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太直接了当地批评一个具体的东西,叫大家别碰的. 扔板砖原因如下: 1.声音太差. 不仅HI-FI素质差,这个差了也就差了,还被调弄得声音很不自然. 新手入了这种耳放,听习惯了这种不自然的声音,最后只能被搞坏听音标准. 2.做工太差. 3.还把芯片型号磨掉。怕有人仿这个东西不成? 这个有点搞笑了. 有人认为,简单的东西容易做出好声. 那我就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来驳斥这种谬论! 随身耳放. 很好做吧,几乎都是运放设计,一块或两块运放,或运放加输出缓冲,几个电容电阻,就构成了几乎所有的随身耳放. 装上电池就能出声. 很好做是吧? 但到目前为止,国内没有一个能拿得出手的,声音达到较高水准的随身耳放. 一个也没有. 我要朝着扔砖的这个耳放,就是国产随身耳放中的"矫矫者"——需要"矫正"的"矫". 这个东西的宣传照挺诱人的. 我从没见过这种噱头,一个小小的随身耳放,七百多元的,竟然配送一个微型拷克箱的. 很Creative. 可惜这个微型拷克箱的做工只能远观,不能亵玩. 包括机器的外表做工,只能象荷花一样,供人远观了. 我见过做工好的随身耳放,见过做工一般的随身耳放,见过做工差的随身耳放. 这个东西的外表做工,只能归入差的. 特别是音量电位器,象玩具上用的东西. 如果它光是拷克箱粗糙,机器做工粗糙,音量电位器象玩具 ... 声音能给人留下一定的正面印象,那这些外表做工的问题我全部可以不管. 遗憾的是,它的声音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但却是深刻的负面印象. 它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呢? 简单说就是我找不到任何亮点. 声场打不开,狭小,高低频延伸,解析,都不好,更要命的是声音不干净,"脏". 我以前有没有说过有些不好的耳放会起"污染"作用? 这就是一例了. 它虽然能提供一定的功率,但会使音质下降,起到污染,歪曲的作用. 这个耳放声音里我最讨厌的一点,其实并不是高低延伸,或声场,或不够通透,而是它刻意对中低频所加的一种"扭曲". 我的估计是,设计者这样的"校声",可能是想对ER4之类的耳塞做一个"针对性调音",把ER4耳塞的偏瘦的中低频加厚一些,觉得这样会使ER4之类耳塞的声音更popular一些. 正是这种处理,使得这个耳放的中低频呈现一种不自然的扭曲. 我对这种中频段的扭曲是非常敏感和反感的,当初骂PX200主要就是因为它的中频染色. 一个器材可以两头延伸一般,可以解析一般,可以声场一般,但对人耳最重要,对声音的正确还原最重要的中频段,要做得基本准确,不能扭曲,这可以说是极端重要的一个标准. 中频少些,后缩些,都没有问题,但不能扭曲,不能"不自然". 而MINA的中频是很不自然的,播放人声拿腔拿调,还不如直推! 用这个耳放听古典音乐,更是一种惨不忍睹的折磨. 所有的要素全部失败. 声场,层次? 解析,细节? 什么都不说了. 我shut up. 最后一击是,我拆开这个小东西,发觉它肚子里的运放芯片是被磨掉型号的 ... 我这样的评论,对设计制作者所付出的劳动肯定是不好的. Sorry. 但我想,这个价位的随身耳放,它面向的消费群体,应该最主要是学生一族. 他们的钱同样来之不易,不应该耗费在这样声音和素质的机器上. 绝不应该. 钱的问题姑且不说,这样的机器,如果听久了,是一定培养出错误的,扭曲的听音观,对声音的正确性丧失判断. 所以我权衡考虑后,还是决定朝这样的作品扔砖. 请设计制作者重新开炉,或多潜心研究几年再出作品,不要用这样声音的机器来扭曲年轻随身一族的听音观. |
|联系我们|有害信息举报:010-60152166 邮箱:zx@jd-bbs.com|手机版|Archiver|黑名单|中国耳机爱好者俱乐部
( 京ICP备09075138号 )
GMT+8, 2025-5-1 17:59 , Processed in 0.048052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