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07-3-20 07:03 | 作者: springson 题解:在《史记》中,帝王的传记叫“本纪”;
引子:玄学·音响·烧菜
如果世界上有玄学的话,我想至少两个东西应该算,一是音响,二是烧菜。这两样东西是那么惊人地相似,也难怪当年一个古老的发烧友能“三月不知肉味”。那么怎么个相似法呢?两者的终极目的都是要靠人的感知器官鉴别得,一个是听觉,一个是味觉;还有两者都要靠一个“造物主”,尽管这里不是指上帝,但是他决定了我们最后的感觉。不同的是,一个用电解电容,一个用萝卜青菜。哎,真的是越想越象。其实这只是表面,还有更绝的呢,那可真是异曲同工。慢慢往下看,我们在菜谱上经常看到,盐50钱,酒20钱,花椒15钱……但是当不同得人对着菜谱烧,最终烧出来的东西味道却不一样,有的时候让你觉得不是一道菜。音响设计也一样得,同样的电路,就会有不同的声音,即使使用的器件一样,依然有不同的味道。这里要说的就是一个火候,还有一个就是备料。烧菜得火候也许很好理解,但是备料却未必好理解,问问超级大厨,他们在选料上那更绝,让你匪夷所思,即使杀一条鱼,也要讲速度,要不肉的味道和质地就不对了。音响设计是不是呢?
答案是肯定的。道理一大堆呢,就不说了,反正电容了,电解了,管子了,焊点了,布局了这些东西就对照萝卜了,青菜了那一堆烧菜得工序就行了。最近请教了几个与世无争纯粹醉心于音乐音响中得高手,回答大同小异。最后在切入正题前再举一个在论坛上发生过的真事儿,当年论坛上曾经有一个DIYER按照叶立TA28的电路制作了一个TA28,声音如何呢?
好了说了这么一箩筐东西后进入今天的正题:叶立老师制作的TA8P和TA8PR。这篇文章早就想写,之所以推迟一方面是我比较懒惰,更主要的原因是怕对这两个器材把握不好,贻笑大方,毕竟对于一个文科出生的,连一个电源插头都得找人帮忙来焊的人,技术问题上有很多不确定的地方。还有,论坛上历次的风波都围绕叶老师作品的"用料"展开,最后上升到对作品本身的否定,另外我从和叶老师的多次交流中也知道他老人家从来都不主张过分使用补品(当然也有成本控制的问题)。因为对技术问题的无知,这方面始终无法象电视一样能和叶老师进行深入的探讨,也就无法从技术上理解叶老师的作品设计中的良苦用心。直到最近,我悟出了以上音响和烧菜的道理,并就这个道理和身为无线电高级工程师的叶老师、以抄铭器电路版仿制并设计铭器的后起之秀PURER等人交流后,确认这是个事实后,终于可以安心写这篇东西了。
一, 8P缘起
1, 高档低阻耳机需要良好驱动
首先说的一点就是,无论是8P还是8PR叶立老师无论从设计理念以及元器件的应用上非常谨慎,在追求声音的同时,也追求机器本身的耐用性,我想没有人希望一个机器听了几天就报废吧,叶老师是一个非常替发烧友着想的人。从8P的产生以及当时他本人的想法就可以看出来。8P诞生于2001年,那一年对耳机发烧界来说真的很不平凡,这是值得我们所有烧耳机的同学应该记住的一年。那一年江湖上出现了一些低阻高档耳机,比如歌德RS1(约6000元),AT W100(近3000元),面对这些耳机,很多耳机爱好者却对此价位的耳机持保留态度。这种情况让叶老师开始思考,这个价位的耳机应有更好的表现啊,而不是像我们一般认为的低阻耳机“好推”。
2, 前8P时代结束
当时论坛的第一代DX大饼出现了,他拿来一本台湾出的《音响论坛》73期给叶老师看,本期杂志有一篇介绍Melos SHA1 耳机扩大/前级的文章,所配耳机是歌德HP-2(RS2的同级型号),而这个耳放的价格是2000美元。叶老师开始觉得,高档的低阻耳机也需要一台高素质耳放。而在这个时候TA26早已成为叶老师设计颇为成功的产品。基本在同时间,我有幸从千里之外认识了叶老师,开始了两年多的交流,也有幸得到了TA26。当时我自己的搭配是CD14+TA26+HD600。在下决心上这套系统的时候,有很多未知的东西,要知道在此之前我是一个用50多快的耳机听破了几个国产随身听和上千张盗版CD的菜鸟,当时最大的困惑就是,TA26和HD600配合能不能发挥出万元机CD14的实力?就这个问题和叶老师经过几次交流,我非常有信心地拥有了这套系统。实践证明,TA26在整套系统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没有成为瓶颈,却成了发动机。TA26驱动下的HD600最大的特点就是频响款,高频舒展,整体平衡,在动态和瞬态上都游刃有余,重播古典音乐非常好,当时觉得不是很理想的地方和电视感觉差不多,就是中频上,不够厚实,或者说在活跃的同时,缺少一点韧性,尤其在人声播放上体现明显,好在CD14中频非常厉害,奇怪得是在重播古典音乐上,这一点却又成为优点,使得器材非常中性。这一点在后来听到8P以及8PR的时候终于明白了,个中原因放到后面说。
