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第一次试听AudioQuest Nighthawk是在去年8月份的香港高级视听展,可惜当时手上没有什麽神兵利器,只有口袋里的iPhone可以充当讯源,还好Nighthawk并不难推,用手机直驱就有不错的音质水准。当时刻意找了个边边角角的位置,约莫听了2、3首曲子就可以感觉到Nighthawk的声底温润有厚度、高音柔顺不刮耳,而且音场自然宽松没有窒闷感,当场就很想把它带回家。可是想到编辑部才刚刚入手Pioneer SE Master-1,所以还是忍住了!回到台湾过了好一阵子,Nighthawk才出现在编辑部。 一切从零开始
不过话说回来,AudioQuest向来以高阶影音线材品牌自居,怎麽会突然跨入耳机领域呢?原来他们并不是「一时兴起」,对於耳机产品的开发计画已经酝酿了很长一段时间。先前AudioQuest总裁William E. Low访台接受媒体专访时曾经表示,10多年前就曾经想过要推出耳机产品,不过那个时候并没有成功延揽到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才,而他的耳机梦想就只好暂时搁置一旁,直到约3年多前,他遇到了原本任职於Westone的Skylar Gray并将他延揽进公司,这时候他的耳机计画才又燃起了希望。不过AudioQuest并不打算「捡现成的」,然後挂上自己的品牌就拿去卖,而是决定一切从零开始,整整耗费了两年的时间才将Nighthawk开发完成,接著再花半年时间准备销售相关事宜。 生物纤维振膜加悬边设计
Nighthawk是一款半开放式耳罩耳机,左右声道各用一只50mm动圈式单体,有别於一般耳机常用的麦拉(Mylar)振膜,Nighthawk以生物纤维材质作为振膜材料。原厂指出,生物纤维振膜拥有更高的刚性与阻尼特性,不像麦拉振膜容易在6kHz~10kHz的频段出现盆分裂失真的问题。另外,绝大多数动圈耳机的单体为无悬边设计,而Nighthawk却在振膜的外缘添加了悬边,外观看起来就像是缩小版的喇叭用纸盆单体,原厂认为悬边同样有助於降低盆分裂失真。
磁力引擎部分,Nighthawk使用专利间距分离马达(Split-Gap Motor)技术,强调可以大幅降低互调失真。另外,AudioQuest还注意到,耳机内部不规则的空气流动,可能会造成单体产生非线性失真,因此加入了平衡切线气流(Balanced Equitangential Airflow)技术,直接减少空气乱流所导致的音圈不规则震动,达到降低失真的目的。 使用液态木材制作耳罩
从外观制作来看,Nighthawk走低调成熟路线,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木质耳罩。讲到这里可能会让您联想原木削切成形、MDF+贴皮或者是塑胶壳仿木纹等形式,不!这些都跟Nighthawk无关。他们的使用的材料很不一样,原厂把它叫做「Liquid Wood」液态木材,主要成分为原木和植物纤维,经过高温加入、液化处理之後,成为可射出成型的材料,比起原木直接制作外壳,液态木材的好处是质地更均匀、更容易打造出需要的形状,而且还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纹路。利用这种射出成形的方式,原厂在耳罩内侧了支撑结构,就好像喇叭箱体内的横梁一样,然後再加上合成橡胶作为阻尼涂层,达到增加结构强度、降低共振的效果。 应用3D列印技术
耳罩的中心位置有一块圆形网罩,细看会发现它不是一般的平面金属铁网,而是呈现立体的结构,原厂称之为Diamond Cubic Lattice钻石立方体晶格,是采用3D列印技术制作而成的网罩。当耳机单体在运动发声的时候,不光是前方会产生声波,背後也同样会有声波,这种立体结构的网罩可以将单体产生的背波打散,避免声波直接反射而干扰到音质表现。 巧妙的悬吊设计
