡感还很有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4

主题

3312

帖子

216

积分

荣誉会员

俱乐部理事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16
注册时间
2001-11-21
发表于 2007-2-28 20:5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音频的进程总不如视频那般波浪壮阔,北京多人均已堕落到只看DVD和DLP投影的水平了,能守住音频的而乐的人还是要定力的。
人这一辈子能踏踏实实的爱一两样东西就不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1: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xrcd有lp的优点, 但没有lp的缺点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7

主题

1万

帖子

25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4
注册时间
2006-12-28
 楼主| 发表于 2007-2-28 21: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胶片特别是反转和黑白的进程总不如数码那般波浪壮阔,全世界人均已堕落到只用数码相机的水平了,能守住胶片特别是反转和黑白而乐的人还是要定力的。
人这一辈子能踏踏实实的爱一两样东西就不容易了。
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屈蓄而有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

主题

986

帖子

1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16
注册时间
2006-8-28
发表于 2007-2-28 21:3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喜欢xrc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1

主题

2791

帖子

3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Rank: 3

积分
30
注册时间
2006-3-21
发表于 2007-3-1 10: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很专业哈,昨晚看了之后中毒了,立刻买了一张《Growing up in Hollywood Town》在淘宝上,后天送到,到时候一听XRCD24的震撼嚯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耳机俱乐部微信
耳机俱乐部微信

QQ|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3 12:17 , Processed in 0.125338 second(s), 45 queries , Gzip On.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