中间插这一段的意思就是告诉大家,TA26是8P诞生之前,一款素质非常高的耳机放大器,主要针对高阻耳机,另外还有一款TA28,和26不同的地方主要是用管上的区别,26是进口管(4只MULLARD EL91和两只PHILIPS EC92),28是国产管(6P1四只6J1两只),两个耳放除了管子的差异用的元件、放大电路版也不一样,但是在电源和信号通道连线是一样的。两个机器的管子不能互换,但是在放大部分的电路版是可以互换的。TA28驱动力更大,但是声音要粗一些,从参数来看,可以驱动低阻耳机。但是谷雨等骨灰级发烧友对那些高素质的低阻耳机的好奇心岂是低TA26一等的TA28所满足的?
3, 怀胎4月,8P呱呱坠地
于是在以谷雨为首的几位朋友的鼓动下,叶老师走上了挑战HIEND耳机放大器的不归路,开始试制ta8p!从当时的出发点来看,此机试制目标较高,主要目地是想看看低阻高档耳机的潜力,同时也也要兼顾到HD600等高阻耳机,并想此机能做为一台有一定素质的前机使用。前后试制历时4个月,就叶老师制作器材的丰富经验和扎实的技术功底,尚且花费这么多的时间,个中所有细节和为此付出的一切谷雨大饼应该更清楚。在2001年9月制成。现在看来试制的目地基本都实现了。我们来看看当时叶老师的心态是多么保守和低调:“当时我并没想多做,只想给几个爱评耳机的朋友做参考耳放用。并曾对一些朋友提过,不希望他们议论8p。说心里话,我对给别人做8p很慎重,必竟造价较高,很难免被人认为物无所值。所以8p的制做量极少。但后来北京的一些朋友到我家玩时试听过8p,于是又出来一些(好)评论。”
4, 8P和TA26的关系
TA8P耳放应尽可能适应大范围的阻抗(30~600欧)要有尽可能高的技数指标和音乐的表现力。基于这一点,在电路上,采用甲类单端推挽OTL电路,这种电路有较好的频率特性与相位特性有利于发挥高档耳机的潜力。为适应低阻,输出管并联。在结构上,为减小电源部分对放大部分的干扰,电源部分加了屏蔽盒。由于推低阻的耳放要有较低的噪音电平,这使得8P 在推HD600等高阻耳机时也有优于TA26的表现。使8P成了一台高低通吃的耳放。TA8P比TA26体积几乎大了一倍,管子也从原来的6只加倒10只。
电视关于两者区别得论述:
article/read.php?id=39&&cate=8&&list=2
5, SPRINGSON对8P伸出了黑手
TA8P出来后的不到一年时间里,我一直用TA26,后来终于忍不住要尝一尝8P的味道,跑到小白家听了一个下午,并见到了著名的吴童,他来参加2002年的国际音响展。当时被8P驱动下的W100迷倒,于是开始魂牵梦绕地思念8P和W100。最后忍不住向8P伸出了毒手。但是就在这同时,我却从W100的温柔乡中摆脱出来,越来越知道,那斯不过是一生中的短暂恋情,她很美,但是不适合我,和我对美的追求比较远。所以在此告戒小青年们,人生路很长,无论找什么都要找适合自己的,不要被表象迷惑。
在一个暮春的上午,我终于拿到了TA8P!第一次听到它,我用了两个字形容自己的感觉,那就是震惊!声音真的很好,所有关于声音的具体放到后面说。8P,在我这里的意义是让我更进一步认识了HD600的威力,还有一个结果就是对CD14开始不满意了,并图谋升级(两个月后终于搞了一台CD15老旗舰)。此后我沉浸在8P迷人的声音中不能自拔。可怕的事情发生了,还是那个骨灰级的谷雨,让我见异思迁。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告诉我,老叶还有一台专门为驱动HD600的耳放,这就是8PR!出于对TA26和TA8P的信心,我的好奇心有开始发动了,发烧友最可怕的就是好奇心,而很多婚外恋的产生也是好奇心。
二, 8PR:一个神话!