在网罩的外侧有一个C型金属框,上面有四条橡皮绳将耳罩固定在中央位置。第一次看到的时候心想∶「哇塞!真像漫画海贼王中骗人布手上的弹弓!」但您千万别把它当作弹弓用力拉扯,肯定会断的!其实这是巧妙的悬吊设计,就像麦克风避震架一样,可以降低外界震动干扰。当然,不可能达到完全隔绝的程度,譬如我尝试用手指轻敲耳机支架还是听得到「砰、砰」声响,但没有原先猜测的那麽大声。
这个悬吊系统的另一个好处是倾斜角度更自由不像一般耳机水平/垂直关节,它可以顺著用家的头型浮贴在耳朵周围,配戴舒适度非常高。而且再也不用担心转动头部的时候,会从耳机听到关节位置发出来的摩擦噪音(因为没有关节了!)。不过悬吊耳罩用的橡皮绳会不会过一阵子失去弹性或是脆化断裂?这个部分就有待时间来验证了。 随附发烧级线材
容我再提醒您一下,Audioquest是一家专业影音线材厂商,因此对於耳机线材的重视程度相当高。Nighthawk随附了两种线材,一条适用於家用,线材比较粗、设计比较严谨,另一条较细,便於用家携带外出。导体用的是Audioquest最好的PSC+(Solid Perfect-Surface Copper+)铜线并采用Double
Star-Quad结构,可以把它看成一对迷你版的Castle Rock喇叭线。而且在线身较粗的家用版线材上用的是铜镀银端子,连3.5mm转6.3mm的转接头也同样经过镀银处理,够发烧了吧! 两条线材各有特色 至於两条线材的声音有没有区别?比对之下,粗线的中频听起来比较丰满,低频量感稍微多一些;而细线偏重高频延伸,听起来清亮细致许多。譬如Nils Lofgren的「Acoustic Live」专辑中第一轨「You」,吉他拨弹的形体和颗粒感在粗线上听起来比较强壮、厚实,高音则是温润滑顺的性格,适合长时间聆听不容易疲倦。同样的曲目换了细线,高音立刻就飙上去了!多了一点刺激感,可是也变得更鲜活有光泽,彷佛蕴含著空气感,琴弦拨弹时钢弦的细微振动听起来丰富许多。
人声厚度适中
解析力够水准 Nighthawk诠释人声的厚度适中,解析能力也有不错的水准,譬如张学友「Wake Up Dreaming」专辑中的第2轨,张学友的招牌喉音在Nighthawk上听起来多了几分温润质感,听起来比较柔和,还好,那些透过咬字、换气等各种演唱技巧所堆积出来的情感丝并未被抹灭。当然,如果您希望听到更多细节,可以换上另一条细线立刻就能感受到中频人声的解析力提升,不过声音形体与厚度也会受到影响,听起来不如先前那麽丰厚,但也不会到乾扁的程度。至於低频的部份,Nighthawk没有特别强悍的冲击力道,再换回粗线之後,低频量感有提升,听起来比较饱满一些、速度也够快,不会有拖泥带水的迟滞感,可以算是中规中矩。
自然流畅的温暖音质
整体来说,Nighthawk的声底温暖、音场宽松,经过多次反覆比较,我比较喜欢用它的粗线,虽然高频表现没有另一条细线那麽犀利,但是听起来更均衡流畅,又有不错的厚实感。聆听时注意力并不会特别聚焦於哪一个频段,也不会特别留意解析力是不是很强悍,而是自然而然地让流畅的音符在耳畔开展,完全是舒服无压力的聆听感受。每次我戴上这副耳机,就不觉得自己是在听录音、也不是在听耳机,而是在听音乐。不得不说,Highthawk真是音乐聆听的好夥伴! 器材规格
型式∶动态半开放式耳罩耳机
单体∶50mm生物纤维振膜
频率响应∶45Hz~25kHz
平均阻抗∶25 欧姆
灵敏度∶100dB SPL/mW
最大承受功率∶1.5瓦
重量∶0.35kg |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4 13:01 , Processed in 0.06846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