1,SPRINGSON:终结EL42版8PR
但是这次困难很大,因为谷雨和老叶的8PR用了一个非常冷门的管子,就是MULLARD的EL42。这个管子有一种迷人的音色。也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经过激烈的斗争,我终于播通了从上海到北京的电话,告诉了叶老师我的想法,叶老师答应了!但是有一点,我要自己找管子。第二天我开始网站大搜索,凭着做了多年国际新闻网站搜索的经验,搜遍了世界管子网,收获不大。正在我绝望的时候,最让我感动的事发生了,叶老师把自己仅存的备用管拿了出来。。。。。。于是有了我今天的8PR!也是最后一台EL42版的8PR。8PR真正让我知道了什么是HD600,也让我知道了音响设计中包含的博大精深的东西,还有叶老师在耳机放大器设计上所取得的成就。
2, 是谁推动了历史?
是什么让叶老师萌生设计8PR的念头的呢?那是在2001年11月的北京音响展会,叶老师听到了森氏的奥菲斯静电系统。这个乐神我也曾听到过一次,的确在声底、平衡感上有HD600的影子。老黑格尔曾经说,推动历史发展的是恶,这个时候推动耳机历史前进的的罪恶力量再次显示了伟大的价值,在谷雨的鼓动下,叶老师开始探究HD600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向耳机放大的HIEND冲刺。叶老师后来告诉我,当时他并没有太大把握,加上那时论坛上已经对 8P 有所非议,由其在试制的阶段时,正是一些人攻击8P 和8P设计者相当厉害的时候。当时他几乎决心8PR不做第三台,试制时也就谷雨知道。。8PR试成后叶老师极少和人提起。后来在去年五月时,发烧鱼来北京到北京,听了8PR,他对8PR挺肯定,甚至认为是 hi-end 水准,还曾在网上说到过,在网上说 8PR是hi-end 水准,鱼是第一人。试制时谷雨几乎天天打电话和叶老师探讨有关试制的情况,比如,8PR在设计时就没有把前级功能考虑进去。 那时谷雨和叶老师几乎天天电话联系交流进展情况,。那时一听电话响,叶师母就说,“又是小魔症(笑指谷雨)来电话了”。
3, 哦,原来还有这么多8PR
8PR是分体电源型式,每声道使用NEC 12AU7A一只,用做单端平衡输入及倒相。Mullard EL42 四只,用做并联推挽OTL输出。全机共十只电子管。输入有RCA两档(CD,AUX)线路输出有RCA一档。输入级管用NEC 12AU7A 主要是为降低造价。在后来发烧友的使用中,换用Mullard或德律风根的ECC82等,音色改善非常大。另外,输入级管亦可使用ECC81/12AT7,这样会使放大倍数提高,有利于推动RS1,240DF 等阻抗偏于低,高的耳机。试制成后,推动耳放发展的另外一个罪恶的力量,大饼出现了,大饼在谷雨那里听了8PR(EL42版)连夜打电话想要一台,但受制于mullard的EL42极不好找,尤其是大饼考虑到备用的问题,所以为满足大饼的要求又试制输出管用mullard的EL91。推动管用NEC的12AU7A的8PR。后来所制做的8PR都是后一种版本。
4,双料冠军 8PR做前级得到肯定是去年9月的事,那次是在“音乐与音响”的“抵制日货”家,当时是去用叶老师的单声道300B去推小名琴,用8PR( EL91版)做前级。“抵制日货”用的是全套的“马克”(390CD,380前级,335后级)。试听时难免要有所比较,结果在场的朋友都对 8PR比较肯定。认为能和 380 有一比。甚至有人说可以把380扔一边去。尽管这此比较不太有参考性,不能以以胆机之长比石机之短。但8PR 的前级性能确是不错的。
拼比详情清参考:
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17703
三, SPRINGSON:一个挑战HD600极限的家伙的成长历程
1, 8PR不是8P的升级版
上回我们概述了8PR和8P两个东西产生的背景和他们诞生的目的以及使命,所有这一切将为我接下来解说他们的声音特点打下基础。目前8P和8PR在我手中基本为一个年头了。应该说各类音乐在这两个器材上的表现都比较清楚。尽管我清楚地知道,8PR是一款HIEND的产品,而8P则在HIFI和HIEND的临界点上,但是这两个器材的特点绝对不能单单从听感的HIFI性上认识,必须结合他们的音乐表现和音响特点来看。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8PR不能看成是8P的升级版,而8P也不能看成是TA26的升级版。主要原因在中频上。 2, 柳树:一个和SPRINGSON的合谋者
认识一个器材我们光看很多指标并不完全正确,听感是最后的目标,比如SONY的CD机在各项指标上都非常出众,可声音表现总是觉得确一些东西,缺什么呢?一种感性一种品位。还有一般的LP在性噪比上无法和普通的CD机比,但是即使是普通的LP,那音色的温暖和柔情,那音乐如涓涓细流的姿态,那沁人心脾的风度,即使是最高档的CD也无法达到。当然这么为8P的声音做参照可能不科学,但是我在这里要说的是,8P那独特的气质,经常让你从8PR回到它身边。这里本来可以展开的,可是前几天让柳树兄弟写了很多,尤其是关于古典吉他和什么什么琴的表现论述详尽,体现了很高的对器材的理解以及修养,我也不长篇的狗尾续貂了。
柳树论述,详情请参考:
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25396
3, 8P:伟大的中频,丰富的内涵
只说几句,8P的中频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这在TA26以及8PR上是没有的,上篇我曾经说到TA26的中频在表现交响乐音乐上是优点,而在人声上觉得多少差一些味道,其实这中气质延伸到了8PR上,在8P上却没有!8P的中频从听感上来说,略慢,有一种粘滞感,的确如柳树兄弟所说,在很多乐器,比如小提琴吉他琴体的共鸣上,8P其实更接近真实,那是一种没有经过打磨的,散发着苦涩味道的咖啡,虽然没有8PR那丰富而辉煌的泛音,也没有它那么让你一听钟情,但是,当你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把音量开到8点钟左右,来上一段小提琴奏鸣曲,来上一段爵士人声,来上一段弦乐四重奏,那声音不袭人,但是却富有感情,就好象大学时代的某一天的午夜,两个知心朋友,点着蜡烛在昏暗的灯光里,倾心交谈。我认识到这一点也是最近的事,以前只是觉得8P没有8PR那么出落的清丽,没有8PR那么有灵气,一年前听到这两个器材最大的感受就是,8P是有染色的,比8PR染色厉害,仿佛有染色是一件很可怕的,或者见不得人的事。
4,历史的偶合?从LHH800R和CD15想到
哎。。。。。。最近有几次机会听到了PHILIPS的LHH800R,这个机器对比CD15,那种感觉就是8PR对比8P的感觉。以前有一种说法CD15就是PHILIPS的LHH800R,其实不是,但是他们的声底非常一致,这和使用了CDM4PRO转盘相关。LHH800声音比较舒展,无论是高频和低频,都比CD15好,但是中频比较清淡,使得整体听来,仿佛是一个纤弱的充满灵气但缺少典雅的女子,有点小家碧玉的感觉,用谷雨的话来说,仿佛日本或者韩国女子,而15中频的质感和从容,让人想起梦露。这两个经典音源我曾经和很多骨灰级发烧交流过看法,他们都认为CD15就凭中频一点,足以向世界宣布它的成就!尽管LHH800如此全面。看个人喜好了,反正我是越来越喜欢8P那独特的中频了,当然也越来越喜欢15那独特中频带来的一切,从而也能忍受它驱动HD600低频的含混,那真的是一种朦胧美啊。
4, 8PR=米尔斯坦,8P=谢林
尽管我醉心于8PR巴洛克音乐表现出来的那种空灵,但是用8P听却更多地听到一种人性的温情,如果说8PR是米尔斯坦“小无”的风格,那么8P的阐释更像谢林。所有这些更多是感觉上的东西,均属于见仁见智的。大家抛开我的价值判断,能从中能感觉到这两个器材在中频上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代来的风格上的差异,最终在某些音乐类型表现的差异就可以了。在这里我推荐大家用8P多听听女声(不是古典歌剧中的女声)、小提琴奏鸣曲、室内乐、编制小的其他音乐。
5,HIEND就是8PR的感觉 说完中频就说低频和高频以及其他声音表现了。这两端的差别其实是整体音响性上的差别,8PR的低频驱动HD600,显示出很好的层次感,我聆听现场的经验告诉我,HD600在8PR驱动下的低频其实是最HIFI的,这些论述详细大家参考以前写的一篇关于HD600低频的文章。能出来这样的低频真的是8PR的功劳,在高频表现上,8PR依然胜出不少。 最近把8PR作为前级在音箱系统中进一步感受到它全面的HIEND特点,强大的动态,有层次的低频还原,中频的灵秀,中高和高频的空气感让人惊叹,这种表现和HD600中听到的感觉完全一样。这也进一步论证了叶老师设计耳机放大器的一个思想:一个优秀的耳机放大器首先是一个优秀的前级。从驱动HD600来看,这个耳机放大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